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子是幾個人拆遷分的,但戶口本上是一個人名字,如果要賣房產怎麼分
屬於家庭內部事宜:只要戶內的成員協商一致,怎麼分配該款項,都是可以的,協商不成的前提下,可以參照民事糾紛處理。
民事糾紛的解決途徑:
1,自力救濟:
(1)自力救濟,包括自決與和解;它是指糾紛主題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的權益。
(2)自決是指糾紛主題一方憑借自己的力量使對方服從;和解是指雙方互相妥協和讓步。
(3)兩者共同點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來解決爭議,無需第三方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
2,社會救濟:
(1)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
(2)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3)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
(4)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5)仲裁不同於調解,仲裁裁決對雙方當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6)仲裁與調解一樣,也是以雙方當事人的自願為前提條件的,只有糾紛的雙方達成仲裁協議,一致同意將糾紛交付裁決,仲裁才能夠開始。
3,公力救濟:
(1)公力救濟是指訴訟;
(2)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3)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靜態地則表現為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
B. 雙方已簽訂民事調解書後私下再協商更改的內容是否作數與調解書原內容是否沖突
你好!2007年原告答應給被告一套拆遷房的行為已形成口頭協議(贈與合同),即產生法律效力,這是原告對自己財產的處分。法院的判決與原告的口頭合同並不相抵觸。原告可自行處分財產。
C. 關於農村拆遷土地款分配糾紛到哪裡去調解
這類糾紛最好是雙方協商解決,村委會是最基層的組織,所作出內的決定一般是會得到多數村容民認可的,在村委會調解下不能達成一致,可以到上級鄉、鎮人民政府反映情求得協調解決爭議。如果土地款分配中存在違法違紀行為的可以向上級紀檢部門舉報。
D. 拆遷房繼承糾紛,多套房產都有自己和母親共同繼承父親的份額比例,是否可以通過法院調解的形式將比例分開
法院調解書和判決書一樣的出力。可以拿調解書去辦理如過戶、拆遷等手續。關健是你法定繼承份額是否能分割到三套中的一套。
E. 人民調解如何化解征地拆遷糾紛
很多征地拆遷糾紛都源自於補償不合適,雙方達不成一致。如果想要雙方都回滿意,那麼首先第一,答被拆遷人首先得認可拆遷補償的標准,而拆遷人提供的補償標准必須是經過有權部門批準的,而且是符合法定原則的的,即不低於周邊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值。
所以說只要標准沒有問題,對於按照標准去計算補償也不會有問題。
還有一部分矛盾的在於,拆遷被拆遷人資格的認定或者安置資格的認定,有的是房產方面本身就存在糾紛的,所以只要這一部分糾紛解決了,被拆遷人是唯一確定的,那麼很好解決。
對於徵收集體土地上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所以都是一些地方性規定,或者是地方政策,所以很多時候沒有明確的參照標准,只有大家各退一步,站在合理的范圍內去思考問題,才有利於糾紛的解決。
F. 關於農村拆遷土地款分配糾紛到哪裡去調解
農村土地被徵收、房屋拆遷,對於已經分戶的家庭,應該由家庭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土地補償款和房屋拆遷費的分配方案;對於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鄉級人民政府調解解決或者由人民法院裁決。
G. 房屋拆遷分配有糾紛,可以調解嗎
這類糾紛最好是雙方協商解決,村委會是最基層的組織,所作出的決定一般是會得內到多數村民容認可的,在村委會調解下不能達成一致,可以到上級鄉、鎮人民政府反映情求得協調解決爭議。如果土地款分配中存在違法違紀行為的可以向上級紀檢部門舉報。
H. 拆遷村調解房產糾紛在村裡調解不好協議到法院有沒有用
民事糾紛,到法院起訴肯定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