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汉劳动局在线咨询
1、未签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你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
2、单内位未缴纳容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
3、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
4、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5、再治疗完全结束后,做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并按伤残鉴定结论提出伤残赔偿。
6、如单位不给于合理赔偿,可到劳动部们的劳动仲裁办起诉维权。
❷ 关于武汉市劳动争议仲裁问题
你的想法是想如何,你想怎么样我们才能帮你分析啊。即使是裁员也应当获得经济补偿金
❸ 武汉徐东劳动仲裁电话
建议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咨询投诉电话12333,或者拨打114进一步咨询。版
附劳动仲裁委员会受权理范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❹ 请问劳动仲裁纠纷咨询
按劳动监察的要求提供证据。
❺ 武汉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电话和地址是多少是不是还有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啊我要打官司。
武汉工伤律师雷飞飞提示,劳动者如遇到劳动纠纷可向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湖北省劳动仲裁委员会 电话:027—87824305 传真: 027—87824305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8号。
武汉市劳动仲裁委员会 电话:027—85741690 传真: 027—85755651地址:武汉市汉口青年路342号。
武汉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东湖高新办事处 电话:027—67880232 传真: 027— 67880232地址:武汉市珞瑜路546号东湖高新管委会大楼。
武汉市江岸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2716957 传真: 027—82220200地址: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麒麟趾路口1号。
武汉市江汉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65657660 传真: 027—65657660地址:武汉市汉口天门墩3号。
武汉市硚口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3783624 传真: 027—83783520地址:武汉市汉口天门墩3号。
武汉市汉阳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4873466 传真: 027—84872334地址: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街二合村特1号。
武汉市武昌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50706804 传真: 027—50706804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530号。
武汉市洪山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7385979 传真: 027—87397602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98号。
武汉市青山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51600205 传真: 027—68865269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冶金一街12号。
武汉市东西湖区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7385979 传真: 027—87397602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南4号。
武汉市蔡甸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4949530 传真:027—84942505地址: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汉阳大道707号。
武汉市汉南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4757869 传真:027—84756100地址: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银莲路。
武汉市江夏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7013829 传真:027—87953543地址:武汉市江夏区纸坊镇熊廷弼路93号。
武汉市新洲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电话:027—89357251 传真:027—89357251地址:武汉市新洲区衡洲大道
武汉市黄陂区劳动仲裁委员会 电话:027—61009107 传真:027—61007252地址:武汉市黄陂区前川百秀街249号。
武汉市沌口劳动人事局 电话:027—84891821 传真:027—84891005地址:武汉市沌阳大道145号9(开发区管委会)。
如果需要帮助,可以网络 雷飞飞律师 与我取得联系。
❻ 在武汉怎样申请劳动仲裁拜托各位了 3Q
仲裁机关一般是政府部门的劳动关系办公部门。 (武汉市仲裁机关是市劳动局的劳动关系处和各区劳动局劳动关系处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武汉市劳动仲裁委员会 香港路特一号 027- 824408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你所在的饭店)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劳动法规定在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个月不得超过三十六个小时(参见<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向地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诉讼是指向人民法院起诉),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和赔偿,具体如下:欠付1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20%的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50%的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上的象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100%的赔偿金.拒发所欠工资和赔偿金的地方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和负责人格与经济处罚. 你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但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案件未经仲裁是不得诉讼的. 武汉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你可以乘车到机场河这一站下,在劳动大厦的二楼,武汉市劳动监察大队在三楼办公。 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87824305 武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85805368 江汉区:85881517 江岸区:82716957 硚口区:83783624 汉阳区:84887677 武昌区:88876722 洪山区:87385979 青山区:51600205 新洲区:89357251 黄陂区:61009107 东西湖区:83228202 江夏区:87953543 蔡甸区:84942505 汉南区:84851341(丁玥徐淳彭燕娥) 具体怎么做,到哪你可以问那里面的人,他们会告诉你如何进行申请的.
❼ 武汉市劳动局电话是多少
武汉市人来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源劳动局)办公室对外服务电话:027-83919111,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11号。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发〔2009〕14号)精神,设立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武汉市公务员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7)武汉劳动纠纷咨询扩展阅读: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实施国家、省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并负责监督管理,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加强区域人才合作。
(三)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年度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拟订就业援助制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❽ 武汉劳动仲裁委员会
威海市环翠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
杏花街2号
❾ 武汉劳动局投诉电话
想问问,上了半个月班,试用期内,签了合同,因为有事不得已辞职,老板也表示了理解同意了,到发工资了这半个月的工资不给发了,说是试用期内,还是自愿离职的,什么道理?
❿ 武汉劳动仲裁的电话是多少
如需电话咨询劳动仲裁相关事宜,请拨打当地12333劳动保障维权热线咨询,或者拨打当地114进行号码查询。
当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还是两种方式并用效果较好,要看争议的具体内容。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劳动监督机关一经作出处理决定,立即发生法律效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执行。有关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在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决定的执行。
基本程序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10)武汉劳动纠纷咨询扩展阅读:
办案规则: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 (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 (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