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貸資產的轉讓
信貸資產來轉讓是指金融機構(自如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之間,根據協議約定轉讓在其經營范圍內的、自主、合規發放尚未到期信貸資產的融資業務,其中,金融機構將其持有的信貸資產出售給其他金融機構並一次融入資金被稱為信貸資產出讓業務;金融機構受讓其他金融機構出售的信貸資產並融出資金被稱為信貸資產受讓業務。
功能及優勢:
(1)可以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整體力量,實現優勢互補,達到改善信貸資產結構、合理規避資產負債監管指標、提高信貸資產流動性和經營效益最大化等目的;
(2)可以豐富客戶資源,分散貸款風險。
B. 什麼是信貸資產轉讓業務
來信貸資產轉讓是銀行業近年源來新興的一種金融創新。作為資產負債管理工具、融資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它有助於解決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和資本收益率之間的「兩難選擇」,解決銀行負債和資產在利率和期限結構上的非對稱矛盾,尤其是不良資產的轉讓對於化解資產長期沉澱而形成的期限結構矛盾的功效就更為突出。
條件:
(一)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信貸內控規章、制度和辦法;
(二)資產總額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
(三)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不良貸款比例低於15%;
(四)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五)銀監會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C. 信貸資產轉讓的現狀
1、國家開發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因貸款規模大,貸款期限長, 因而提高資產的流動性、迴流資金的需求強烈。現在,國家開發銀行已經成為信貸資產轉讓市場中主要的信貸資產的轉出方和批發商,和大部分商業銀行和信託投資公司建立了信貸資產轉讓合作關系,目前正在構建全行統一的信貸資產轉讓平台。
從2002年起,國家開發銀行已經與多家商業銀行開展了信貸資產轉讓業務。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大力推行了管理資產業務,即國家開發銀行將貸款份額轉讓後仍對貸款公司進行管理,並對轉讓的貸款項目收取管理費,成為信貸資產轉讓的一種主要模式。
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和5家金融機構簽署了間接銀團貸款和資產管理服務合同。2005年,國家開發銀行作為牽頭行簽署了528個銀團貸款項目,總額達1,357億元人民幣,出售197個貸款項目的部分份額,總額達530億元人民幣。截止2005年末,管理資產總額(表外部分)達4,438億元人民幣,實現8.7億元人民幣資產管理服務收入。
2、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方式除了直接回收以外,另一種重要手段是通過不良債權轉讓。不良資產的受讓方主要為外資投行和信託投資公司,採用招標、拍賣、協議轉讓等方式。
外資介入國內不良資產處置的正式批文是2001年10月由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以及當時的外經貿部發布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吸收外資參與資產重組與處置的暫行規定》,該規定明確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通過吸收外資對其所擁有的資產進行重組和處置。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03年末,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先後13次利用外資處置不良資產,涉及貸款本金及表內利息達825.27億元,回收現金25.33億元。其中,向外資出售不良資產428.39億元,回收現金10.7億元,與外資合作處置不良資產396.88億元,已回收現金14.63億元。這意味著,外資參與處置不良資產的平均回現率僅為3%,遠低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自身20%左右的總體平均回現率。
信託方式處置不良債權資產為另外一種重要方式,一般為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債權信託給信託公司設立財產信託,並將其中的優先順序受益權轉讓給投資者,資產管理公司保留劣後收益權。如2003年6月,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將一百三十二點五億元的不良債權資產,委託中信信託投資公司設立三年期的財產信託,並將其中的優先順序受益權轉讓給投資者,這一「准資產證券化」舉措首創了國內資產處置業務全新交易方式。
信託方式使不具有資產管理專業能力的投資者有機會實現對不良資產的投資,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投資品種,同時信託結構設計還有利於資產管理公司加快資產變現進度,提前收回不良資產變現資金,實現資產回收價值的最大化。但信託處置方式受制於信託公司私募資金的能力,一般規模不大。
3、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因為體量巨大、各家資金狀況、貸款規模、貸款質量差異很大,因此信貸資產轉讓業務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信貸資產轉讓既有回購型,又有買斷型,採取了協議轉讓、招標轉讓、不良資產轉讓、間接銀團、聯合貸款等多種方式。
