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三段論侵權判定法

三段論侵權判定法

發布時間:2021-01-11 17:42:43

1. 《侵權責任法》 侵害行為的認定原則有三條是什麼

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以及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錯版誤是構成侵權權行為的必備條件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實施了加害行為,雖然其主觀上無過錯,但根據法律規定仍應承認責任的歸責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是指損害雙方的當事人對於損害結果的發生都沒有過錯,但如果受害人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又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的觀念,要求當事人分擔損害後果,注意和共同責任的歸責原則和混合責任的歸責原則區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過錯推定原則仍以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基礎,因為它不是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只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形式。

2. 美術作品的實質性相似以何種標准來判斷

原則上講,美術作品僅僅相似尚不能認定侵權,只有確認美術作品之間的實質相似性,才可能確定著作權侵權。那麼,美術作品的實質性相似應以何種標准來判斷?下面由我們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圖為小朋友的美術作品1、一般侵權判斷方法。判定涉訴作品是否侵權的一般方法是實質性相似加接觸。雖然與文字作品相比,美術作品的性質決定了其具有非引注性等特徵,但實質性相似加接觸這一傳統方法同樣適用於美術作品侵權判斷。在美術創作領域,一種行為(如臨摹)是否構成侵權,最終還要看該行為所形成的新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這必然又回到了問題的起點,即對作品的獨創性判斷。實質性相似加接觸方法中的三段論侵權認定法實際上就是通過層層過濾,認定涉嫌侵權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的判定方法。該准則具有兩層含義:實質性相似與接觸。當一作品被判斷為與另一作品有實質性相似時,還不能斷定該作品侵犯前作品著作權,還需斷定作者創作過程中接觸過該作品,否則不構成侵權。這個方法實際上是從獨創性中引申出來的。此處的接觸,不須被告實際接觸,只需從各種情況中推定有可能接觸即可。該准則的核心問題是對實質性相似的判斷,有賴於用三段論侵權認定法來解決。2、獨特的創作理念。雖說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而不保護作品的思想內容,但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因此保護作品的表達形式時,往往離不開作品所表達的創作理念,所以說判斷美術作品之間的相同或相似更離不開作品的創作理念。美術作品是作者通過藝術的構思和形象的塑造,借筆墨之法表現出來的,所以畫面體現出的內容,是附載在形象特徵之上典型化的藝術形式。因此,對美術作品同樣可以根據畫面表達的創作理念進行實質性相似判斷,而不應只看作品表達的組成部分。實踐中,先了解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特殊創作理念,更有助於對作品的欣賞,對藝術作品的獨創性判斷也是如此。雖然創作理念不能作為著作權法的客體加以保護,但作品的創作理念對於判斷作品的獨創性是有輔助功效的,表達與創作理念不可能完全割裂開來。相同題材的兩幅美術作品乍看相似,不可避免地包含諸多相同元素,但兩幅作品在表達的創作理念上則可能有很大差別。由於表達的主題不同,表達方式各異,特別是在細節的處理上就可能完全不同。這些不同,是服務於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的,同時,正是這些不同,構成了作品的獨創性。

3. 確定侵權准據法的原則有哪些

依有些國家的法律,當事人如具有共同的屬人法時,不論他們具有共同的國籍還是回住所,都以共同的屬答人法代替本可適用的侵權行為地法。例如波蘭1965年11月12日《關於國際私法的法律》規定,非由於法律行為而產生之債,依債的原因事實發生地國的法律(第31條第1款),但當事人如具有同一國籍並在同一國家有其住所時,則適用該國的法律(第31條第2款)。又如民主德國1975年12月5日《關於國際民事、親屬和勞動法律關系以及國際經濟合同法律適用法》規定:對於在合同關系以外造成損害行為的責任,應當適用損害地國的法律(第17條第1款),但如加害人和受害人是同一國家的公民或者他們在同一國家都有其住所時,則應適用該國的法律(第17條第3款)。②依有些國家的法律,為了保護一方當事人特別是本國公民,也可限制侵權行為地法的適用。

