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甘肅沙漠治理成果視頻

甘肅沙漠治理成果視頻

發布時間:2021-10-30 20:36:48

A. 武威承包沙漠治理需要哪些條件

民政發〔2010〕111號

民勤縣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

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單位:

《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已經縣政府第六十四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主題詞:
沙漠
承包治理
管理辦法
通知

公開屬性:主動公開

抄送:縣委辦,人大辦,政協辦

民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0年5月14日印發

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便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民勤防沙治沙工作,推進防沙治沙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進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縣行政區域內承包沙漠,從事防沙治沙工作的單位或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沙漠,指符合我縣防沙治沙規劃中治理開發區的沙地。

第四條 縣上成立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沙漠承包治理、社會宣傳、技術交流等活動。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受理承包者承包治理申請,籌集、管理和使用好防沙治沙基金。

第五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個人,必須向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申請,審核批准後,方可辦理其他有關手續。

第六條 申請辦理沙漠承包治理的,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單位提交的證件

1、單位證明文件;

2、驗資報告;

3、治理實施計劃;

4、營利性承包治沙應提交土地使用權申請。

(二)個人提交的證件

1、身份證(復印件);

2、固定住所證明(由居住地街道辦事處或公安派出所出具);

3、治理實施計劃;

4、營利性承包治沙應提交土地使用權申請。

第七條 沙漠承包治理採用承包方出資委託沙漠承包管理委員會治理與承包方出資自己治理兩種方式。

第八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個人提出的承包申請經審核批准後,由林業部門劃定承包范圍,並與其簽訂治理承包協議書。

第九條 沙漠承包治理在投資階段免徵各種稅收,當地政府無償提供治理地點和技術指導。

第十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民勤縣林業部門的技術要求進行治理。治理取得成效後可以將其所種植的林木委託他人管護或者交由民勤縣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護。

第十一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和個人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土地使用權70年不變;沙漠得到有效治理的,其相關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

第十二條 沙漠承包治理採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對所承包的沙漠進行治理。治理完畢後,由林業部門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後頒發沙化土地治理合格證。能夠納入國家林業政策扶持范圍的,可以依照政策規定享受各類扶持。

第十三條 沙漠承包治理不得在承包治理區內從事打井、采沙、取土、開墾種植農作物等破壞植被活動,並且必須在承包之日後的兩年內進行治理,否則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有權解除協議,收回承包治理的沙漠。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民勤縣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B. 中國目前沙漠治理情況如何

說實話,國家每年投入不少錢治理沙漠化,種植很多能抗沙漠化的植物,但關鍵問題是我們的破壞程度更大,很多內蒙、甘肅、新疆、陝西等地的城鎮開發很不科學。造成了哪些地方的耕地變少不說,還出線了大量的沙漠化。

C. 敦煌萬畝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在敦煌種樹有多難

眾所周知,森林植被的生長的繁茂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森立植被長的好,在白天的時候植被會通過吸收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光進行作用,產生人體所需要的氧氣,供應人體生存的重要物質;但是在全世界來說,不會死每一個地方的森林植被都會長的很好,有的地方因為土壤、氣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會造成植被的生長十分貧瘠,出現荒漠化甚至是會變成沙漠,而當下的全球的森林植被對環境的影響是尤為重要的,對於沙漠治理的決策是很有意義的,中國也在積極開展關於沙漠的治理中來,而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那麼敦煌萬畝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在敦煌種樹有多難?敦煌位於中國的西北地區,是森林植被覆蓋率比較低的地區之一,尤其是被人為的砍伐森林,在西北地區由於位於內陸地區,海洋的水汽難以到達,缺乏水源,同時敦煌地區的土壤是砂壤類,植被想要在這里生長和存活的話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因此在敦煌種樹的話,受到自然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

一、自然環境

因此,在敦煌種植樹木是比較困難的,他本身所擁有的自然環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種樹的成活率,同時在敦煌的植被的生長周期原本就會很長,所以對於敦煌種樹是比較困難的,而且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D. 沙漠化治理都有哪些新技術

有效治理荒漠化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有鑒於沙的流動性,應對風害成為難中之難。在目前主要的固沙技術中,工程固沙採用人工設置沙障等工程手段,如草方格、石方格來阻止沙子移動;化學固沙通過噴灑化學固沙劑,如乳化瀝青、聚合物樹脂等;植物固沙則是透過種植沙生植物的手段來穩定和阻絕沙體,以達到固沙目的。下面我們來盤點這三種固沙技術中的最熱門的新科技:立體固沙車、藻類治沙固沙技術,植物性纖維黏合劑,這三種技術中前兩項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第三種還存在爭議,效果有待驗證。

