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爬灰」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既有「扒灰」的詞語,也有「爬灰」的用法。《現代漢語詞典》同時收錄了「爬灰」和「扒灰」兩個詞。很多著作以及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用「扒灰」、「爬灰」的詞語。但根據是什麼,使讀者或者說用者感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用「扒灰」、「爬灰」的詞語。河北省涿縣話仍然把公公私通兒媳婦叫「爬灰(扒灰)」,有時同有把年紀的人開玩笑,罵他是「老掏火棍」,意即「爬灰(扒灰)者」,與老不正經同義。湖南省邵陽市一帶常戲謔地稱呼有兒子的中老年男子為「爬灰(扒灰)佬」、「爬灰(扒灰)嗲」,意思是稱贊他有兒子,香火旺;更有開玩笑比較過分者,在兒子的結婚典禮上,人們將鐵鍬(爬灰專用的工具)系在公公身上,讓公公背上「爬(扒)灰證書」,宣讀爬(扒)灰宣言並給公公和兒媳婦同時合影等。 「扒灰(爬灰)」在有些地方又稱為「新台之恥」,語出《詩經·風·邶風·新台》:衛宣公為其子_娶於齊國,尚未成婚,因聞女美而欲自娶,遂於黃河邊上建造新台,在齊女初入衛境時,將她截留。國人憎惡其行為,作詩加以諷刺:「新台有_,河水__。燕婉之求,蘧_不鮮。 新台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_不殄。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來源:課外語文.教研版
㈡ 河南信陽息縣的童謠、婚慶習俗
近年來婚慶習俗
1:息縣女方是會陪嫁妝,但是嫁妝是有多有少,看女方家裡的情況,有錢就多陪點,沒錢就少陪了,沒有一定的數目。女方要是家裡願意的會陪送家電,陪送傢具這方面還真沒有,
2:彩禮方面到是可以,有萬中選一,千里選一什麼的到一樣。
3:沒房子普遍是十五六萬,有房子三萬左右吧。最主要還是看你們雙方家裡是不是都中意這門親事,要是看中了,到貼的也有,我老表就是女方家裡給買的房子家電全套,我們都開玩笑說他是上門女婿
㈢ 結婚的時候父親拿耙灰的耙子什麼寓意
一些地方農村的婚禮上,流行著「扒灰」的惡俗節目。在這過程中會讓新娘的公公甚至婆婆各穿一套戲服,帶上紙糊的官帽,並且身上寫「扒灰」的字樣。通過這樣一副小丑的模樣,進行一系列的表演。其目的是為了羞辱新人,從而博得大家的歡笑。
首先來說「扒灰」源於過去人們的生活習慣,曾經的土鍋土灶,經過燒火做飯之後會積攢下許多草木灰。這會影響灶台的通風和做飯的速度,每過段時間都會用類似扒犁的掏火耙把草木灰灰給掏出來,人們給這個過程叫做「扒灰」。
農村結婚的陋習,「扒灰」是對父母的一種侮辱
後來經過各種演化,「扒灰」成為了公公和媳婦偷情的隱語,並且在民間里廣泛的流傳。但凡那家裡流傳出來「扒灰」的事情,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目標,變成家庭中的一大醜事。但一些地方,「扒灰」卻明目張但的新人的婚禮之上,並且是婚禮中一項必備的娛樂節目。
農村結婚的陋習,「扒灰」是對父母的一種侮辱
在婚禮和鬧洞房的時候,親友們會事先准備好各類的道具。在期間會對新娘的公公進行各種描腮畫紅,並且製作一面寫著「扒灰」的牌子掛在脖子上。客氣一點的只要跟兒媳婦合影就成,甚至還會進行各種互動。若是過分一些的則要背上這些道具進行遊街,供來往的鄉鄰進行調侃嘲笑。
農村結婚的陋習,「扒灰」是對父母的一種侮辱
這類事情反而被冠以地方習俗,在一些地方不僅局限於新郎的父母,也包括新郎的男性長輩。通常在宴席過程中伯叔父,姨夫,姑父,舅舅就會溜之大吉躲起來,否則被人們抓住之後就要進行扮丑。扛著紅紙包裹著掏火耙的柄,喊著某些口號,圍著場地跑。
農村結婚的陋習,「扒灰」是對父母的一種侮辱
在「扒灰」這一過程中,盡管並非出自當事人的本意,卻只能任人擺布,祈求盡快的結束。「扒灰」本就是上不得檯面的事情,這鬧劇一般的習俗其實是種陋習。通過醜化自身來娛樂他人,這不僅損壞新娘作為女性的權益,更是對於新郎父母的一種侮辱。