4. 外觀專利侵權的判定原則是什麼

外觀專利侵權的判定原則是:一是被控侵權產品包含外觀設計專利的獨創性部分(即創新點)。二是被控侵權產品從整體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

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4)三段論侵權判定法擴展閱讀:

專利分類

1、有效專利

通常所說的有效專利,是指,專利申請被授權後,仍處於有效狀態的專利。要使專利處於有效狀態,首先,該專利權還處在法定保護期限內,另外,專利權人需要按規定繳納了年費。

2、失效專利

專利申請被授權後,因為已經超過法定保護期限或因為專利權人未及時繳納專利年費而喪失了專利權或被任意個人或者單位請求宣布專利無效後經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並宣布無效而喪失專利權之後,稱為失效專利。失效專利對所涉及的技術的使用不再有約束力。

5. 間接侵權的關於判定間接侵權的部分法律規定

1、美國專利法第271(b)條規定:「任何積極引誘或教唆他人侵犯專利權的人負有專利侵權的法律責任。」該法第271(c)條規定:「任何人出售專利產品或者用於使用專利方法的設備的一個主要組成零件,明知道這個組成零件是為了侵犯專利權而特別製造的,不具備除了侵犯專利權以外的其他用途,他就負有共同侵權的法律責任。」
2、英國專利法第60條(2)規定,在專利權的有效期間內,任何第三人未經專利權人的同意,在聯合王國向不屬於被許可人或者無權實施專利發明的人,提供或表示願意提供任何有關發明的關鍵組成部分,而使發明得到實施的,如果該人明知或者應知所提供的關鍵組成部分適於並且旨在用於發明在聯合王國實施,則同樣屬於侵犯了該發明的專利權。
3、德國專利法第10條規定:(1)專利權的效力還在於,禁止任何第三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在本法有效的地域范圍內,向無權使用專利發明的人提供涉及專利發明基本要素的手段,致使後者在本法有效地域范圍內銷售或供應本發明。如果該第三人知道或者顯然應當知道所述的手段適於並且專門用於實施發明專利的話。
4、我國法律中沒有關於間接侵權的直接規定,在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踐中,認定行為人構成間接侵權並判決其承擔侵權責任適用的法律依據為:《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8條規定,「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6. 直言三段論的三段論的判定規則

