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臨沂師范學校的學校概況
名稱:臨沂大學(原名臨沂臨沂師范學院)
英文名:Linyi University
校風:實
校訓:有用、有效、先進
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辦學目標:強配置、國際化、高質量、大規模
辦學理想:以質量著稱的品牌大學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雙嶺路中段 (大學城校區)
山東省臨沂市通達路21號 (老校區)
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湖北路中段 (雙月湖校區)
郵政編碼:276000 臨沂大學是國家設立、山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臨沂市,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濱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200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批准以臨沂師范學院為基礎籌建綜合性臨沂大學。學校恪守「為沂蒙服務」的辦學宗旨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堅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於培養地方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與老區發展共生共榮。現任黨委書記徐同文,院長韓延明。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設有62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等9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000餘人,辦學規模位居山東省省屬高校前列;現有專任教師20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8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064人,外籍教師100餘人。學校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教學科研設備、圖書、網路資源,1000萬元引進國內外一流課程,1000萬元用於師資和管理人才培養,教學條件實現了多媒體化和網路化;教學實驗設備總值2.6億元,生均設備儀器值超過7000元,超國家標准40%;實驗室60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300多個;館藏紙質圖書400萬冊、電子圖書300萬冊。
學校佔地面積7600畝,校舍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資源共享的時代潮流,是目前國內設計最先進、面積最大的園林化、生態化、數字化校園。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是目前國內高校建築面積最大的專業教學科研樓體之一。
學校以學生就業「出口」為導向,實施開放辦學和國際化辦學方略,發揮課程建設的核心帶動作用,率先進行大學新課程改革,構建了以工具課(外語和網路)、基礎綜合素質課、專業方向骨幹課、實踐技能實訓課、職業生涯設計(畢業論文和設計)為主體的大學新課程體系,建立了應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學校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資助優秀學生,學生受獎面高達40%,獎學金最高額度每人每年15000元,並為出國留學的優秀學生提供全額獎助學金。本科生考研率超過50%,其中80%以上考入北京大學等「211工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社會滿意率達到97%。學校於2008年6月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2005、2009年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堅持體制創新,較早引入並實踐 「大學經營」理念,在內部管理中強化成本效益和投入產出理念,建立全成本核算經營機制,相繼實施了「扁平化」和以「工作職責項目化、業績考核指標化、崗位管理契約化」為標志的「主管制」 管理體制改革,極大地提升了辦學效益,實現了學校資產和辦學資源的良性運行。
學校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國家的48所高校和山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50多所高校建立了互換學生留(訪)學關系,全面開展學生學分互認和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學校設立的漢學、中國武術、中國民族樂器、中國畫、中國書法、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學、藝術設計、工商管理、新聞學等專業招收國外留學生。
臨沂大學坐落於山東省臨沂市。目前學校佔地面積484.56萬平方米,分為三個校區。其中,老校區位於臨沂市通達路北段,雙月湖校區位於臨沂市羅庄區,由政府投資近30億元建成的新校區位於雙嶺路中段,緊鄰臨沂汽車客運總站,佔地7600餘畝,是目前全國高校最大的園林化、生態化、數字化校園。 學校每年投入實驗設備不少於5000萬元,圖書不少於1000萬元,國際引進課程不少於1000萬元,每年新增加博士(招收主體),碩士(急需特色專業)教師不少於200人。這些辦學質量投入指標均處於全國高校的領先地位。
學校實行全國招生,教師實行國內外招聘,辦學實行國際化聯合,高質量品牌大學的辦學目標正在扎實推進。 學校圍繞教學加強了學術研究工作。2000年以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7000餘篇(部),專任教師人均學術成果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任課教師參加校級以上科研立項者佔76%,被
《SCI》和《EI》收錄論文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中屬前列。承擔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0項。有380項科研成果和23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現有5個山東省重點學科,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18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8個校級本科品牌、特色專業。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教師主編、參編教材115部,其中13部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建成省級精品課程門,校級精品課程68門。學校設有山東省市場與價格研究中心、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臨沂師范學院區域教育研究中心、山東革命根據地史料研究中心、王羲之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所、化學化工研究所等28個研究機構。