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

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

發布時間:2021-01-12 00:13:19

A. 打官司,庭外和解算誰贏

和解雙方不存在法律上的輸贏。只是在雙方的內心有這樣的尺寸。看哪方讓步多,是否達到了自己的尺度。只有心裏面的輸贏。

B. 庭外和解好了,還可以查詢案件號嗎

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相比較,有以下幾點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庭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應當注意的是,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

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庭外和解: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

法庭調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

(2)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與訴訟外的調解相比較,法院調解有這樣的一些特點:

1.法院調解發生在訴訟過程中。因此,當事人在此過程人所進行的行為,屬訴訟行為,對當事人產生訴訟上的約束力;訴訟外的調解發生在訴訟之外,當事人的行為無訴訟上的意義。

2.法院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的。人民法院進行該活動,依據的是其審判職權,所進行的活動屬於審判活動,具有審判上的意義,具有司法的性質;

後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委員、行政機關的官員、仲裁機構的仲裁員,所進行的活動不具有審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質。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在訴訟中經各方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的個人對案件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確認。

3.法院調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則和程序。在我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要遵循當事人自願和合法的原則,應當在事實清楚、責任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法院組織調解還需要有一定的程序;

訴訟外的調解雖然也要求要當事人自願和合法,但這對它們而言不是法律規定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和分清責任的問題上也不像法院調解那樣嚴格,在程序上,訴訟外調解也不如法院調解規范。

4.法院調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後與生效的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並簽收了送達的調解書的,訴訟結束;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

訴訟外的調解,除仲裁機構製作的調解書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機構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而形成的調解書,均無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見證力,當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該爭議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

需要注意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的聯系和區別: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都是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的解決糾紛的方式,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始終要貫徹自願原則。

調解能否開始取決於當事人是否同意接受調解,調解過程中是否同意讓步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調解結束時是否能達成調解協議、達成何種內容的協議

C. 庭外和解和法庭調解有什麼不同

庭外和解: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

庭外和解沒什麼其它條件,關鍵是雙方協商一致,雙方自行達成和解方案。

當然是以不違反國家相關法規為前提!

法庭調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

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調解民事案件,及時解決糾紛,保障和方便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節約司法資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調解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第一審、第二審和再審民事案件,可以在答辯期滿後裁判作出前進行調解。

在徵得當事人各方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滿前進行調解。

第二條 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

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3)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法庭調解,是指人民法院在庭審階段,為解決民事糾紛,勸導、動員和敦促雙方當事人通達互諒互讓,達成調解協議的訴訟活動。

適用於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

法庭調解的原則是:査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自願原則和合法原則。

經法庭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經審査認為合法的,由人民法院製作調解書。

D. 美國刑事案件可以庭外和解嗎

美國刑事案件不可以在庭外和解。

美國刑事案件的起訴方是美國聯邦政府,代表國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提起訴訟的案件。只要檢察官認為證據可以起訴,就會上法庭。當然,如果檢察官認為證據沒有達到可以起訴的標准,是會主動撤案的。

在美國,刑事案件只能尋求和檢察官達成有條件減輕罪名的辯訴交易,記住被害人是證人,檢察官代表的聯邦政府才是原告!如果找被害人達成和解,肯定要做偽證,作偽證也一項罪名。

(4)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在美國,一個刑事訴訟過程包括許多階段,從偵查直到量刑。其中有一些是審判前的訴訟活動;而其他則是法庭程序。其主要階段如下:

一、逮捕(Arrest)

一個事件起動了執法人員的調查。調查產生了嫌疑人以及逮捕他或她的正式決定。逮捕的決定以控告書(由檢察官向法院提出指控)或起訴書(由大陪審團提出的)為依據。根據具體情況,逮捕的實施可以有或沒有正式的逮捕證。

二、初審(Arraignment)

如果作出了撤消對其指控的決定,被告人在登記後不久即可能被釋放。 而這大概是因為接受咨詢的公訴人認為證據太弱或不充分。

否則,執行逮捕的機關必須毫不延誤地將被告人送交治安官或法官。這將是被告人與司法系統的首次接觸。這被稱為「初審」,這個詞來源於法語,其本意為「說話」。

治安官或法官將告知被告人被指控的罪名並通知其有關的權利,特別是由律師代理的權利。如果被告人無錢聘請私人律師,法庭將指定一名公共辯護人來幫助他。

三、預審聽證(Preliminary Hearing)

在預審聽證時,一名法官要判定是否有合理根據相信已有犯罪發生,而且被告人就是該作案人。

如果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被告人將被「勒令」受審,除非他作出「有罪答辯」或「不爭辯答辯」,他可以再次保釋;如果他無力交付保釋金,他將被收監等待審判。

