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畫大師張大千有什麼藝術成就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生於1899年。他的家世很大,是內江的望族。原籍廣東番禺,先世於康熙年間遷徙入蜀,定居內江,從事鹽業。幼年時,張大千就在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子的熏陶指引下,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臨摹歷代名畫外,他還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刻苦鑽研。
青年時期,張大千就能畫出具有石濤、八大山人畫風的作品,幾乎可以亂真,有「南方石濤」之稱。他早年畫的《石濤畫冊》,被著名鑒賞家、畫家陳半丁作為石濤「真跡」珍藏起來。這足以證明,張大千臨摹古人繪畫的功力十分驚人。
1940年前後,張大千用兩年半的時間,對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並進行臨摹。這不僅豐富了繪畫技法,也保留了大量的珍貴藝術品。這時,張大千的畫風以臨古、仿古為多。他從隋唐到清代,逐一研究古人的作品。
1949年,張大千定居海外。遠離故土,鄉戀之情久而愈深。他慨嘆道:「看山還是故鄉青。」他在海外創作謳歌祖國山河的作品難以數計;如1968年所作的《長江萬里圖》,自灌縣至崇明,萬里江山,收於一卷,節奏跌宕,激情滿紙,為極難得的巨制。
另外,張大千還為保護國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很愛收藏古字畫,無論中國人或外國人,給多少錢他都不賣。而1951年他卻決定出售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五代南唐董源的《瀟湘圖》和元代方從義的《武夷山放棹圖》三幅無價國寶,以最低的價格轉讓給他的一位朋友。原來,張大千怕自己寓居海外,國寶難保不會流失。於是他決定將畫留在大陸。不久,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當時任國家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的鄭振鐸趕赴香港,從張大千那位朋友手中購回這三幅國寶。
在海外的30多年中,張大千還來往於亞、歐各國,舉辦畫展,聲噪國際,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他也為宣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出了卓著的貢獻。早在30年代初,張大千的作品初次參加赴歐展出時,徐悲鴻先生就曾說他的畫「實令歐人神往」、「為國人臉上增色」。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池的創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一不精。張大千57歲時創立潑彩畫法,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這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光色關系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幾度改變,30歲以前可謂「清新俊逸」;50歲時「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除繪畫外,張大千還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等方面有所涉獵。他的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㈡ 本人對韓美林的書畫作品非常感興趣,他的畫作有沒有轉讓的
韓美林的書畫在博寶上有 你要是打算收藏的話 到上面購買吧
㈢ 藝術家韓敬偉國畫山水很想要收藏一下 有米有轉讓的
兩萬一尺
㈣ 家裡有一副畫,請懂水墨畫的人給看看
舜來,全名:王舜來。河北深澤人,農民畫家,做過小生意,靠賣畫起家,靠賣畫為生。是無數嚮往以藝養藝者較少成功者之一。有過畫展,出過多本畫集。年齡五十歲左右,前些年移居深澤縣城,不知其近況,現應居住深澤縣城。
其繪畫基礎還算是很扎實的,學識也淵博。
對於他的繪畫,我個人感覺他玩筆法玩墨法玩的很好,所以銷路應該不錯,這也應該是他的成功之處【這里說的成功是指能以賣畫為生】。繪畫求售,無可非議,但可惜他為了好的銷售,雖筆墨功力很好,卻使自己的畫落入了俗套,使人感覺甜膩,製作感太強。形式美,降低了他繪畫的藝術性。
不論怎樣,他的畫絕對是創作,既然朋友送了,就收藏著吧。如果今後他在藝術上能有所突破,畫也許會有些價值。我就說這些吧,其他朋友說過的我也就不重復了。
㈤ 畫家王成喜於1987(丁卯)年畫的(丈二)《五虎圖》(保真),開價20萬轉讓給喜愛收藏的朋友,誰要
一個畫家的作品,不光要看他成名後的風格、水平,也要了解他在成為名家之前的學習、創作的風格形成體系。從這方面講,不光是王成喜先生的早期作品、特別是精品,只要具有對畫家本人現在乃至將來的藝術成就與學術體系有補益作用,就值得收藏。我已向你的網路空間發了一封簡訊,有我的聯系辦法,我對王先生的作品很感興趣,尤其在他目前的狀態,能夠親見其20多年前的作品應屬一件幸事。我與上面一位網友有同樣的要求:如是王先生本人作品,價格不要過高,是目前世間炒作價格的50%-60%之間,還是值得收藏的。