近三年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主持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42項,市廳級課題210項;獲得省部級、市廳級科研成果獎勵185項;出版學術專著66部;發表學術論文4836篇,被SCI、EI、ISTP收錄122篇;服務沂蒙項目661項。 已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五國高校達成互派留學生協議,實施3+1和4+2合作培養模式,還同美國紐海文大學共同開辦了研究生(MPA)聯合項目;學校常年引進外籍教師,招收留學生。與美國伊利諾宜大學、加州大學、席勒國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華威大學就聯合開展臨沂大學軟體和管理體系建設、二級學院建設等事宜達成合作協議。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重視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近五年來,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國家的28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共同開展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分互認、互派留生、本碩連讀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現有外籍教師51人。舉辦兩屆大學經營國際論壇、四屆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展;2004年以來,學校有120人次教學和管理骨幹參加了境外交流與培訓,2人應劍橋大學邀請出席2007年世界女數學家大會,40餘人次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積極開展與兄弟高校和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辦學,為發揮師范教育辦學優勢,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合作共建實驗教育學院;為強化工科專業建設,與清華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等建立了密切的對口指導、幫扶、合作關系;為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在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委領導的支持下,與山東大學建立全面的教學科研幫扶合作關系,在師資培養、課程引進、學科專業建設、信息網路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對口支持與合作。
學校貫徹為沂蒙服務的辦學宗旨,特別注重與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共建,建立了數量眾多的校企、校校、校地合作關系和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基地,在吸納社會教育資源、提高師生能力素質、促進畢業生擇業就業的同時,拓展提升了學校社會服務的范圍與水平。
Ⅱ 臨沂大學什麼專業屬於特長
臨沂大學目前擁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這三個特長專業分別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
(一)數學與應用數學晝夜。臨沂大學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數學學科中擁有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數學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教學論、常微分方程等省級精品課程。數學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突出教學中心地位,按出口制定培養方案,分方向設置課程,逐步構建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專業課程體系。該專業已建設5門省級精品課程、18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雙語課程、17門國際課程以及19門的外聘高級課程,各類課程建設齊頭並進,成效顯著,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目前,該專業主幹課程全部實現精品化,專業課程體系更加適合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地理科學。該校地理科學專業是山東省特色專業,自然地理學是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學教學團隊是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自然地理學專業是山東省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目前與山東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三)漢語言文學。該校漢語言文學為山東省品牌專業,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概論為省級精品課程。該校文學院擁有教職工82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市級優秀教師5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文學院重視創新課程和創新課堂建設,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努力打造植入課程、學術創新課程、地方應用課程和外聘高級課程,形成了語言與文學創新課程體系。文學院歷來重視在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學術研究。近三年,出版專著51部,發表學術論文 680餘篇;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3個、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等省級研究課題15項;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4項。
Ⅲ 陳麗的獲獎情況
2003-2006年
(1) 超導材料和磁性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山東高校優秀論文三等獎,第一位,2005年12月;
(2) 新型超導材料和磁性材料的電子結構和物理性質的研究,山東高校優秀論文三等獎,第一位,2005年
(3) Superconcting properties of MgB2 with different lattice parameters, 臨沂市優秀論文一等獎, 第一位,2004年
(4)新型超導材料MgCNi3的電子結構和超導電性研究,臨沂市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第一位,2006年9月。
2003年以前
(5) S-D系統的統一模型與稀磁合金的電子比熱, 臨沂市優秀論文一等獎, 第一位,2002年.
(6) S-D系統的統一模型與稀磁合金的熱導率和熱電勢, 臨沂市優秀論文二等獎, 第一位,2002年.