四、審前動議(Pre-trial Motions)

在逮捕和審判之間這段時間內,辯護律師可以採取某些行動,如向法官提出動議的形式、辯護方可以指控有技術性缺陷為理由而要求撤消該指控,如果案件已在當地公眾中照成了極大的偏見,辯護方也可以要求變更審判地點等。

五、挑選陪審團(Jury Selection)

刑事審判在法庭內的第一項活動便是挑選陪審團。活動的典型過程如下:一組陪審員候選人被召至法庭。

一般案件中可能有20人,但是在那些審判前已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中則人數更多,因為會有很多候選人由於其對該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的問題已形成了不可改變的意見而被免除作該案陪審員的義務。

六、開場陳述(Opening Statement)

在審判開始時,雙方律師獲准向他們剛剛選定的陪審團發表開場陳述。這些不是辯論;辯論必須等到法庭調查結束之時。

七、公訴方主訴(The Prosection』sCase-in-Chief)

公訴人將向其全部或大多數證人發出傳票,以確保他們在指定時間出庭作證。(傳票也可以要求證人攜帶實物證據,如文件或記錄。)公訴方在其主訴中必須提出證據-證言和展示物品-來證明所控犯罪的每一個法律要素。

八、辯護方的撤銷指控動議(Defense Motion for dismissal of the Charge)

如果辯護方認為有關指控罪名的任何基本要素的證據不足以作出有罪判決,那麼他就會在此時採取行動要求撤銷指控。

九、被告方主訟(The Defense』Case-in-Chief)

就象公訴方傳喚證人和出示物證一樣,被告方也將叫人直接為被告人利益出庭作證並提出相關性展示物品。然而,被告人本人可以據《第五修正案》反對自我歸罪的特權而不出庭作證,從而避開公訴人對其的交叉盤問。

十、反駁證據(Rebuttal Evidence)

此時,公訴方將被給與用證據反駁與之對立或矛盾辯護方證據的機會。當雙方最終都「靜候處理」時,就輪到律師們的「最後論述」(辯論總結)和審判法官就適用法律對陪審團的指示(訓令)。在大多數地區,律師的最後論述在先,然後是法官對陪審團的指示;但是在少數地區,這一順序正相反。

十一、對陪審團的最後論述(Closing Arguments to the Jury)

與開場陳述不同,在刑事訴訟結束時有關證據的辯論總結是爭論性的,而且這爭論有時很激烈雙方律師在此時都處於訴訟過程的最後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階段。

十二、法官對陪審團的指示(The Judge』s Instructions to the Jury)

審判法官此時將向陪審員們提出其有關法律的指示。陪審員們將選出一名成員擔任其評議的主席。該犯罪的要素將得到描述。陪審團將被告知,只有當其確鑿無疑地確認公訴方已證明了每一個犯罪要素時,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

十三、陪審團的評議和裁決(Deliberation and Verdict by the Jury)

在刑事案件中,有罪或無罪裁定要求一致同意。如果陪審員們不能就裁定達成一致意見,那結果便是律師們不太高雅地稱呼的「上吊」陪審團。這種僵局將成為「未決審判」,並導致對該被告人的重新審判,除非受挫折的公訴方決定在此時放棄該指控。

十四、量刑(Sentencing)

刑罰的范圍從緩刑(被告人不受監禁,但其行為在一定時間內要受緩刑官的監督,而且他或她可能被要求從事某種公共服務活動作為緩刑的條件)到監禁或死刑。當法官宣布對被告人的判決之後,審判活動便結來了。

E. 民事訴訟庭外調解是什麼意思.

雙方協商一致達成和解。

生活中的糾紛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是不管怎樣都需要去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處理。對於有的糾紛走上了訴訟之路之後,當事人雙方還是可以在庭外進行調解。

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 庭外和解沒什麼其它條件,關鍵是雙方協商一致,雙方自行達成和解方案。當然是以不違反國家相關法規為前提。

庭外調解,即訴訟外調解,是指由除人民法院之外的其他組織主持,就當事人爭議的問題進行協商,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在我國,其他組織主要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及其他行政機關和仲裁委員會,因而訴訟外調解主要包括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行政調解和仲裁調解。

(5)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需要注意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的聯系和區別: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都是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的解決糾紛的方式,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始終要貫徹自願原則。調解能否開始取決於當事人是否同意接受調解,調解過程中是否同意讓步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調解結束時是否能達成調解協議、達成何種內容的協議

庭外調解的方式

方式有三種:

1、庭前調解

2、特邀調解員調解

3、律師和解

適用范圍

適用庭外調解結案的案件一般有三類有:

1、一般買賣糾紛和借款糾紛;