立體固沙車--速度是人工的約180倍

經施工改造後的沙體當即固定,並表現出持久的抗風蝕能力。試驗地種植了70多種植物,長勢旺盛。為了檢驗治理成果,研究團隊在改造後的沙漠中種植了70多種植物,其長勢都非常好。為了檢驗安全性,團隊還請來了第三方機構對粘合劑及「沙變土」土壤進行檢測。易志堅拿出了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粘合劑的檢測報告,上面多項指標遠遠低於國家標准。

對於這項科研成果,該成果專家評審組的中國林業科學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的秘書長楊文斌認為,其研究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對於一項研究來說,需要有實驗室的結果,還要有基礎性成果,還需要實地的實驗結果,也就是大面積的區域實驗,區域實驗完成之後才能開始推廣,即使區域實驗有了初步成果,也不能說這是一項可以推廣的技術。易教授團隊所做的4000畝實驗在普通人看來面積廣闊,但是對於荒漠化研究來說,4000畝的面積太小了,根本不算什麼。這項所謂的成果也到不了大面積推廣的階段。

而且,沙漠如果有水的話,根本不用治理就會變成農田。楊文斌說:「沙漠是最好的土壤,就是缺水,只要有水就是好土壤。如果沙漠有水,就不用做任何工作,就可以直接種植了。在沙漠上安裝上灌溉設備並保持植被一定密度生長,是現在科學家在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國目前的沙漠形成有的是自然條件,而有的是人為因素,特別在靠近河套地區的一些沙漠地帶確實是人類破壞植被造成的,所以可以分門別類地對沙丘和沙地進行改造,對於人類過度開采造成的荒漠化地區可以優先修復,這些地區曾經也有綠植生長的基礎。所以,沙漠的改造的關鍵在於應該分類分區,而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原生沙漠是地質時期形成的,是荒漠生態系統,是一種一種生態系統,它和濕地生態系統,和森林一樣都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治沙不是消滅所有沙地,不能把全部沙漠都變綠洲,否則,地表下墊面均勻一致,反而無法形成氣壓差,不利於形成空氣流動,進而影響水分的運移。從另一面可能惡化了區域氣候,利弊需要權衡。

E. 中國八大沙漠治理概況是什麼

(1)塔克拉瑪干沙漠。

中國陸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建起了沙漠公路、綠色長廊,沙漠面積有所控制,10年時間治理減少了1.97萬平方公里沙漠。

F. 中國沙漠治理還有希望嗎

當然有希望,而且已經取得了成效。根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版監測結果,寧夏、權甘肅、內蒙古都保持了可喜的「雙縮減」態勢。與2009年第四次監測結果相比,截至2014年,三省(區)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71.8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45.5萬公頃。
中國在使人造沙漠恢復健康狀況上的經驗和技能是世界領先的。基於中國經驗的分享,非洲的「綠色長城」計劃已經在撒哈拉地區以及荒漠草原區展開。「南部非洲再綠化」也會受益於中國幫助。