(7) 磁性雜質效應與稀磁合金中的低溫電阻和熱導率, 臨沂市優秀論文一等獎, 第一位,2001年
(8) 四元數體上矩陣的廣義對角化, 臨沂市優秀論文一等獎, 第二位,2001年
(9) 稀磁合金理論研究, 獲1998年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位(見文件復印件)
(10) 「強關聯體系的理論研究」獲1998年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位;
(11) 「電子—聲子系統互作用與鹼金屬s電子的比熱」獲1998年臨沂市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第一位;
(12)「稀土金屬低溫電阻與s-f交換作用」,獲2000年臨沂市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第一位;
(13)「對於非慣性系中引入慣性力的討論」獲1996年臨沂市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第一位;
(14)「理想氣體絕熱壓縮時溫度升高的微觀解釋」獲1998年臨沂市自然科學(論文)三等獎,第一位; (1).深入開展原子物理學精品課程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等獎,劉復義、樊三強、陳麗(第三位),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獲獎,
2004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
(2)主持的「熱力學.統計物理」2005年獲山東省精品課程,並被推倒教育部參加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評選。
(3) 物理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山東省教育廳,2004年, 三等獎,系全體教師
(4)計算機輔助物理同步教學的研究(CAI),臨沂師院教學成果,2001年,二等獎,毛紅旗、陳麗、宋光樂、劉富義。
(5) 深入開展層次目標框架激活教學法的探討與實踐,臨沂師專教學成果,1996,劉復義、宋光樂、李志峰、陳麗。 (1) 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2003年12月,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省科技廳、
(2) 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2001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
(3) 市直「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06年3月,臨沂市直機關婦委會。
(4) 在2003-2004年度「學術先進個人」,臨沂師范學院(現臨沂大學),2004.12
(5) 陳麗同志之家為臨沂市文明職工家庭,臨沂市總工會,2004.3.
(6) 在2001-2002年度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中被評為「優秀黨外知識分子」,臨沂師范學院,2003.9
(7) 優秀黨外知識分子,臨沂師范學院,2001.9
(8) 1998年教學工作中,優秀教師,1999.9,臨沂師專
(9) 1998年獲第一屆臨沂市青年科技獎,臨沂市人事局,臨沂市組織部
(10)1996年獲臨沂市跨世紀人才稱號, 臨沂市人民政府
(11)98屆教育實習優秀指導教師,臨沂師專,1998.
(12)臨沂師專「針織杯」首屆十佳青年園丁,1995.5.
(13)1989-1990學年度青年教學能手,臨沂師專,1990.9
(14)1992年「巾幗建功」活動,先進個人,臨沂師專, 1993.3
Ⅳ 臨沂大學專科分數線是多少
依據該學校招生網公布的錄取分數可知其不同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是不同的。詳細可咨詢在校教師。
臨沂大學(Linyi University),簡稱「臨大」(LYU),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是山東省省屬的綜合性大學,國家發改委「產教融合」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創辦於1941年,與抗大一分校與中共濱海地委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一脈相承,後多次遷徙合並,歷經濱海公學、臨沂第一師范、臨沂教育學院、臨沂師范學院等發展階段,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臨沂大學。
教學成果: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本科生考研率達到50%以上,專科生升本率75%以上。
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社會滿意率達到97%。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臨沂大學
Ⅳ 誰是三中最好的數學老師
臨沂三中的:胡成金老師。
個人簡介:胡成金,臨沂市數學兼職教研員,臨沂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臨沂市教學成績獎,臨沂市教學成果一等獎,臨沂市級公開課,數學奧賽輔導國家級一等獎,蘭山區教學能手,蘭山區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
精益求精,潛心育人。
胡老師認為,作為教師,上好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是贏得學生信任和尊重的首要條件。所以,只要他一進課堂,所有的私心雜念全部拋在外面,腦海里只留下學生。他會根據課堂的內容,聽課的對象,上課的時間,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啟發式,探討式,合作探究式。
自學式和講授式。他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僅能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オ華,更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和疑惑,課堂氣氛活而不亂。胡老師的數學課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學生的數學成績穩步提升。
以上內容參考 臨沂三中——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 ——記臨沂三中優秀數學老師胡成金
Ⅵ 臨沂大地藝術學校怎麼樣
在同類院校中,屬於中等地位。
專業設置:學校成立了職業高中部、藝術高中部、韓國留學部,開設:幼兒教育、音樂、舞蹈、美術、播音主持、運動訓練、國防教育、旅遊服務與管理、軟體與信息服務等專業,並建立了以幼兒教育專業為核心的專業體系,成為全市一大特色品牌專業,致力於打造臨沂幼師第一品牌。
師資力量:學校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30%,部分教師先後榮獲省市級教學能手、教學成果獎。充滿了無限生命力、創造力的教師隊伍為培養人才,奉獻社會揮灑著他們的智慧。
管理:學校制定了手機管理制度,各班主任嚴格管理學生手機,嚴禁手機進入課堂,入校時手機上交班主任,無特殊情況嚴禁使用手機。
學校簡介:
山東省臨沂市大地藝術學校成立於2003年,是經臨沂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學校擁有現代化的一流校舍和完備的教學設施,建有高標準的教學樓、實驗樓、公寓樓、餐廳。
設有:微機室、圖書閱覽室、多媒體音樂教室、舞蹈專業教室、美術專業教室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學校集藝術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為一體,校園建築大氣典雅,具有現代氣息,是莘莘學子學習生活的理想場所。
以上內容參考:臨沂大地藝術學校-學校簡介
Ⅶ 山東醫學專科學校臨沂校區怎麼樣
樓上的,人家問怎麼樣,有沒有問在哪裡
你才答非所問呢!
