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區分流轉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
根據課稅對象的不同性質,稅收可以劃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等。
我想請教三個問題:
1.「課稅對象」是否就是「征稅對象」?
2.課稅對象的不同性質中的「不同性質」如何理解?
3.什麼是財產稅?行為稅?
1、課稅對象即征稅對象,又稱為課稅客體,是稅法規定的征稅目的物。
課稅對象是一個稅種區別於另一稅種的主要標志,是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一種稅都必須明確規定對什麼征稅,體現征稅的廣度。一般來說,不同的稅種有著不同的課稅對象,不同的課稅對象決定著稅種所應有的不同性質。 2、這個問題主要是稅收分類,按照課稅對象來分類可分為流轉稅類、收益稅類、財產稅類、資源稅類和行為稅類。3、見下文。稅收分類是對稅種的分類,它是根據每個稅種構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徵,按照一定的標准將所有的稅種分成若乾的類別。稅收分類的意義在於進行分類後,便於對不同類別的稅種、稅源、稅收負擔和管理許可權等進行歷史的比較研究和分析評價,找出相同的規律,以指導具體的稅收征管工作,因此,它是研究稅制結構的基本方法之一。當代世界各國大都實行由多種稅組成的復合稅制,我國也不例外。我國現行的稅收種類很多,名稱各異,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多種形式的分類。這里我們主要是按課稅對象分類、按徵收管理體系分類、按稅收收入的支配許可權分類進行介紹。
1.按課稅對象分類。由於課稅對象不僅決定著稅種的性質,而且在很大程序上也決定了稅種的名稱。因此,按課稅對象進行分類是最常見的一種稅收分類方法。按課稅對象進行分類,可將全部稅種分為流轉稅類、收益稅類、財產稅類、資源稅類和行為稅類。
(1)流轉稅類。它是以流轉額為課稅對象的稅種。流轉額具體包括兩種:一是商品流轉額,它是指商品交換的金額。對銷售方來說,是銷售收入額;對購買方來說,是商品的采購金額。二是非商品流轉額,即各種勞務收入或者服務性業務收入的金額。由此可見,流轉稅類所拽的課稅對象非常廣泛,涉及的稅種也很多。但流轉稅類都具有一個基本地特點,即以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流轉額為計稅依據,在生產經營及銷售環節徵收,收入不受成本費用變化的影響,而對價格變化較為敏感。我國現行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都屬於這類稅收。
(2)收益稅類。它是以納稅人的各種收益額為課稅對象的稅種。收益稅類也稱為所得稅類。對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征稅,便於調節國家與納稅人的利益分配關系很好地結合起來。科學合理的收益稅類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和調動納稅人的積極性。收益稅類的特點是:征稅對象不是一般收入,而是總收入減除各種成本費用及其他扣除項目以後的應納稅所得額,征稅數額受成本、費用、利潤高低的影響較大。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農(牧)業稅(包括暫列此類的農業特產稅)都屬於這類稅收。
(3)財產稅類。它是以納稅人擁有財產數量或財產價值為課稅對象的稅種。對財產的課稅,更多地考慮到納稅人的負擔能力,有利於公平稅負和緩解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有利於發展生產,限制消費和合理利用資源。這類稅收的特點是:稅收負擔與財產價值、數量關密切,能體現量能負擔、調節財富、合理分配的原則。我國現行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船舶噸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都屬於這類稅收。
(4)資源稅類。它是以自然和某些社會資源為課稅對象的稅種。資源稅類帶有受益稅的性質,徵收阻力小,並且資源稅類的稅源比較廣泛,因而合理開征資源稅既有利於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也有利於合理開發和利用國家的自然資源和某些社會資源。這類稅收的特點是:稅負高低與資源級差收益水平關系密切,征稅范圍的選擇也比較靈活。我國現行的資源稅屬於這類稅收。
(5)行為稅類。也稱為特定行為目的稅類,它是國家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以納稅人的某些定行為為課稅對象的稅種。開征行為稅類的主要目的在於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客觀需要,限制某些特定的行為。這類稅收的特點是:征稅的選擇性較為明顯,稅種較多,並有著較強的時效性,有的還具有因時因地制宜的特點。我國現行的屠宰稅、筵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印花稅契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都屬於這類稅收。
另外還可以按徵收管理體系分類。我國的稅收按照徵收管理的分工體系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工商稅收、關稅和農業稅收三大類:
(1)工商稅類。工商稅收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管理。工商稅收是指以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的各種稅的總稱,是我國現行稅制的主體部分。具體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屠宰稅、筵度稅等18個稅種。工商稅收范圍較廣,既涉及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也涉及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個領域,占稅收總額的比重超過90%以上,是籌集國家財政收入,調節宏觀經濟最主要的稅收工具。
(2)關稅類。關稅類的稅收由海關負責徵收管理。關稅是對進出境的貨物、物品徵收的稅收總稱,主要是指進出口關稅,也包括由海關代征的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和船舶噸稅(1986年以前,船舶噸稅列入國家預算中的關稅收入科目,所征稅款全都上交中央金庫。1986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船舶噸稅劃歸交通部管理,仍由海關代征,所征的稅款交入交通部帳戶,專項用於海上干線公用航標的維護和建設,因此,預算上不再反映這筆收入),以及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的進口稅。關稅是中央財政收的進口稅。關稅是中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國家調節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手段。
(3)農業稅收類。農業稅收在1995年12月31日以前由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從1996年1月1日起,原由財政部管理的農業稅收徵收管理職能劃歸國家稅務總局。但省以下有關農業稅收征管工作的歸屬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目前省級(包括自治區、直轄市)農稅征管機構已劃歸地方稅務局的有6個省區(吉林、遼寧、山西、內蒙古、四川和甘肅),其他省份的農業稅收徵收管理職能仍在才政系統。因此,這里暫將農業稅收列入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農業稅收是拽參與農業收入分配和調節農業生產的各種稅收的總稱,主要是指農(牧)業稅(包括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和契稅。農業稅收占稅收總額的比重雖然不大,但其政策性較強。
還可以按稅收收入的支配許可權分類。全部稅種可以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1)中央稅,指由中央立法、收入劃歸中央並由中央管理的稅收,如我國現行的關稅、消費稅等稅種。
(2)地方稅,是指由中央統一立法或受權立法、收入劃歸地方,並由地方負責管理的稅收,如我國現行的屠宰稅、筵席稅等稅種。
(3)共享稅,如果某一種稅收收入支配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或按法定方式分享,便屬於中央地方共享稅。我國共享稅由中央立法、管理,如現行的增值稅、印花稅、資源稅等稅種。 該文章轉載自生活知識網: http://cswt.04358888.com/jingcaiwenzhang/7112/
