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浮雕算一種藝術嗎
寬泛一點說,浮雕也是雕刻藝術的一種,只是浮雕的立體效果比雕刻要差一些,但比起繪畫來又進了一步。可以說浮雕是半立體的藝術,也許這話說得有點外行了。
在古埃及浮雕也確實成了雕刻的一個分支,手拿木槌和鑿子的匠人一般都是兩種活計都能做,而且都能嫻熟地完成。在他們看來成塊的石料做成雕像而石壁石柱和神像的基座做成浮雕就好像冬天穿厚衣服夏天穿薄衣服一樣自然。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內容上需要表現什麼,是要刻畫國王出征呢,還是狩獵?
從古王國開始,雕刻者們就是一個富有的階層,據說雕刻獅身人面像的那塊大石頭就是一夥雕刻者捐贈的。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不過無風不起浪,人們盛傳雕刻者捐贈了石塊而不是一夥乞丐,至少證明「雕刻者是富有的」這樣一件事。而雕刻者的富有,又反過來可以證明在古埃及雕刻藝術的繁榮程度。
在我們看來,浮雕和雕刻當然是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在古埃及人看來浮雕卻有著經濟上的考慮,顯然浮雕比雕刻要更節省人力和物力。
乘著馬拉戰車的埃及人浮雕禮拜阿頓神的阿赫那吞一家浮雕和雕刻關系密切,和繪畫也有著極深的淵源。古埃及的浮雕源於繪畫,它的大部分是線刻,然後塗上顏色。除了技法上的相同之處,在表現原則上也非常一致。在人物的表現上浮雕和繪畫都使人物的上身為正面,面部和腿部為側面的正側面混合表現的原則。
這種別扭的姿勢,從古王國時期就已經確立了,幾千年從沒有改過。這種表現手法,除了能突出人物的方向性以外,別無什麼優點。如果你按照浮雕中人物的姿勢堅持幾分鍾,只會扭得脖子疼,真難為他們幾千年來一直按這個姿勢站在那兒了。
古埃及在很久以前就有凸浮雕和凹浮雕的區別了。凸浮雕顧名思義就是使圖像的輪廓凸出底面,而凹浮雕自然是凹入底面了,我們平時所說的淺浮雕就是指的這種凹浮雕。
從納爾邁調色板開始,浮雕藝術就已經是成熟的藝術形式了。此後的製作者們墨守成規,基本沒再做任何改進。到了中王國時期,出現了精美的淺浮雕,代表作是卡維特王後石棺上的浮雕,內容刻畫的是國王和幾個女兒的家庭生活場景。阿赫那吞倡導的自然主義同樣在浮雕藝術中表現出來,在同時代的浮雕作品中慶功典禮、宗教儀式、葬禮、宴會、建造陵墓、炮製木乃伊、雕琢石像、屠宰牲畜、駕舟、捕鵝、牧羊、播種、收割、造船、制陶、紡織、釀酒、雜耍、舞蹈等等都成了浮雕表現的內容。有意思的是在一幅浮雕作品中,雕刻者把自己也雕刻進了畫面,畫面的內容是兩個赤裸上身的雕刻者在雕刻一個裸體的男人。兩個匠人都著棕紅色,而他們的作品則沒有著色。兩個雕刻者也都遵循正側面混合表現原則,而他們的作品則完全是側面形象展示給觀眾。
從第20王朝開始,浮雕的內容受到嚴格的限制,世俗生活被嚴格禁止雕刻在石頭上。宗教成為浮雕的主要內容,觀賞浮雕變成了一件讓人肅然起敬的事情。於是古埃及的浮雕藝術也就自然而然地終結了。
浮雕
② 著名浮雕作品有哪些
《1792年的出發》
法國巴黎戴高樂廣場凱旋門上的著名建築浮雕《1792年的出發》,是高浮雕的傑作。藝術家將圓雕與浮雕的處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結合,充分地表現出人物相互疊錯、起伏變化的復雜層次關系,給人以強烈的、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感。
《受傷的牝獅》
亞述浮雕的代表作,它以生動准確的線條,精妙地把握住感人的瞬間動態,充分顯示了亞述藝術家刻劃形象、渲染氣氛的高度才能。新巴比倫時期的琉璃陶浮雕,也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它以高浮雕的形式來塑造形象,然後再施以釉色裝飾,這使得造型主體更加生動且具有真實感。
《遊行行列的騎手》
對透視縮短理解得更為完美,表現技法達到了一個新的深度,如恰當地縮小形象的最遠的部分,而凸出的部分卻保持高度上的一致;形象之間用相互穿插、依偎、重疊的方法,連續地傳達浮雕的深度,以造成人的錯覺。
(2)成果展浮雕擴展閱讀:
浮雕為圖像造型浮突於石料表面(與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體型雕刻品。根據圖像造型脫石深淺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淺浮雕是單層次雕像,內容比較單一;高浮雕則是多層次造像,內容較為繁復。浮雕的雕刻技藝和表現體裁與圓雕基本相同。
古今很多大型紀念性建築物和高檔府第、民宅都附有此類裝飾,其主要作品是壁堵、花窗和龍柱(早期)及柱礎等。
薄浮雕以線為主,以面為輔,線面結合。深2~5毫米。薄而有立體感,以疏襯密,刀法洗練;陰雕通常在箱、櫥、床、櫃的板面雕刻。不用畫稿,以刀代筆,意在筆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陰紋圖案;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
③ 浮雕的主要形式都有哪些
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種基本形態——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
高浮雕由於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因此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徵更接近於圓雕,甚至部分局部處理完全採用圓雕的處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誇張處理,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於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力和魅力。法國巴黎戴高樂廣場凱旋門上的著名建築浮雕《1792年的出發》,是高浮雕的傑作。藝術家將圓雕與浮雕的處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結合,充分地表現出人物相互疊錯、起伏變化的復雜層次關系,給人以強烈的、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感。
淺浮雕