商業銀行開展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根據動機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為規避銀監局監管在期末發生的短期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其特點是:一般採用回購型式,信貸資產轉讓的期限短,轉讓協議達成的時間往往是商業銀行上報非現場監管資料的前幾天甚至當天。(2)存貸比過高與存貸比低、信貸項目多資金少的商業銀行與信貸項目少,資金富餘的商業銀行之間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呈現出一定的地區特性;(3)一部分存貸比超標,貸款資源豐富的商業銀行為完成中間業務收入而將一部分貸款份額轉讓給其他金融機構,將貸款利息收入轉化成投行業務收入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
4、財務公司、信託公司與農信社等金融機構
財務公司、信託公司、農信社等金融機構開展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既有轉出方,也有受讓方。因總體資金規模小在信貸資產轉讓市場上占據的規模不大,但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信託公司開展信貸資產受讓業務,受讓資產的主要是國開行信貸資產,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債權、存貸比超標或集中度超標的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包括間接銀團份額)等,通過發行信託計劃的方式募集資金。其中,中誠信託、中泰信託、天津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均開展了國家開發銀行的信貸資產受讓業務,而中誠信託開展的國開行信託貸款業務較多;中信信託受讓了較多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工行寧波分行不良信貸資產。
近兩年信託公司開始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轉出信貸資產。信託公司利用自身項目資源優勢發放了對優質企業貸款,但信託公司受制於自身有限的資金規模,出於加大資產的流轉速度,加快資金流轉的目的,將其優質企業貸款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此類業務開展得較大的信託公司有中海信託、中信信託等(具體分析見第二章)。 監管層對該類業務的監管分為准入監管和業務監管兩個層次,各家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前需要向銀監局申請業務資格。監管當局出於發展金融市場,加快金融開發的角度出發,啟動和放開了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目前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具備開展信貸資產轉讓業務資格。
業務監管。對於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監管層沒有出台專門的規章制度對該類業務進行規范。實際工作中,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因轉出方對該筆資產並沒有剝離報表,監管層對該筆業務作為融資業務來監管。買斷性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因該筆資產剝離了轉出方報表進入受讓方資產負債表,監管層對該筆業務界定為信貸業務,監管政策參照有關信貸業務的監管政策。
當前,信貸資產轉讓管理成為監管層限制銀行調整流動性、限制貸款規模的手段。在目前宏觀經濟出現過熱勢頭,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銀監會出台了限制金融機構開展信貸資產轉讓的文件。監管層通過限制一些金融機構轉出信貸資產,限制了一些資產負債比例已經較高的金融機構進一步開展信貸業務的手段,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
(三)信貸資產轉讓相關平台的建設及意義
信貸資產轉讓市場很大,並出現了幾個信貸資產轉讓平台。深圳已成立國內首個由官方籌辦並運營的信貸資產轉讓平台,上海銀監局也在努力推動銀團貸款交易系統平台建設。這種交易平台的推出,最大的意義是方便信貸資產轉讓。一方面,主辦方希望方便銀行獲取其他銀行的信貸資產轉讓、受讓信息,另一個方面,交易平台的重要功能是價格發現,即設置了「信貸資產轉讓、受讓」信息公告欄,公布出相關信貸資產的價格行情。此外,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非官方的信貸資產交易平台,如上海的國力,北京的中國貸款交易網。
D. 貸款轉讓的基本流程包括哪些辛苦解答一下
你需要先知道該樓盤在哪家銀行辦理按揭貸款業務,售樓處銀行代表只是收集貸款資料,貸款資料准備完成後,銀行進行審批,由於現在貸款規模緊張,要看該行的額度情況如何。審批時間不能確定,最快1個星期,最長無上限。辦理好貸款流程後,開發商憑借貸款協議,商品房購買合同,抵押合同到房管局登記上戶。上戶時間一般一周左右。 你需要准備的資料大概有,不同銀行稍有不同: 1、借款人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2、借款人婚姻證明,單身需單身證明原件及復印件; 3、借款人收入證明原件; 4、銀行需要准備的其他資料
E. 信貸資產的轉讓業務的主要模式
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分為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和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是指轉讓雙方根據協議約定轉讓信貸資產,資產轉讓後,借款人向受讓方承擔還本付息的義務。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項下,債權人由出讓方轉讓為受讓方。這種轉讓方式也被稱為「真實出售」。
