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世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及其成果
2006年,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他們發現了核糖核酸(RNA)干擾機制,這一機制已被廣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種手段,並有望在未來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治療疾病的新療法。
200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他們發現了導致人類罹患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幽門螺桿菌,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這些疾病的認識。
2004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他們在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組織方式研究中做出貢獻,揭示了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
2003年,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上獲得關鍵性發現,這些發現最終導致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出現。
2002年,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他們為研究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調節作用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美國科學家利蘭·哈特韋爾、英國科學家保羅·納斯和蒂莫西·亨特。他們發現了導致細胞分裂的關鍵性調節機制,這一發現為研究治療癌症的新方法開辟了途徑。
2000年,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松、美國科學家保羅·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爾。他們在研究腦細胞間信號的相互傳遞方面獲得了重要發現。
㈡ 生理學方面的最新研究
每年的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就在生理學方面,就在細胞分子領域,比如關於人體免疫的機理,比如基因修復治療等等,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瀏覽一些國外的期刊。
㈢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什麼樣的研究成果才有資格獲諾貝爾獎
近日,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大衛·朱利葉斯和拉登·帕塔普蒂安獲得了諾貝爾。對這兩位科學家來說,他們對“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兩名獲獎者則獲得約736萬元的獎金。
以上就是對於這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簡單介紹。根據以往的諾貝爾獎的得主來看,他們得到獎是不容易的,是有一定的代價的。
㈣ 近年的醫學發展有什麼成果
近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3年該獎授予了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三位科學家,分別是詹姆斯•羅斯曼、蘭迪•謝克曼以及托馬斯•聚德霍夫。
2012年,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長山中伸彌。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獎。(iPS: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11年,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盧森堡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他們發現了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這使人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認識有了革命性的改變。
2010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他創立了體外受精技術,因此又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醫學統計顯示,世界上約有10%的夫婦有生育問題,而體外受精技術可以幫助其中絕大多數夫婦實現有自己後代的夢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萬人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其中許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後代。 2009年,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他們發現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發現解決了一個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怎樣實現完全復制的,同時還能受到保護不至於發生降解。
2008年,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及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豪森發現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這種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的獲獎成就則是發現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基、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他們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為「基因靶向」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深入研究單個基因在動物體內的功能並提供相關葯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成為可能。
2006年,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他們發現了核糖核酸(RNA)干擾機制,這一機制已被廣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種手段,並有望在未來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他們發現了導致人類罹患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幽門螺桿菌,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這些疾病的認識。
2004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他們在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組織方式研究中作出貢獻,揭示了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
2003年,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上獲得關鍵性發現,這些發現最終導致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出現。
2002年,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他們為研究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調節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2 兩位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 1943-)和布萊恩·克比爾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得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9 英國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美國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阿達-尤納斯因研究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獲獎。
