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勞動糾紛,敗訴方有錢,法院執行不作為,我該怎麼辦
你好
你的情況,現在普遍存在
並不是法院不作為,而是法院不知道對方的財產線內索容
建議你查找對方財產線索,提供給法院
同時向執行庭領導反應,要求維護權益
通常來講,只要有財產線索,法院都會很快幫你執行的
相信法律,相信法院
B. 勞動爭議官司敗訴需要給對方經濟賠償嘛
看什麼樣的情況了,如果是涉及到經濟的,敗訴是要給予經濟賠償
C. 勞動糾紛案件已經終審,企業敗訴,現已經到了執行庭,但是該企業已經倒閉,那這種情況還能拿到賠償金嗎
單位來進入破產程序,只能等源破產清算
工資、社保相關的賠償是優先於其他普通債權的,能否清償還要看單位負債率
因為是單位賠償,所以只能針對你仲裁裁決書或者法院判決書中的單位要求支付相關款項
單位負責人、法定代表人以及他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還有其他企業的,都沒有支付責任
D. 勞動仲裁企業敗訴,會留不良記錄的案底嗎如果有,對企業以後發展有什麼影響
勞動仲裁沒有案底,對企業發展沒多大影響。
根據《勞動合同法》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勞動仲裁是解決公司與員工之間發生勞動爭議的合法途徑。
勞動仲裁企業敗訴後,通常會面臨經濟上的損失,因為勞動仲裁案件基本上與經濟有關,裁決結果通知會涉及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賠償金或者工資待遇等;但是如果企業不執行勞動仲裁裁決的話,有可能凍結財產、加入失信名單等。
(4)勞動糾紛企業敗訴不執行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發生以下勞動爭議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動仲裁基本程序
1、爭議發生後一年內申請仲裁,遞交仲裁申訴書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3、仲裁庭開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4、開庭,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
5、調解
6、調解不成,裁決
仲裁法規定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幾類特殊勞動爭議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仲裁這一程序,主要是考慮到這類糾紛的處理專業性較強,由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效果比較好,有利於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
E. 勞動糾紛我公司二審敗訴法院判決我公司支付勞動者錢,我公司拒絕支付這樣會給我公司造成不好的影響嗎
不但影響不好,還可能會被法院強制執行,甚至法院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四十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 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F. 勞動糾紛法院判決後單位敗訴對單位有何制裁
1、勞動糾紛法院判決後單位敗訴,法院不會直接對單位進行制裁的。
2、假如法院判決用人單位支付多少錢給勞動者,而用人單位未按時支付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強制執行的,法院可以從公司的帳戶上直接扣錢給勞動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