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和应用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并在维护和调整企业劳动关系、预防乃至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如预警主体不明确、预警体系不完善、预警信息系统不畅、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果能不断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系统的预警体系,定会让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完善预警指标体系
导致企业劳动争议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工资报酬、工作内容、保险福利等。据此,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指标来考虑,即契约指标和竞争指标(如表1)。
契约指标
契约指标是企业在劳动关系的处理中,遵循政策、法规情况的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本身与员工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它能够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率、鉴证率、履约率等指标。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劳动合同方面的指标,可以如实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现实情况。建立劳动关系须订立劳动合同,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应当是100%。劳动合同鉴证是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并且出具鉴证证明的一种制度。
『贰』 怎样指导企业建立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和预防预警机制
怎样指导企业建立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和预防预警机制?
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是指在企业的努力下,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的,有各级组织参加的,通过运用各种措施,及时掌握产生劳动争议的诱因,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的核心是实现劳资稳定,重点是预防劳动争议,目的是维护和调整企业劳动关系,预防乃至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从而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
一、建立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
(一)建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组织网络。
公司成立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各基层单位成立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小组,同时在分公司设立调解信息员,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司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架构。
(二)明确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坚持及时、就地调解和解决的原则;分公司调解信息员负责及时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发挥好“桥梁”作用,了解汇报职工动态,及时主动地反映职工意愿,对可能发生的争议的潜在问题,要及时上报,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建立预防在先的工作机制
(一)做好源头牵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做好源头控制,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预案的实施范围及相应程序
1、先期处理:公司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及下属各相关工作组织应及时排查化解争议隐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
2、应急响应:预案实施范围覆盖集团公司及各下属子公司。预案实施中涉及职工与企业的劳动纠纷和争议时,分公司、班组调解小组应及时了解情况和原因,联系相关部门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事后向本单位的调解小组进行汇报,情况严重时,应及时报所在单位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小组处理;涉及劳动争议和信访方面群体性事件发生时,集团公司劳动争议预防调解领导小组应立即派员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并将详细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和调解领导小组长报告,公司劳动争议预防调解领导小组视情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协商解决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措施,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甚至是失控。
对于未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发生重大和特大重大突发性涉及劳动争议、信访方面等群体性事件时,劳动争议预防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事态的性质,按规定向上级工会及劳动保障部门汇报,启动应急措施。
3、指挥与协调:突发性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由委员会或各单位小组统一指挥,负责处臵工作的协调和保障,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力配合,共同实施应急措施和处理办法。
4、后期处理:突发劳动争议、信访方面群体性事件现场应急工作完成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应急处臵队伍应迅速撤离现场,缓解现场气氛。并将处臵结果上级部门备案。
5、调解回访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小组事后应该耐心的了解事件的起因和事件发生前存在什么样的预兆和可发现的潜在危机,建立对结束调解的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回访制度。通过回访了解劳动争议调解的效果,总结调解经验;解决调解协议履行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总结应急处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组织负责预防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