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药品的质量问题,如何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3年1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2月23日
法释〔2013〕2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3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消费者因食品、药品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因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可以分别起诉或者同时起诉销售者和生产者。
消费者仅起诉销售者或者生产者的,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三条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食品、药品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或者药品的赠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未对赠品支付对价为由进行免责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消费者举证证明所购买食品、药品的事实以及所购食品、药品不符合合同的约定,主张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消费者举证证明因食用食品或者使用药品受到损害,初步证明损害与食用食品或者使用药品存在因果关系,并请求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能证明损害不是因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的除外。
第六条 食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应当对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承担举证责任。认定食品是否合格,应当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以地方标准为依据;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以企业标准为依据。食品的生产者采用的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以企业标准为依据。没有前述标准的,应当以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第七条 食品、药品虽在销售前取得检验合格证明,且食用或者使用时尚在保质期内,但经检验确认产品不合格,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以该食品、药品具有检验合格证明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审查、检查、管理等义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致使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消费者请求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食品、药品遭受损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食品、药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与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请求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要求其与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未取得食品生产资质与销售资质的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挂靠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者与销售者,生产、销售食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挂靠者与被挂靠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消费者仅起诉挂靠者或者被挂靠者的,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虚假广告推荐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遭受损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药品,使消费者遭受损害,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其与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故意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因过失出具不实检验报告,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食品认证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食品认证机构因过失出具不实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生产、销售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生产者与销售者需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首先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五条 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食品、药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依法请求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消费者与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推荐者、检验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参照适用本规定。
消费者协会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规定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❷ 知假买假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受保护。
人民网于2015年06月15日报道:
最高法:个人打假者具有消费者身份 “知假买假”仍受保护
6月15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法院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情况,并公布了10个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新《消法》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的权利,新《消法》实施一年多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的行为,加大经营者违法成本,把重典治乱落到了实处,对解决消费者诉讼难,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高法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杨临萍介绍,个人“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如果单位“知假买假”,受“合同法”等法律保护,不能要求消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2)食品药品纠纷典型案例扩展阅读:
食品药品领域支持“知假买假”最高法有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第23号指导案例: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求销售者或者生产者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赔偿的,不论其购买时是否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人民法院都应予支持。
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背景
食品药品纠纷案件已经成为全国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中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范围较广的案件类型。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012年,全国法院受理的食品、药品民事纠纷案件共计13216件,占各类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6%。其中2010年受理4080件;2011年受理4513件,同比上升9.59%;2012年受理4623件,同比上升2.44%。食品、药品民事纠纷案件所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危害严重,直接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药品安全事关民生,既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活动十分猖獗,涉及“毒奶粉”、“瘦肉精”、“假肉食”、“地沟油”、“苏丹红”、“毒大米”、“毒生姜”、“毒胶囊”、“塑化剂酒”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药劣药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屡禁不止,虚假食品、药品广告十分常见,以普通食品甚至农药残留超标食品冒充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行为给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可能同时引发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广大消费者通过民事诉讼依法维权越来越多,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的任务日趋艰巨繁重。
