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同一商業合同糾紛「另案處理」與「一事不再理」用什麼來介定
另案處理是一個法律專業名詞,屬於司法實踐中常遇到的一種情況,多存在於版共同犯罪案件,更准權確、完整表述應是「另行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民事訴訟中,一事不再理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
第二,一案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
⑵ 二審判決不屬於侵權糾紛的部分我又以合同糾紛從新起訴了,是否產生侵權與合同糾紛竟合,一事不再理
不屬於一事不再理的情形,可以立案
⑶ 以物業服務合同糾紛起訴物業公司,法院以不屬於物業服務范疇駁回,遂起訴建設單位侵權是否違反一事不再理
你得看是否出了保修期,如果出了保修期,你告開發商也沒什麼大用,而且這個並內不一定屬於設計缺陷。容你說的下水管應該是公共設施,屬於業主共有的部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說物業有責任得看這個管道物業能不能日常巡視維護到,如果在一樓車庫裡面,物業不可能維護到,所以不得算物業責任,下水井結不結冰還得看是不是去年也這樣,並且你向物業報修過沒有,如果以前沒發生結冰或沒向物業反映過,那基本可以免除物業責任。補充一下,一般開發商不直接建樓,所以有可能你高了開發商,開發商轉告施工單位。
⑷ 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如何認定
用人單位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以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為由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該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不違反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
(2)該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內容不礙違反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規章制度要對勞動者產生約束力必須內容合法,違反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可能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條款一律無效,即便勞動者行為違反了這些條款,用人單位也不得依據這些無效條款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
(3)對勞動者行為的認定,勞動合同約定達不到解除標准,而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達到解除條件時,應以勞動合同約定作為判斷是否達成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標准。
(4)合同糾紛一事不再理擴展閱讀:
不再一勞永盡的基本原則,單位不再以這種行為對員工進行處罰。
從第一個角度懲罰這種行為方式,它可以推斷的錯員工沒有達到的程度嚴重違反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說,違反規章制度的嚴重程度是通過懲罰退化。
某種行為是否嚴重違反規章制度,也可以從管理文化和單位性質來判斷。
勞務派遣單位、接收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吊銷勞務派遣單位的營業執照。造成被派遣勞動者損害的,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