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是指轉讓雙方根據協議約定在某一日期以約定的價格轉讓信貸資產,同時出讓方承諾在約定的日期向受讓方無條件購回該項信貸資產。由於回購型業務所轉讓的信貸資產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讓方購回,所以不辦理貸款檔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責任由出讓方承擔。
目前我國大力發展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也是一種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將信貸資產轉移給一個特設目的主體(這種轉移可以採用轉讓方式,也可以採用信託方式),由特設目的主體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向投資者發行受益證券,以信貸資產的現金流支付資產支持證券收益的方式。可以看出,信貸資產證券化區別於傳統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之處即創新之處在於特設目的主體受讓了該筆信貸資產以後,以該筆信貸資產的現金流為基礎向投資者發行了受益證券。
F. 信貸資產轉讓的業務流程
1、出讓方提前五個營業日向受讓方提交授信申請; 2、經受讓方審查同意後,取得授信額度,雙方簽訂《信貸資產轉讓合同》,實施信貸資產轉讓。
G. 銀行貸款可以轉讓嗎
債務也是可以轉讓的,但是必須得經過債權人的同意,如果債權人沒有同意的話,債回務轉讓是不合法的答。你與銀行之間是債權債務關系,你是債務人。你要轉讓你的債務,必須得到銀行的認可,轉讓才有效。如銀行認可的話,則你與銀行、責務承受方簽一份合同,你的債務就轉移到你朋友的名下,否則轉讓無效。債務轉讓的方式也分為兩種:完全轉讓和代償。1、完全轉讓的話,債務責任就由接受債務的人完全負責,債務人變為接受債務的人,也由接受債務的人來負責償還債務。2、代償的話,是由接受債務的人來負責償還債務,但是債務的主體仍然是原來的債務人,如果出現問題,訴訟的對方當事人仍然是原來的債務人。完全轉讓就是債務人和償還方都發生了轉移;而代償是償還方發生轉移,但是債務人沒有變化。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四條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H. 信貸債權轉讓的方式有哪些
確規定某些合同債權轉移應採取書面形式則應採用書面形式
履行通知義務式合同及其司解釋雖明確限定筆者認口式(債務予認則需兩利害關系證證明)、書面式及其能夠用證據證明已經履行通知義務任何式履行通知義務避免糾紛發般倡導書面形式
(2)通知送達式
第宜採用郵寄送達通知式
郵寄送達即使執證明執僅能證明收件曾經收發件郵件並能證明送達郵件具體內容更甚者債務更惡意拒簽郵件所難達送達目 第二宜採用公告通知送達式
雖《高民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銀行良貸款形資產案件適用律若干問題規定》似同主張該規定第6條第1款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銀行債權原債權銀行全或者省級影響報紙發布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民院認定債權履行《華民共合同》第80條第1款規定通知義務該規定保護利益採取項應急措施該司解釋第12條所稱本規定僅適用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銀行良貸款形資產關案件具普適性用公告形式送達律文書告知相關內容律賦予民院及關行政機關權力其主體享該項權力 第三佳式公證送達雖書面送達並取執送達式遇債務拒絕簽收送達證明已經履行通知義務
所通公證機關送達式債務拒絕簽收債權轉讓通知公證機關留置並公證書記錄送達情況民院認該送達效力
第四應認定債權轉讓協議情況訴訟通知式效性
訴訟通知式實踐般債權受讓採用式原兩種情況:第種債權轉讓確實沒履行通知義務;第二種情況債權轉讓履行通知義務沒取書面證據債務據進行抗辯所訴訟債權受讓主張訴訟送達債權轉讓通知
I. 信貸資產轉讓的種類
信貸資產轉讓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兩大類型,每一類型各有兩種操作模式:
第一類:銀行甲提供保證擔保,後期貸款置換或備用貸款支持,信託公司新增貸款,過一定時期,轉手賣給銀行甲或銀行乙。這一時期一般在幾天至一年之內不等。
信託公司賣出之後,又分為兩種情形:信託公司承諾回購與完全賣斷兩種。信託公司一般是採取完全賣斷,不願意回購。
這一類轉讓之所以發生,在於借款人具有相當實力,議價能力強,追求低成本資金。銀行甲期望維護重點客戶關系,囿於無法突破貸款利率下限,介紹信託公司首先介入,願意提供擔保,便於到期接回項目。或者因為過一定時期後,甲的存貸比下降,可以新增貸款,或客戶在甲的借款額度已經下降,可以重新對客戶貸款。同時銀行乙缺乏優質項目,資金較多,願意接受該信貸資產。
第二類:銀行存量貸款出售,信託公司買受:
信託公司買受之後,又分為兩種情形:原出售方附回購承諾、信託公司完全買斷兩種。第一種較多,許多信託公司已經與多家銀行合作多次;第二種較少。
這一類業務出現,是由於銀行分、支行需要調節資產負債表,尤其是在月底、年底;創造中間業務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調整收入結構,完成內部業績考核要求;為高端客戶提供理財品種,信託公司受讓貸款後,由銀行代銷信託產品,兼顧吸收儲蓄存款;調整行業投向,分散貸款資產的地理分布;實施間接銀團貸款,分散對單一客戶貸款過度集中的風險。
信託公司參與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逐漸增多,說明金融市場存在此類需求。相對銀行之間直接轉讓,在信託公司參與下,信貸資產轉讓的靈活性大大增加。
J. 銀團貸款轉讓形式有哪些
網上的各種這個貸 那個借的,大部分是詐騙的,
別的基本都是高利貸的玩意的,你上去了就算是被坑了
有什麼情況也別去找高利貸啊,
網上的各種幫你辦手續貸款 辦卡 提額 什麼的,統統的都是虛假的,詐騙的
不要想著借錢過日子,那不是生活方式的,
最大的問題是,你後面用什麼還,平時連花的都沒的花的,後面用什麼還,還有利息呢
你要是不信可以去找他們,記得把你的經歷回復在這個問題下面,
沒錢的想過有錢的日子, 就是有錢了你也不知道怎麼花的
用借款還借款,呵呵,都沒錢還利息,還不是越借越多
另外說一句,這個貸款,是人死債不爛的, 就是人死了,也要你父母 家人給你還的
還不起進了牢,出來你還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