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围城之后侵权

围城之后侵权

发布时间:2021-02-01 13:17:41

㈠ 围城的后世影响

1990年 黄蜀芹导演10集电视抄连续剧袭《围城》,并有改编的《围城》32集广播连续剧。
《围城之后》出自鲁兆明的续貂之作,1992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延续了《围城》的悲剧色彩,由于风格力求模仿钱钟书,一段时间曾出现大量冠以钱著的盗版,竟令一些读者以为钱钟书晚年续写《围城》。尽管多认为此书文学造诣不及《围城》,而且由于盗版猖獗,作者鲁兆明也并未因这部作品得名,但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点,不是没有可读之处,甚至还像《围城》一样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小说结局。出版《围城之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由于侵权向钱钟书道歉并支付赔偿。
《围城大结局》出自魏人的续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对《围城之后》的续写,半年就付梓可见作者魏人颇勤于笔耕,不过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获讼于钱钟书。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是借电视剧和广播剧的播出才了解了钱钟书和《围城》这部小说的。《围城》续作频现,尽管一时兴讼,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坛佳话。两部续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为“钱学”研究书目。

㈡ 围城情节概括

梗概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后来他出国求学。

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留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同船留学归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锺情,于是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并结识了正狂热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引发赵的一番误解和情斗。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期间,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方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主题

按照中国大陆官方教学机构的概括:《围城》是一部多层意蕴的小说。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抗日战争之外,他们都留学归来,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

揭示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神奇,从婚姻是围城到人生是围城,主角方鸿渐不断渴望跳出围城,但是却又落入另一个围城,描绘了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斗争和束缚。

(2)围城之后侵权扩展阅读:

《围城》是钱锺书所著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后,由于政治等方面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经作者重新修订后,在中国大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小幅修改过几次并再版。

创作背景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另一部小说《百合心》未创作结束即被遗失,从此作者便再没有续写),开始创作于1944年,1946年完稿,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制发行。该书是钱锺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而男主角“方鸿渐则是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两人都读过《围城》,但是谁也没自认为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有方鸿渐的经历。”

后世影响

1990年黄蜀芹导演10集电视连续剧《围城》,并有改编的《围城》32集广播连续剧。

《围城之后》出自鲁兆明的续貂之作,1992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延续了《围城》的悲剧色彩,由于风格力求模仿钱钟书,一段时间曾出现大量冠以钱著的盗版,竟令一些读者以为钱钟书晚年续写《围城》。

尽管多认为此书文学造诣不及《围城》,而且由于盗版猖獗,作者鲁兆明也并未因这部作品得名,但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点,不是没有可读之处,甚至还像《围城》一样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小说结局。出版《围城之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由于侵权向钱钟书道歉并支付赔偿。

《围城大结局》出自魏人的续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对《围城之后》的续写,半年就付梓可见作者魏人颇勤于笔耕,不过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获讼于钱钟书。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是借电视剧和广播剧的播出才了解了钱钟书和《围城》这部小说的。《围城》续作频现,尽管一时兴讼,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坛佳话。两部续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为“钱学”研究书目。



㈢ 围城之后的作者简介

鲁兆明,男,祖籍河北省沧州黄骅,1965年5月20日生于天津,现居深圳;中国当代作家,内知名容房地产营销策划人;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银幕剧本编辑;改革开放后弃笔从商,在海南创业,后辗转到深圳定居至今。
鲁兆明现任河南华邦不动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亲自操作万科、保利、顺驰等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四季花城、蓝水假期、半岛豪庭、第一大街、中央特区、万达广场、林溪别墅、经三名筑、东方今典等国内知名项目均出自华邦顾问之手。
其小说《围城之后》的创作时,值黄蜀芹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围城》热播之后,于1990年6月以19天的时间完稿,1992年7月由沈阳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初版后出版社即遭钱锺书诉侵权,因此并无再版——鲁兆明称此案为中国版权法的第一案。