由于食品、药品纠纷往往涉及人身损害赔偿,不仅会产生违约责任,而且还会产生侵权责任,案件受到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调整,办案中遇到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较为复杂。例如,在程序上,消费者维权是否需要行政前置程序;消费者是否可以同时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侵权诉讼中如何分配举证责任;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如何处理等等。在实体上,赠品不合格能否索赔;消费者请求价款十倍赔偿是否要以造成人身损害为前提,是否适用违约之诉;代言虚假广告承担何种责任;网络消费时遭受损失网络交易平台如何担责;认定食品是否合格的标准如何掌握;如何认定“霸王条款”等等。由于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同,一些案件的处理存在裁判尺度不统一的情况,迫切需要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加以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在认真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本《规定》。《规定》将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❹ 国家食品药品处罚及赔偿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4-01-13 22:26: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本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3年1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2月23日
法释〔2013〕2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3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消费者因食品、药品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因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可以分别起诉或者同时起诉销售者和生产者。
消费者仅起诉销售者或者生产者的,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三条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食品、药品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或者药品的赠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未对赠品支付对价为由进行免责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消费者举证证明所购买食品、药品的事实以及所购食品、药品不符合合同的约定,主张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消费者举证证明因食用食品或者使用药品受到损害,初步证明损害与食用食品或者使用药品存在因果关系,并请求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能证明损害不是因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的除外。
第六条 食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应当对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承担举证责任。认定食品是否合格,应当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以地方标准为依据;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以企业标准为依据。食品的生产者采用的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以企业标准为依据。没有前述标准的,应当以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第七条 食品、药品虽在销售前取得检验合格证明,且食用或者使用时尚在保质期内,但经检验确认产品不合格,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以该食品、药品具有检验合格证明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审查、检查、管理等义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致使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消费者请求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食品、药品遭受损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食品、药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与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请求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要求其与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未取得食品生产资质与销售资质的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挂靠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者与销售者,生产、销售食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挂靠者与被挂靠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消费者仅起诉挂靠者或者被挂靠者的,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虚假广告推荐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遭受损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药品,使消费者遭受损害,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其与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故意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因过失出具不实检验报告,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食品认证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食品认证机构因过失出具不实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生产、销售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生产者与销售者需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首先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五条 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食品、药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依法请求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消费者与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推荐者、检验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参照适用本规定。
消费者协会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规定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❺ 遇到被打假怎么办可以用法律手段
1、经营者在进货时没有尽到把关义务,按照《消法》规定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版任。
2、因权是生产者、供货商提供的商品存在瑕疵,经营者可以赔偿后依法追偿。
3、《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十倍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一、《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二、《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得到支持。《规定》第3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说,“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❻ 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适用于新消法吗
质量问题适用《药品管理法》。
❼ 药品有问题的赔偿
其实,因为该药品并没有对你和你朋友造成直接影响,在法律上你很难得到赔专偿的,但你如果到药监属局举报,该药品的生产企业却会受到比较重的取罚.所以,你如果想得到一点赔偿,你可以在和厂家协商时提出,厂家由于不想把事情搞大,如果你的要求不高是会满足你的要求的.但做人不要太过分,1000元以下就算了,不然,你一分钱都不可能得到.
❽ 李振昌网络购物案件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8)鄂01民终239号
当事人信息
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左右化妆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振业路161号9幢9层A座、D座。法定代表人:赵熠,董事长。委托诉讼代理人:徐敏华,男,公司员工。委托诉讼代理人:李继东,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李振昌,男,1988年12月17日出生,汉族,住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原审被告: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五常大道168号3号楼三层。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审理经过