農村結婚的陋習,「扒灰」是對父母的一種侮辱
如今「扒灰」這類的活動被大部分人的抵制,這已經不符合農村的核心價值。通過醜化博取他人的歡樂,本身就是對人的一種心理扭曲。對此我們應該給予正確的看待,這類惡俗陋習應對給予摒棄。
㈣ 鬧洞房是啥意思
就是不讓別人洞房花燭 。
這種風俗在我國非常普遍,以前在結婚時,夫妻雙方的老人斟上兩盅酒,分別給新婚夫婦各飲一口,再把這兩盅酒混合後再分為兩盅,取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讓新郎新娘喝。現在婚禮上把這個儀式簡化成了交杯酒,在婚禮上夫妻各執一杯酒,手臂相交各飲一口。可是意義是相同的,表示夫妻相愛,相扶一生。
關於鬧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說源於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夥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經先到了,並且躲進洞房。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裡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惡了。」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裡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於逃走了。可見,鬧洞房一開始即被蒙上了驅邪避災的色彩。
鬧洞房驅邪的風俗南北各地均有。有人入洞房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新郎前一晚就須睡在洞房,事先請兩名女童手執紅燭將新房內照一遍;天津人則請吹打班子在新房內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後,驅房內邪氣依然十分重要。比如在東漲,新郎進屋後要象徵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者手執單刀朝每個角落虛砍一刀,並且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壞腦袋,四砍喪神快離開,笑看麒麟送子來。」更普遍的習俗是在新房內置長明燈。所謂「洞房花燭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學者研究,聽房習俗實質上也是防鬼怪進入洞房的一種保護措施。
㈤ 請問興化的朋友,有沒有關於「爬灰」的稿子嗎
8# ksak 呵呵,既然這位朋友這么認同,我就將在一朋友家臨時發揮的打油爬灰惡作劇回憶出來,續上剛才兩句,僅供婚禮時參考利用,希望各位聊友不能開罵於我,要是罵了,純屬無稽之談:婆婆半睜半閉眼、公公酒後壯了膽,兒子孝敬鋪床毯、媳婦鑽到被窩喊,婆婆同意俺就敢、老公門外把崗站,生兒不易育兒難、含辛茹苦多困難,婆婆能生老公男、媳婦豈敢作梗攔,多兒多孫多得福、早生兒子早得力,公公兒奶奶的孫、兒孫滿堂代代順。
㈥ 本人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求 魯西南扒灰協會 經典搞笑 結婚致辭,在線等!
由新娘宣讀,扒灰證書內容如下:
中國***********扒灰協會扒灰證書
各會員:
扒灰在我國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現經 * * *(公公名字)同志申請,中國*********扒灰協會考察,理事會通過,鑒於* * *同志身強體壯,精力旺盛,技術精湛,具備扒灰資格。同意其加入扒灰協會,俗話說的好,眼光有多遠,扒灰就能扒多遠;多大的心胸,扒灰就能扒多大。希望夫君要大公無私,以大局為重,以和諧為本,婆婆也要睜隻眼閉隻眼,服從協會領導,執行協會決定,公公更要履行會員義務,擁護協會章程,喜新不厭舊,日程巧安排,熟悉扒灰業務,保持旺盛精力,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積極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努力開拓扒灰工作新局面。