㈥ 拍賣自己的書畫原件,按哪一項交個人所得稅,是「財產轉讓所得」嗎
應該是按財產轉讓所得,你不的作品又不是發表或出版,怎麼會是按稿酬計稅呢。樓下誤人子弟
㈦ 這幅譚樂丹國畫虎一幅價格請是多少請行家給估一下
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
㈧ 書畫作品報酬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屬於什麼稅目
書畫作品屬於財產轉讓所得
個人轉讓書畫作品分以下情況,
1、對於作者本人轉讓版自己書畫作品的使用權權,被用於商標、背景、復制等,應按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並且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對於作者本人轉讓自己書畫作品的所有權,被用於收藏、欣賞等,或者個人轉讓自己收藏的他人書畫作品的,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並且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另外,根據國稅發〔2007〕38號 號文件,個人通過拍賣公司轉讓書畫作品,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按轉讓收入額的3%徵收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拍賣品為經文物部門認定是海外迴流文物的,按轉讓收入額的2%徵收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㈨ 怎樣收藏名家字畫才能升值快
家庭投資項目,是炒股、炒金還是炒房?有資料顯示,藝術品投資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資項目(另外兩項為:金融、房地產)之一,其穩定上升率和回報率之高,遠勝房地產和金融投資。
有個人98年賣給榮寶齋一幅畫當時200元,”但在之後的17年內,此作品在榮寶齋拍到上百萬元。
如今房地產市場開始滑坡,那些“聰明的”富人早就開始了未雨綢繆的布局——賣豪宅買藝術品。更多有錢人、富裕人士通過投資最保值的藝術品,達到避險的功能。“字畫投資最保值”一說,又開始成為當今百姓投資的熱門話題。字畫買賣是一種長線投資,如果字畫價值看得准,並且行情掌握得好的話,那將是一種相當於“原始股”投資。
第1:早動手,終受益
俞老漢當保安的兒子結婚啦,新房買在勝豪地產,那可是市中心的豪宅啊,均價要兩萬多呢,他干一輩子也買不起這種房子啊,一問才知道,俞老漢是賣了一幅藏畫後買的新房。
俞老漢老兩口都是退休工人,全家存款加起來也不到十萬塊,老兩口整日為兒子的婚房發愁。有天看報紙,俞老漢看見有家畫廊徵集字畫的新聞,忽然想起來手頭還有年輕時收集的幾張字畫呢,於是就翻箱倒櫃的找了出來。第二天一大早就按報紙上的地址找到了這家畫廊。畫廊給出的報價讓俞老漢驚呆了,他們竟開出了700萬!第二天老兩口在銀行和畫廊交接手續,拿著700萬的存單,老兩口幾天都沒睡好覺,生怕人家反悔再把這錢要回去。婚禮上大家都羨慕俞老漢一張畫紙換來個婚房。
此刻的畫廊老闆正偷著樂呢,這實在是撿了個大便宜呀,因為俞老漢的那幾張字畫里有一張是李可染的真跡。2010年李可染的作品曾以3752萬、4082萬成交。而2012保利拍賣的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成交價高達到2.9億元!畫廊老闆還害怕俞老漢後悔呢!
俞老漢的經歷不能代表收藏的普遍現象,但是實際上,只要是做個有心人,早動手,收藏的字畫一定會增值。
第2:藏黃金不如買字畫
1948年,張大千在上海舉辦他的收藏畫展,99幅作品中,《宋人山寺圖》開價最高,是其他作品的十倍,某藏家以4根500克的金條買走。61年後,在2009年北京匡時拍賣會上,這幅《宋人山寺圖》的成交價高達1366萬元。眾人皆知黃金抗通脹,然而即便按今天的金價算,4根500克的金條也才不到50萬元。由此可見,字畫確比黃金更抗通脹
第3:心明眼亮,逢低吸納
經營建築材料的萬總最早進入收藏市場,他的父輩收藏了兩張齊白石的畫,讓他愛不釋手。手頭富裕後,萬總迷上了齊白石的作品,有資金就收購。2000年平均價格8萬元/平方尺,等最低探底2.4萬元/平方尺時,萬總不顧太太的反對,把家裡大部分存款都買成齊白石的作品。終於2004年開始反彈到10萬元/平方尺,2005年直升到35萬元/平方尺,萬總的太太開心的直誇老公的眼光好。
的確,據近幾年不完全統計顯示,齊白石的作品共計上拍26039件(含重復上拍),成交總額達137.5億元。齊白石也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近現代畫家。 2011年嘉德春拍中,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成交,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新紀錄。
第4 仔細觀察,穩中求利
字畫的收藏,是爆冷門最多的行業。字畫收藏雖然不像股票市場那樣,見效快,但股票的風險大家都是的,而字畫的收藏則總是有幸運機遇的。遇到一次,成百成倍、成千倍地收回自己所有的投資,不是什麼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