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敵後戰場成果

敵後戰場成果

發布時間:2021-11-04 04:43:13

① 敵後的游擊戰爭是什麼意思

爭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大國中,特別是在民族戰爭條件下,
爭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有效和重要的形式。人民戰爭是
爭的一種最生動的形式。毛澤東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文章,深刻論述了游擊戰爭的一系列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
,獨立自主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用各種方式發動群眾,實行人民戰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發揮了
的作用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② 游擊戰爭的事例

中國在日軍敵後的游擊戰
在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廣泛在敵後戰場開展游擊戰,發展出多種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
中國共產黨在對日作戰所使用的游擊戰有幾個特性:
它主要不是在內線直接配合正規軍的正面作戰,而是在外線、在敵之後方獨立作戰,承擔著獨當一面的戰略任務。
它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它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
它不是「流寇」式的,而是以抗日根據地作依託。
它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斗爭相配合。
它不是僅僅由正規軍承擔的,而是有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
它不是永遠停留在游擊狀態,而是隨著戰爭的進程逐步向正規戰發展,使之成為最終戰勝敵人的重要因素。
中國在日軍敵後的游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的兵員損失,削弱了日軍「以戰養戰」搜刮淪陷區支撐前線的能力。據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華北方面軍參謀部任職的加登幸太郎說:「現在回憶起來,筆者在任時,整個方面軍一天平均死傷50名。50名雖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離開戰列,是大消耗戰」。 的定義——抗日的大眾戰、民兵戰抗日游擊戰爭,這已經是傳遍全國的一個新的名詞。有不少的人在議論它、研究它。書局裡出版了許多書籍論述這個問題。許多愛國人士、民族英雄,已經在把它付之實踐,例如東北的人民革命軍(1)、義勇軍(2)。晉西北、晉冀察、山東、河北、綏遠(3)以至上海的郊外,抗日游擊戰爭也已經廣泛地發動起來了。以上這些事實指給我們,對於抗日游擊戰爭的理論予以深刻的研究,實為必要。
抗日游擊戰爭是抗日戰爭的一部分,是抗日戰爭中的一種形式和一個階段。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民兵:民兵游擊組織遍布敵後
戰爭史上創造奇觀 游擊戰法大顯神通
八年抗戰,艱苦卓絕。在黨的領導和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隊的指導和幫助下,各根據地的廣大民兵和自衛隊,活躍在敵後廣闊的戰場上,依託高山密林、江河湖泊、平原地道和青紗帳,到處擺開了殺敵的戰場。原始的大刀、梭標、斧頭,自然界的水、火、石頭,都變成了他們殺敵的武器。他們以驚人的膽略和無窮的智慧,在人民戰爭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生動活潑的活劇,創造了許多靈活巧妙、神出鬼沒的獨特戰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暈頭轉向、喪魂落魄、顧此失彼、疲於應付,像一條野牛陷入我人民戰爭的沼澤泥潭中不能自拔。
麻雀戰。這是民兵在抗戰中經常運用的一種主要和基本的作戰方法,也是最能發揮民兵特長的游擊戰法。其基本特點是以少量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出沒在山野密林、狹窄隘口、街頭巷尾、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一樣,東一槍、西一槍,忽聚忽散,忽來忽去,一會跳到這里,一會跳到那裡,出敵不意,扭住敵人,一陣猛打;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消失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大作,殺聲四起,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掉,吃又吃不好,睡也睡不著,陷入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苦境。麻雀戰打得最出色的,就是全國民兵戰斗英雄李殿冰領導的北嶽區曲陽縣尖地角村民兵游擊小組。在1943年的3個多月里,他們先後對敵作戰27次,打死打傷日偽軍200多名,繳獲步槍3支、電話3部、牲畜47頭,戰利品一批。
