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路糾紛
一、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即為建國以來甚至更早這條路就為兩家或幾家共有的走路。
二、我內國土地所有容制形式下的道路劃分最低一級為鄉級,也就是說,路是公家的,你們可以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也就是任何人都沒有設置路障甚至堵路的權利。見於各部門法。
三、此糾紛可由村委會出面調解解決,也可向上級部門反映。最後還可以相鄰權糾紛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
⑵ 農村道路矛盾糾紛找誰理論
村民間發生糾紛的,主要的解決方式有:
1、可以由雙方自行通過友好協商進行處理。
2、可以通過當地村委或司法所進行調解處理。
3、如果協商不成的,也可以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來解決。
⑶ 農村道路糾紛怎麼辦
你好,這種情況是屬相鄰權糾紛,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處理這類事情要有利於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去處理,你可以當地的司法所請求幫助調解。供你參考
⑷ 關於農村道路權屬糾紛,急急急急急
恩,如果村委會的調解沒有作用的話,可以勸2當事人使用訴訟手段維護法律權利。
依據民法專上的相鄰權、地役權,此屬2人是可以使用這條過道的。土地或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相鄰各方享有通行的權利,土地或建築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
《物權法》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至於那個道路是否真的是屬於另外的村民的宅基地,需要向村委會調查,如果屬於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⑸ 農村道路糾紛找誰解決投訴村支書只幫給的好處多的人。
關於投訴,只能是逐級解決。
先找村,再找鎮、縣、省,甚至中央。
「村支書只幫給的好處多的人」,你只要有證據,有理,合法,不妨連他一起告。
乘十八大的東風,正是好時候。
⑹ 法律:關於土地(道路)的民事糾紛
就你這個問題進行解答:
1、該協議明確規定所有權是甲方的,乙方僅享有的內是使用權,而且這容個協議已經說明這個使用權是無期限的(除徵收等該道路即標的物消滅時),現在其要求解除協議,收回所有權,按法律來說,是可以的,因為該道路的所有權屬於甲方,即其有權利收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在協議期限內解除合同是要賠償乙方的損失。
2、如果甲方沒有收回道路,而僅是將原道路寬度減少,如果沒有影響到乙方的正常合理使用就是合法的,因為雖然協議上沒有規定寬度的問題,但是不能堆放雜物等規定,其實質宗旨在於保障乙方正常使用該道路。如果減少道路寬度沒有對乙方的使用造成實質的影響,是與協議宗旨不違背的。
另外,我有疑問,道路怎麼歸甲方所有,而且我個人覺得更像是相鄰權的關系。
再次,即使他收回所有權,解除合同,算是違約,你的損失是很難計算的,如何主張賠償是很麻煩的。
⑺ 農村道路糾紛如何解決
要看他們在什麼道路上攔車。如果是在村級道路上攔車不違法。鄉級道路建設情況比較復雜,要具體看情況的。縣(市)級或以上的道路,攔車不讓走違法。
⑻ 修鄉村公路發生糾紛找誰來處理,因當地沒有人管
報警解決,由公安機關處理
⑼ 物權法 關於鄰里道路糾紛
如果只有一條路的話自然是應該能經過的。法律上,如果不讓過就是妨害了他人對自己房回屋的所有,是可以根據答物權法35條,請求排除妨害的,許多人覺得自己的所有權被妨害只能在自己所有的房屋內部才行,其實這種道路糾紛,惡狗擋道(有人養狗,不拴)等都是對你物權的侵害,都可以根據35條請求排除妨害的。道德上這是應該的,不讓過就是為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