此證有效期5個月
中國******扒灰協會
2010年4月10日
宣讀完畢
㈦ 湖北京山的結婚風俗
結婚怪風俗,公爹背兒媳
--------湖北京山一帶「扒灰」婚俗
五一期間,去了次湖北京山,感受了京山一帶特有的荒誕婚俗,大家鬧新人的目標不是新娘與新郎,而是公爹與兒媳,沒新郎什麼事兒了。
剛聽說這種婚俗,實讓人費解,在北方,既便全國其他地方,公公也是不拘言笑,不能隨便與兒媳說句話的,更不用說玩笑之類的話了。而京山帶竟以扒灰為腳本來進行婚禮表演,不能不讓人吃驚。
扒灰之說古來有之,古時人婚配早,當公爹的一般四十來歲,公爹沒了老伴的,兒子外出無音訊或是戰死沙場的,公爹再續房也不易,兒媳也不充許隨意改嫁,於是公爹與兒媳也就明裡暗裡作起夫妻,反正不礙著別人的事,別人也不反對,但議論總是少不了的。據說王安石扒灰比較出名,王是詩人,常在鍋灰上寫情詩與兒媳傳情,一次外人來訪,王安石趕緊用耙子把灰扒了,不讓看出字來,後人不便直說這種不當關系,便用扒灰來指代了。
京山的婚俗怪就怪在看點就在公爹與兒媳的胡鬧上,且樂此不疲。京山的婚俗是上午十來點鍾,男方迎親的隊伍出發,去女方家接親,到女方家後要在女方家喝酒席,然後,在十二點之前接人往家回,根據路程長短不同,一般下午一兩點到男方家。而在上午早有人把公爹捉來,戴上高高的紅紅或青青的辣椒帽子,用毛筆畫上大花臉,八字鬍,穿上戲裝,一副老員外打扮,背上一個條副,上寫「今天我值日」,或「今天老子值班」之類的話,脖子上掛著一個用硬紙板做的耙子,意為用來扒灰。更有甚者在帽子上寫著「色狼」兩字。而公婆則把頭發打亂,然後紮成幾個小辯子,用紅墨在把兩個臉頰抹紅,作瘋婆娘狀,然後把兩個醋瓶子用繩子連在一起,掛在脖子上,意為吃醋,還要戴上一副眼鏡,一個鏡片白色的,一個鏡片黑的,意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上午打扮好後便不能卸下,不管是出來迎接客人親友,還是到外邊搬桌拿椅都要戴好行頭,一直要到婚禮結束。當新人接回來時,離家有的還有一里多遠便被人攔下,要公公把兒媳背到家,公公要打赤腳,前面背著,婆婆後面跟著,若公公實在背不動了,可是讓公公的兄弟來替換,當然最後的主角還是公公。背到後還不算完,有司儀的就在司儀的主持下,沒有司儀的就在眾人的哄鬧中要公公和兒媳作節目,喝交杯酒。總之就是要鬧,三天無大小,把新郎晾一邊,拿著公公與新娘取樂子。在這種近似變態的嘻鬧中結束婚禮。
現在人們的開心事很多,新鮮事也多,所以一般情況下婚禮不再會太吸引更多的人,除了來賀喜的,無關的人一般不會圍觀,而京山的則不一樣了,周圍的人家都出跑來看熱鬧,就為看公公背兒媳。問其當地人,似乎他們也不情願自家那樣做,但不背卻是不行地,別人不答應,究其原因,無非是自己家都這樣做了,也要看看別人的洋相才平衡,並且要想盡方法有鬧得更有勁。聽說曾有一家鬧得過火,兒子看不下去了,對其父說,是你結婚還是我結婚,結果來吃酒的親友一鬨而散走了,婚禮冷了場。
據說天門,應城與京山相連的一帶也是這種風俗,以前就有,後來除四害給廢除了,到七十年代末時又興盛起來。在京山民俗方面倒沒查出有什麼來歷,也有說是王安石當年曾在這里作官,倒是沒經過考證。有懂行的朋友也可指點一二。以這一怪婚俗,僅個人觀點是難以理解,不多做評價,也不宜從倫理道德上爭論,必竟人家也流傳了很長時間了,八十年代出生的京山地區的人,他們父母就有可能經歷過這種婚禮,還是要尊重人家的風俗的,寫出來的目的是能否考究出其歷史典故來。
本人當時沒帶相機,沒親自拍下記錄,以下圖片來自人文荊楚網,東湖論壇,若有不便之處,敬請與本人聯系。
給公爹准備
腰掛耙子和香蕉(用來送給新娘的)
公爹送香蕉,新娘送倆饅頭,公爹獲扒灰證書
痛飲交杯酒
婆婆睜隻眼閉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