地雷戰。地雷戰首先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民兵發展起來的戰法。1940年春,河北省安國縣東趙、西趙兩村的民兵,在反「掃盪」中把兩枚手榴彈埋入地下,炸死了兩個敵人。於是,各村紛紛效仿,利用廢鐵壺、瓷瓶子、瓦罐子等,裝上炸葯,以殺傷來犯之敵,取得了顯著的戰果。此後,各地民兵就地取材,土法上馬,製造了鐵、木、石、瓷地雷等,發明了拉火雷、踏火雷、電火雷、定時雷、連環雷、絆雷、跳雷、飛雷等幾十種埋雷方法,各式各樣的地雷和雷陣,對於打擊運動之敵、殺傷「掃盪」之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赫赫戰果。北嶽區阜平縣五丈灣村著名的民兵爆炸英雄李勇和他的爆炸組,利用地雷戰先後炸死炸傷日偽軍362人,炸毀汽車25輛;山東海陽縣趙?村的趙守福和於化虎,帶領民兵用地雷戰炸死炸傷日偽軍303名的事跡,全國聞名,威震敵膽。
地道戰。抗日戰爭中期,由於日寇加緊對我根據地實行殘酷的「掃盪」、「蠶食」、「清鄉」,處在平原地區的抗日軍民,沒有山林和水澤可依,於是就發明了縱橫交織、戶戶相通、村村相聯、不怕水淹、不怕毒氣,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戰,成為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一大法寶。僅1944年冬季,各抗日根據地的平原地區就挖地道達1.25萬公里,成為抗擊日寇的一條偉大的地下長城。冀中清苑縣冉庄民兵,就是因為運用地道戰打了許多漂亮仗而馳名中外,他們的事跡被改編成了電影《地道戰》。英雄的冉庄民兵先後作戰157次,其中進行地道戰17次,依託地道進行伏擊、追擊戰斗55次,配合地方武裝出村作戰85次,共斃傷敵267名。當時,日偽軍曾傳出這樣的禁令:「寧繞黑風口,不從冉庄走」。太行地區磁縣山底村民兵、晉察冀地區滿城縣石井村民兵、北京市順義縣焦庄戶民兵,都是利用地道戰取得輝煌戰果的英雄群體。民兵們曾用打油詩頌揚地道戰:「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敵人鑽地道;明裡打,暗裡挑,消滅敵人最可靠;鬼子氣得乾瞪眼,抗日軍民哈哈笑」。
破襲戰。這是廣大民兵和群眾創造的又一戰法,它不僅適用於破壞敵人的交通和通信聯絡,如公路、鐵路、橋梁、車站、碼頭等,而且適用於對敵人的倉庫、工廠、礦山等進行破壞和襲擊。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民兵經常以隱蔽、突襲的戰斗,配合正規軍對敵人的鐵路、公路和交通樞紐進行破壞,挖路基、扒鐵軌、炸橋梁、打火車、割電線、平圍牆、阻河道、毀碼頭等等,有些地方在一夜之間就出動幾萬或幾十萬民兵和群眾,把數百公里長的鐵路、公路全部破壞,將電線割斷,電桿鋸倒,使敵人的交通和通信聯絡陷於癱瘓。1939年,安徽省肖縣就出動20多萬民兵和群眾,參加了隴海鐵路大破襲,一夜之間將100多里的鐵路全部拆掉,枕木、鐵軌、和電線、電桿一起運回根據地,日寇被迫停車10天,使其西運計劃流產。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僅冀中的民兵和群眾,就有35萬人參加了破襲敵交通線的斗爭。1941年至1945年間,晉察冀全區共搗敵偽碉堡1140多座、炮樓300多個,炸毀敵汽車360多輛、火車頭40多個,破壞公路3.76萬公里、橋梁730多座。
圍困戰。就是對敵人的據點和碉堡實行封鎖,把敵人圍困在據點和碉堡里,使其沒吃沒喝、走投無路,最後將其擠跑、趕跑或殲滅。太岳沁源圍困戰,就是廣大民兵和群眾圍困封鎖、制服敵人的一個典型戰例。1942年9月,日寇糾集了1萬多人,分14路進犯我只有8萬人的沁源縣抗日根據地,並在沁源縣城安了據點,妄圖把沁源劃為「剿共實驗區」。這里的民兵在敵人到來之前,一面把人民群眾轉移到山裡,一面實行「堅壁清野」。敵人佔領沁源縣城後,見不到人,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一切供應全靠外地。廣大民兵和游擊隊又密切配合,到處截擊,襲擊敵人的運輸隊,無奈,敵人只好外出四處搶糧,可又遭到游擊隊和民兵打擊,只好獃在據點殺馬充飢……這場圍困戰,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終於把敵人困出了沁源縣城。在此期間,沁源民兵共作戰2700多次,斃傷俘敵4250多名,涌現出了民兵殺敵英雄100多人,爆破能手200多人,沁源縣獲得了民兵對敵斗爭「模範縣」光榮稱號。
伏擊戰。一般分為待伏與誘伏兩種。待伏,是在得知敵人出動的兵力、時間和必經之路後,預設埋伏,待機殲敵。如1944年農歷4月的一天,太岳區安澤縣風池、高壁等地的民兵,獲悉日寇騎兵運輸隊要給府城的敵人送糧彈,民兵們便在距府城西12公里的柳寨村做好埋伏。當鬼子的運輸隊進入伏擊區時,地雷「轟轟」地爆炸起來,一時濃煙滾滾,殺聲四起。僅七八分鍾時間,33個鬼子就被消滅了32個,只有一個受傷的逃進了府城據點。誘伏,就是先以主要力量在有利地域設伏,然後以少數民兵誘敵深入,等敵人進入伏擊圈將其殲滅;或者佯攻一個方向,引誘敵人前來增援,在路上伏擊敵人。如冀南區隆平縣民兵自衛隊在河上伏擊鬼子汽艇,山東平原縣塘坊民兵伏擊日寇一小股機械化部隊,都是採用的這種戰法。
此外,抗戰8年中,廣大民兵和游擊隊還創造了窯洞戰、聯防戰、捕捉戰、水上游擊戰、拔點戰、攻心戰、堅壁清野等戰法。這些神奇巧妙的戰法,對於配合主力作戰,粉碎日寇的「清鄉」、「掃盪」、「蠶食」,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越南戰爭越共軍隊先用游擊戰的型態攻擊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地,獲得成果;在美國大規模介入之後,美軍在早期因不熟識越南環境和越共軍隊的游擊戰戰略,造成傷亡,但是不是造成美方戰爭人員大量傷亡的原因,是媒體誇大北越游擊戰的成功,但是在南越軍隊和美軍中造成了心理作用,對戰果有一定影響。

