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某與海華地產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
原告宋某,男,1964年3月26日出生,漢族,無職業,住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xx號。
被告遼寧海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一、案件基本事實
原、被告於2001年8月27日簽訂了商品房購銷合同一份(合同編號:0316-00113-j77)。合同約定,原告以每平方米2845.70元的價格購買位於皇站區延河街72號海華苑11號242室住房及車庫一處,合同第七條對付款時間與付款額作了約定。分兩次付款,第一次於2001年8月27日前支付106950元,第二次於2001年9月27日前支付餘下240000元。合同對違約責任亦作了相應規定。合同第十八條對物業管理也作了約定。合同簽訂後,雙方如期履行義務。原告進住後,認為被告未如實全面履行合同。2002年供暖並網時,該商品房未辦理熱網連接,原告認為這嚴重侵害了其權益,遂於2003年1月9日起訴來院。
二、原審法院的認定及判決
原審法院認為: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原、被告雙方於2001年8月27日簽訂商品房購銷合同一份(合同編號0316-00113-077)。原告購買的是現房,雙方已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義務。原告已進住該爭議房。關於原告提出被告違約,要求被告賠償損失5000元的主張,但是原告並未提出被告違反合同哪一條款,故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關於原告提出供暖問題,原告與沈陽市皇姑區海華物業管理所簽訂的「供暖合同」與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系屬兩個不同法律關系,原告應另案訴訟;關於原告主張被告物業亂收費,經查無實據,本院不予支持。關於原告所提出的被告在售樓時所作海報宣傳及承諾內容並未實現,認為被告違約,經本院審查,原、被告雙方所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中並沒有其內容。故海報宣傳及承諾並非雙方所必須遵守的合同條款,海報宣傳僅屬於訂立合同的要約邀請,其內容不寫進合同條款中,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故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關於原告提出被告承諾安裝電子門及24小時供暖未實際履行,屬於欺騙的主張,經本院審查,原、被告雙方所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沒有此項條款,故對原告這一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關於原告提出被告未安裝可視對講電話,僅在2002年5月安裝監視器,不是可視電話對講門的主張,原、被告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未明確規定安裝何種型號對講電話或監視器。故被告並未違反合同條款,故不應認定被告合同違約。關於原告提出的2001年到2002年度供暖一直不好及物業收費收取拆改抵押金1000元之後一年才返還以及被告收取採暖費一次性收取2年不妥,應一年一交等事宜系與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不是同一法律關系,原告可另行主張權利或向有關部門反映解決。關於原告就其主張向本院提供了於清、馬秀平、張咸卓,李雅濱、張晶、王永恆、於春宇、韓書寶等證人向法院作證。上述證人均反映供暖問題及房屋質量問題。但其所述均系證人本人房屋問題,並未證實原告訴訟主張。故上述證人證言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暫行規定的有關解釋,不能證明原告房屋有質量問題。另外,被告在訴訟中向法院已提交了「東燃住宅」1號2號樓優質工程認證書復印件及竣工驗收備案書復印件,可以作為本案證據採信。關於原告主張其爭議房質量不合格沒有相應證據證明,故本院不予支持原告這一訴訟主張。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4-07-1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