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仲裁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准,仲裁可分為多種不同類型。但在理論和實踐中具有重大意義、也為學界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主要分為三類:
1、國內仲裁和國際仲裁。現代仲裁的顯著特徵之一,是對國內仲裁和國際仲裁作出區分。其區分主要在於爭議有沒有涉外因素:
① 國內仲裁。是解決本國當事人之間沒有涉外因素的國內民商事糾紛的仲裁。
② 國際仲裁。在私法范圍內也稱為涉外仲裁或國際商事仲裁;是解決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爭議或國際性民商事爭議的仲裁。
2、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根據仲裁組織產生和存續的狀態,仲裁分為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其區分主要在於有沒有常設仲裁機構或者說解決爭議通不通過仲裁機構:
①
機構仲裁。也稱為制度性仲裁或常設仲裁;是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其之間的糾紛交給某個常設仲裁機構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仲裁;需要說明的是,仲裁機構(如我國的仲裁委員會)本身並不審理案件,具體審理案件的,是由該機構的仲裁員為某一案件臨時組成的仲裁庭,仲裁程序終結後仲裁庭即告解散。
②
臨時仲裁。也稱為臨時性仲裁或特別仲裁;是在事先並不存在仲裁機構的情況下,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其爭議交給雙方共同信賴的仲裁員臨時組成的仲裁庭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仲裁。
3、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以仲裁的裁決依據為標准,仲裁分為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其區分主要在於裁決糾紛是否嚴格依據法律:
① 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裁決糾紛必須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依法仲裁是現代仲裁製度的主要形態,也是各國對仲裁的一般要求。
②
友好仲裁。也稱為原則仲裁或友誼仲裁;是指仲裁庭依據當事人的明示性授權,可以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裁決糾紛,也可以不根據法律規定而按照公允、善良、善意等原則和商業慣例裁決糾紛,但仲裁不得違背仲裁地的相關法律和公共秩序。
Ⅱ 仲裁的類型有哪些
通過仲裁方式,解決雙方民事爭議,作出仲裁裁決的機構。分為國內仲版裁機構和國際仲裁機構,後權者又分為全國性的仲裁機構和國際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機構。此外,按仲裁機構的設置情況,國際上進行仲裁的機構有三種:一種是常設仲裁機構,一種是臨時仲裁機構,還有一種是專業性仲裁機。仲裁機構包括:(1)常設仲裁機構。常設仲裁機構有國際性的或區域性的,有全國性的,還有附設在特定行業內的專業性仲裁機構。它們都有一套機構和人員,負責組織和管理有關仲裁事務,可為仲裁的進行提供各種方便。(2)臨時仲裁機構。它是由雙方當事人指定仲裁員自行組成的一種仲裁庭,案件處理完畢即自動解散。(3)附設在特定行業內的專業性仲裁機構。我國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是機構仲裁,常設的仲裁機構是仲裁委員會。 目前,我國的仲裁機構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設在北京。在深圳經濟特區設有仲裁委員會深圳分會,在上海設有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仲裁委員會及其分會是一個整體。
Ⅲ 仲裁的類型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仲裁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國內仲裁和涉外仲內裁 根據仲裁案件是容否具有涉外因素,仲裁可分為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國內仲裁是指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國內民商事糾紛的仲裁;涉外仲裁則是指涉及外國或外法域的民商事糾紛的仲裁。 2、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 根據是否在常設的專門機構進行仲裁,仲裁可以劃分為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機構仲裁是指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給約定的某一常設仲裁機構所進行的仲裁,臨時仲裁是指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給由雙方當事人選擇的仲裁員臨時組成的仲裁庭所進行的仲裁。 3、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 根據仲裁裁決所依據的實體規范的不同,仲裁可以劃分為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依據一定的法律規定對糾紛進行裁決。友好仲裁,亦稱友誼仲裁、依原則仲裁,是指依據當事人的授權,仲裁庭以公平的標准作出對當事人有約束力的裁決。
Ⅳ 中國人民法院主要審理什麼類型的案件
主要是民事,刑事,行政三大類,以前把經濟案件,也就是商事糾紛單列一類內,現在早已不這樣了,而歸容入民案.
除了這三類,還有一些非訴訟案件,如申請宣告失蹤或死亡案件,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選民資格案件,申請支付令,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公示催告(申請票據失效)案件,破產案件等,雖然都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但實際適用的是不同於民事訴訟的特別程序,且不象民事訴訟案那樣有原告和被告,具有非訴訟性,所以可以單列一類.
另外,國家賠償案件介於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之間,也適用特別程序,海事案件(只在海事法院有管轄權)要適用不同於民案的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但這二者仍屬於訴訟案件.
也有人把民案的執行列為非訴訟案件,但我認為它應屬民案的一部分.
Ⅳ 商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區別是什麼
第一,民事和商事活動在主體方面存在一定區別。民事法律主要是調整公民之間關系的規范,因此所有公民都可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但商法則不然,它是調整作為商人的那一部分公民之間或那一部分公民與公司以及公司之間的規范,因此,並非所有公民都可成為商法關系的主體。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有可能面臨的是性質不同的當事人。
第二,商事和民事活動在客體方面也存在一定區別。商法所調整的對象顯然與民法不同。具體說,前者調整的對象主要是象買賣這樣的貿易活動,權利義務標的一般是商品;而後者則是所有涉及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權利或其他利益的行為或活動。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所處里的糾紛是性質不同的事務。
第三,商法與民法所調整的范圍有所區別。商法的調整范圍復雜多樣,通常包括公司、票據、保險、破產等特別的商事領域,而各個領域都有其很強的特殊性和技術性,調整的手法和方式很不一樣;民法則基本是圍繞著人身關系和一般的非人身財產關系來進行調整。因此,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要適用性質不同的法律,適應不同領域的特殊性與技術性。
第四,民法來自於根深蒂固的、源遠流長的一般社會生產和生活;而商法則出自於變化多端、隨時發生或更新的商業活動習慣。所以,相對於民法而言,商法是不穩定的、多變的。與此相反, 民法則必然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否則就會導致法律安全受到消極影響。而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在適用法律時的解釋方法不同,要適用不同的裁判標准。
Ⅵ 在民商事糾紛的解決中,為什麼要區分涉外和非涉外
你好,因為涉外民商事案件可能會涉及外國法律條文的適用 。
Ⅶ 民商事糾紛是什麼
1.平等主體之間,
2.基於財產關系,人身關系所涉及的民事權益爭議。
3.以上爭議的程序法適用民訴法及相關解釋。
Ⅷ 什麼是民商事爭議
國際民商事爭議是指國際民商事交往中各方當事人之間在權利義務方面所發生的各種糾內紛。在當容今國際民商事交往中,由於各國法律有別,當事人的利益不同,以及其內在或外在、人為或自然的原因,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民商事爭議。為了促進和保障國際民商事交往的正常進行,公正、及時、有效地解決國際民商事爭議是國際私法的重要任務。
可以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