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博转载侵权
不算!转载分为两种:
一、对方注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等
那你转载即使注明了出处也是侵权行为
二、对方说明:转载需注明出处或者未说明
你可以转载,但是必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⑵ 中国教科书诉讼第一案中四川大学侵犯了什么
应该是教科书,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标注是某个人的著作权的问题
⑶ 中国之声微博内容转载算侵权嘛
转载而已,不算!只要别跟人家说,这是你发的就行!然后推荐分享的时候写明出处!
⑷ 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可以提出那些诉讼
是的,不过要是现在肯定不会直接引用宪法判案,有教育法嘛。1990年山东某市中学生齐玉苓考上一所中专学校。该学校给齐玉苓发出了录取通知。齐的同学陈晓琪从中学那里拿到了招生学校给齐的录取通知书,冒齐之名上学和工作。直到1999年,齐发现被冒名顶替后以陈和她父亲以及原所在中学等为被告起诉到法院,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这个案子 一审由山东枣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上诉到山东省高级人民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该案中法律适用上的疑难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批复》 中称:“经研究,我们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受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由此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人将这个案子誉为中国的“宪法第一案”。
这个案件、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被公开报道以后,中国公法学界的反应简直称得上一片欢腾。不能不承认,欢乐主要为“宪法司法化”而起;相形之下,对于该案中“宪法私法化”的问题开始并未引起注意。不过,宪法“私法化”问题一经提出,就成为推动有关该案的讨论向更专业领域深入的契机
⑸ 转发微博造谣判刑是法律还是政策
抄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政策、什么是法袭律?
政策 是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法律 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很显然,政策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方针,而法律则是必须强制执行的社会规范。
转发微博造谣,违反的是国家法律,调节这一行为的是社会规范,判刑是法律对转发微博造谣这一行为的强制制裁。
转发微博造谣,在没有新的司法解释之前,并不是无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9、243、246条对招摇撞骗罪、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都有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在新形势下,针对网络犯罪的新特点,为了进一步规范对网络犯罪的认定和量刑,所以才出台了针对网络犯罪方面的司法解释。
所以,出台司法解释,不是什么国家政策的调整,而是国家在法律上的进一步完善。
⑹ 我们身边发生的侵权事件
案情:
1993年7月22日,原告农垦公司与被告住宅公司就农垦大厦的施工签订施工合同。合同载明,建筑面积暂定43277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细节在合同中明确予以规定,第二期工程则视情况另签协议。1996年7月,农垦大厦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因建设资金问题,二期工程没有继续修建。
1997年7月7日,农垦公司取得农垦大厦的房屋所有权证,该证书“房屋状况”载明了“商场、办公”用途。一期工程完工后,农垦公司入住使用了一部分,出租给他人使用了一部分,住宅公司以工程款未支付完毕为由占用了部分楼层拒绝撤出。2001年9月,农垦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宅公司撤出施工现场。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29日终审判决住宅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农垦大厦第二、三层房屋腾空交付给农垦公司。判决生效后,住宅公司于同年9月20日撤出所占房屋。
2005年11月,农垦公司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宅公司赔偿自2002年5月29日起至撤出农垦大厦期间占用该房屋的经济损失3407500元。住宅公司以其未构成侵权、未经综合验收(主要为消防)的房屋不能投入使用因而农垦公司没有损失等理由拒绝原告的赔偿请求。
分析:
第一,在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利益衡量中,国家公权对私权行使的适度干预。
民事权利的行使因受国家公权力的限制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发生并不多。有观点认为,民事权利之争由民事法律调整,如果一方当事人有违公法,应由执行国家公法的具体行政机关对其进行行政上的处罚,不能因其有违行政法规而使其民事权利得不到保护。
第二,所有权权能具有可分性,侵犯不同的权能会产生不同的侵权后果,侵犯所有权的侵权责任承担应与侵权后果相适应。
但本案判决可能引起的争议在于,在本案判决之前,住宅公司占用农垦公司房屋的行为已被重庆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终字第2036号判决认定为侵权,而此案中农垦公司要求住宅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予以赔偿损失的诉求未获支持,这与前案的认定是否存在矛盾?
对此,判决指出,关于住宅公司不构成侵犯农垦公司房屋“使用”权的认定,与重庆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终字第2036号判决中关于住宅公司已构成侵权的认定并无矛盾。
(6)中国微博侵权第一案扩展阅读:
侵权行为与违约区别:
一、侵权行为违反的是法定义务,违约行为违反的是约定义务;
二、侵权行为侵犯的是绝对权,违约行为侵犯的是相对权;
三、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违约行为的责任仅限于财产责任。
⑺ 微博转发如何界定侵权与否
其实律快车编提醒用担侵权范围请看详细报道
、微博否版权转发否算复制
()微博受《著作权》保护?