要回答你就回答,找什麼事情呀,沒見過你這種便宜人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由原臨沂醫學專科學校與原山東省衛生學校合並組建而成,設臨沂、濟南兩個校區,佔地
1,211
畝,建築面積
20
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
2.09
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4,406
萬元。現有教職工
798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242
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
110
人;有
外
籍客座
教授
10
人,外籍教師
2
人。設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葯學、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
、眼視光技術
、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技術、衛生信息管理、醫療保險實務
等
11
個專業,面向山東全省招生,並與湖南、山西、河北、河南、遼寧、陝西等六省對等招生;
現有各類
在校生
11,560
餘人。
臨床教學基地有附屬醫院、附屬眼科醫院各一所,非隸屬附屬醫院
2
所,教學醫院、實踐教學醫院
60
余所。圖書館藏書
41.1
萬冊。
學校
教學設備先進,建有現代化的計算機實驗室、語言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建立了與網際網路和中國教育科研網相連接的校園計算機網路。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1999
年以來,應屆專科畢業生參加「專升本」考試,連續取得優異成績,
2005
年應屆畢業生有
751
人報考「專升本」,被錄取
592
人,錄取率達到
78
.82%
。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
先後承擔教育部及省、市級科研課題
205
項,獲國家專利
20
項,出版專著、教材
500
多部,發表學術論文
1,400
多篇,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115
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5
項。學校
與日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台灣、香港等地區的教育、醫療、企業單位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國家檔案管理特級單位、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文明校園、省級青年文明號、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教育改革示範學校、高校伙食工作先進單位、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自建立以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衛生技術人才
4.6
萬餘人,有上千名畢業生考取了國內外碩士、博士研究生,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醫療衛生戰線上的業務骨幹,有的已成為醫學界的知名專家,有許多畢業生擔任了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領導職務,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Ⅷ 姜同松的主要獲獎
1. 「充分運用督導機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
2. 「師范活動課程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1年)
3. 「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2004年)
4. 「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兩課程的整合」,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
5. 「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
6. 「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
7. 「矩陣廣義對角化理論的研究」,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1年)
8. 「現代力學中的矩陣表示及孤立子性質」,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2004年)
9. 「現代物理學中幾類數學模型解的演算法研究」,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2005年)
10. 「現代物理學中幾類數學模型解的演算法研究」,臨沂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
Ⅸ 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的科學研究
獲獎情況
序號 獲獎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及等級 獲獎時間 獲獎者
1 混凝土疊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
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12
翟愛良
2 山東省地下水資源開發與環境問題研究
山東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7
王開章
3 東平湖—大汶河水質預測及信息管理系統研究
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2
王開章
4 專利:土壤水分中子儀用水中定標器
授權專利
2003.8
范世香
5 小型水電站經濟運行
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8
李天科
6 城市供水水廠及管網無線數傳實時監測調度系統研究
山東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馬樹升
7 第三屆教師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
教師教學質量優秀三等獎
2004.7
顏宏亮
8 城市生活用水考核與節水對策研究
山東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8
張慶華
9 涌流節水灌溉技術水力自動裝置研究
山東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9
王春堂
10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試點專業的改革與實踐
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4.11
林洪孝