③ 中共在敵後戰場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哪些

主要是百團大戰。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和影響

結果:盟國戰勝了法西斯軸心國

影響: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意義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一點就是避免了法西斯勢力奴役全世界。如果不是當年這場戰爭的勝利,我們世界至今還籠罩在黑暗之中,大家都知道,德日意法西斯大屠殺,如果不是戰勝了法西斯勢力的話,世界就不可能享受整整60年的和平。所以說,我認為當年的這場戰爭的第一個意義,也是直接的意義就是戰勝了法西斯,迎來了和平。至於它的間接意義我認為有這么幾點,我常常聽人說,由於當年那場戰爭的勝利,我們戰後幾代人至今仍然在享受著戰爭中的成果,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是如此。
首先,是挽救了人類文明,避免歷史倒退。在這次戰爭中,民主思想大普及,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追求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戰後許多的原來的殖民地國家紛紛暴發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運用。到60年代一系列新的民族國家產生,這些國家獲得獨立的基礎就是在二次大戰中奠定的。
其次,二戰的又一影響是產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最後形成二戰以後的社會主義陣營,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在二次大戰中凡是蘇聯社會主義表現出了非常堅韌的強韌的力量。最近我們這兩天在宣傳中知道,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光軍人死亡就是700多萬,一般的國家特別是西方的國家,是根本承受不了這個東西的。所以說,共產黨的威望、社會主義的威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改革,戰爭中美國、英國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調動全民的參加熱誠,都許下了很多的諾言進行了社會的改革。戰爭結束以後資本主義世界就出現了政治、經濟涉及整個社會全方位的改革。資本主義制度而大大進了一步。
第四,這場戰爭促進了人民的和平願望,這個在戰後60多年中間已經表現的非常充分。

