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新紅的主要成果
1.教材編寫:
⑴、編寫廣州中醫葯大學本科、專插本、七年度的《醫學氣功學》教材。將新的ET腦科學科研成果編寫成有我校特色的《醫學氣功學》補充教材。
⑵、2009年12月,參加北京國家高等院校十五規劃氣功教材會議,當選編委,參入編寫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醫氣功學》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⑶、2012年《醫學氣功學》吉林大學出版社
2、擔任的課程
⑴、廣州中醫葯大學針推專業本科限選《醫學氣功學》課程。
⑵、廣州中醫葯大學針推專業七年制限選《醫學氣功學》課程。
⑶、學校各專業本科、專插本、七年制公選《醫學氣功學》課程。
⑷、國際學院安排對外的氣功教學任務,有本科、短期班、研究班等課程。
完成近7年的全英班教學,被評為廣州中醫葯大學優秀教師。氣功教學的良好效果,吸引了愛爾蘭、美國職業醫生等大量國外的醫生前來學習。2005年12月16日,愛爾蘭中醫學院與廣州中醫葯大學簽署《關於聯合培養中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合作協議書》,報中國教育主管部門備案,2013年招生。愛爾蘭中醫學院TOM院長要求:聯合辦學的課程中,必須有宋新紅教授執教的醫學氣功學課程。 1985年參入在國防科工委某研究所,做航天醫學ET腦功能新技術檢測,有一系列潛能狀態與腦科學新發現的指標參數,其中一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載入出版的《ET腦功能研究新技術》。與夏雙全教授配合歷經十多年艱辛獎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創新制出:人類第一部不需經過葯物,直接輸入治療保養大腦神經系統的仿生儀和人體潛態腦太極仿生儀。檢索查新國內、國際資料,未見報道。
共獲得鑒定成果6項,4項國際領先水平。獲獎成果3項,創新成果1項。其中,論文《調心,提高人體生命生存質量的關鍵》獲特殊貢獻獎。《腦漲落治療儀三次重復治療小鼠肝癌的抑制機理研究》通過廣東省中醫葯局成果鑒定。2012年前又有2項氣功與腦科學研究的中標課題及1項發明專利。
⑵ 劉憲亮的科研成果
1.國家七五攻關項目:三峽大型壓力鋼管結構分析方法及伸縮節等技術研究。合同金額8萬元,1990年-1994年。伸縮節研究項目主持人,總項目第三完成者。水利部鑒定,國際先進。94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大連理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水利部基金共同資助項目:地下埋管抗外壓彈塑性失穩屈曲破壞的機理分析及有限元計算。合同金額8萬元,1991年-1995年。主要完成者,水利部鑒定,國際先進。96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應用成果二等獎,95年獲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3.南水北調工程中線U形薄殼渡槽結構分析及優化設計,共四項系列研究成果。該系列研究成果1996年12月通過水利部鑒定,與會專家認為結構穩定性分析及優化設計填補了國內空白,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總經費30萬元,本人為項目負責人。1997年獲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4.廣東省水利廳科研項目: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渡槽方案優化設計及整體穩定分析。項目經費15萬元。該研究成果2003年3月通過河南省鑒定,與會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5.河南省電力局科研項目:安陽電廠豐安橋貯灰場灰壩動靜力分析。項目經費19.8萬元。該研究成果2003年3月通過河南省鑒定,與會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6.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水工結構計算機智能自動化設計研究。項目經費12.0萬元。
7.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優化及智能CAD設計。
8.黃河水利委員會科研項目:黃河壩岸工程導流功效、沖刷機理、及新型結構研究。項目經費10萬元。
9.水利部科技重點項目: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後評價。項目經費23.0萬元。
10,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科研項目:子牙新河口納潮沖淤水流泥沙數學模型。項目經費6.0萬元。
11.國家電力公司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招標階段高壓岔管三維有限元分析計算。項目經費10萬元。
⑶ 哪些獲獎證書評職稱有用
1.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以上(以獎勵證書為准,限額定人員),或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前三名,或二等獎第一名,或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前二名;
2.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以獎勵證書為准,限額定人員);
3.取得的應用、基礎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前2名,有證書);
4.作為主持人完成的農業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證書);
5.獲市(廳)級社科類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及以上獎勵(前2名)(以獎勵證書為准)。
6.獲國家授權評獎的行業協會、學會設立的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以上(以獎勵證書為准,限額定人員);
本文由億百出版網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⑷ 如何判斷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所謂來科技成果是指人們在科學技術活源動中通過復雜的智力勞動所得出的具有某種被公認的學術或經濟價值的知識產品。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⑸ 安全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怎麼寫
下面分七個方面向大家綜合介紹一下這套指標體系及其應用軟體。
一、指標體系的設計目的和指導思想
企業的發展要靠兩個輪子,一個是「管理科學」,一個是「技術進步」,我國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進行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也體現了這兩個宗旨,企業只有遵循這兩個原則,才能取得最好的經營成果和樹立最佳的企業形象,企業才能有發展後勁。
這套評價體系力求全面考核企業的「管理科學」,和「技術進步」程度,並力求對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考核企業經營成果的指標體系進行改革。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執行國家下達的總產值指標,這就決定了企業必然要把總產值最大化作為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這樣就造成了企業只講產值、不講效益;只抓生產、不抓銷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潛。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1983年,國家曾制定過工業企業16項經濟效益指標,1992年又制訂了6項經濟效益指標體系,這在當時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動作用。1993年,國家改革了財務會計制度,頒布實施了《財務通則》和《會計准則》,出台了新稅制,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也正在逐步展開。這些重大舉措使得企業的統計指標、財務指標、產權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使原來政府考核企業經營成果的指標體系,無論從引導企業方面,還是從評價企業方面都不再適應新的形勢,迫切需要設計出新的指標體系,對企業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以加強政府對企業的宏觀指導、引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和建立起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