淺浮雕起位較低,形體壓縮較大,平面感較強,更大程度地接近於繪畫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實體性空間來營造空間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繪畫的描繪手法或透視、錯覺等處理方式來造成較抽象的壓縮空間,這有利於加強浮雕適合於載體的依附性。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亞述人,大概是最善長於用此手段進行藝術表現的藝術家。在一系列的「亞述人狩獵圖」中,他們很好地運用淺浮雕手法,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地表現出充滿生氣的藝術形象,並以復雜的動勢貼切地展現出人物和動物的內在情感。
浮雕
浮雕空間壓縮程度的選擇,通常要考慮表現對象的功能、主題、環境位置和光線等因素,其中環境與光線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優秀的雕塑家總能很好地處理這些關系,從而使作品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在充分表達審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創作原則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態各有藝術品格上的側重或表現的適應性。一般地說,高浮雕較大的空間深度和較強的可塑性,賦予其情感表達形式以莊重、沉穩、嚴肅、渾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氣勢;淺浮雕則以行雲流水般涌動的繪畫性線條和多視點切入的平面性構圖,傳遞著輕音樂般的平和情調和抒情詩般的浪漫柔情。
④ 下圖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展現的歷史事件是
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⑤ 你好,用3dmax怎麼製作浮雕效果啊
用3dmax製作浮雕效果主要是製作材質配置,然後賦到模型上,渲染後即可呈現浮雕效果。具體製作流程如下:
點擊工具欄上的「材質編輯器」按鈕,打開其面板,選擇第一個樣球,修改「Blinn基本參數」欄下的「漫反射」RGB值為205、163、89,並修改反射高光級別等值.
單擊「材質編輯器」中的「將材質指定給選定對象」按鈕,將當前所編輯的材質賦予line01旋轉後生成的實體。
用滑鼠拖拽著第一個樣球到第二個樣球完成復制。由於在復制時,第一個樣球中包含文件名在內的所有信息都復制給第二個樣球了因此需要更改下第二個樣球的文件名。
選中第二個樣球,展開「貼圖」卷展欄,單擊「凹凸」後面的「none」按鈕,在彈出的「材質/貼圖瀏覽器」中選擇「新建」單選框,雙擊右邊列表中的「點陣圖」貼圖,選擇事先准備好的圖片.
打開「坐標」卷展欄,修改參數.
選擇line01,單擊「修改」命令進入其面板,在下拉列表中選擇「編輯網格」項進入其屬性面板,單擊「多邊形」按鈕,在前面視圖中拖動滑鼠.
單擊「修改」命令進入其面板,在下拉列表中選擇「UVW貼圖」項並進入其屬性面板,展開參數卷展欄,選擇「貼圖」欄中的「柱形」單選框,然後在「對齊」欄下單選「X」單選框,最後點擊「適配」即可.
⑥ 巴比倫的浮雕藝展示了哪些內容
浮雕藝術幾乎同巴比倫一樣古老,在各城神廟里,都發現了某種題材的浮雕。浮雕鐫刻在正方形的石灰石板上,從石板中部都有空隙這一點來揣測,石板製成後是用來固定在某一地方或掛在神廟內宗教禮器上的。這些石板上鐫刻的題材主要是頌揚石刻的主人為神祗大興土木的業績和為此舉行的慶典,或是記錄軍隊挺進、戰勝鄰邦的史實。
⑦ 浮雕是什麼技藝
浮雕:雕塑與繪畫相互結合的產物,採用壓縮的放來來對對象進行處理,展現三維空間,並且可以一面或者是兩面進行觀看。浮雕一般是附著在另一個平面上,所佔空間小,所以經常用來裝飾環境。浮雕的主要材料有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
⑧ 浮雕是什麼
(來自 網路 知識 介紹)
浮雕
(半立體型雕刻品)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雕刻者在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佔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近年來,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
⑨ 改病句:悠悠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重大科技輝煌成就通過浮雕廊顯現
悠悠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重大科技輝煌成就通過浮雕廊再現
⑩ 人民英雄紀念碑10塊浮雕的排序
虎門銷煙(鴉片戰爭)——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八一南昌起義——游擊戰(抗日戰爭)——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解放戰爭)——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
浮雕的創作立意和原則是:既能體現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點,又需要把中國一百年來的革命歷程表現出來,既要有革命內容,又需要有很高的藝術品位。這段重要講話為把握主題、選擇題材、創作標准等作出了明確闡釋。
在紀念碑浮雕設計和創作中,藝術家們運用大量的象徵手法,根據浮雕設計主題和題材特點,貫穿中國革命歷史發展潮流與主脈,藉助生動而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一種精神與情感,將思想內涵化為可以感知的具體形象,使作品立意高遠,寓意深刻,象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英勇奮斗、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
建立背景
人民英雄紀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會聚了魏長青、鄭振鐸、吳作人、梁思成、劉開渠等一大批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文史專家、建築家、藝術家。
從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親自奠基,毛主席的題字,原寫在信紙上,經過放大20倍,再把放大的字往石碑上刻。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耗時最長的大型藝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