⑤ 八路軍 新四軍對日偽軍作戰取得的勝利成果

日軍整個八年一共在中國關內地區死亡人數是45.6萬人(厚生省統計),至於國共佔多少比例,眾說紛紜,但肯定一點就是共軍是絕對沒有國軍多的。共軍宣傳殲滅「118萬日偽軍」,殲滅包括「斃、傷、俘」。偽軍最多時也就100萬,整個抗戰偽軍總共才200萬左右,很大一部分後來都投誠了。

對於參與抗戰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們都是偉大的。我所鄙視的是那些提出「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的所謂「偉大的人民領袖」(羅榮桓部抗戰結束時近30萬,但最後兩年幾乎不與日軍發生作戰。劉伯承部也差不多。 ),和後世那些可恥的御用文人。
——————————
91萬八路軍在日本投降時的數字。
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作為正規軍,國軍在八年裡,打了22場大型會戰、1117 次大型戰斗、38931次小型戰斗,要面對得都是日軍得精銳師團、坦克大炮飛機。所以才會出現傷亡321萬,戰死141萬的悲劇。這跟土八路躲在山區農村搞游擊可是沒得比的。

像在山東的羅榮桓,44、45年確實有打過仗,但打的都是偽軍,確實是盡量避免了和日軍接觸,不然的話估計也發展不出到45年時30萬正規軍,90萬民兵的規模。

國軍自韓復矩臨陣逃脫、徐州會戰至缺花園口之後,有一部分國軍留在魯南蘇北敵後戰場,後蔣中正下令組建蘇魯戰區,以東北軍於學忠為戰區司令。這部分國軍堅持到1943年,被日偽軍壓迫,被中共軍隊排擠,最後被迫退出魯南蘇北。

44年之所以讓華北日軍那麼頭疼,是因為當時在華日軍精銳的10個師團(甚至將關東軍第27師團南調參與作戰),近30萬人(占當時在華日軍總數近40%)參與湘豫桂會戰(最終結果國軍傷亡22萬,日軍傷亡6萬),所以華北精銳幾近抽空,所以共軍才有機會在44年逼出岡村寧次說出此話(可憐蔣介石卻因為遭受日軍突如其來的攻勢以致損失慘重,甚至在解放後背了個「消極抵抗」之名)。

⑥ 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的標志是什麼

《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發表,八路軍和新四軍改編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1937年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6)敵後戰場成果擴展閱讀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貢獻:

1、結束了國家分裂、兩黨對立的局面,推動了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

在事關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面前,通過國共兩黨和各方的共同努力,結束了國家分裂、兩黨對立的局面,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參加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建立起來。

2、實現了全民動員,保障了抗日戰爭的持久堅持和最終勝利。

自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以後,抗日戰爭就由局部抗戰發展為全民族的全面抗戰,出現了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的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和以共產黨軍隊為主體的敵後戰場。兩個戰場的英勇作戰和相互配合,有力地保障了抗日戰爭的持久堅持和最終勝利。

3、洗雪了中國近百年來的奇恥大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抗日戰爭的勝利,打破了近代中國在抵抗外敵侵略中屢戰屢敗的向例,洗雪了近百年的民族恥辱,不僅把給中華民族造成最大危害的日本帝國主義徹底趕出中國,而且為最終推翻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實現國家的完全獨立奠定了基礎,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

4、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加快了中國的民主革命進程。

第二次國共合作推動了中國共產黨走向全面成熟。到抗戰勝利時,共產黨已成為公認的國內兩大政治力量之一,並以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中共代表出席舊金山聯合國代表大會等為標志,開始步入世界政治舞台。

