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义务教育教材版权是否归属于教育局
教材是汇编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版权属于编者:汇编专若干作品、作品属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纵横法律网-海南惠海律师事务所-陶虹律师
⑵ 卖PDF版的教材会不会侵权
侵犯知识产权,
⑶ 在线课程教材版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章第二条
1、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专作品根据其作者属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2、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3、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⑷ 自制录音同步中学教材侵权吗
自制录音同步中学教材是不侵权的,只有用于商业或者公开宣传的录音,才会涉及到教材版权的侵犯。
⑸ 老教材的版权归属
呵呵 楼主你好 我知道一点 给你说说 希望能帮助你啊
版权是有期限的 如果是个人的版权 期限为此人终生独有到死后50年 而对于单位或者团体的版权来说 是该文章或著作发表五十年之后。
而对于教材来说 一般为国家的计划 有对应的团体和出版社 你如果使用的话 应该联系到主编或出版社 不过我感觉中国的问题也不大吧~~ 毕竟念书也不少了 30多年了。教材而且是国家统一组织编撰的 况且有的是直接COPY外国的 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 未必是他们自己编的 如果想得到版权 在法律上有以下几种方式(下面的我COPY的)
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你属于后者
⑹ 关于使用教科书中内容的版权问题,懂法律的大虾进来看看~
其实现在好多教科书上都是汇编的别人的作品,你看看你要采用的课文内容的作者是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除上面情形不用支付费用外,其他都要付费的哦。《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
许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
(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
(三)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
(四)付酬标准和办法;
(五)违约责任;
(六)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⑺ 盗版国外教材侵犯了著作权吗
中国和该国都为《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成员国的话,该国公司依据公约,在本内国享有的书容籍著作权也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盗版教材是侵犯著作权的。
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⑻ 把一本国外教材上的设计题做出来并发表小论文算是侵权吗
标准的答案!参考文献标注有很多种格式,各个刊物要求不一样,1.有的是要求页下注,每回一个答都在当下页注出,页码放在文献中,2.有的在第二个出现后写“同上”,只写页码,3.有的要求放在文章后面一一列出,在各自的文献后各标各的页码,4.有的是各标各的文献,页码放在文章中相应序号后面,5.现在中国知网的要求是相同文献用同一序号,不同的页码放在各自的文章中相应序号后面,比如你引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假如都是[2]的话,第一个在文章中标[2]43-45,第二个标[2]70,在文章后面参考文献中只列一个[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就可以了,不知说清楚没有。出版社又不一样,要求同上面说的2.
⑼ 教材编选是否更要注意尊重作者版权
近期舆论热议的语文教材“外婆”改“姥姥”事件有了权威回应,日前,上海市教委公开发布《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外婆”改“姥姥”一事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处理意见》),表示要恢复原文中“外婆”一词,并对作者和社会各界致歉;今后编写教材应充分尊重作者,维护作者正当权益。同时表示,今年9月起上海小学二年级将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停用上海版语文教材(含“外婆”改“姥姥”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教育出版社也同时发文致歉。
可见,按照《著作权法》规定,有关单位和作者编写义务教育教材使用作品确实享有一些特权,这主要指“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理论上称之为法定许可,作者没有禁止使用权。但这个权利也仅此而已,不是漫无边际的,更不能无限扩展,例如也“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例如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及改编权、翻译权等作品演绎权。
遗憾的是,有些义务教育教材出版机构,因为有了“法定许可”的特权,不付报酬、不指明作者和原作品名称、不经作者同意而擅自改动原文等的情形,时常有之。有网友认为,作者也应当增强版权意识,将版权侵权者送上法庭。其实,作家李天芳的版权意识还真不错,1985年某国家级教育出版机构将《打碗碗花》部分内容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因未署名未付酬,李天芳多次去信出版社联系毫无结果,于是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被称为“全国首例教材著作权纠纷案”,4年后终审判决出版社赔偿李天芳稿费、名誉和经济损失共计6万余元,但其三篇散文作品也从该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删去,从此不再使用。
试想,作家发表作品就是供传播的,谁不期望自己的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那既是对作家作品高规格的认可,也有利于最大范围地传播作品,体现作品价值。因此,对于这次教材采用《打碗碗花》所涉嫌的侵权问题,笔者也理解李天芳未再采取诉讼维权措施的做法。
总之,这次教材中“外婆”与“姥姥”之争事件,上海市教委的《处理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表态,期待能够成为教育出版界的共识,成为全国教育出版机构改变观念的一个很好契机。也就是说,所有教育出版机构采用任何作者的作品,依法都应当署名,应当指明作品出处和原作品名称,应当付酬,增删改动作品应征求作者意见,而不能谁叫板就不再用谁的作品,谁不叫板就依旧侵权使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⑽ 自遍教材借用教科书里的歌曲算不算侵权
这来说它并不算的是侵权行为,一般来说它的传播范围并不是很广,大应该是一种引用的一种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