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企业名称与商标权冲突怎么办
一、商标专用权和企业名称均是经法定程序确认的权利,分别受商标法律、法规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保护。
二、商标专用权和企业名称权的取得,应当遵循《民法通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他人商标者企业名称的信誉进行不正当竞争。
三、商标是区别不同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志,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企业名称是区别不同市场主体的标志,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构成,其中字号是区别不同企业的主要标志。
四、商标中的文字和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
五、前条所指混淆主要包括:
(一)将与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商标,引起相关公众对企业名称所有人与商标注册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
(二)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
六、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淆,应当适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合法权利人利益的原则。
七、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混淆的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商标与企业名称产生混淆,损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商标已注册和企业名称已登记;
(三)自商标注册之日或者企业名称登记之日起五年内提出请求(含已提出请求但尚未处理的),但恶意注册或者恶意登记的不受此限。
八、商标注册人或者企业名称所有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书面形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并附送其权益被损害的相关证据材料。
九、商标与企业名称混淆的案件,发生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的,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理;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理。
对要求保护商标专用权的案件,由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业登记部门承办;对应当变更企业名称的,承办部门会同商标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名称核准机关执行,并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和企业注册局备案。
对要求保护企业名称权的案件,由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商标管理部门承办;对应当撤销注册商标的,由承办部门提出意见后报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决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会同企业注册局根据《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十、违反商标管理和企业名称登记有关规定使用商标或者企业名称产生混淆的,由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❷ 滴滴打球商标侵权滴滴判赔70万,你认为审判结果合理吗
滴滴打球商标侵权滴滴判赔70万,你认为审判结果合理吗?滴滴打球商标侵权滴滴判赔70万,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法院确实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法律的相关规定作出了最好的裁决。并且这个案子在一审之后双方都没有提起上诉,也就意味着双方都对判决结果没有异议。
❸ 滴滴和嘀嘀的商标侵权一案对电商法的影响
由于《电商法》还处于起草阶段,故滴滴和嘀嘀的商标侵权案并没有对《电商法》产生影响,同时,商标侵权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 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理论上也称为“反向假冒”行为。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结合《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这种形式的商标侵权行为是需要销-售者主观明知为要件的。
四、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须注意的是,这种侵权行为是商标标识的侵权行为,包括“制造”和“销-售”两种行为。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包括:
一、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二、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或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四、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通过该域名进行有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活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近似商标
近似商标或标识的认定,是商标侵权判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同时具备“商标或标识构成近似”和“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两个条件,侵权才能成立。近似商标与相同商标有所不同,在视觉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在其他方面如发音、含义等方面与注册商标近似,并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或混淆。考察两个商标是否属近似商标,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商标外观
即对两个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视觉形象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观察,看是否能引起误认或混淆。如国内某公司的“HOVER”图形商标与国外某公司的已注册的图形商标“HOOVER”仅一个字母之差,视觉类似,加上发音基本相同,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认,应认定为近似商标。再如国内某公司使用的“SAFINO”与国外某公司在先注册的“SANOFI”商标字母完全相同,仅最后4个字母排列顺序稍有不同,但两商标在文字整体结构和读音上十分近似,极易使消费者误认,因此构成了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
二、商标读音