⑦ 關於1945年日本投降的問題。

我也來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關於美國扔原子彈,時間分別是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我們知道,日本宣布投降是在8月15日,也就是兩顆原子彈爆炸後的一周左右。前面很多人的回答都說得比較詳細了,但是要說明的是,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了,已經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這個時候的戰場應該分成兩部分:
一、日本本土及臨海。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已經節節敗退,美國在1945年6月21日,美軍攻陷沖繩。美軍勝了,但打了80天,損失48000人。日本出動2400架「神風」自殺飛機,擊沉美國軍艦26艘,傷164艘,受到重創的軍艦甚至包括美國王牌航空母艦企業號。這個時候在日本及其附近海域的戰爭已經是把日本逼入絕境,但是日本還在頑強抵抗,但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二、大陸戰場。由於1944年底開始,由於中國抗日力量的壯大以及日本太平洋戰場的進一步失利,中國的抗日戰爭就已經開始進入到戰略反攻階段,這個階段,中國軍隊從日本手中收復了不少城市,但是還不至於能迅速取得勝利,因為其王牌主力、最精英的部隊——關東軍依然保存實力盤踞東北,這個就成為了日本繼續與中國抗衡的最大後盾,日本與中國軍隊依然膠著。
1945年5月,前蘇聯紅軍攻佔德國柏林,歐洲戰場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開始集中兵力攻打日本。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9日凌晨,蘇軍突然從三個方向同時向日軍發起了強大的突擊行動。拂曉,蘇軍幾乎在所有方向上跨過了國界,強渡了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分別從後貝加爾、黑龍江沿岸和濱海地區進入了中國東北境內,在5000公里的正面戰場上展開了強有力的攻擊。9日,毛澤東主席也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配合蘇軍的進攻行動。這是中國全面的戰略反攻。關東軍在幾天內大勢已去,但是,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後,關東軍依然負隅頑抗,直至8月19日被迫投降。

結合上面的進行分析: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日本在大陸戰場依然與中國軍隊膠著,已經開始處於下風,但還不至於短期內敗退;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日本依然負隅頑抗;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中國軍隊全面反攻;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蘇聯軍隊兩天內基本摧毀關東軍大勢,日本在中國戰場全面潰敗,8月15日宣布投降。
所以,第一個問題:可以說,美國的原子彈並沒有直接導致了日本的投降,關東軍的存在是其垂死抵抗的後盾,在對中國軍隊的戰略反攻進行相應的防禦,雙方依然膠著。
第二個問題:雖然美國的原子彈並沒有直接導致了日本的投降,但是關東軍在蘇聯進攻下僅僅兩天就大勢已去,雖然依然負隅頑抗,但日本國內已經看不到任何勝利希望。所以,可以說,兩顆原子彈直接摧毀了日本政府以及國民的心理防線,起到了威懾作用,它最大的威脅應該視為心理威懾。就在原子彈的威懾配合下,中蘇聯手在中國戰場對日反攻,美國在日本本土及其附近威脅其國家安全,這些綜合的因素導致了日本國內的反戰浪潮進一步高漲,日本軍國政府也已經看不到希望,終而投降。

⑧ 中國共產黨對抗戰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國民黨整體抗戰的積極性有下降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則始終不渝地引導全民族堅持抗戰到底,堅持在敵後抗戰第一線。

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余支,各種炮1800餘門,收復國土100餘萬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約1億。

(8)敵後戰場成果擴展閱讀:

1939年1月2日,毛澤東同志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中說:「沒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後方的游擊戰爭;沒有同處於敵後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

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族抗戰。

國民黨軍擔負正面戰場的正規作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擔負敵後戰場的游擊戰爭,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策應的兩個戰場。

全國抗戰爆發後,日軍展開戰略進攻,中國軍隊處於戰略防禦,正面戰場自然形成。中國共產黨實行戰略創新,領導人民軍隊大膽深入日軍佔領區,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

開辟了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四大敵後戰場,把敵人的後方變成抗日的前線。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策應,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兩個戰場的戰略格局,奠定了中國贏得抗戰勝利的基礎。

⑨ 日本為什麼要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攫取經濟利益。

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借用「提攜」「共榮」「防共」等口號,這些都是欺騙或借口,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經濟利益。

七七事變前,日本為了攫取華北的經濟利益,一方面不斷增兵,另一方面不斷增設主導侵略的機構。如日本大藏省增設了東亞經濟調查課,華北駐屯軍設置了經濟顧問部,滿鐵株式會社在華北設立了「興中公司」。

另外,日本還通過漢奸和買辦拼湊成「東亞經濟協會」、「華北經濟委員會」等機構。日本通過這些機構虎視眈眈,對華北經濟進行肆意調查和滲透。

同時,日本打著「日中經濟提攜」、「雙方合作」的招牌,逼迫華北當局把航空、鐵路、煤炭、鐵礦、港口、電力、通訊、農業、漁業等多種行業的開發權讓給日本。

與此同時,日本人在駐屯軍的武裝支持下,以「特殊貿易」為名,在冀東大規模地走私,明目張膽地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嚴重地危害中國經濟。