㈣ 《围城》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4)围城之后侵权扩展阅读:

1、后世影响

1990年黄蜀芹导演10集电视连续剧《围城》,并有改编的《围城》32集广播连续剧。

《围城之后》出自鲁兆明的续貂之作,1992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延续了《围城》的悲剧色彩,由于风格力求模仿钱钟书,一段时间曾出现大量冠以钱著的盗版,竟令一些读者以为钱钟书晚年续写《围城》。

尽管多认为此书文学造诣不及《围城》,而且由于盗版猖獗,作者鲁兆明也并未因这部作品得名,但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点,不是没有可读之处,甚至还像《围城》一样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小说结局。出版《围城之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由于侵权向钱钟书道歉并支付赔偿。

《围城大结局》出自魏人的续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对《围城之后》的续写,半年就付梓可见作者魏人颇勤于笔耕,不过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获讼于钱钟书。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是借电视剧和广播剧的播出才了解了钱钟书和《围城》这部小说的。《围城》续作频现,尽管一时兴讼,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坛佳话。两部续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为“钱学”研究书目。

2、作品鉴赏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围城

㈤ 《围城之后》经典句话

1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2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3父亲捻着胡子笑道:“鸿渐,这道理你娘不会懂了--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他,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4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
5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6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希望你满意!!!

㈥ 鲁兆明的相关

其小说《围城之后》的创作时,值黄蜀芹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围城热播之后,于1990年版6月以19天的时间完权稿,1992年7月由沈阳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初版后出版社即遭钱锺书诉侵权,因此并无再版。 鲁兆明称此案为中国版权法的第一案。

㈦ 钱钟书的《围城》,讲了什么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7)围城之后侵权扩展阅读:

后世影响

1990年黄蜀芹导演10集电视连续剧《围城》,并有改编的《围城》32集广播连续剧。

《围城之后》出自鲁兆明的续貂之作,1992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延续了《围城》的悲剧色彩,由于风格力求模仿钱钟书,一段时间曾出现大量冠以钱著的盗版,竟令一些读者以为钱钟书晚年续写《围城》。

尽管多认为此书文学造诣不及《围城》,而且由于盗版猖獗,作者鲁兆明也并未因这部作品得名,但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点,不是没有可读之处,甚至还像《围城》一样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小说结局。出版《围城之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由于侵权向钱钟书道歉并支付赔偿。

《围城大结局》出自魏人的续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对《围城之后》的续写,半年就付梓可见作者魏人颇勤于笔耕,不过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获讼于钱钟书。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是借电视剧和广播剧的播出才了解了钱钟书和《围城》这部小说的。《围城》续作频现,尽管一时兴讼,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坛佳话。两部续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为“钱学”研究书目。

㈧ 金庸状告江南原因 金庸为什么告江南 金庸起诉江南原因

原因:江南的小说《此间的少年》采用了金庸笔下的角色名,并且获得了收益,还没有支付版权费。

《此间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在青韵书院网站上连载的网络小说,也是其最早出版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故事发生在架空的“汴京大学”之中。但是,江南在小说中使用了乔峰、郭靖、黄蓉和令狐冲等金庸小说中的著名人物的名字。

金庸曾强调,“文学一定要原创,有些网民拿我小说的人物去发展自己的小说,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是小孩子,我不来理你,要真理你的话,你已经犯法了。在香港用我小说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钱的。”

金庸称,人物借用有两种:有一种不是任何人创造的,这种人物是没有版权的,比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但假如是某一个作者独创的,谁使用了就要付版权费。他介绍,周星驰在电影《功夫》中,用了他塑造的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这些人物,周星驰每用一次就付一万块钱。

(8)围城之后侵权扩展阅读

事件经过:

金庸在诉状中,要求四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其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停止复制、发行小说《此间的少年》,封存并销毁库存图书。诉状还要求被告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

