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采石矶投诉

采石矶投诉

发布时间:2021-02-01 12:19:06

Ⅰ 采石矶大捷是一次怎样的事件

宋朝时期,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时常出兵侵略,可是宋朝却一贯采取屈辱求和、回苟且偏安的政策。宋答高宗(赵构)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十月,金主完颜亮率大兵南下,企图覆灭宋朝,金兵步步进逼,宋朝的守将一再败退,一时局势危急,人心惶惶,吓得宋朝的皇帝也想航海远逃了。不久,金兵的主力已逼近了南京附近的采石矶,眼看就要渡过长江的时候,凑巧虞允文奉命到采石矶去劳军。当他达到采石矶的时候,守将王权已只身逃走,虞允文毅然负起了指挥军队与敌人决战的重大任务,终于把敌人打得大败。

Ⅱ 采石矶名称的由来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固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反侵略战争,侵略的一方为金国统帅为金海陵王完颜亮.甫宋主将虞允文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国,见该国大事战备,回国后就奏请朝廷加强防御。次年,完颜亮率60万军队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带领的一路约数十万兵马于同年11月抵达采石矶对面江岸 跟宋军隔长江对峙。据《宋史》记载;当时形势危急,江北完颜亮高踞在刚刚绽起的高台“黄居”下,杀白马祭天 准备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军却因正“易将”而无人负责,“我师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 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虞亢文勉励身旁的勇将时佐应战,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向金军冲杀.金军后退,宋军用“神臂弩”射击敌船,致大批金兵死于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颜亮“悉敲杀之”。次日,完颜亮又来侵犯,被宋军焚毁战船300,大败而去。全军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歼,完颜亮又向宋军施用反司计,也被虞允文识破。完颜亮恼羞成怒,率领部队去江苏扬州时的瓜洲渡,想从这里渡江夺取京口(今镇江)。虞允文率 万余军队赴京口增强防御,并将马船改造成战舰。完颜亮在瓜洲渡发布军今,实行连坐法;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以致人心浮动.导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帐中为部将所杀.不久,全部金军都铩羽而归。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现在在采石矶上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马鞍山的重要旅游景点。

Ⅲ 采石矶为什么是战略要地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固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反侵略战争,侵略的一方为金国统帅为金海陵王完颜亮.甫宋主将虞允文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国,见该国大事战备,回国后就奏请朝廷加强防御。次年,完颜亮率60万军队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带领的一路约数十万兵马于同年11月抵达采石矶对面江岸 跟宋军隔长江对峙。据《宋史》记载;当时形势危急,江北完颜亮高踞在刚刚绽起的高台“黄居”下,杀白马祭天 准备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军却因正“易将”而无人负责,“我师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 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虞亢文勉励身旁的勇将时佐应战,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向金军冲杀.金军后退,宋军用“神臂弩”射击敌船,致大批金兵死于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颜亮“悉敲杀之”。次日,完颜亮又来侵犯,被宋军焚毁战船300,大败而去。全军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歼,完颜亮又向宋军施用反司计,也被虞允文识破。完颜亮恼羞成怒,率领部队去江苏扬州时的瓜洲渡,想从这里渡江夺取京口(今镇江)。虞允文率 万余军队赴京口增强防御,并将马船改造成战舰。完颜亮在瓜洲渡发布军今,实行连坐法;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以致人心浮动.导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帐中为部将所杀.不久,全部金军都铩羽而归。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现在在采石矶上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马鞍山的重要旅游景点。
游人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Ⅳ 海岛奇兵石头不收取是不是采石矶就不工作了

是的,采石场是有容量的。当采集的资源没有收取达到最大容量,就会停止工作。石材金币,木材都是这样的。还有资源岛上的资源通过小船运送到基地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收取,起源只会达到最大容量也停止增加。

Ⅳ 马鞍山采石矶年票怎么办的

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3点至5点带身份证到采石矶售票处办理,30元每年。

Ⅵ 采石矶门票怎么办

本地人带身份证去采石风景区大门最右侧窗口去办,费用30,如果要加当涂大青山景区费用50.不买年票单买门票80.