上诉人上海左右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左右化妆品公司)因与被上诉人李振昌、原审被告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猫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2017)鄂0105民初204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8年1月3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一审原告诉求
李振昌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左右化妆品公司依法退回货款并赔偿货款三倍金额29700元;本案诉讼费由左右化妆品公司承担。
一审法院查明
一审法院认定事实:2017年4月8日和4月9日,李振昌通过天猫平台以淘宝名“淋漓特价”在左右化妆品公司名下的“左右家居专营店”购买了如下产品:“宜乐歌活力洗发乳750ml”20瓶,单价158元;“宜乐歌活力洗发乳250ml”20瓶,单价88元、“宜乐歌男士活力洗发乳750ml”20瓶,单价158元、“宜乐歌男士活力洗发乳250ml”20瓶,单价88元。以上洗发水共计80瓶,总价9840元。“宜乐歌活力洗发乳”在网页宣传上称“防脱固发,丰盈发感”、“绿色配方,防脱固发,有效促进头发再生,带来浓密秀发……”、“打造丰盈发感”;“宜乐歌男士活力洗发乳”在网页宣传上称“预防脱发,净化头皮”、“强韧发根,预防脱发……有效滋养头皮,促进头发再生……”、“净化头皮,丰盈秀发”。嗣后,李振昌将所购买的80瓶洗发乳中,除1瓶“宜乐歌活力洗发乳750ml”(价值158元)已被使用外,其余79瓶洗发乳已退还给左右化妆品公司,左右化妆品公司已将80瓶涉案洗发乳价款全额退给李振昌。李振昌认为涉案商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遂向一审法院起诉。一审另查明:浙江天猫公司系网络购物平台天猫商城的服务提供单位,提供增值电信业务。在李振昌向其提交涉案产品存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投诉申请后已介入处理,并向李振昌告知涉案产品销售商的真实名称和联系方式。
一审法院认为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左右化妆品公司销售涉案商品的行为是否对李振昌构成欺诈。根据左右化妆品公司提供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以及其陈述查明,涉案商品均是普通化妆品,没有获得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准文号。《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条规定:“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育发类化妆品是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左右化妆品公司在对涉案商品进行网页宣传时使用“绿色配方,防脱固发,有效促进头发再生,带来浓密秀发……”、“强韧发根,预防脱发……有效滋养头皮,促进头发再生……”等词汇,介绍其具有育发功效,其行为已经违反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足以让一般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功效产生误解,导致一般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购买,已构成对消费者欺诈。李振昌要求三倍赔偿货款的诉讼请求,有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支持。鉴于李振昌已使用1瓶价值158元的洗发乳,将剩余79瓶涉案商品退还左右化妆品公司,左右化妆品公司将80瓶涉案商品的价款全额退还给李振昌,故李振昌已使用的该瓶洗发乳金额应在赔偿款内予以抵扣。关于左右化妆品公司提出的李振昌系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商品,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的抗辩理由,因本案李振昌购买涉案产品的数量、金额均符合一般消费者日常使用范围,并无证据证明李振昌系因营利目的而购买,故对此抗辩理由不予采纳。关于左右化妆品公司提出的李振昌知假买假违反诚信的抗辩理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精神,在食品药品领域的知假买假行为仍然能够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故对此抗辩理由,亦不予采纳。天猫公司系天猫商城信息发布平台的服务提供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的规定,天猫公司已提供商家的名称信息,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参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判决:一、左右化妆品公司支付李振昌购买价款三倍赔偿金29520元。扣除多退的货款158元,实际还应支付29362元,此款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付清;二、驳回李振昌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271元,由左右化妆品公司负担。此款李振昌已预交,左右化妆品公司应将所负担的诉讼费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直接支付给李振昌。二审审理期间,左右化妆品公司提交本院关于李振昌同类案件的裁判文书五份,以及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关于李振昌同类案件的搜索结果,拟证明李振昌在本院有同类诉讼14起,在一审法院有同类诉讼68起,在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同类诉讼2起,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有同类诉讼8起,合计至少有92件同类诉讼,李振昌并非普通消费者。李振昌质证认为,左右化妆品公司搜索的案件与本案无关,不具有关联性,李振昌是正常消费。本院认为,左右化妆品公司提交的裁判文书及搜索结果系公开信息,其内容真实,本院依法予以采信。
上诉人诉求
左右化妆品公司上诉请求:撤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2017)鄂0105民初2047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依法改判或驳回李振昌的全部诉讼请求;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李振昌承担。事实与理由:1.左右化妆品公司在天猫上销售给李振昌的80瓶意大利原装ELGON宜乐歌活力洗发乳均是资质合格、原装进口、手续齐全的合法商品,且在天猫商城合法销售,不存在所谓虚假广告的事实。2.李振昌在左右化妆品公司的网上店铺购买80瓶洗发水后,就故意制造事端、恶意索赔,导致售后纠纷。经阿里巴巴出面调解判定,最终以左右化妆品公司承担货物的来回邮费并退货退款结束此次交易,双方已达成和解且李振昌已自愿放弃三倍赔偿的请求,双方纠纷已实际处理完毕。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消费者,而李振昌并不是真正消法保护的消费者,其本身是经销商或者就是利用消法“知假买假”变相敲诈的职业打假人。李振昌一次性购买80瓶洗发水,洗发水存在保质期或使用期限问题,其购买如此多洗发水不是为了生活需要,且其收货地址是世纪超市,很明显本身是商家以经营或盈利为目的购买商品。如果认定左右化妆品公司存在误导消费者或欺诈行为,但李振昌明知存在虚假广告行为而故意大量购买,其行为本身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李振昌在一审法院存在所谓消费者诉讼达数十起,更加说明其不是消法保护的消费者,左右化妆品公司不存在欺诈。
被上诉人答辩
李振昌二审答辩认为,左右化妆品公司销售的洗发水不具备特殊化妆品用途而宣传具备特殊用途,构成虚假宣传。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院查明
二审查明事实与一审查明事实一致。
本院认为
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左右化妆品公司应否向李振昌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三倍赔偿责任。本案中,左右化妆品公司销售的宜乐歌洗发乳并非具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但该公司在洗发乳的销售页面宣传产品具有防脱固发、促进头发再生等功能,属于夸大宣传,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但李振昌购买本案商品,其目的并非正常的生活消费,其无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三倍赔偿。其一,李振昌一次性购买了80瓶洗发乳,价款共计9840元,其购买数量及金额不符合普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其二,从生效裁判文书查询情况看,李振昌在本院及其他法院有大量同类诉讼,均为购买商品后即诉至法院请求赔偿。本院有理由相信,李振昌大量购买本案商品,其目的并非日常生活消费,而是通过诉讼手段为自身牟利,以获得巨额赔偿。其三,李振昌在购买洗发乳与左右化妆品公司产生争议后,双方已进行退货退款处理,左右化妆品公司将货物价款全额向李振昌退还,李振昌已不存在商品价款的损失。其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涉案商品为洗发乳,不属于食品或药品,对于食药纠纷的特殊保护政策不宜适用于本案。综上所述,左右化妆品公司的上诉理由成立,其无需向李振昌承担三倍赔偿责任。一审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不当,本院依法予以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判决结果
一、撤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2017)鄂0105民初2047号民事判决;二、驳回李振昌的诉讼请求。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271元,二审案件受理费542元,均由李振昌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合议庭
审判长杨玲审判员李行审判员叶欣
判决日期
二零一八年二月七日
书记员
书记员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