G. 怎麼治理沙漠

1.工程治理措施
沙漠造成的危害,歸根結底還在於風沙流的風蝕、搬運、堆積的作用。為了防止沙丘的移動,首先應該控制沙丘表面疏鬆的沙粒不被風蝕吹揚。可以利用雜草、樹枝以及其它材料,在沙丘上插設風障或覆蓋在沙面上。凡此一類的措施,都屬於工程治理。
工程治理措施的優點是能夠立即奏效,但是由於成本高,費工大,又不能長期保存,故不宜大面積地推廣,只能施於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而遭受流沙威脅又十分嚴重的工礦企業、交通運輸、城鎮居民點等局部地區。
工程治理措施因材而異,種類繁多,一般最常見的有草方格沙障、立式沙障、平鋪沙障、卵石固沙、粘土固沙以及瀝青乳液固沙等十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是草方格沙障和粘土沙障。
(1)草方格沙障 沙區群眾把沙障統稱為「風牆」,草方格沙障是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牆,以削弱風力的侵蝕。
施工時,先在沙丘上劃好施工方格網線,要使沙障與當地的主風向垂直。再將修剪均勻整齊的麥草或稻草等材料橫放在方格線上,用板鍬之類的工具置於鋪草料中間,用力插下去,插入沙層內約15厘米,使草的兩端翹起,直立在沙面上,露出地面的高度約20厘米~25厘米。再用工具擁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使之牢固。根據試驗,草方格沙障的規模以1米× 1米的正方形效果最好。
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使之無力攜走疏鬆的沙粒。這種固沙措施效果很好,用於保護交通干線尤其成功。假若乘火車從包頭到蘭州,當列車經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時,可以看到沿線沙丘上密布著像圖案一樣的方格,這便是草方格沙障(圖9)。這條沙障,帶寬500米~600米,總長達16千米,鋪設了近萬畝的面積。使我國第一條穿越沙海的包蘭鐵路,自1958年通車起,一直暢通無阻,這是我國治理沙漠的一項重大成果。
草方格沙障設置後,有截留降雨的作用,尤其是對冬季的降雪,更能夠控制在原地而不被風吹走。因此提高了沙層含水量,使2米厚的沙層含水率從1%增加到3%~4%以上,正由於草方格沙障能夠固定流沙,改善沙丘水分條件,從而保護了沙生植物的生長。
(2)粘土沙障 粘土沙障是在用粘土壓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初,人們用粘土全面鋪覆在沙丘上,效果十分顯著,但是,費用太昂貴,而且雨水很難滲到沙丘內,影響沙丘的水分條件。以後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改進,將粘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厘米~30厘米的土埂,間距1米~2米。土埂的走向與主風向垂直,流沙有喜風、喜乾旱,怕水、怕草、怕樹的「兩喜三怕」的特點。米的土埂,間距1米~2米。在多風向的沙漠地區,可以設置成方格狀的粘土沙障.
甘肅民勤和內蒙古磴口等地的經驗表明,粘土沙障施工簡便,節省勞力,固沙效果與保水性能都比較好。
粘土沙障可以使20厘米高度上的風速削弱20%左右;0~50厘米沙層內的含水量比無沙障沙丘的含水量提高25%以上,干沙層的厚度減少了一半。
總之,工程治理措施,是一種臨時性的防沙措施,對於流沙的危害,僅僅起到固沙「治表」的作用,若要徹底根治,達到「治本」的效果,還必須採用「植物治理措施」。
2.植物治理措施
用植物來控制和固定流沙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在沙漠地區,有計劃地栽培沙生植物,不僅能長期地固定流沙,而且還能改變沙區的生物環境和氣候條件,以至達到沙漠土壤改良的最終目的。
我國沙區各族人民在治理沙漠的過程中,總結出流沙有喜風、喜乾旱,怕水、怕草、怕樹的「兩喜三怕」的特點。水是沙漠的命脈,有了水,可以長樹、長草,可以阻擋風沙。所以「三怕」,最終還是怕樹、怕草。根據沙漠的這些弱點,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植物治理措施。
固沙造林利用人工栽植的辦法,根據需要,在沙漠里的不同地區與部位植樹造林(圖11)。由於沙漠里自然條件差,植物生長困難,必須選用效果良好的沙生植物品種,同時還要加以人工的撫育和管理,精心培育。
在沙漠里植樹造林有兩種方法,是將苗圃里培育出來的實生苗、插條或是從沙漠里挖出來的天然實生苗,有計劃地栽到沙丘上,這叫植苗造林。二是用插穗或者枝幹栽到沙丘上,叫扦插造林。兩種方法.目前都在廣泛地使用。
根據不同的情況,植樹造林又有不同的種植部位。一般大都採用「前擋後拉」的種植布局。所謂「前擋」,就是在沙丘前進方向即沙丘背風坡的低窪地上種植高大的樹木,起阻擋沙丘向前移動的作用。所謂「後拉」,就是利用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把它們種植在沙丘的迎風坡上,固住鬆散的沙粒,「拉住」它們不被風吹走。一般在迎風坡上種植的部位不超過沙丘高度的三分之二,這樣使沙丘的頂部暴露在風力之下,得不到植物的保護,沙丘頂部很快被風削平。而這部分被吹起的沙子,又受到「前擋」的樹木的阻攔,使它們沉積在沙丘背風坡的低窪地上。久而久之,不僅能固定住流沙,還能將高沙丘削低,低窪地填平,使起伏的沙漠夷為平地。然後,再在夷平的沙丘頂部繼續植樹造林,使沙丘得到徹底的改造。
營造防風林「風起沙揚,風止沙落」,風是形成沙漠、驅使沙漠擴張的根本動力。所以,防沙應先防風。在沙漠內及沙漠邊緣地帶營造大面積的防風林帶,可以削弱沙漠地區的風力而達到阻止沙丘移動的目的(圖12)。
營造防風林的防風沙效果十分顯著。在林帶中,若以離地面1米高度的地方,降低風速10%為防風沙標準的話,林帶的背風面最大防護距離可為林高的30~40倍.甚至可達50倍。林帶前的逆風面防護距離可在林高的1~10倍。防風林帶的效果和林帶的高度有直接關系,林木越高大,防風沙效果也越好。此外,還與林帶的疏密結構、透風性能有關。
根據林帶的疏密和透風情況,可分為三種林帶結構類型:
①緊密結構林帶 林帶上下緊密,枝葉生長很稠,不透風。林帶常是由喬木和灌木多層組成。這類林帶,像一堵擋風牆。當氣流通過時,只能越過林帶頂部,越過後,氣流隨即在林帶附近的背風處下沉。在林帶周圍形成渦流。氣流到了林帶背風面40倍林高的距離處,即可恢復原來的風速。
②疏透結構林帶 林帶上下多少透風,為1~2行的喬木組成,林帶兩側無灌木,或灌木稀疏。當氣流通過時,一部分氣流越過林帶頂部,一部分可從林帶內通過,使氣流在林帶背風面距離林高1倍的地方產生渦流,於是防風效果改善,常在林帶背風面距離林高45倍的地方,風速才恢復到曠野的情況。
③通風結構林帶 林帶上部樹冠稠密,基本不透風,而下部為裸露的樹干,通風性能好,林帶通常由3~5行高大的喬木組成,林內無其它灌木。當氣流通過這種林帶時,上部氣流只能越過林帶頂部,而下部氣流則通過林帶的樹干之間的空隙,氣流通過時發生收縮,從而形成小股渦流,抵制了上部氣流襲擊林帶的背風處。結果在林帶背風面5?7倍林高的地方,才能形成渦流,使通風結構林帶產生的渦流,較其它林帶產生的渦流距離更遠,防風能力更強,一般在林高50倍的距離上才能恢復到曠野的風速。
可見,樹不在於種得多,而在於種得巧,在於選擇適當的樹種和科學的林帶結構。為了提高防風林的效益,以營造通風結構或疏透結構的林帶為最好。
自然界中,一種事物,往往和其它事物互相聯系,相互影響;林帶中,由於削弱了風速,不僅起到防風沙的作用,而且減少了空氣與地表的熱量交換和水分的蒸發,從而引起地溫、氣溫和溫度等一系列的變化,大大地改善了林帶周圍的氣候。例如新疆沙漠地區,在防風帶的保護下,春季地表溫度可增高0.7%~3.5%,5厘米~10厘米深的土溫可增高0.4℃~1.0℃。 1米高處的氣溫降低0.1℃~2℃,減小了沙漠地區溫差變化的幅度,相對濕度提高了3.5%~14%,水分蒸發減少了14%~41%,使沙漠地區的氣候變得濕潤。可見,防風林帶對改變乾旱氣候有著多麼明顯的作用。