❷ 礦山轉讓需交哪些稅
1、企業所得稅
轉讓收入要並入轉讓方的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依據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2、營業稅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轉讓方在轉讓采礦權時一並有償轉讓礦井等財產的,應按轉讓全額徵收銷售不動產營業稅;只轉讓采礦權,不轉讓礦井等財產的,不應徵收營業稅。此外,轉讓雙方當事人均需繳納印花稅,稅率為采礦權轉讓合同上所載金額的萬分之五。
(2)資源轉讓稅擴展閱讀:
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培育、規范礦業權市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和《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其管轄海域出讓、轉讓礦業權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探礦權、采礦權為財產權,統稱為礦業權,適用於不動產法律法規的調整原則。
依法取得礦業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稱為礦業權人。
礦業權人依法對其礦業權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
第四條礦業權的出讓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根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管理辦法規定的許可權,採取批准申請、招標、拍賣等方式進行。
❸ 全面營改增後,政府出讓、轉讓或收回自然資源使用權有哪些增值稅優惠
一、根據《財政復部 國家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3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一、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
(三十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出讓、轉讓或收回自然資源使用權(不含土地使用權)。
......
六、上述增值稅優惠政策除已規定期限的項目和第五條政策外,其他均在營改增試點期間執行。如果試點納稅人在納入營改增試點之日前已經按照有關政策規定享受了營業稅稅收優惠,在剩餘稅收優惠政策期限內,按照本規定享受有關增值稅優惠。」
二、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規定:「本通知附件規定的內容,除另有規定執行時間外,自2016年5月1日起執行。」
❹ 流轉稅,資源稅屬於間接稅嗎
資源稅不屬於流轉稅,
是單獨的稅種。
❺ 關於自然資源轉讓權(采礦權或探礦權)的轉讓過程中,其營業稅的納稅地點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財稅來[2012]6號文件規定:「一、源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第八條「轉讓無形資產」稅目注釋中增加「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子目。
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權利人轉讓勘探、開采、使用自然資源權利的行為。
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其他自然資源使用權(不含土地使用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出讓、轉讓或收回自然資源使用權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二、在境內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所轉讓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涉及的自然資源在境內。
本通知自2012年2月1日起執行。」
目前對於采礦權的納稅地點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個人覺得可以參照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在礦產地稅務機關繳納
❻ 如何理解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營業稅政策
【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6號)是否提出企業之間轉讓自然資源可以免繳營業稅?是否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同時一並銷售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47號公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峪金礦礦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若干稅收問題的批復》(國稅函[1998]111號)相關規定有沖突?【解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6號)主要明確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有關營業稅政策,將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視為轉讓無形資產稅目征稅。 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其他自然資源使用權(不含土地使用權)。在境內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所轉讓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涉及的自然資源在境內。 財稅[2012]6號文件是明確一項新政策,此前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未納入征稅范圍。與《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同時一並銷售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47號公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峪金礦礦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若干稅收問題的批復》(國稅函[1998]111號)等文件規定沒有沖突。後者主要指一種兼營行為,與財稅[2012]6號文件規定是兩回事。
❼ 資源稅、財產稅、流轉稅各括哪些稅種
1、流轉稅:又稱流轉課稅、流通稅,指以納稅人商品生產、流通環節的流轉額或者數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營業額為征稅對象的一類稅收。流轉稅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產物,各種流轉稅(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等)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等。 2、財產稅具體稅種:房產稅、契稅、遺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 資源稅:自然資源是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它包括的范圍很廣,如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動植物資源等。目前我國的資源稅征稅范圍較窄,僅選擇了部分級差收入差異較大。 資源較為普遍,易於徵收管理的礦產品和鹽列為征稅范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將越來越重要,因此,資源稅的征稅范圍應逐步擴大。中國資源稅目前的征稅范圍包括礦產品和鹽兩大類。
❽ 資源稅是流轉稅嗎
資源稅不是流轉稅。
資源稅包括:資源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佔用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