一個三段論是否正確,可以通過下面規則來加以判定。 三段論的實質就是要藉助前提中的一個共同詞項即中項來作為媒介,使大小項發生邏輯關系,從而推出結論。如果一個三段論只有兩個不同的項,那麼大小項就找不到這樣一個中項來建立關系,從而推不出結論。如果一個三段論包含有四個不同的詞項,那麼就有可能大項和一個項存在關系,小項和另一個項存在關系,但找不到一個項分別和大小項存在關系。如果包含五個或六個不同的項,那就更不是三段論了。違反這條規則,通常出現的錯誤成為「四詞項」或「四概念」。
例如:
魯迅的小說不是一天能夠讀完的。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
→《祝福》不是一天能夠讀完的。
上述推理顯然是錯誤的。例子中的「魯迅的小說」,雖然是同一個語詞,但是所表達的概念卻不一樣。它在大前提中表達的是「集合概念」(整體概念),而在小前提中表達的卻是「非集合概念」(非整體的類概念)。二者是全異關系。所以,整個推理犯了「四詞項」的邏輯錯誤。 中項要起到媒介作用,必須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既與大項建立關系,又與小項建立關系。如果中項兩次都不周延,那麼中項就有可能不存在一部分外延既與大項聯系,又和小項聯系,這就無法確定大小項的關系。如果中項至少周延一次,那麼,中項的全部外延就與大項或小項建立了聯系,這樣就能確保至少有一部分外延同大小項存在關系。違反這條規則,就要犯「中項兩次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例如:
壞人都攻擊我。
你攻擊我。
→ 你是壞人。
上例中的中項「攻擊我」,在前提中兩次都是肯定命題的謂項,都不周延,犯了「中項兩次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這條規則是對大項和小項的外延的規定。三段論是一種必然性的推理,它要求,不能從部分推出全部,不能從不周延的詞項過渡到周延的詞項,否則推理就不具有必然性了。違反這條規則,就犯了「大項不當周延」或者「小項不當周延」的邏輯錯誤。
「大項不當周延」是指大項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結論中變得周延了。例如:
① 所有的狐狸都是動物。
貓不是狐狸。
→ 所以,貓不是動物。
「小項不當周延」是指小項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結論中變得周延了。例如:
② 海鷗是會飛的。
海鷗是會游的。
→ 所以,會游的都是會飛的。
上例①中的大項「動物」在前提中是肯定命題的謂項,不周延,但在結論中卻是否定命題的謂項,周延了,所以犯了「大項不當周延」的錯誤。②中的小項「會游的」在前提中是肯定命題的謂項,不周延,但在結論中是全稱命題的主項,周延了,所以犯了「小項不當周延」的邏輯錯誤。 如果三段論的兩個前提都是否定的,那麼小項和大項必然都同中項相排斥,這樣,中項就無法起到連接大小項的作用,作不出形式有效的推導。例如:
中學生不是大學生。
這些學生不是中學生。
→ 這些學生?
上例不能推出必然性的結論,因為,如果推出「這些學生是大學生」,但也有可能這些學生是小學生呢,小學生顯然也不是中學生;如果推出「這些學生不是大學生」,但也有可能這些學生剛好是大學生呢,大學生顯然也不是中學生。5、如果前提中有一個否定,那麼結論就是否定的;如果結論是否定的,那麼前提中必有一個否定如果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的,那麼小項和大項之一必然同中項排斥,無論是小項同中項相排斥,還是大項同中項相排斥,在結論中小相同大項必然相排斥,結論必然是否定的。反過來,如果結論是否定的,那麼大項同小項相排斥,因此,在前提中大項和小項之一必然同中項相排斥,前提中必然有一個是否定的。例如:
凡有效的經濟合同必須採取書面形式。
這份經濟合同沒有採取書面形式。
→ 這份經濟合同不是有效的。 例如:
有的同學不是南方人。
有些南方人是商人。
→ ?
顯然,兩個特稱前提推不出結論。同時可得到下面一個規則:7、如果前提中有一個是特稱的,那麼結論就是特稱的。(參考趙鑫全《邏輯精點》)

7. 外觀專利侵權怎麼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

外觀設計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那麼當我們碰到外觀專利侵權的時候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外觀專利侵權怎麼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外觀專利侵權怎麼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判定方法一:肉眼觀察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應該根據普通消費者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否會產生混淆來判斷,對視覺觀察不到的部分,不能藉助儀器或化學手段進行分析比較。觀察時應以產品易見部位的異同作為判斷的依據。判定方法二:直接對比在具體判斷時,首先應當把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分別擺放,觀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要有一定的間隔 .這種隔離觀察的方法可以讓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產生直觀的感覺即第一印象。其次,再將兩種產品擺放在一起,由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直接對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異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結論。判定方法三:整體觀察,綜合判斷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主要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對比方法,類似商標近似判斷方法,目前較為認同的做法是將要部作為比較的重點,看被控侵權產品是否抄襲、模仿了權利人的獨創部分。被控侵權產品構成侵權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被控侵權產品包含外觀設計專利的獨創性部分(即創新點)。二是被控侵權產品從整體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 。關於外觀專利侵權怎麼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8. 試論方法專利權利要求侵權判定中的幾個疑難問題

專利權是指復專利權人在法制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創造,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法律確認性。此外,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徵:(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採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閱讀全文

與三段論侵權判定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