Ⅶ 采石矶在历史上的意义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庄,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固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反侵略战争,侵略的一方为金国统帅为金海陵王完颜亮.甫宋主将虞允文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国,见该国大事战备,回国后就奏请朝廷加强防御。次年,完颜亮率60万军队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带领的一路约数十万兵马于同年11月抵达采石矶对面江岸 跟宋军隔长江对峙。据《宋史》记载;当时形势危急,江北完颜亮高踞在刚刚绽起的高台“黄居”下,杀白马祭天 准备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军却因正“易将”而无人负责,“我师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 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虞亢文勉励身旁的勇将时佐应战,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向金军冲杀.金军后退,宋军用“神臂弩”射击敌船,致大批金兵死于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颜亮“悉敲杀之”。次日,完颜亮又来侵犯,被宋军焚毁战船300,大败而去。全军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歼,完颜亮又向宋军施用反司计,也被虞允文识破。完颜亮恼羞成怒,率领部队去江苏扬州时的瓜洲渡,想从这里渡江夺取京口(今镇江)。虞允文率 万余军队赴京口增强防御,并将马船改造成战舰。完颜亮在瓜洲渡发布军今,实行连坐法;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以致人心浮动.导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帐中为部将所杀.不久,全部金军都铩羽而归。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现在在采石矶上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马鞍山的重要旅游景点。
游人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还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
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 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Ⅷ 采石矶是什么意思

采石矶是国家复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制心景区,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2003年采石矶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Ⅸ 采石之战是怎么回事

南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49),金副相完颜亮刺杀金熙宗后夺取帝位。完颜亮在帝位稳固以后,决定破坏“绍兴和议”,消灭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完颜亮迁都大兴府(今北京),积极备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五月,完颜亮遣使到临安,明确提出要南宋派出大臣到开封,商议割让淮南地区给金。战争迫在眉睫,南宋政府被迫作出防御部署,任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又任命成闵为京西、湖北制置使,率军前往武昌,扼守长江中游。任命名将刘锜为江、淮、浙制置使,负责长江下游防务。

七月,金迁都开封,随即进行侵宋部署,几路大军先后南侵。九月下旬,完颜亮也自开封南下,至此,侵宋战争全面展开。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抗金名将刘镝扶病从镇江进驻扬州,对部将们发出“取重阳日到京师(开封)”的豪言,仍采取顺昌保卫战时坚壁清野的战略防御措施,并决心在扬州与金军决一死战。然而,负责淮西防务的主将王权却不听从刘锜的指挥,在听到金军已经自涡口(今安徽怀远东)渡淮时,立即率部南逃,由于淮西完全没有防务,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庐州、滁州。刘铸被迫回军守江。

得知金军马上就要到达长江北岸的消息,文武百官纷纷把家人送走,宋高宗也决定再次入海避难。在宰相陈康伯等人的坚决反对下,高宗表示亲征,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任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任参谋军事,统一指挥江淮战事。此时,王权已弃和州(今安徽和县),逃到长江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金军很快占领和州,完颜亮率军抵达长江北岸采石矶附近的杨林渡。另路金军也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并进攻扬州。已是重病在身的刘镝等退守瓜州(今扬州南),再奉命渡江退守镇江,扬州被金军占领。

金军主力虽然取得重大进展,进抵长江北岸,其他各路却进展不大,水军甚至还没出发,就被宋将李宝率部消灭于胶西东南海湾中的陈家岛金水军基地。

然而,就在十月金军渡淮大举南侵之后数日,金朝后院起火,反对完颜亮穷兵黩武的将领拥立金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完颜雍为帝,这就是金世宗,改元大定。一个月之内,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十一月初,完颜亮得到消息后,决定立即渡江进攻南宋,占据江南。他们决定初七日在采石矶渡江南侵。

这时,宋督视军马叶义问将王权罢官,改任李显忠为都统制。十一月八日,参谋军事虞允文到采石矶犒军,旧将王权已被罢职,新将李显忠未到,宋军没有统帅,将士们零零散散地坐在路旁,骑兵也丢失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遥见江北金军的大量水军船只已出杨林渡口,形势非常危急,虞允文立即召集诸将议事。有人对他说:“你只受命犒师,又没有受命督战。别人做坏事,你来承担责任吗?”他叱责道:“危及社稷,岂能退避!”于是迅速部署防御,并命当涂县民兵乘海鳅船冲击金水军船队,击败金军。次日,命宋将盛新率军乘船防守长江江心,控制金水军基地杨林渡河口,不放一艘金军船只出河入江。宋军以火攻烧毁金水军的大量船只,完颜亮被迫退往扬州。采石之战宋军大胜。

李显忠到达采石时,战争已经结束,他立即派李捧率军万余人随虞允文前往镇江防守。完颜亮得知水军全部被宋军消灭,利用水军攻占临安的企图已经破灭,加上黄河以北地区已归附新帝金世宗,他已是后退无路,于是孤注一掷,决定占领江南地区,命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过河,不渡者处死,激起了金军内部的矛盾。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都统制完颜元宜率军杀死了完颜亮,并以金世宗名义行牒镇江宋枢密行府,表示要退兵以修旧好。金军随即退兵,十二月中旬渡淮北归。

Ⅹ 采石矶怎么样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7公里的翠螺山麓,原名牛渚矶,相传古时候有金牛专出渚而得名属。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统称长江三矶。这里我去过三次,每当站在采石矶上,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看着长江上来往的轮船,心情格外舒畅。

阅读全文

与采石矶投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