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專利部件侵權損害賠償

專利部件侵權損害賠償

發布時間:2020-12-29 07:54:45

㈠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怎麼收集證據

專利權人抄認為自己的中國專利受到侵害後,應首先將對方技術與自己的專利技術進行認真的對比分析,看對方的技術特徵是否確實落入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內,以確定專利侵權是否成立。最好委託中國的專利律師對是否構成專利侵權進行分析,提供法律意見。專利權人在確認自己的專利權有效、專利侵權成立之後,方可著手進行下一步工作。專利權人要收集的證據,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有關侵權者情況的證據。二、有關侵權事實的證據。三、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㈡ 怎樣計算專利侵權損失賠償

我國來專利法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源部門在處理侵權糾紛的時候,有權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對損失賠償的數額進行調解。但沒有明確規定怎樣計算損害賠償的金額。那麼專利權人在提出賠償要求時,或者專利管理機關在作處理決定時,怎樣確定損害賠償的金額呢?一般有三種可參照的方法。(1)以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而受到的實際經濟損失作為賠償金額。這種方法一般在專利產品已擁有一個較穩定的市場,並且銷售量居於平穩或上升時使用。(2)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而獲得的全部利潤作為損失賠償金額。這種方法一般在專利權人及其許可的受讓人尚未將專利產品投放市場的情況下使用。(3)以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合理倍數作為損失賠償金額。這種方法一般在專利權人還沒有把專利產品投放市場,而侵權人從生產、銷售侵權產品中又無利可獲時使用。除以上常用的三種方法外,當事人也可以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商定用其它計算方法計算損失賠償金額。

㈢ 侵犯專利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包括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等。那麼侵犯專利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侵犯專利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一)以專利權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以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額;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二)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且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是,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三)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且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時,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

㈣ 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怎樣計算損失賠償的金額

我國專利法抄規定,專襲利管理機關在處理侵權糾紛的時候,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但沒有明確規定怎樣計算損害賠償的金額。那麼專利權人在提出賠償要求時,或者專利管理機關在作處理決定時,應該怎樣確定損害賠償的金額呢?目前在司法實踐和司法解釋中有三種可參照的方法。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怎樣計算損失賠償的金額(1)以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而受到的實際經濟損失作為賠償金額。這種方法一般在專利產品已擁有一個較穩定的市場,並且銷售量居於平穩或上升時使用。?(2)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而獲得的全部利潤作為損失賠償金額。這種方法一般在專利權人及其許可的受讓人尚未將專利產品投放市場的情況下使用。?(3)以不低於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合理數額作為損失賠償金額。這種方法一般在專利權人還沒有把專利產品投放市場,而侵權人從生產、銷售侵權產品中又無利可獲時使用。以上三種計算方法,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採取按原告的損失額、被告的盈利額和參照專利權人的技術轉讓費作當前有關專利侵權糾紛的賠償金額的計算方法。除以上三種方法外,當事人也可以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商定用其它計算方法計算損失賠償金額。

㈤ 確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有幾種方式

一、賠償的計算方式 《專利法》第60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該條規定了三種專利侵權賠償的計算方式:

1、被侵權人因侵權受到的損失

2、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收益

3、按照專利許可費的倍數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21條規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又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即法定賠償。與商標侵權賠償相比,專利侵權可以按照專利許可費的倍數來計算。 高院規定第20條:「人民法院依照專利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追究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時,可以根據權利人的請求,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專利被侵權人可以選擇第一種或者第二種方式來計算侵權賠償。在第一、第二種方式不能計算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適用第三種計算方式,如果第三種計算方式仍不能適用的話,那麼再選擇第四種計算方式,四種計算方式是有前後適用順序的。

二、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 高院規定第20條第三款:「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這里需要注意,在會計制度上營業利潤和銷售利潤的區別。

三、 被侵權人因為侵權而受到的損失 高院規定第20條第二款:「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

四、按照專利許可費的倍數確定 高院規定第21條:「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參照許可費,專利和商標最大的不同是商標只按許可費來直接計算,而專利帶有一定的懲罰性,可以按照三倍以下進行賠償。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一般採取補償原則,即損失多少賠償多少,沒有懲罰性的賠償,只有在著作權侵權賠償中可以按照稿費的2-5倍來計算賠償額,另外就專利侵權賠償在適用許可費來計算侵權賠償時可以帶有一些懲罰性。