首先需要明确论字数寡作品都享著作权微博例外根据著作权自取原则微博经创作完作者享著作权《著作权》保护象必须独创性即所微博都享著作权文字微博说表达博主今情或者简单陈述件事并具独创性角度独特、内容新颖自属于《著作权》意义受保护作品
(二)转发微博行复制行提供链接行?
问题应:转发含作品微博侵犯著作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微博传播程看般三种行第传作品内容行;第二传于网络作品再传播行;第三使用者浏览、载、使用等行笔者认要区传转发:传意思指作品第传至网络行使公众首接触作品行受著作权权利控制行类似概念转载传统版权行业转载全部作品内容进行复制行转发网络平台已经发表作品进行再传播行传播效应再扩转发其实转发原作品链接并复制所提供作品内容说未经许传或者转载已经发表作品侵犯著作权复制权行;转发信息网络传播行能侵犯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
图片微博说发微博经前文字加幅图片行能带重侵权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等其仅著作权言该图片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且受《著作权》保护传或转发能侵犯作者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些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进行自表达意图修改能侵犯著作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存权利限制问题微博用户看权利作品觉十赏悦目或者于享欣赏目转发微博举应属于合理使用范畴承担侵权责任
二、何判断转发者否合理使用
微博追求传播效应供公众交流共享信息平台其鼓励用户及转发促进信息广泛传播微博公共共享属性决定信息发布存侵权能性其特属性同决定信息内容提供者其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默认许使用甚至放弃所基于权利自愿放弃或豁免般侵权行应根据微博享性原则予免责种情况转发微博网络用户用承担侵权责任转发者具主观恶意或发显易见损害必要认定侵犯著作权
《著作权》第22条第2款规定合理使用范围:介绍、评论某作品或者说明某问题作品适引用已经发表作品经著作权许向其支付报酬需表明作者权利
本案言利用三步检验标准判断告否属于合理使用行:告配合自文字内容引用原告图片且未影响原告涉案作品利用未给原告造损失院认告虽未发送商业性内容微博其转发目增加公司知名度
笔者持同意见告并未转发权利作品直接获利虽于商业目发布微博其转发图片目具主观恶意配合文字说明增加资讯读性配图应该追究转发者侵权责任要追究家第使公众接触作品传者责任传者传图片合授权并标明作者权利存面转发者侵权问题
告称涉案图片自于皮皮光机软件图片库皮皮光机针新浪微博发第三微博管理应用工具用户微博应用面添加使用皮皮光机定发布微博、定转发新浪微博等功能同提供强微博内容库资源供使用皮皮光机客户端包含海量图库文本输入框右边都微博配图用户进入图片库自行选择图片发布图片库图片版图字用户选择客户端原置信息图片发送修改文字图片再发送些修改及发送操作都皮皮光机客户端完并没用户自传图片程
⑻ 微博官方账号使用别人图片,被人告上法庭说侵权,这样是可以的吗
您好,你指的图是别人的肖像图片吗?如果是未经他人同意,以牟利为目的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将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但是,我国目前存在互联网避风港制度,即在对方通知删除后,第一时间删除,将不负责任。这也叫做通知移除规则。
⑼ 哪位高手知道我国网络侵犯隐私权第一案
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幕后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月29日 14:08 电脑报2008年7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起特殊的案件三审难断——原告缺席,双方律师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法官唯有宣布择日再审。随后,54名高级法官就此案件展开热烈讨论,但仍然难以决断。同时,网络上对此案的讨论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是一起什么样的特殊案件?隐藏了什么秘密?这件案件为何难以决断、矛盾重重?为何吸引从网络到媒体的热烈讨论?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人肉搜索第一案”始末一切都要从“死亡博客”说起,这个名为“北飞的候鸟”的博客承载了本案所有的秘密。博客主人姜岩是某公司售后部的员工,31岁。去年10月,姜岩关闭了自己的MSN SPACE公共浏览权限,两个月后突然打开。空间里记载了丈夫王菲的出轨及自己内心欲挽回而不得、欲弃之而不舍的煎熬,隐晦地表达了轻生的念头。2007年12月29日,在试图挽回丈夫无果后,姜岩从自家24层一跃而下,“死亡博客”由此得名。“从姜岩的朋友那里听说了这件事,我就把这个事情发到了天涯”。这位名为“撒加的橡皮鸭”的网友告诉记者,她是姜岩事件最早的爆料者,动机简单而又明确,但她没有料到事情会朝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这篇题为《哀莫大于心死,北京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的帖子,几个小时内回复破千,浏览无数。