从人们的听觉出发,判断两商标是否因读音近似而导致混淆。如“滴滴”虽然与“嘀嘀”含义不同,但因读音近似,尤其是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使用,构成近似商标。
三、商标含义
分析两个商标是否含义相同或近似并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如“BLUE SKY”与“蓝天”,中文含义一样,很容易使人误解生产厂商与特定商品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标注“蓝天”的商品系“BLUE SKY”的系列产品。
正常使用
他人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并不一定就构成商标侵权。这要视其使用是否具有正当理由而定。例如,“滴滴”是某企业在法律上的注册商标,另一企业在使用了“嘀嘀”文字。由于“滴滴”在这里既不是作为商标使用,又不是作为商品名称使用,而是对商品的正常说明,因此不应认定为对“滴滴”注册商标专用权构成侵犯。
其他因素
在商标侵权案-件认定过程中,除上述需要把握的因素外,还有可能涉及其他因素,如商标的知名度、显著性、具体使用方式、主观过错程度及商品的零部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等。由于个案涉及的其他因素不一致,对商标侵权的认定也会不一致。就商标的知名度而论,一般来说,知名度越高,受保护的范围就越宽,他人擅自使用时被认定为商标侵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案件影响
商标侵权问题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及其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既涉及到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层面,也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领域,因此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
一、http://ke..com/view/535233.htm
二、http://ke..com/view/84127.htm
❹ 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企业名称与商标权冲突怎么办
不可来能的,口说无凭自,凡事都是需要证据的,而且必须取得他侵犯你的知识产权证据,1、自行取证。2、委托律师调查取证。由于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较强,由权利人自行取证,对取证的方向和范围把握的十分准确会有一定的难度。律师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律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熟练的诉讼技巧,能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为当事人作出适当的选择。一般说来,律师调查取证要比当事人调查取证方便得多,收集证据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精确。3、通过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公证机关的法定业务之一便是“保全证据”,法律对公证证据推定为真。充分运用公证机关收集、保全证据,是诉前准备工作的重要选择。
❺ D站与B站的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的判决结果是什么
D站要赔偿B站经济损失300万元及合理费用11万元,并且立刻停止侵权的行为,同时站还得连续五天在新浪微博上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这也告诫所有企业,靠着侵占别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最终也只会是遭受法律的惩罚。
我希望现在的公司能够注重自身的培养,而不是走所谓的捷径,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得到到消费者的支持,更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❻ 滴滴打车仍然侵权 滴滴该如何处理
原本在有质疑嘀嘀打车侵权之后,嘀嘀打车就迅速的更名为滴滴打车避开风波,不过如今更名后风波再现。日前,广州市睿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擅自使用“滴滴”商标、服务项目与自己商标核定的服务相近、侵犯了自己商标权为由,将将滴滴打车运营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目前,北京市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并在进行进一步审理中。
滴滴打车仍然侵权
广州睿驰公司诉称,其公司拥有第38类第11122098号“嘀嘀”和第11282313号“滴滴”商标、第35类第11122065号“滴滴”商标。小桔公司通过软件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字样为“嘀嘀打车”、“滴滴打车”服务,并在提供服务的软件界面等处显著标注“嘀嘀”、“滴滴”字样,该服务包含“基于网络的信息传送、全球网络用户打车服务、语音通讯服务、出租车司机商业管理”等,与原告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相同或近似。
睿驰公司认为,小桔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商标权,故起诉且要求小桔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在其网站及全国主流媒体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嘀嘀”商标问题与杭州某公司发生纠纷,并被对方以商标侵权为由告上法庭。5月20日,嘀嘀打车宣布更名为“滴滴打车”。
❼ 滴滴打球蹭商标被判赔引热议,在商业中哪些行为属于侵权
滴滴打球蹭商标被判赔引热议,在商业中哪些行为属于侵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也是迅速崛起,而在这巨大的复杂商业环境之中,总会出现许多商业侵权的故事,商标侵权,专有权侵权,著作权侵权等等。最近就有一个案子,在网上很火,那就是滴滴打球管家以营利为目的不正当手段去蹭滴滴的商标,而滴滴将滴滴打球管家告上法庭,法院判决滴滴打球管家赔偿滴滴高达70余万元的侵权费。
❽ 滴滴打球侵权滴滴判赔70万,你听说过滴滴打球吗
我真没听说过这个软件,也是这次出来的诉讼案件才让我关注这个软件的,而且滴滴打球商标侵权被判赔偿70万元,我认为这是合理的,法院确实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了最好的裁定。没有一方在案件一审后提起上诉,这意味着双方均不反对判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也迅速增长不得不说,在商业环境中,有许多此类侵权案件,有很多侵权案件,例如许多年前,王老吉和加多宝打过商标侵权案。此外,前新百伦还起诉了一家公司,其商标在新百伦被称为A商标公司,著名的视频网站Bilibili还起诉了一家名字相似的公司侵犯商标权,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在商业环境中,商标侵权一直是很容易发生的案件,并且总是有一些企业在犯罪高峰期犯罪,任意侵犯他人商标的专有权,这导致被告成为在法庭上受罚。
❾ 朋友收到越秀法院的短信说某公司诉他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这条短信是诈骗吗
是的。如果是真的侵权,被起诉了,会收到法院的通知文件的,而不应该仅仅是一条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