2、離婚、贍養、繼承等家庭婚姻案件;

3、供暖糾紛和物業糾紛。

4.其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庭外調解)

F. 庭外和解後一方不履行義務能不能再次起訴

1、庭外和解後一方不履行義務,可以再次起訴,要求對方履行和解協議;
內2、法律依據:《合容同法》第六十條【嚴格履行與誠實信用】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G. 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的區別

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相比較,有以下幾點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庭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應當注意的是,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

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庭外和解: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

法庭調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

(7)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與訴訟外的調解相比較,法院調解有這樣的一些特點:

1.法院調解發生在訴訟過程中。因此,當事人在此過程人所進行的行為,屬訴訟行為,對當事人產生訴訟上的約束力;訴訟外的調解發生在訴訟之外,當事人的行為無訴訟上的意義。

2.法院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的。人民法院進行該活動,依據的是其審判職權,所進行的活動屬於審判活動,具有審判上的意義,具有司法的性質;

後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委員、行政機關的官員、仲裁機構的仲裁員,所進行的活動不具有審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質。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在訴訟中經各方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的個人對案件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確認。

3.法院調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則和程序。在我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要遵循當事人自願和合法的原則,應當在事實清楚、責任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法院組織調解還需要有一定的程序;

訴訟外的調解雖然也要求要當事人自願和合法,但這對它們而言不是法律規定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和分清責任的問題上也不像法院調解那樣嚴格,在程序上,訴訟外調解也不如法院調解規范。

4.法院調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後與生效的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並簽收了送達的調解書的,訴訟結束;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

訴訟外的調解,除仲裁機構製作的調解書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機構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而形成的調解書,均無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見證力,當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該爭議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

需要注意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的聯系和區別: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都是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的解決糾紛的方式,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始終要貫徹自願原則。

調解能否開始取決於當事人是否同意接受調解,調解過程中是否同意讓步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調解結束時是否能達成調解協議、達成何種內容的協議

網路-庭外調解

H. 庭外和解要付訴訟費嗎

在法院立案前調解的,法院不收取訴訟費,但如果需要法院出具法律文書的,會減半收取訴訟費;如果在法院立案後調解結案的,法院會減半收取訴訟費。

法院的調解方式

調解方式是指人民法院調解民事糾紛案件、商事糾紛案件所採用的形式。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和不同情況,在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解:

1、訴前調解。

訴前調解是在訴訟活動開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來開展的「法院幹警送法下基層」活動,同已建立的民調網路相結合,所進行的調解,將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化在初始狀態。

2、立案調解。

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

3、庭前調解。

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庭前調解是對適合調解的案件進行的先行處理程序,其顯著特徵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根據案情和實際情況達成調解協議或轉入庭審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訴訟效率。

(8)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調解的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庭外調解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I. 庭外和解和訴訟費的問題

1、法院應當出具民事調解書;

2、這個調解書與民事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對方不能履行調解書內容,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3、如果撤訴,可以退回一般的訴訟費,法院就不給出具民事調解書;

4、你不能撤訴,也不要怕花訴訟費(和解的時候,你可以要求對方支付一半的訴訟費),還是讓法院出具調解書有法律保證。

(9)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擴展閱讀:

訴訟費是指當事人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程序應當繳納的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訴訟費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費;

(二)申請費;

(三)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

交納范圍

案件受理費包括:

(一)第一審案件受理費;

(二)第二審案件受理費;

(三)再審案件中,依照本辦法規定需要交納的案件受理費。

下列案件不交納案件受理費:

(一)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

(二)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駁回上訴的案件;

(三)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和管轄權異議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

(四)行政賠償案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交納案件受理費。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

(二)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訴,第一審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又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

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下列事項,應當交納申請費:

(一)申請執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仲裁機構依法作出的裁決和調解書,公證機構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二)申請保全措施;

(三)申請支付令;

(四)申請公示催告;

(五)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或者認定仲裁協議效力;

(六)申請破產;

(七)申請海事強制令、共同海損理算、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海事債權登記、船舶優先權催告;

(八)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和國外仲裁機構裁決。

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由人民法院按照國家規定標准代為收取。

當事人復制案件卷宗材料和法律文書應當按實際成本向人民法院交納工本費。

訴訟過程中因鑒定、公告、勘驗、翻譯、評估、拍賣、變賣、倉儲、保管、運輸、船舶監管等發生的依法應當由當事人負擔的費用,人民法院根據誰主張、誰負擔的原則,決定由當事人直接支付給有關機構或者單位,人民法院不得代收代付。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提供當地民族通用語言、文字翻譯的,不收取費用。

閱讀全文

與房地產買賣糾紛庭外和解打官司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