五、第四種計算方式(法定賠償)的適用 高院規定第21條:「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 有關專利侵權的法定賠償與商標也比較接近,只是專利規定了最低的法定賠償數為5000元,一般最高為30萬元, 六、關於合理的開支 高院規定第22條:「人民法院根據權利人的請求以及具體案情,可以將權利人因調查、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計算在賠償數額范圍之內。」這個規定和商標相似,但是商標侵權賠償規定明確指出了律師費用是可以作為合理開支的。在實務操作中,律師也會將律師費和調查取證的費用一起計算到合理的費用中去。 七、連續侵權的賠償計算問題 高院規定第23條:「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㈥ 如何確定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

具體要看是哪方面侵權,例如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然而目前,據相關統計顯示,司法實踐中採用「實際損失」和「侵權獲利」方法確定賠償額的微乎其微,採用許可費合理倍數的也是很少,絕大多數專利侵權案件都是使用酌定賠償來確定賠償額的。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中的酌定賠償是指,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綜合考慮具體案件的因素並在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范圍酌情予以確定賠償額的制度。
當然,有損害就應該有救濟,雖然原告未能舉證實際損失、侵權獲利、不存在或是專利許可合同或是許可使用費不合理時,法官將運用自由裁量權對損害賠償額確定,法官在酌定賠償額案件中自由裁量的基礎是原告提供其損失的間接證據。
法院依法酌定賠償額時,需要依據案件的相關事實。法院在具體案件中通常會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被侵權專利的類型,發明和實用新型因比外觀設計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因此法院對發明和實用新型的損害賠償要高於外觀設計專利;
(2)涉案專利的創造性,專利權人開發專利的投入;
(3)被控侵權產品的市場價值;
(4)侵權人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涉及范圍、侵權情節、手段以及侵權行為造成的後果;
(5)權利人在進行侵權訴訟時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公證費、保全費、調查取證費、鑒定費、咨詢費等。
綜上,對於專利侵權案件,依據具體案件的相關事實,原告在提出訴訟主張請求法院酌定賠償時,結合法院通常考量的因素,需要盡可能提供索賠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