因為日本在華北的經濟侵略侵害了英、美在華北的經濟利益,受到了英、美的干預,危害了中國的經濟,受到了中國政府和華北當局的抵制,所以日本無法在華北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但是,日本侵吞華北,最大限度地攫取華北經濟利益是早已蓄謀的。1934年6月,偽滿洲國協和會次長長阪谷希一就明確說明: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認為「滿洲已經到手了,可是滿洲的資源究竟不如華北。

山西的鐵和煤都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一不注意,就會落入英美手中。因此,目前把華北弄到手是最要緊的,也是大好時機。」那麼如何把華北弄到手呢?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動戰爭,用軍事手段奪取對華北的統治權。只有掌握了統治權,才能掌控經濟,才能為所欲為地攫取經濟利益。

通過七七事變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在華北有了統治權,掌控了華北經濟。隨之,施展了一切掠奪手段。

1937年12月24日經日本政府內閣會議決定的「事變處理大綱」里關於「華北處理方針」中,明確提出,經濟上以建立日滿華不可分離的關系為目標,要實現日滿華經濟一體化。

所謂一體化,就是與滿洲不一樣,把華北變成日本的殖民地。為達到此目的,日本在經濟上開始進行野蠻的直接搶奪,或者進行掠奪性的強制開發。

首先,日軍所到之處,對中國的工業企業,不管是官方企業還是民資企業,實行軍管理事。在管理期間,軍隊對企業的財產實行無償佔有和支配。

隨後,將企業移交給日本的有關公司經營。當時,滿鐵屬下的興中公司是接受軍方移交企業的大戶。到1938年8月,興中公司在華北接收了11個分公司,幾乎把華北的礦業、電業、運輸業、棉業全部囊括在了自己的旗下。

進入到抗戰相持階段,日本為了使華北經濟持續運行,能夠持續掠奪,改變用軍事手段直接搶奪的方法。日本專門成立了國策會社,對一些關系經濟命脈的企業,如工礦、交通運輸業等,實行統治,實際上是獨占;未實行統治的企業,劃由日本人自由經營。

在華北的國策會社即華北開發株式會社,它於1938年10月30日成立。其成立的目的,日本人在1937年12月24日決定的「事變處理大綱」中明確表明:負責發展、經營和調整有關主要的交通運輸業(包括港灣和道路)、主要通訊事業、主要的發電事業、主要礦產事業、鹽業及其化學工業等。

華北開發株式會社成立後,通過所謂的「綜合調整」的方法很快把原有的各類經濟的經營部門統制在自己的名下,成為它的子公司。每個子公司又另有子公司,形成龐大的壟斷網系。實際上,它所統治的企業遠遠超出了初始所表明的范圍,就連消費方面也以配給組合的方式統制起來。

無論由「國策」會社強制統制的企業,還是由日本人強行佔有自由經營的企業,在經營上都是採取野蠻的手段。日本經營者瘋狂地掠奪中國的經濟資源。以煤業為例,他們在開採煤炭時,連巷道當作支撐的煤柱都采空,使礦工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日本除侵吞和霸佔企業外,在金融方面也進行野蠻的操控和掠奪。發行毫無儲備,不兌現的紙幣,依靠暴力強制華北人民使用。同時,禁止法幣流通,強令老百姓用法幣以低值兌換偽幣。

回顧七七事變後,日本在華北的經濟掠奪,不難看出,日本對華發動侵略戰爭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肆無忌憚地、最大限度地攫取經濟利益。

(9)敵後戰場成果擴展閱讀:

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

日本在侵佔中國大片國土後,對佔領區實施嚴厲的社會控制,其中不僅包括軍事的、經濟的、政治的統治,甚至嚴格限制中國民眾的人身自由。這些嚴厲的控制政策如同沉重的枷鎖,給中國民眾帶來巨大傷害。

武漢會戰後,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日軍對廣大佔領區實施「治安肅正」作戰,其主要目的是掃清佔領區中國的軍事反抗力量。他們還建立了一些社會統治機構,如建立偽滿、汪偽、蒙疆、華北等偽政權,實施「以華制華」,為其統治服務。