H. 耗資上億的「沙漠第一泉」現如今是什麼樣子

對於沙漠,中國人素來並不陌生,我們國家擁有著廣袤的沙漠土地,算入戈壁面積大概約有128萬平方千米,達到全國土地的20%以上,整個大西北都擁有著大量的沙漠地區,黃沙遍地成為了中國獨特的一個美景。但同時這也成為了中國的負擔,沙漠侵擾土地,帶去了沙漠化的危機,嚴重威脅了周邊群眾的人生財產安全,所以建國以後中國都在極力治沙,希望能夠帶去綠意盎然,泉涌不斷的勃勃生機。不過拋開治沙的成就,中國其實也有著一些獨特的沙漠景觀,在沙漠地區擁有著綠水和青樹,就比如這個甘肅的“沙漠第一泉”就是如此。


那麼如今的月牙泉怎麼樣了呢?實際上,經過精心開荒,打井,移民的“三禁”政策,和關閉機井,壓減耕地和補水,節水以及引水的措施,月牙泉在2010年已經初步控制了水位下降的趨勢,平均水深達到了1.7米左右,雖然未來可能還會消失,但如今的月牙泉已經治理得很好了。也將繼續作為中國西北奇景吸引海內外遊客前來旅遊

I. 三代治沙人39年將沙漠變綠洲,這算是另一種文化傳承么

甘肅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腳下的古浪縣八步沙,現在看起來已經成為了一片綠洲,但是30年之前,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這里曾經有一片沙漠,侵蝕村莊,掩埋農田,經過當地六個家庭,30多年三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將這片沙漠變成了綠色的家園,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另類的文化傳承呢?

經歷了4,5年的摸索,他們發現草墩子旁邊的樹苗成活率要更高,於是探索出先種草,再種樹的方法,逐漸提高樹苗的成活率,為了守住自己的這片綠洲,他們幾人把家扎在了沙漠當中,這里的環境非常惡劣,冬冷夏熱,吃飯,用水,穿衣都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如此艱苦的環境,一干就是十年,一開始的六老漢相繼離世,現如今六老漢中只剩下了程海,張潤源兩人。

六老漢干不動了,他們的子孫後代接過了他們的擔子,六家人有一個約定,必須要有一個繼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愚公精神,六老漢把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傳遞給了子孫後代,也給他們留下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綠洲。

閱讀全文

與甘肅沙漠治理成果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