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案例

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案例

发布时间:2020-12-23 13:31:26

❶ 产品质量法41条的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是如何得到反映的

侵权责任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条款是对产品质量法中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补内充和完善。产品责容任法第四十一条只是规定因产品质量侵权须承担法律责任和免责的一般原则。具体的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等由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这就是对产品质量法的补充和完善的具体体现。
因为产品质量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是调整产品质量法律关系的专门规定。一般不能作为民事责任承担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民事侵权责任只能由民法侵权行为法律法规加以调整,而不能直接引用调整经济范畴的法律法规。这是法理学中法律适用的问题。
侵权责任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条文中具体规定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分配方式等等,是对产品质量侵权的具体规范。所以,如果受害人遭受产品质量侵权,应当根据侵权责任法,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主张赔偿责任。

❷ 产品质量法案例分析

甲公司以其主观上没过错来抗辩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根据《产品质量法》、《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规定,生产者对生产的产品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即不管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主观上是否知道存在缺陷,只有要缺陷并对消费者造成损害了,就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除非生产者能证明所生产的产品有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三种免责事由,那就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至于乙的主张,你的陈述中没有写出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观点。但如果乙是销售者的话,其销售的产品造成消费者损害的话,跟生产者一样,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销售者赔偿后,如果是生产者的原因导致产品存在缺陷的,销售者可以向生产者追偿。
相关法条:
《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二条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侵权责任法》:
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二条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❸ 我国侵权法中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类型主要包括: 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与绝对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是指追究致损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其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条件,无过错即无责任。适用这一原则,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1) 产品提供者有过错;(2) 产品使用者或他人因使用产品而受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3)过错的存在与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依据过错责任原则的宗旨,作为受害者将要负担起所有的举证责任,证明以上三个要件全部成立,才存在获得损害赔偿的可能性。

过错责任原则在适用过程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即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由生产者或销售者提供合理的抗辩事由以证明自己在制造、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不存在过错。若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便推定其有过错。这样一来,原告只需证明所受损害是因使用被告提供的产品所致即可,而不必再去证明产品提供者存在过错。

(三)严格责任原则, 是指只要产品存在缺陷并对消费者或使用者具有不合理的危害,且因此使其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无论加害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均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与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相比,严格责任原则具有先进性。

(四)无过错责任原则, 是指因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发生以后,不考虑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即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已经不以“过错”的存在做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了,在抗辩事由上也更加严格,仅以受害人故意与第三人行为作为免责条件。

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之间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相同的,但我认为还是应当将二者加以区别。严格责任这个概念产生于英美法系,无过错责任这个概念为大陆法系国家常用。王利明教授在其著作《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认为:严格责任不同于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都以保险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在严格责任中,并不一定要考虑一方是否有投保的事实。所以,英美法学者也大都将严格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区别开来[1]。足以表明严格责任并不是无过错责任[2]。

无过错责任的基本宗旨是要体现“对不幸损害之合理分配”[3],这与产品责任保险是紧密相连的,产品责任保险对促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转嫁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绝对责任原则, 是指法定的责任,不需要考虑被告注意的程度或已经采取的预防措施,也不需要提供有关过失的证据,只要有法律规定应予防止的损害发生,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❹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哪些医疗损害责任

1、规定了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规定了医疗产品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3、规定关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规定了医务人员应尽诊疗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5、关于过度检查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本条是关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检查的规定。

(4)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案例扩展阅读:

1、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该条规定表明,在确定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上,与侵权责任法中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明显采用了不同的归责原则,体现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改变了审判实践中长期采取的过错推定的原则。

在责任性质上,医疗损害责任是一种替代责任,由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给患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六十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❺ 产品质量法41条的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是如何得到反映的

侵权来责任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条款是源对产品质量法中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产品责任法第四十一条只是规定因产品质量侵权须承担法律责任和免责的一般原则。具体的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等由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这就是对产品质量法的补充和完善的具体体现。因为产品质量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是调整产品质量法律关系的专门规定。一般不能作为民事责任承担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民事侵权责任只能由民法侵权行为法律法规加以调整,而不能直接引用调整经济范畴的法律法规。这是法理学中法律适用的问题。侵权责任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条文中具体规定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分配方式等等,是对产品质量侵权的具体规范。所以,如果受害人遭受产品质量侵权,应当根据侵权责任法,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主张赔偿责任。

❻ 侵权责任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冲突,比如产品问题的归责缘由生产者与销售者在两法就不一样,以哪个

侵权责任来法与消费者权益自保护法在解决侵权责任问题分别承担普通法和特别法的作用,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特别法,在满足适用条件的情况下,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如果两法有差异,且都可以适用,则优先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❼ 侵权责任法44条 产品质量法 41条是否有矛盾啊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 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专陷,造成他人损害的属,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生产者免责条款(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这二者并不矛盾,《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是免责条款,可以认为是对《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补充,是一种例外情况,,因为第三人过错导致产品存在缺陷,生产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投入流通时缺陷尚不存在,那么生产者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❽ 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如何认定

侵权责任法对产复品责任的责任主体制是如何认定?
答: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运输者、仓储者等不是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归责事由都是无过错责任,两者对被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均不以其存在过错为前提,但在其中一方向被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另一方追偿,这种追偿是最终责任承担意义上的追偿,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所承担的不是连带责任,而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❾ 侵权责任法里的产品责任,生产者的三个免责事由里有一条是: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生

就是说对外也就是对受害者来说,不管缺陷是什么时候存在的,生产者都要承担责任,但对内,也就是对其他侵权人来说,只要投入流通时缺陷不存在,生产者就可以向其他债务人追偿,这样最终的责任就是其他债务人的

阅读全文

与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