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土規成果

土規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28 10:07:13

1. 土規」.和「城規」,請問"土歸,城規「是什麼意思

1、「土規」就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2、「城規」就是城市和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依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

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中國土地類型

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地區進行宜農荒地資源的勘查,根據開發利用的難易程度,土壤肥力、物理性質和厚度,自然條件(日照、積溫、無霜期、降水、地表徑流、地下水源、坡度、地形、植被構成和覆蓋度)等指標,判明農墾的潛力,從而劃分宜農荒地為4等。

第1等土地本身質量好,開發容易,墾後能獲高產。

第2等農業利用受一定限制,需採取保護和改良措施,才能建成高產穩產農田;

第3等土壤肥力低,改良困難,需採取較復雜的工程措施才能開墾;

第4等是嚴重積水沼澤地,土壤有效肥力低,難以開墾。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土地規劃

2. 土木工程方面近年來有什麼研究成果

本人學結構的。好像最近同濟大學呂西林教授的可恢復抗震結構研究最近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主要研究構件更換與修復,收到國際認可。希望您能採納!

3. 規劃成果整理

一、標准條款

1 規劃報告

1.1 基本情況

a)自然條件:地貌、水文、氣象、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

b)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光熱資源、礦藏資源。

c)社會經濟:人口、勞力、土地利用、農村各業生產情況、群眾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態、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發展過程、治理現狀、成就、主要經驗、存在問題。

1.2 規劃布局

a)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針對規劃范圍的具體特點和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

b)水土保持分區:大面積規劃應進行分區闡述基本特點與發展方向。小面積規劃中,如規劃范圍內幾部分情況有明顯差異的也應進行分區。

c)土地利用評價:提出規劃依據,明確農林牧副漁各業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數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規劃:應提出坡耕地、荒地、溝壑、風沙等水土流失地類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輔助措施的具體部署。在大面積規劃中,還應分別提出不同類型地區的治理措施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規劃,作為附件。

1.3 技術經濟指標

a)提出規劃期間年均治理進度與規劃期末累計治理程度,以及相應的各項治理措施數量,並簡述計算依據。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需要投入的勞工、物資和經費,並簡述計算依據。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保水或調水、保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1.4 保證實施規劃的措施

應根據規劃范圍內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在組織領導、機構、經費、政策、科學研究、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採取的具體措施。所提措施應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況表與規劃成果表見本標准附錄D列出的14個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項目和內容,具體運用應按附錄D中的D.2進行。

2.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計算過程表。

a)根據計算工作需要,各地可採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計算過程、說明計算依據為原則,本標准不作統一規定。

b)當技術經濟指標計算作為規劃的附件時,此項計算過程表應納入該附件中。

3 附圖

3.1 小面積規劃附圖。

a)水土流失現狀圖;

b)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現狀圖;

c)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圖的比例尺為1∶10000~1∶5000。

3.2 大面積規劃附圖。

a)行政區劃圖;

b)水系分布圖;

c)水土流失類型分區圖(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區圖);

d)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與重點治理區分布圖;

e)重點治理小流域與治理骨幹工程分布圖。

根據不同的規劃面積,附圖應分別採取不同的比例尺,見表1-10。

表1-10 附圖的比例尺

3. 3 根據需要和可能,大面積規劃中應附不同類型地區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評價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

3. 4 有條件的還可編制地貌類型圖、土壤分布圖、植被分布圖、降雨分布圖、侵蝕模數分布圖等附圖供深化研究。

3. 5 附圖的圖例。

3. 5. 1 常規通用圖例包括行政區界、村莊、道路、河流等,可按國內一般地圖圖例繪制。

3. 5. 2 水土保持專業圖例,如梯田、壩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經濟林、果園、人工草地等,見本標准附錄 E ( 資料性附錄) 。

4 附件

4. 1 重點工程的規劃設計。對大型淤地壩、治溝骨幹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庫等重點工程根據有關技術標准進行專項規劃設計,並將其規劃設計報告和圖紙作為水土保持規劃的附件。

4. 2 大面積規劃中不同類型區的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及其有關圖表。

4. 3 大面積規劃中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的專項規劃及其有關圖表。

4. 4 投入、進度、效益三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或可行性論證報告) 的計算依據與計算過程。

二、理解與實施

這是水土保持規劃的最後成果整理階段,整個規劃工作最後要體現在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這四項上。本節主要介紹了這幾個方面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新標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幾個方面:

( 1) 刪除原標准中本段開頭部分解釋的文字。即: 「規劃成果包括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等四項。大面積總體規劃與小面積實施規劃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綜述性質的語言,刪除使得標准更簡潔。

( 2) 原標准 9. 1. 1 基本情況中的 「a) 自然條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主要農業氣象」改為 「a) 自然條件: 地貌、水文、氣象、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更改之後新標準的措辭更嚴謹,更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術語。

( 3) 原標准 9. 1. 3 技術經濟指標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保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改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 保水或調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新標准措辭更嚴謹,考慮更全面。

三、示 例

由於規劃成果涉及的內容較多,此處不詳細一一列舉,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規劃》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圖目錄: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徵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表(略)

4.浙江省社會經濟情況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積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計完成各項治理措施面積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1.坡耕地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縣(市、區)一覽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崗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7.仙霞嶺、洞宮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8.浙北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19.浙東南沿海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20.錢塘江中上游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1.浙東丘陵山地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額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附圖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區圖(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圖(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圖(略)

