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患纠纷有几种解决途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
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这只是在行政处理的范畴,如果医疗机构的过错造成患方损害,根据民法通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仍要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医疗事故,如果医院侵权造成患者损害,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自行协商。
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优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行政解决。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
3、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简称医调委。
医调委具备官方性。受司法局的业务指导,是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保险机构和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
4、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5、就是司法裁决。
但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是不尽相同的,前者需适用医疗事故条例进行裁决,而后者则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裁判。
(1)2012医患纠纷数量统计扩展阅读:
处理程序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② 医疗纠纷用法律解决所占的百分比
每年法院受理医疗纠纷的案件数是可以统计出来的,但是每年各个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数未必能统计出来,因为医院不会自暴家丑的。所以,这个比例恐怕没法获知。
③ 沟通不到位导致的医患纠纷每年有多少
据众卓医院培训不完全统计,80%的医患纠纷跟医患沟通不畅有关,沟通不到位导致的医患纠纷每家医院都会所有不同,总数是多少目前还有待考证,希望这个答案对您有帮助,谢谢
④ 医患纠纷的赔偿标准一般是多少
你好,医患纠纷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医患之间如果产生矛盾,首先可以由医院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双方不愿意协商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会根据该医疗纠纷的鉴定结果进行裁决,决定医院是否有赔偿责任。如果确实是医院方面的责任,患者会获得一定的赔偿。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医患事故纠纷的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还包括了患者家属的陪护费、患者的误工费用等等。一般来说,如果医患纠纷闹上法庭,由于法庭工作人员无法直观判断该起事故中究竟是否应由医院方面负责任,所以会需要专业的机构对该医疗纠纷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判断双方的责任。
网页链接
⑤ 医疗纠纷发生率怎么算医疗事故发生率怎么算低风险患者死亡率怎么算
前不久,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为进一步了解医院中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发生状况,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调查发现,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医院床位和住院病人数及手术人次数呈正相关的发展趋势,三级医院的医疗纠纷多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多于一级医院。调查数据显示,一级、二级和专科医院的医疗纠纷大多数在每年10例以下,三级医院大多数在每年10例以上,24.5%的三级医院超过了每年30例。由此看出,医院越大,收治的疑难重症病人多,病人愈后结果不良,是产生医疗纠纷多的一个因素。
全年赔偿四十二亿
在326所医院中,2000年一年发生医疗纠纷索赔金额为1-5万元的占29.4%,5-10万元的占22.1%,10-20万元的占15.6%,20-50万元的占12.9%,50-100万元的占6.4%,100万以上的占7.1%。其中三级医院的索赔数额较高,10万元以上数额的赔偿占60%,100万元以上的赔偿占11.5%。据统计,2000年一年中326所医院医疗纠纷索赔金额总计约6000万元左右,平均每所医院是21万元。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医院近2万所,按照病人索赔金额20万元/年/院这个平均数推算,全国一年医院医疗纠纷的索赔金额高达42亿,占全国县以上医院医疗收入的5.9%。
七成多有过激行为
发生了医疗纠纷后,73.5%的病人及其家属曾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其中43.86%发展成打砸医院。这些过激行为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的有35.58%,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46%。
另外在326所医院中有86%至96%的医院发生过因医疗纠纷导致病人滞留医院、不住院或不缴纳医疗费用的现象,此种情况也已成为医院面临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
医疗纠纷高发的原因
通过对多项选择式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第一大类“社会因素”选项中,63.5%的人选择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快,自我维权保护意识普遍上升”导致医疗纠纷多发;选择“由于新闻媒体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误导病人和家属”的有88.6%;选择“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负药费比例增加引发纠纷”的有34.77%。
在第二大类“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选择“因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问题引发纠纷”的有29.6%;选择“医院管理不足引发纠纷”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务态度生、冷、硬是引发医疗纠纷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第三大类“患者方面的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引发纠纷”的有93.8%;选择“因希望少交医疗费而引发纠纷”的有51.5%;选择“因对治疗不满意而引发纠纷”的有37.6%;选择“因患者或家属无理取闹引发纠纷”的有49.5%。
如何减少医疗纠纷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开展此次调查发现,各医院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医院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减少医疗纠纷还是应该首先从医院自身做起,加强自律。通过调查发现,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避免医疗过失的产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她说,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认识到医患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不容侵范,也是避免纠纷发生的重要一环。这位负责人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合当前形势发展需要,且符合我国国情和医疗特点的法律,用以调整医患纠纷。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才能减少人为处理的不公平因素,有利于医疗纠纷的解决。(《法制日报》记者杜海岚)
⑥ 医患关系纠纷中真真的属于医疗事故的有多少
来源于抄健康报网的消息。
记者2009年7月1日从北京医学会获悉,北京市医疗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但医疗事故率由2006年的45.52%降至2008年的32.09%。与会专家分析,由于规避行政处罚和赔偿金标准不同等原因,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出现边缘化倾向,将不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医院医疗质量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据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主任庄立君介绍,由于医疗技术发展和门急诊量不断加大,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也相应上升,但医疗事故率却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6年北京市医疗事故率达45.52%,2007年为35.77%,2008年年底降至32.09%。庄立君称,由于专家库非常庞大,对医疗事故概念的把握也有分歧,全国医疗事故率差别很大,一些地区医疗事故率高达70%左右,而有些地区事故率不足10%。
⑦ 医疗纠纷中真正的医疗事故占多少
鉴定为事故的不超过20%,大部分以医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