网友群情激奋,认为是王菲和第三者“逼死”了姜岩。不久,大旗网刊载专题报道,天涯等社区出现了更多的贴文。为了替“姜岩讨回公道”,网友们展开了规模浩大的人肉搜索。王菲及第三者的电话、地址、公司被一一曝光,王家每天接到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随着“人肉搜索”入侵现实生活,王菲从此过上了“惊弓之鸟”般的生活。王菲就职的公司也迫于网民压力,辞退了他。2008年3月,王菲将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姜岩朋友张乐奕所设祭奠网站,内有部分王菲信息)三家网站告上法庭,首次将“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推向司法领域,催生出“反网络暴力”中国第一案。尽管此前有“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等网络暴力事件,但真正进入司法程序的,这在中国还是第一例。随后,本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上王菲,但均未果。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王菲自从被“人肉搜索”引来就深居简出,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每天都有许多人在屋外晃荡,我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是不是想害我!”王菲曾对该知情人士如此说。直击第一案庭审现场2008年7月9日,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三次开庭审理“人肉搜索第一案”。一大早,就有很多网友专门赶到这里旁听,本报记者也伪装成普通网友,“混入”了旁听席。对于此案,到场的网友们议论纷纷。前来旁听的网友多是“倒王派”的,他们不相信“人肉搜索”触犯了法律。一位网友对甚至笑着对记者说“如果王菲胜诉,将是今年听到最大的笑话”。此案曾在今年4月17日和5月4日两次开庭审理,未能定案。这次,原告王菲仍未露面,天涯网也未派代表出席。开庭前,原告王菲的代理律师张雁峰与被告之一“北飞的候鸟”网站代理律师李春谊相视一笑。几个月前,两人曾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今天,双方将为人肉搜索是否触及法律底线的问题再次展开交锋。法官宣布开庭,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到场的网友们保持了绝对的肃静,他们知道,审判结果将为“人肉搜索”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庭调查阶段,原告律师张雁峰提出新的诉讼请求,以被告侵犯了王菲的名誉权、隐私权为由,要求被告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2万元到4万元不等的赔偿金额。该律师认为,三被告属于网络暴力的协同者,是“以键盘为武器,砍下他的头,给死者作祭品”。第三次审判开庭前,被告方“北飞的候鸟”网站负责人张乐奕提交了新的资料,证明北飞的候鸟网站提到的有关王菲的信息,别的网站之前已经披露过。“属于转载性质,报道公共事件并不构成侵权”。张雁峰立即回敬,“其他网站泄露的主要是王菲商业交流方面的信息,而王菲的家庭信息则是在‘北飞的候鸟’中首次泄露,张乐奕难辞其咎”。另外,原告方认为几家网站在侵犯原告隐私权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来只有100个人知道的私人信息,你转载后200个人知道了,可以因为你是转载就不构成侵犯隐私权?笑话!”张雁峰律师在事后接受采访时对此举证表示匪夷所思。在辩论阶段,法庭上的气氛也到了一个高潮,双方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原告律师认为,网民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对王菲及其家人名誉造成严重损害。被告律师李春谊辩称,“名誉不等同于美誉,王菲因婚外情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给他带来了负面的社会评价,不能称之为名誉受损”。另外,王菲的姓名、单位、电话等属于商务场合用于交流的信息,并不在隐私信息之列,披露这些信息并不构成对王菲隐私权的侵犯。辩论阶段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位旁听的网友坚持要进行笔录,声称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现场”,经法官劝阻无效后被强制离场。在法官主持调解阶段,原告方同意和解,但遭到被告方的拒绝。在经过近2个小时的审理之后,法官宣布审理结果将由合议庭合议之后择日宣判。百家争鸣的“人肉搜索”日前,北京朝阳法院召开高级法官联席会议,54名高级法官就“人肉搜索第一案”展开热烈讨论。会上关于“人肉搜索”的三个关键问题被提出:一是公布普通公民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侵犯之间的关系;二是网站对网友的不当留言有无监管义务及承担责任的程度;三是道德批判与隐私保护的限度。如果这三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不仅对本案审判有帮助,也将为日后同类案件提供参考依据。
⑽ 微博侵权如何收集证据
要经过公证机关的公正此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