2008 美籍華裔錢永健、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因研究綠色熒光蛋白獲獎。
2006 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的父親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並且是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揭示了真核生物體內的細胞如何利用基因內存儲的信息生產蛋白質,而理解這一點具有醫學上的「基礎性」作用,因為人類的多種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都與這一過程發生紊亂有關。 2004 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均為以色列人;美國科學家伊爾溫-羅斯, 三人因在蛋白質控制系統方面的重大發現而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2003 彼得·阿格雷, 美國人 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國人 他們發現了細胞膜水通道,以及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研究作出了開創性貢獻。這是個重大發現,開啟了細菌、植物和哺乳動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學、生理學和遺傳學研究之門
㈤ 2013年諾貝爾獎生理學獲獎者研究成果的意義
三位諾獎得主發現了細胞生理學的一個基礎性過程。這些發現對於我們理解「貨物」如何以完美的時機和精確性在細胞內外進行轉運具有重大的影響。在從酵母到人類的眾多有機體中,囊泡運輸和融合採用的是相同的原理。這一系統對於眾多的生理學過程極為重要,在這些生理學過程中,囊泡融合必須被控制,包括在腦中發信號以及釋放荷爾蒙和免疫因子。缺陷性囊泡運輸發生於許多疾病中,包括大量神經性和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若是沒有這一奇妙的精確組織,細胞將會墮入混亂的深淵。
㈥ 201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出爐,他們是因為什麼成就得此殊榮
他們在細胞的供氧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發現,所以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每年的諾貝爾獎的評選也是非常的吸引人的,今年的得獎是對於疾病的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無疑在醫學里領域上又實現了一個偉大的壯舉,也為抗擊貧血、癌症等許多疾病提供了可能。
這項研究幫助我們對自己身體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對一些由於缺氧引起的疾病的進一步研究帶來了重大的意義,比如,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和許多癌症。這三位獲獎者真的可以說是造福了全人類,要治病就一定要找到根源,這項研究的成立,讓很多疾病的研究更近一步,也讓很多病患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㈦ 動物生理學近年來的新成果有哪些
你去專業的論文網看看吧!那裡有最新的研究成功。
㈧ 近2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成果中應用了哪些模式動物
鼠類、貓類、兔類、狗類。
Konrad Lorenz(1903~1989)是奧地利動物學家,也是現代行為學的創始者。他提出比較動物學的研究方法以研究動物及人類的行為。1935年他根據鴨、鵝的學習行為,提出鉻記的概念:孵化後不久的幼雛會透過視、聽刺激學會辨識親鳥(親生父母或養父母)並到處跟隨其行走。
Lorenz認為每個物種都具有遺傳性能力以學習特定事物。此外,他也發展並啟發關於遺傳學、生理學、演化和與物種行為適應生存價值有關的個體行為發生學等概念。他的許多方法和概念己經被應用在人類的行為上。
Lorenz早期研究本能行為,後來又與荷蘭行為學家Nikolaas Tinbergen合作,證明了不同形式的行為是互相協調進而組成一個行為序列的。在研究物種行為的進化時,他尤其關切生態因子的作用和行為的適應意義。他幫助闡明了個體在發育過程中,行為模式發展成熟的方式。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正面為諾貝爾的半身側面像,右邊為諾貝爾的生卒年(羅馬數字),左下角有作者簽名「E.LINDBERG 1902」
獎章背面圖案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許癸厄亞,正在從岩石中收集泉水,為生病的少女解渴。獎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譯為: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
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
2019年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門扎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
㈨ 19世紀法國自然主義文學受到哪些生理學研究成果的影響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高貴的人類是由低等動物演變、進化而來的,人和獸都處在生物進化的鏈條上。受達爾文思想的影響,左拉後來宣稱,「在所有人的身上都有人的獸性的根子,正如人人都有疾病的根子一樣。」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把接受科學方法看成是獲取正確知識的唯一有效的途徑。而泰納是第一個主張把藝術同科學結合起來的批評家。他主張用種族、環境和時代三要素理論來研究文化歷史的成因。
貝爾納醫生在《實驗醫學研究導論》中則闡述了可以將實驗方法應用於生理學與醫學研究的觀點。他還強調研究生物體內部環境的重要性。呂卡思的《自然遺傳論》一書把一切肉體、精神疾病的現象歸於遺傳,認為遺傳律是說明一切正常、病態的生理和心理現象的最終原因。這些新成果、新理論是當時自然主義理論的最基本內容。
㈩ 施旺在生理學方面獲得了哪些成就
施旺是一位傑出的生理學家。在1834年~1839年間,他在柏林彌勒的實驗室從事動物生理學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很大成績。
1835年,施旺研究組織器官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物理測量上的關系。他對不同負載下的肌肉給以同樣刺激,然後測量其在收縮時的長度,從而得出肌肉在收縮時的強度。這個「量肌」實驗雖然很簡單,但對生理學的影響非常深刻,這是人類第一次把生命現象中的力,運用物理測量方法加以分析和檢驗,並定量揭示其運動規律的實驗。
在進行「量肌」實驗的同時,施旺還對胃的消化液進行探索與研究。1836年,他發現了胃蛋白酶。他在論文中寫到:「胃酸有助於另一種基本消化物質的形成,這種物質一旦形成,就能獨立地進行消化。」他把這種消化物質正式命名為胃蛋白酶。現在我們知道,胃蛋白酶是胃液中最主要的消化酶,它由胃腺的主細胞合成,以胃蛋白酶原的形式釋放,在胃腔中被鹽酸激活成胃蛋白酶,在它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將蛋白質水解成多肽。
施旺在研究脊椎動物如蝌蚪神經時發現,腦神經和脊神經中的有些神經外面有髓鞘細胞。髓鞘細胞經過多次纏繞神經,可在神經外面形成鞘,即髓鞘。為紀念這一偉大的發現,人們又將髓鞘細胞稱為施旺氏細胞,髓鞘稱為施旺氏鞘。施旺氏鞘在神經沖動的傳導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現代研究發現,施旺氏鞘具有良好的絕緣作用,使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大大加快,同時節約了大約5000倍的能量。
1836年,施旺還詳細地描述了酵母菌的增殖。他第一次公開宣布酒的發酵同酵母菌生活周期之間存在著某種密切的關系。他指出酒精發酵是在生物體細胞內進行的,細胞是代謝的基本單位。現在看來,這個觀點相當正確,但在當時卻遭到了許多知名學者的反對。施旺性格內向、膽怯,過於虔誠、溫文爾雅,不願與別人爭論,也不適宜爭論。在激烈的學術爭吵中,他在心理上被壓垮了,並將微生物這一領域留給了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巴斯德去保衛、去佔領。巴斯德是一位從不放下武器,一直戰斗到所有敵人都被征服為止的人物。
施旺在早期還曾寫過一篇《論空氣對鳥卵孵化的必要性》的論文,頗受彌勒的好評,在這篇論文中,他發現鳥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需要氧氣這一事實。
1839年~1848年,施旺在呂溫天主教大學期間,曾發明利用膽汁瘺研究膽汁在消化系統中的作用,並推斷出膽汁分泌不足將有礙於健康的觀點,但膽汁究竟有什麼作用,他並未對此進行深入研究。1844年,他發表的關於膽汁瘺的論文是他最後幾篇生理學論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