11 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工程報價管理體系的研究
山東省軟科學三等獎
2004.12
徐學東
12 工程預算與報價系列課程教學改革
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4.11
顏宏亮
13 農業節水模式研究與示範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參與)
龐清江
14 水庫灌區自動化測水量水實時監測調度系統
山東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
馬樹升
15 用水管理理論與實踐
山東省軟科學三等獎
2005.3
林洪孝
16 招標投標管理體系的研究
山東省軟科學三等獎
2005.3
林洪孝
17 城市生活用水考核與節水對策研究
山東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5.3
張慶華
18 建設項目智能招標評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7
徐學東
19 大汶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調控戰略研究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 龐清江
20 小開河引黃生態灌區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 山東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濱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林洪孝
科研項目鑒定
序號
鑒定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鑒定水平
組織鑒定部門
鑒定時間
1 磚混結構設計助手系統BASE的開發
翟愛良
國內領先
省科委
2000.12
2 在AutoCAD環境下應用計算機進行土建工程量分析
翟愛良
國內領先
省教育廳
2002.1
3 小型水電站經濟運行
李天科
國內領先
省科委
2002.12
4 涌流節水灌溉技術水力自動裝置研究
王春堂
國內領先
省教育廳
2003.6
5 建設項目電子招標管理體系的研究
徐學東
國內領先
省科技廳
2004.6.18
6 建設項目智能招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徐學東
國內領先
省科技廳
2004.9.26
7 大汶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調控戰略研究
龐清江
國際領先
山東省科技廳
2004.12.4
8 缺水山區雨水積蓄利用系統優化模式研究
白清俊
國內領先
省教委
2004.12
9 水資源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林洪孝
正式出版
水利部
2005.3
10 用水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林洪孝
正式出版
水利部
2005.3
11 小開河引黃生態灌區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 林洪孝 國內領先 省科技廳 2006.4
主要科研項目
序號 項目、課題名稱
項目來源
負責人
1 生態建設措施與涵養城市水源的關系研究
省科委
白清俊
2 缺水山區雨水集蓄利用系統優化模式研究
省教委
白清俊
3 玉米作物的調虧灌溉節水模式研究
山東農大博士科研基金
白清俊
4 科爾沁沙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技術示範
科技部
范世香
5 科爾沁沙地典型地區荒漠化定位監測
國家林業局
范世香
6 科爾沁沙地西部退化土地可持續經營示範研究
內蒙科委
范世香
7 科爾沁沙地退化草地生態恢復與畜牧業經營研究
中日合作項目
范世香
8 生態建設與水資源有效利用研究
山東農大
范世香
9 小型水電站運行研究與對策
省水利廳
李天科
10 汶源水庫規劃研究
萊蕪市
李天科
11 水資源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水利部
林洪孝
12 用水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水利部
林洪孝
13 臨沂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研究
臨沂市水利局
林洪孝
14 臨沂市城市飲水安全保障規劃研究
臨沂市水利局
林洪孝
15 小開河引黃灌區生態建設與管理運行模式研究
濱州市水利局
林洪孝
16 濱州市平原水庫建設與科學管理研究
濱州市水利局
林洪孝
17 威海市城市節約用水規劃研究
威海市水利局
林洪孝
18 城市水務系統循環規律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林洪孝
19 水庫灌區自動化量水無線數自動檢測調度系統研究
水利廳
馬樹升
20 城市供水監視、監控系統研究
濱州市
馬樹升
21 大棚果蔬微灌系統微機自動控制研究
水利廳
馬樹升
22 大汶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調控戰略研究 山東省水利廳 龐清江
23 中小城市(以泰安市為例)分質供排水系統模式研究
泰安市科技局
龐清江
24 集約化養殖精準生產技術平台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示範
山東省科技廳
龐清江
25 涌流節水灌溉技術水力自動裝置研究
省教育廳
王春堂
26 作物控根節灌技術研究
學校
王春堂
27 滴灌條件下土壤鹽分的運動規律試驗研究
學校
王春堂
28 城市供水水源地地下水環境模擬與安全供水對策研究
水利廳
王開章
29 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工程報價管理體系的研究
山東省科技廳
徐學東
30 建設項目智能招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泰安市科技局
徐學東
31 中國建築業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國際化的比較研究
建設部
徐學東
32 用炭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研究
省教育廳
翟愛良
33 山東省經濟自立灌區管理模式研究與示範
山東省科技廳
張慶華
34 WUA規范運行研究
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辦公室
張慶華
35 WUA建立、支持與運行成本研究
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辦公室
張慶華
36 岩石破壞機理的非線形動力學分析及其混沌控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劉傳孝
37 岩體微地震精確定位及震源機制反演研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史紅
38 非線性統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董潔
39 邊坡岩體穩定性影響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神經解釋理論與方法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曹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