此外,四被告还要共同赔偿原告为维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人民币20万元等。该案将于2017年2月16日开庭审理。

2018年8月16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对作家查良镛(CHA,Louis)(笔名“金庸”)起诉作家杨治(笔名“江南”)《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一审宣判,杨治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查良镛经济损失168万元及为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20万元。

㈨ 金庸是不是把江南给告了

金庸状告《此间的少年》作者江南侵权
近日,武侠圈发生了一件大事,事件波及到广大网络文学圈:10月11日,年近93岁的武侠大师金庸一纸诉状,将39岁的作家首富江南(原名杨治)告上法庭。
金庸称江南的同人小说《此间的少年》涉嫌“侵犯著作权以及不正当行为”,起诉江南连同三家出版公司,要求被告停止发行并销毁小说,公开致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

金庸为什么告江南 金庸状告江南原因
93岁的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近日以对方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畅销书作家江南(原名杨治)等四被告。由于一方为以《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小说驰名的大家,另一方今年3月刚以3200万版税登第十届作家富豪榜榜首。此事昨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根据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的公告,金庸在诉状中,要求江南以及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停止复制、发行小说《此间的少年》,封存并销毁库存图书;要求江南等前三名被告在中国青年报、一门户网站刊登经法院审核的致歉声明,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共同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要求四被告共同赔偿为维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人民币2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金庸为何要告江南?
“在香港用我小说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钱的”
《此间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在青韵书院网站上连载的网络小说,也是其最早出版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故事发生在架空的“汴京大学”之中。但是,江南在小说中使用了乔峰、郭靖、黄蓉和令狐冲等金庸小说中的著名人物的名字。根据该书,在这个学校里,郭靖和黄蓉因为一场自行车的事故认识,而这辆自行车是化学系的老师丘处机淘汰下来的;杨康和穆念慈则从中学起就是同学,念慈对杨康的单恋多年无果,最后选择的人却是彭连虎。《此间的少年》网上走红后于2002年出版,之后又先后推出过其他三个版本,还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等。
2005年1月26日,在谈到网络原创文学抄袭时,金庸曾强调,“文学一定要原创,有些网民拿我小说的人物去发展自己的小说,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是小孩子,我不来理你,要真理你的话,你已经犯法了。在香港用我小说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钱的。”金庸称,人物借用有两种:有一种不是任何人创造的,这种人物是没有版权的,比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但假如是某一个作者独创的,谁使用了就要付版权费。他介绍,周星驰在电影《功夫》中,用了他塑造的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这些人物,周星驰每用一次就付一万块钱。金庸还说,文学作者“做什么事情都要独立思考,不要去抄袭人家。你自己没有独创性就不要写文章了,只好去做其他事情”。
江南有何回应?
“抱歉于我22岁那年的孟浪和唐突”
除《此间的少年》之外,江南的作品还有《九州缥缈录》系列、《龙族》和《天之炽》系列等。10月23日晚8点,江南通过个人微博正式发布“关于金庸先生诉《此间的少年》案件的声明”。声明中,江南称自己是金庸的忠实读者,承认“书中的人物姓名确实基本都是来自于金庸先生的系列武侠作品”。而且,江南直言,自己最初使用这些人物名字,“主要是出于好玩的心理”、是“娱人娱己”,并强调自己并未有侵权的想法,“无论昔日还是今日,我都一如既往地尊敬金庸先生个人和喜爱他的作品。虽然不乏在收到稿费时的沾沾自喜,但落笔的那一刻,想的仅仅是写出自己和身边人的校园故事,并未有侵权的想法。”
江南在声明中介绍,对于出版,当时的自己是惴惴不安的。“虽然当年没有什么钱,很期待稿费的收入,但这种形式的出版物是否合规,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的。所以最早出版的时候,我和出版社也曾就书中人名的问题咨询过相关的法律人士,被告知这种形式在当时未曾触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才决定正式出品此书。”