在各地建立偽軍和數量龐大的警備隊或保安隊,以維護當地的所謂「治安」,防止中國民眾反抗。特別是在蘇浙皖汪偽統治地區,大力開展「清鄉」運動,從軍事上、經濟上、思想上對民眾嚴加管理和控制,限制民眾的行動,防止與新四軍接觸。

日軍規定:「實行連坐切結……如該結內藏有要匪及匪物,先未報出,後經軍隊、團隊或署長查出,同結者與匪同罪。」

日軍還建立一些偽團體,如所謂的「維持會」「新民會」「自治委員會」「宣撫班」等,藉以幫助日軍勢力滲透到社會基層,誘惑廣大民眾服從日軍的統治。

日軍在佔領區廣泛實行「良民證」制度,證上不僅有持證人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職業等,有的還記載「面貌」「身材」等特徵,以便於識別和加強人身控制。

日軍為了改造佔領區中國民眾,使其順從統治,還在廣大佔領區實施奴化教育政策,連小學生都被逼迫學習日語。日軍還用毒品麻痹、毒害中國民眾,在日軍佔領區鴉片毒品泛濫。

據1934年偽滿民政部調查,吸食毒品者達900萬人,占東北人口的1/3。東北偽滿建立制度,壟斷鴉片生產。「天津日租界,現為世界製造海洛因之中心……有售吸所1000家以上,製造廠200家以上」。

在日軍的軍事、政治高壓政策下,淪陷區中國民眾受盡磨難,生活在極端惡劣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中。

面對日軍的瘋狂侵略,面對日本侵略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災難,中國人民在艱難中堅持抗戰。

在敵後,延安成為中國堅持抗戰、推動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中堅力量和堅強堡壘。1935年,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苦的長徵到達陝北,全力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八路軍、新四軍源源不斷地開赴抗日戰場,在華北、華中等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收復了許多失地,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與日軍開展游擊戰爭,消滅了日軍大量武裝力量,保護了中國民眾。

伴隨抗日戰爭的軍事斗爭,中國共產黨在陝甘寧地區探索實施農村改造和初步的民主政治改革。抗日根據地建立各級政府和實施以「三三制」為中心的參議會制度,實行民主普選,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實行農民耕者有其田和減租減息制度。

敵後中共軍事力量吸引了大批日軍,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支持,共同抗擊日本侵略。

中國西南地區特別是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人民勤勞。抗日戰爭爆發後,川軍出川投入全國抗戰,展現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

同時,大批軍政人員、企業職工、高等院校師生、文化界人士紛紛湧入雲、貴、川等地。由於沿海各省相繼淪陷,中國與海外的交通被切斷,西南地區滇緬、滇越、中印公路等成為中國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大量軍用物資、商品經由這些通道維持著抗戰物資供應。

沿海各地內遷高校的師生,在生活和教學極為艱苦的條件下,辛勤地進行教學與學習,開展科學研究,使中國的高等教育出現了新的發展和進步。

許多著名科學家在烽火連綿的戰爭年代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許多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大量激動人心的作品,激發人們奮勇抗敵。大後方人民不斷組織各種戰地服務團,幫助看護傷員,慰問抗日戰士。

重慶作為中國戰時的陪都,成為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日軍自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對其進行了長達7年的狂轟濫炸,企圖徹底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但中國人民沒有屈服。

以重慶、成都、昆明、桂林、貴陽、西安、蘭州等城市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區廣大人民,為支援抗戰、堅持抗戰作出了突出貢獻,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真實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

⑩ 東北抗日聯軍開辟的東北敵後戰場有哪幾個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東北抗日聯軍部隊利用與蘇軍配合作戰的有利條件,迅速佔領了長春、哈爾濱、沈陽、吉林、佳木斯、齊齊哈爾、延吉、北安、綏化、海龍等70餘座大中城市和縣鎮,並在蘇軍配合下,發動群眾,摧毀敵偽勢力,擴建部隊,維護社會秩序,保衛抗戰勝利成果,接應八路軍、新四軍部隊挺進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常識歷史篇。

閱讀全文

與敵後戰場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