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和利益主體,企業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合理經營,在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的情況下不斷增加企業財富,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這就是我們設計這套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
這套指標體系緊緊抓住了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根本目標是追求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這個核心,打破了原有的指標體系不把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而是作為政府部門的基層預算單位的陳規,將考核的中心指標由資金利稅率轉為資產凈利率,將考核重點由企業行政目標的實現程度轉移到企業是否具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綜合素質上來。不僅考核企業即期經濟效益和資金營運情況,又考慮了企業將來償付債務情況和後續發展情況。
二、指標體系的設定及評價方法
我們將企業的價值歸納為四種能力,即獲取利潤的能力(獲利能力),資金綜合運營能力(營運能力),償付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和後續發展能力(發展能力),並通過這些能力的達到程度來綜合評價某一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
在四個能力中,獲利能力是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其它三個能力的來源與歸宿,在整個體系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償債能力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又反映企業利用負債從事經營活動能力的強弱。營運能力反映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快慢,是企業資金運用水平的體現。發展能力反映了企業的發展後勁,是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為了科學的標定企業所具備的四個能力,我們從企業30個財務和統計數據中,選定出12個比率來構成這一體系。
我們用資產凈利率、資本金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來表述企業的獲利能力。
資產凈利率等於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表現了企業運用全部資本帶來的收益。這個比率是評價企業獲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也是整個體系的靈魂指標。
資本金利潤率是稅後利潤總額與資本金總額的比值,反映了企業的出資者向企業投入的全部資本金的獲利能力。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稅後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值,即企業所得與所耗的比率,綜合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投入產出關系。
三個指標,分別說明了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投資者回報狀況及投入產出水平,結合在一起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的獲利能力。
我們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來表述企業的償債能力。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顯示負債佔全部資產的比重,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由誰承擔,又反映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的能力。這一比率是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總額與流動負債總額的比值,用來評價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速動比率等於(流動資產一存貨)與流動負債的比值,用來評價企業流動資產可以立即用於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與流動比率相比,更能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
這三個比率結合在一起,綜合反映了企業長期、短期、即期償債能力,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做了較為完整的描述。
我們用營運資金占總資產的比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來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
營運資金占總資產的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反映企業的營運資金是否能夠維持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運營。這個比率是營運能力的核心指標。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銷售凈收入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值,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銷售凈收入與平均流動資產總額的比值。為了更真實地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的營運狀況,我們用應收帳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兩個指標的組合來代替這個比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是銷售凈收入與平均應收帳款余額的比值,反映應收帳款變為現金的速度,也說明收帳效率。
存貨周轉率等於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值,是衡量企業存貨數量是否合理以及銷售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比率。
我們用全員勞動生產率、技術進步經濟效益以及凈資產增長率來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一定時期工業增加值與同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的比值,反映了企業活勞動的消耗效率。這個指標是發展能力的核心指標。
技術進步經濟效益是本期增加值增長額與本期總資產增長額的比值。這個比率可以判明企業是集約型增長還是粗放型增長。
凈資產增長率等於(期末凈資產一期初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的比值。這個比率反映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
這套評價體系的評價方法,是對傳統的評價方法進行分析、對比、取捨、綜合基礎上形成的,其主要特點是「比率分析,總分評定」。對各個比率,我們參照國際標准、行業標准和預算標准,確定了它們分別應達到的標准值,根據企業各個比率達到程度,確定這個比率的得分情況,綜合得分設定為100分,分布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說明企業的經營成果越好。