㈦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范圍,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一、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計算方法
在確定了賠償的原則、明確了賠償的范圍後,司法實踐中對損害賠償的具體計算就是關鍵問題。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散見於各個知識產權法、法規和司法解釋中。這些計算方法主要有:
1、專利侵權的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有三種:
1)以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受到的實際經濟損失作為損失賠償額,即侵權人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使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的銷售量下降,其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利潤所得之積。
2)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作為損失的賠償額,即侵權人從每件侵權產品獲得的利潤乘以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所得之積。
3)以不低於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合理數額作為損失賠償額。對於上述三種計算方法,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的不同情況選擇適用。
4)當事人雙方商定用其他計算方法計算損失賠償額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許。
2、商標侵權的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有兩種。(1)按被侵權人所受的實際損失額請求賠償;(2)將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的利潤指成本外的所有利潤作為賠償額。
3、對著作權侵權的損害賠償,著作權法僅規定了侵權造成損失應當負賠償民事責任的原則。一般認為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應當包括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如商業信譽損失,必要用於訴訟的費用等。賠償的數額,應將侵權人的非法所得與被侵權人通常行使著作權或與著作鄰接權收益接合起來考慮確定。
4、反不正當競爭損失賠償的計算有兩種。
1)按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計算賠償,該損失范圍應當包括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2)受侵害的經營者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以及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二、審判實踐中還適用的計算方法
除上述規定以外,各地人民法院在審判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實踐中還創造積累了其他一些賠償的計算方法。
這些關於賠償計算方法的規定和經驗,不僅涉及了賠償的計算方法,還顯然包括了賠償的其他問題,如賠償范圍、計算方法適用的順序等等。概括以上法律或司法解釋關於賠償計算方法的規定,除去當事人自願達成按照其他方法計算賠償額外,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應當主要從三個方面掌握:一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二是侵權人的非法獲利;三是受到侵犯的知識產權公平合理的使用費或轉讓費。
侵權行為造成的實際損失,應當是損害賠償計算的中心。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脫離實際損失或者損害事實而單獨存在,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之所以是中心,就在於損害事實是侵權損害賠償構成的首要條件。法律即使規定了法定賠償制度,法定賠償額標準的制定依然應當以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作為基礎和依託,然後再考慮知識產權的市場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侵權狀況等諸多因素來決定。
應當指出,知識產權侵權損害的實際損失應當由受害人提出,並舉證證明。因為只有受害人自己最了解自己損失的情況,請求賠償的請求權也只有由其自己行使和提出才導致一定的法律後果,開始一定法律程序。對方當事人與人民法院不承擔對原告損害事實的證明責任。即使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下,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也不會轉移為侵權人的舉證責任。受害人作為原告提出的實際損失證明,經過法庭質證、辯論後,查證屬實的予以認定,不屬實或部分不屬實的,不予認定或部分不予認定。對於雖有侵權行為但沒有實際損失的,應當適用停止侵權等其他的民事責任形式,而不應當適用賠償的民事責任形式。對於有最低賠償額規定的,方可予以不問實際損失按照最低賠償額予以賠償。
概括起來,對實際損失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以權利通常、合理的轉讓費、使用費、許可費等收益報酬作為標准進行賠償。
知識產權的使用費、轉讓費等一般有關主管部門都有一定的標准,或者當事人之間存有可以比照的合同標准,以及同行業、同等水平的其他單位的使用費標准。這些標准一般是客觀的,不會受到當事人之間糾紛因素的影響。如專利權的轉讓費、使用費,著作權的稿酬、著作財產權的轉讓費,商標的許可使用費,技術秘密的轉讓費、使用費等等。
據一位德國知識產權專家介紹,德國的法官在處理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時最常用的辦法就是以被侵害的權利的使用費作為賠償金進行賠償,他們認為這是最簡潔、最易操作,也是公平、合理的賠償方法。
(二)以權利人知識產權產品或作品的載體銷售量在被侵權期間下降或減少的數額乘每件權利產品或正版作品載體利潤之積,作為賠償額。
(三)以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實施侵權行為所獲扣除稅收等合理成本的全部利潤。如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案件均可適用。
(四)以權利人每件權利產品合理的平均利潤或該行業該產品的每件平均利潤,與侵權人侵權產品數量之積作為賠償數額。專利、商標、計算機軟體等侵權案件賠償均可適用。此種方法對侵權人經審計虧損或利潤過少致使賠償額過低的情形使用很有效。
(五)以版稅率與總碼洋(總預售額即單價承以印刷冊數)之乘積作為賠償額,參考的版稅率根據不同情況一般為6%-15%掌握。著作權侵權案件可以適用。
(六)為調查和制止侵權行為而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代理費、權利人為購買侵權商品證據的支出、為收集證據而作的證據保全公證費用、為審查證據購買的設備、消除侵權影響費廣告、合理的差旅費等。
(七)發行侵權圖書的總金額減去合理的成本印刷成本和稅金所得的數額,加上其合理銀行利息。適用於圖書出版侵權案件。
(八)侵權行為人所獲得的利潤作為賠償數額計算,視具體案情經營費用不作為合理成本扣除。
三、對知識產權中人身權的賠償
對知識產權人身精神權益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應當掌握以下要點:
(一)知識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只能限定在對知識產權人身精神權益的損害,即主要是對著作人身權的損害賠償以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中涉及公民、法人姓名權、名稱權等商譽的損害賠償。超出此范圍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二)對知識產權精神損害應當根據損害的情況首先適用其他民事責任方式,如停止侵害、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非財產責任方式。僅對情節嚴重,使用非財產責任形式明顯不足以保護受害人的精神權益時,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三) 對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主要由法官根據侵權情節、損害後果、當地的經濟與文化水平,以及受害人與侵權人的情況等因素斟酌確定。受害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情況主要包括:受害人的職業、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商譽狀況、經濟狀況等。這些情況通常與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結果有一定聯系。侵權人的情況主要包括: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如是故意或過失、侵權具體情節、認錯態度、經濟負擔能力等。
四、結論
對知識產權侵權損害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應當根據損害賠償的幾個原則,結合每起損害賠償案件的具體案情,綜合考慮予以確定。承辦案件的法官或法官集體,以及參與對具體案件處理並作出司法決策的法官或法官集體,應當嚴格依照法定程序,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公正與正義,努力作到既合法又合情合理,將知識產權法律的基本原則與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指導思想貫徹案件處理的始終。
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賠償數額的計算,是法官根據法律、法規和法學理論確定或確立的法律和法學原則,法官的法律意識以及豐富的審判經驗等,在透徹掌握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超強度思維的科學、精細的工作。不能設想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計算方法,簡單得就像套用數學數表。此種設想實際上是否定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復雜性和法官在審判案件中的特殊作用。
為了作好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工作,在審判中除應注意收集、詢問雙方當事人關於賠償范圍、數額等方面的陳述、證據材料外,還要作好一些准備工作。如對權利人提出的因侵權造成的經濟盈虧、財產損失情況及侵權人侵權所得、收入和利潤等情況的審計、鑒定工作;對作為爭議標的知識產權整體或某部分權利進行必要的專業評估和估價;了解和掌握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和社會有關行業在正常情況下,對所爭議知識產權的使用費、轉讓費、報酬和單位價格等標準的規定和慣例行情等等。

閱讀全文

與專利部件侵權損害賠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