4. 如何認識「土規」和「城規」這兩個詞

1、「土規」就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2、「城規」就是城市和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依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
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5. 有「土規」.和「城規」,請問"土歸,城規「是什麼意

「土規」即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城規」即城市和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依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

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摘錄

第三條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前款所稱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第二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八條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依據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建設用地總量不得超過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耕地保有量不得低於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

第十九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列原則編制:

(一)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農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

(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五)佔用耕地與開發復墾耕地相平衡。

第二十條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明確土地用途。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根據土地使用條件,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分級審批。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准。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由省級人民政府授權的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

第二十二條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不佔或者盡量少佔農用地。

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中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

在城市規劃區內、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

第二十三條江河、湖泊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在江河、湖泊、水庫的管理和保護范圍以及蓄洪滯洪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江河、湖泊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規劃,符合河道、湖泊行洪、蓄洪和輸水的要求。

第二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產業政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建設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實際狀況編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編制審批程序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批程序相同,一經審批下達,必須嚴格執行。

第二十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

第二十六條經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未經批准,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

經國務院批準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要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根據國務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要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屬於省級人民政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准許可權內的,根據省級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二十七條國家建立土地調查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配合調查,並提供有關資料。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土地調查成果、規劃土地用途和國家制定的統一標准,評定土地等級。

第二十九條國家建立土地統計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同級統計部門共同制定統計調查方案,依法進行土地統計,定期發布土地統計資料。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提供有關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統計部門共同發布的土地面積統計資料是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依據。

第三十條國家建立全國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摘錄

第二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第三條城市和鎮應當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城市、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規劃要求。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在確定區域內的鄉、村莊,應當依照本法制定規劃,規劃區內的鄉、村莊建設應當符合規劃要求。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勵、指導前款規定以外的區域的鄉、村莊制定和實施鄉規劃、村莊規劃。

第四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城市、鎮的發展規模、步驟和建設標准。

第五條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以及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6.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成果及內容要求是什麼

一、文本
(一)規劃修改方案的文字說明
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規劃修改的理由,主要闡述規劃修改的必要性;
(2)規劃修改的依據;
(3)規劃修改指標平衡方案,包括規劃修改涉及的鄉鎮、土地總面積,調入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調出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
(4)規劃修改後各項土地利用規劃指標的變化。
(二)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價
(1)對規劃實施影響評估,應詳細評估對各項規劃控制指標的影響,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
(2)環境影響評價。
涉及地級以上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七條的規定,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130-2003)的要求,單獨編制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
涉及縣級(縣級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在編制有關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估報告時應有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應按廣東省環境保護局《關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環保審查意見的函》(粵環函[2006]766號)的具體要求編制。
涉及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附具縣級環保局的初審意見,說明本次規劃修改是否符合各級環保規劃及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以及可能產生的環境與生態影響,特別是對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和對周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及要求。
二、附表
(1)規劃修改指標平衡表;
(2)規劃修改前後指標對比表;
(3)規劃修改涉及基本農田的,需提交規劃修改前後基本農田質量對比表。
三、圖件
規劃修改之前和之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鎮級1:1萬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取局部圖斑)。修改之前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要標出擬調出與調入圖斑的位置、范圍和地類面積。

7.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什麼叫「土規圖」呢還有「民主進程、「征地上清」、「征地下清」謝謝

這些是土地增減掛鉤裡面的名詞

1、土地整理:為改變地塊零散、插花狀況,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改善環境,而採取的一 整套合理組織土地利用,調整t地權屬的綜合措施。

2、集體建設用地: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

3、征地下清:指包括青苗賠償、房屋及附作物賠償、農民安置費、土地補償費。

4、征地上清:指對國土局的一切稅和費。

5、土地補償費: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對土地上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補償的對象是土地所有者。

6、土規圖:指根據土地利用進行規劃。包括基本農田、-般農田、建設用地等。

(7)土規成果擴展閱讀:

「城鄉土地增減掛鉤」,即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從以宅基地為主的村莊佔地中騰出土地復墾,指標可以拿到城裡來用。

2006年4 月國土資源部在全國 5個省(市)開展第一批試點,山東是試點面積最大的一個,占總試點面積的 35% ,周轉指標2.59 萬畝,涉及178 個居民點、近3萬農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摘錄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八條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依據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建設用地總量不得超過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耕地保有量不得低於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

第十九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列原則編制:

(一)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農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

(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五)佔用耕地與開發復墾耕地相平衡。

第二十條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明確土地用途。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根據土地使用條件,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並予以公告。

8. 【土規】、【城規】是什麼意思

簡單理解:土歸 是指土地規劃歸國家所有,成規 是指城市規劃歸地方所有。

(城市規劃手繪效果圖)

知識延伸:

城規是城市規劃的簡稱,如學校里的專業都是城市規劃專業(現在叫城鄉規劃更全面一些),但是什麼總規、控規、詳規都是規劃專業的一部分,層級不同,總規最宏觀、以下越來越細,修建性詳細規劃最微觀。比方說,總規一般對一個城市而言,或一個縣,詳規就是落實到一個地塊、一個小區。

9. 土規是什麼

土規指的是土地利用規劃。

地利用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作的總體的戰略性布局和統籌安排。

(9)土規成果擴展閱讀

土地利用規劃實質意義

土地利用規劃是調控土地利用的國家措施

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並規定「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由以上法規可知,土地利用不是普通地方措施,而是由法律規定的調控土地利用的國家措施。

不過雖說土地利用規劃不是地方性措施,但是它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閱讀全文

與土規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