為了將評價結果直觀化,使非專業人員更易於理解、接受這樣的評價結果,我們這套體系除採用總分評定法外,還採用了雷達圖、直方圖法和文字診斷的方法。這樣更適用於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政策分析和企業的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自我評價。
三、指標體系的幾個突破點
從技術上看,這套指標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突破點:一是這套體系擺脫了以資金利稅率為核心的傳統的考評企業模式的約束,不再服務於對企業進行檢查評比和施加行政干預的目的,而是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應具有的行為導向、基本素質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
之所以選用資產凈利率為核心指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必然要求。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總價值的公式,企業的總價值與企業每年所獲凈利潤成正比,因而它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首要條件。
二是博採眾家之長,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分析方法上,繼承了國際上慣用的比率分析法的長處;在評分方法上,將功效評分與總分評定綜合起來,既解決了總分評定法分數跳躍的弱點,又克服了功效計分的「比率越高越好」這一與經濟學中利潤最大化的概念相悖謬的弊端。
評價體系所用的比率、使用的術語、數據來源盡量採用國際通用的財務、統計指標和規范報表中的數據,以免理解上的分歧,防礙指標體系的推廣。
三是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內實際與國際標准相結合,力求評價結果更能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實際情況。
《財務通則》中給定八個考核工業企業的比率,我們採用了七個,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必要的補充,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考慮了中國國情。
銷售利稅率,因稅制改革,占稅收比重最大的增值稅已由價內轉到價外,因而這一比率不再能反映企業通過銷售業務除補償成本與費用支出外所創造的凈收益水平,因而我們未予採用。
營運資金占總資產比率,在國內尚屬首次採用。這個比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解釋當前企業資金普遍緊張根源,並引導宏觀經濟部門轉變思想觀念。企業只有真正產生營業盈餘,營運資金才會有穩定來源,才能具備正常的支付能力,如果企業不具備相應的「造血」機能,無論如何注入資金,都會無濟於事,而且事與願違,非但銀行信貸安全得不到保障,企業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時,對於經濟效益核算不實的企業,這個比率也是一個很好的制約。企業在利潤上搞虛盈實虧,對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額的影響不大。而且企業潛虧,必然要靠借貸支撐,則營運資金數額必然下降,進而揭示了企業真實的資金營運能力。
四是較為充分地體現了「嚴謹」、「求實」的原則,做到了「設計有依據、數據有來源、結果有驗證」。94年5月初,我們向全省大中型企業發了一套調查表,共包括7個方面,180個數據,共有1132戶大中型企業填寫了調查表。我們組織力量將這些數據全部錄入了計算機,並進行了資料歸檔。這個具有18萬個數據的資料庫,是我們工作起步的原始數據來源。七月份,我們又將全省1357戶大中型企業的統計年報全部調來,做了進一步分析研究。對一些具有明顯行業特徵的比率的參考值做了實際測算。8月份,我們將評價結果分送省直有關工業廳局和各市經貿委,請他們對評價結果吻合程度加以驗證。從反饋結果看,除數據填報不準的企業外,評價結果與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基本吻合,證實了這套評價體系的可靠性。
四、經濟綜合部門和企業如何開展綜合評價活動
為了更准確、方便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情況,和這套評價體系相配套,我們設計了一套應用軟體,企業只要定期將相關的31個數據錄入計算機,即可得出企業的綜合得分、評價結果、直方圖、雷達圖及相應的診斷結果、改進措施。
經濟綜合部門可定期將下屬企業的經營數據上調,利用這套綜合評價應用軟體的綜合版,方便地測算出本地區、本部門的綜合評價情況,得到相應的經濟分析表及相應的診斷措施。
總之,我們認為這套評價指標體系的推廣,對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挖掘自身潛力、實施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戰略管理方面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將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
附:考核企業12項指標的測算方法、標准值及得分權數
項目測算方法標准值國際標准
得分權數
獲
利
能
力
(1)資產凈利率=稅後利潤
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0.05
0.0816
(2)資本金利潤率=稅後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
0.150.188
(3)成本費用利潤率=稅後利
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0.07
0.108
償
債
能
力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
產總額
0.30~0.600.30~0.6012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1.50~2.501.50~2.506
(3)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總額)/流動負債總額0.08~01.500.08~1.506
營
運
能
力
(1)營運資金占總資產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0.01~0.300.20~0.4012
(2)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凈收入/固定資產凈值
2.003.006
(3)流動資產周轉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銷售凈收入/平均應收帳款余額
5.008.003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余額
3.005.003
發
展
能
力
(1)全員勞動生產率=本期工業增加值/平均職工人數
20.0050.0010
(2)技術進步經濟效益=增加值增長額/總資產增長額
0.300.405
(3)凈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額/期初凈資產
0.100.155
(本文選自《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應用軟體》一文)
⑹ 國際先進與國際領先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一個概念。
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國際先進,意為技術和達到國際上中上水平;國際領先,意為在國際上為上等水平。此外還有延伸詞為領先國際,意為成為國際第一。
事實上國家有一部,由該法派生的一個概念叫做科技成果鑒定,而這個科技鑒定將科學技術分為四個等級: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
國內先進(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而這些鑒定結果除了要有書面材料支撐(國內外專利查新報告等)外有的項目還要組織專家評審會,最終為項目確定鑒定結果。
(6)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擴展閱讀:
世界主要經濟發達國家的國家標準是指: 美國國家標准(ANSI)、聯邦德國國家標准 (DIN)、英國國家標准 (BS)、日本工業標准 (JIS)、法國國家標准(NF)、蘇聯國家標准 (ΓОСТ) 等。國際上通行的團體標准較多。