江南表示,鉴于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他已委托律师处理,相信法院会公正审理。与此同时,他自责道:“无论法律层面的结果如何,我都非常非常抱歉于我22岁那年的孟浪和唐突,因此这些事情给金庸先生造成的困扰令我非常地自责。”
《此间的少年》的影视改编权目前为华策所有,今年华策影业的“梦+1”计划发布会上,《此间的少年》电影项目在列,导演和编剧为陈宇。据悉,华策计划要拍《此间的少年》的网剧和电影。
金庸状告江南合理吗
业界争议
同人小说侵权存在灰色地带
在网络文学界、影视界,江南接到的这一纸诉状,让业内人士感到惊讶、震动。他们认为,此案一出,同人小说的版权困境问题由此凸显。
一种观点认为,同人小说若牟利,就涉嫌侵权。北京好景常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何常在认为,如果作品取材于原作者塑造的人物,写作者出于个人爱好进行写作,没有问题;但出于商业化的目的,比如出版发行、影视拍摄等,就要征得原作者的同意,毕竟这些人物都是原作者独创的。网络作家琴律则认为,互联网最初的版权界定很模糊,《此间的少年》借用金庸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只当作大家对金庸的崇拜;但后来江南因此而牟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侵权之嫌。
另一种观点强调,对同人小说应持宽容态度,视情况而定。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认为,对同人小说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人物名字出自某部作品,但实际内容关联度不大,不应粗暴地定性为不合法;但如果恶意歪曲原作者创造的知名人物形象,就应判定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比如金庸笔下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明,如果为了哗众取宠,将人物关系彻底颠倒,正派写成反派,反派写成正派,这就算侵权。”
事实上,对于同人小说而言,文学平台和写作者都存有尴尬。周运透露,同人小说有比较大的法律风险,存在灰色地带。一方面可能会因侵权被原作者起诉,另一方面也的确有一些作者借机写一些打擦边球、违背公共道德的东西。他表示,“阿里文学对一般的同人小说都不会签约,只会签一些公共版权著作的同人作品。”网络作家琴律坦言, 网络作者一直很困惑,借用原作者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是否可以,可以借用到什么程度,到底需要什么流程或法律条文才能够允许借用,这些都还是法律空白。“但无论怎样,这个案子对网络作者是一个提醒,甚至是警醒。”
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看来,“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但不会保护客观事实,不保护表达的观念、情感、看法等,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是不是构成作品,这个认定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李明德认为,江南可以说利用了金庸的声誉,借用他的人物写新东西、写新场景,来提高自己小说的知名度。因此,他认为,江南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到时候还要看法院如何判决。”
版权专家怎么看
著名小说的人物可视作知名商品
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和金庸的系列作品,可以说是同人小说。同人小说,指的是利用原有的漫画、动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小说。它一般是以网络小说为载体,大体有前传后续类、穿越时空类、原创角色类等。同人文写作已在国内流行多年,知名的网文平台都有开设同人专区,绝大多数都是付费阅读模式。
同人作品的过往案例中,比较有名的应该是钱钟书的《围城》与作家鲁兆明的《围城之后》。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热播之后,鲁兆明续写了《围城之后》,其实就是《围城》的同人作品,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同人”一说。1992年,这本书由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被钱钟书起诉侵权成功。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类似这样有关同人小说的侵权诉讼案件并不多见,就已有的案例来看,法院在审理判决时基本都不会按照侵犯《著作权法》来处理。因为就现有的《著作权法》条款,如果仅仅是人名一样,而在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不存在相同或相似,那就不构成著作权方面的侵权。之前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有时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即把著名小说中的人物人名视为著名商品来对待。具体到本案,张洪波表示,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过原告方金庸的诉状,不了解他提出的法律证据和诉讼请求,所以还难以判断案情的走向。

阅读全文

与围城之后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