比較有名的有: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准 (ASTM)、美國軍用標准 (MIL)、英國勞氏船級社《船舶八級規范和條例》 (LR) 等。此外,還有其他國家的某些世界先進標准,如瑞士的手錶材料國家標准,瑞典的軸承鋼國家標准,比利時的鑽石國家標准等。
以及國際上先進的公司企業標准。國外先進標准、反映了國際上當前的先進技術水平。積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政策,是技術引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技術進步,提高質量和社會經濟效益,擴大對外貿易,提高標准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⑺ 新中國取得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大慶油田發現
松遼平原是中國勘探遠景最大的地區之一。在李四光等傑出的地質學家科學論斷的指導下,1955年開始在松遼平原找油,1959年9月26日,位於安達縣大同鎮的松基3井噴出了工業油流,發現了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無論是探明的地質儲量還是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陸相油田,探明的地質儲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5位,可采儲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3位。自1960年投產到1985年已開采25年,1976年原油產量達到5000萬噸以上,到1985年已穩產10年,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2,秈型雜交水稻育成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還在理論上建立了系統的雜交水稻學,對三系配套雜交水稻從育種、繁殖、制種,到栽培技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實踐上,率先育成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1972年)和第一個強優組合(1973年),並通過大協作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1981年,中國政府向雜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李必湖等農業科技工作者頒發了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以表彰他們在雜交水稻上的傑出貢獻,他們的工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兩彈一星」的偉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是中國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
1966年10月27日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攜帶核彈頭飛行爆炸成功,從而揭開中國導彈和火箭事業發展的新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
4,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膚島素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向前邁進了一步,其意義與影響是巨大的。
(1)、推動我國系列基礎研究,形成中心體系
(2)、加速了與胰島素有關的激素的研究私應用
(3)、促進生化試劑與生化葯品的生產
5,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於1742年提出的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即1+1)。直到1966年才由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完成了(1+2)的詳細證明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6,「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成功研製
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製成功。
「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是我國目前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它是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研製巨型電子計算機。「銀河」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提前兩年實現了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的到1985年「我國超高速巨型計算機將投入使用」的目標,使我國跨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國家的行列,標志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7,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1988年10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實現正負電子對撞,宣告建造成功。這是中國高能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該項成果獲得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和運行,為我國在國際高能物理研究前沿領域開展工作創造了條件,使我國在τ粲物理實驗研究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8,「神舟」號系列飛船
2003年我國在酒泉成功發射了神舟5號,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2008年神舟7號翟志剛出艙,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在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方面,已經邁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9,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青藏鐵路的開通將進一步加快西藏、青海兩省區的經濟發展,「出國容易進藏難」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鐵路運輸將大大降低進出藏客運和貨運的成本。青藏鐵路開通後,75%的進出藏物資將由鐵路承擔,從而改變以往公路運輸運距長、運費高、損耗大的缺點。
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按照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在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輝煌壯舉。
10,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政治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
從經濟領域來看,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它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軍事領域來看,表明我國的導彈打衛星和激光摧毀衛星的技術已經日臻成熟。從科技領域來看,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
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後全世界華人的欣喜。
⑻ 急求:科技成果鑒定中"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四個鑒定水平的確切含義!!!
1、MG132/320W採煤機
2、高溫預制直埋保溫管
3、MIMN通風機運行監測管理系統
4、雞西市城區基礎設施調查與版對策權
5、干脫細目大豆顆粒粉
6、超選擇子宮動脈栓治療子宮肌瘤
7、數字減影選擇性全腦血栓造影臨床應用
8、復方腐植酸鈉葯膜治療子宮糜爛外陰潰瘍臨床研究
9、空氣發動機
⑼ 有哪位高人指點一下:科技成果鑒定中"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四個鑒定水平的確切含義!
領先比先進要好,你查領先這個詞就行了,領先意味著你走在最前面,國際領先意味著某個方面,你走在國際這個范疇內的最前面;而先進就是說你超越了平均水平或者現有整體水平。
⑽ 成果評審意見
2009年4月14日,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組織專家對「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報告」進行了評審。以李廷棟院士為主任委員的專家委員會審閱了報告,並聽取了匯報,經認真討論,形成了如下評審意見:
(1)首次對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賦存、開發利用條件和資源量等內容進行了系統調查評價,調查和研究內容屬於世界科學前沿,所獲得的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為合理開發、利用和政府規劃、科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撐。
(2)首次提出淺層地溫能屬於資源范疇的概念;建立了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方法體系,對國內其他城市開展同類工作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3)在淺層地溫能資源分布規律研究的基礎上,對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方式適宜性進行了分區,為編制北京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4)首次計算了北京平原區3~150m深度范圍內的淺層地溫能資源量,初步分析了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潛力;通過計算評價,認為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對滿足2020年北京市總體規劃中總供暖面積的要求,有效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5)詳細分析了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的能耗,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與傳統供暖、製冷相比節能明顯。在地質條件適宜、系統配置合理的情況下,與傳統鍋爐供暖和冷水機組製冷項目相比較,冬季採暖能耗可以節能30%以上,夏季製冷能耗可以節能10%以上,節能效果突出。
(6)與傳統燃煤供暖相比,使用淺層地溫能資源,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顯著。地源熱泵採暖與集中燃煤鍋爐房相比,每個採暖季每平方米建築可減少煙塵34.77g,二氧化硫(SO2)326g,氮氧化物(NOx)122.7g,減少二氧化碳(CO2)22.2kg,若全部用其供暖,減排效果顯著。
(7)首次採用GPRS無線遠程傳輸系統和網路化管理的方法,初步建立了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對地質環境影響監測系統框架,為建立實時監控監測系統奠定了基礎。
(8)首次對區域淺層地溫能資源量計算方法及評價的相關參數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確定了淺層地溫能資源量計算方法,為淺層地溫能靜態儲量和可利用量計算奠定了基礎。
(9)利用ArcGIS技術建立了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管理系統,並已提供有關部門使用,為地源熱泵工程項目審批提供了技術支撐。
綜上所述,項目組出色地完成了工作目標和任務,該報告系統性強,創新點多,多項工作是國際上首次開展的,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專家委員會一致同意該成果通過評審,評為優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