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國強的獲獎成果
參與的學術活動:
1998,主持建立中國製冷空調暖通行業第一個綜合性互聯網信息網站「中國空調製冷網」
2001,主持召開「第四屆室內空氣品質、通風與建築節能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能源組織Annex35工作會議
2002,主編由中國製冷空調工業協會等單位主辦的《中國製冷空調暖通年鑒》
2002,發起和主持湖南大學-加拿大Concordia大學「建築工程」聯合辦學項目
2003,主持對中國建築學會刊物《建築熱能通風空調》的改版
2003,聯合發起和主持「中國室內環境與健康國際學術會議」
獲得的獎勵
1996,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6)
1996,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排2)
1999,湖南省建設科技進步二等獎(排8)
2001,湖南大學「九五」科技先進個人
2002,湖南大學首屆「黃志勇優秀青年教師獎」
2002,國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2006,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1)
2006, 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排1)
2006, 華夏建設科技一等獎(排12)
2006, 華夏建設科技三等獎(排2)
曾獲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② 湖南省社會保障局為什麼不按高級工程師加工資
人社部、財政部的《關於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規定,2015年12月底前已退休並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可以增發養老金,總體水平是在2015年度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並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法。但是,除上海市已在5月31日出台實施細則外,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執行方案還沒有明確。湖南省政府正在抓緊制定實施細則,養老金增加部分都是從2016年1月起補發的。
③ 曾德明的科研成果
1.論文
[1]Reginal Techinical Innovation Sui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 Conro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I) , 2011年
[2]新產品開發過程中供應商知識整合研究. 求索,2011年第7期
[3]核心企業知識集成對供應鏈中知識轉移的影響.情報雜志, 2010年第8期
[4]基於知識協同的供應鏈企業知識存量增長機理研究.中國科技論壇, 2010年第2期
[5]資源配置視角下供應鏈中知識共享機理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0年第3期
[6]高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的系統動力學建模與模擬.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年第4期
[7]製造企業績效與組織學習關系的實證研究:基於組織創新的視角.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第1期
[8]技術標准設定背景下高技術企業R&D能力的構成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0年第164期
[9]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知識產權保護動因及發展趨勢. 求索,2010年第7期
[10]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10年第11期
[11]Knowledge Transfer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for Innova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EI收錄) ,2009年8月
[12]Optimazation on Realization Time of Knowledge Demand in Innovation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Security. (IEEE出版,EI收錄) 2009年5月
[13]Decision Support Model and Simulation for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novation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BIFE』2009). (EI收錄), 2009年7月
[14]多目標模糊優選模型在技術創新合作中的應用.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增刊), 2009年第z1期
[15]創新網路中知識轉移主體合作決策方法研究.湖南大學學報(自科版), 2009年第5期
[16]高技術企業集群中企業技術標准合作的穩定性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9年第3期
[17]基於耗散結構理論的國家創新體系國際化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18]我國自主創新投入產出實證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 2009年第1期
[19]基於超循環理論的產學研系統中知識轉移障礙研究. 軟科學, 2009年第7期
[20]心理契約視角下顧客資產的價值形成與管理.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09年第5期
[21]Knowledge Transfer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for Innova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2009年第8期
[22]競爭條件下企業戰略投資時機的實物期權分析. 管理科學學報, 2008年第4期
[23]技術標准引致的產業創新集群效應分析.科研管理, 2008年第2期
[24]企業R&D國際化的組織模式及競爭優勢分析.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3期
[25]跨國公司R&D國際化理論述評.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第8期
[26]協調技術標准化與技術創新共同推進自主創新能力跨越式提升.軟科學, 2008年第5期
[27]技術標准聯盟治理的本質分析. 科學學研究, 2007年第4期
[28]軟體企業R&D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分類分級控制研究.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07年第6期
[29]技術標准化的經濟效益評價. 統計與決策, 2007年第22期
[30]技術標准聯盟成員的談判與聯盟治理結構研究.中國軟科學,2007年第3期
[31]知識產權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協整關系研究.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年第7期
[32]技術標准聯盟的構建動因及模式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7年第1期
[33]技術標准化中的基本知識產權:作用機理與政策含義——基於GSM案例的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年第3期
[34]軟體企業R&D升級投資價值的期權定價模型.科研管理, 2006年第7期
[35]混合研發形式下的企業投資決策分析.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 2006年第6期
[36]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化發展研究.科學管理研究, 2006年第2期
[37]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標桿測試審計.科學學研究, 2006年第8期
[38]知識產權、基本要素與技術標准化合作.中國工業經濟, 2006年第4期
[39]軟體業技術標准聯盟的新產權契約關系解析.科學管理研究, 2006年第4期
[40]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網路的控制模式及其選擇機制.管理評論, 2006年第8期
[41]軟體企業R&D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識別與控制研究[J]. 軟科學, 2006年第5期
[42]高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構建活動和路徑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5年第12期
[43]軟體企業R&D治理邊界與結構[J]. 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7期
[44]軟體企業R&D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05年第6期
[45]軟體企業R&D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預警與控制模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5年第5期
[46]技術標准化與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發展.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10期
[47]企業R&D網路化的動態博弈模型.預測,2005年第3期
[48]美日跨國公司全球R&D網路比較及啟示.國際經貿探索, 2005年第2期
[49]基於技術標准合作的企業虛擬集群:內涵、特徵與性質.中國軟科學, 2005年第9期
[50]孫耀吾.基於技術標準的企業協作研發夥伴選擇研究.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5年第11期
[51]基於集群的高技術企業技術標准戰略及其發展研究.湖南社會科學, 2005年第2期
[52] 「新全球主義」條件下中國高科技產業技術標准國際化輸出戰略研究.科技和產業, 2005年第6期
[53]網路經濟環境中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管理機制研究. 湖南社會科學第2期
[54]企業混合R&D模式的比較研究.管理科學,2005第2期
[55]論中小企業集群中行業協會的技術標准化功能.商業研究,2005第5期
[56]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的沖突管理機制研究.管理評論,2005第2期
[57]企業R&D網路化的博弈思考.金融經濟,2004第12期
[58]Board of directors,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 involv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n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2004管理科學與工程國際會議論文(ISTP收錄).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58]基於主成分分析的R&D績效評價系統. 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60]中國上市公司高層管理團隊治理評價研究. 財經研究,2005第3期
[61]論西方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的參與. 商業研究, 2005年第1期
[62]基於RBF&BP神經網路的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隱患預警與控制模型.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4年第2期
[63]基於企業制度和企業理論的利益相關者評價方法.南開管理評論,2004年. 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64]網路經濟環境中高新技術企業柔性管理機制研究.科研管理, 2004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65]環境動態性、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財經研究,2004年第3期
[66]基於環境動態性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 第2期
[67]基於績效測度與控制的R&D團隊治理機制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年第1期
[68]國際化競爭環境中TMT的異質性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3年.第12期
[69]基於技術創新戰略的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軟科學,2004.第1期
[70]基於過程模型式的動態網路化知識管理基本問題探討.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第7期
[71]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團隊治理及其實證研究.科學管理研究, 2004.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72]主成分分析法在企業績效綜合評價中改進.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第4期
[73] 高新技術企業R&D控制模型有效性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第3期
[74]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控制模型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75]網路經濟環境中企業知識管理研究綜評與發展.中國管理科學(專刊)2004年
[76]平衡計分卡業績評價方法:演進與展望.湖北社會科學.2004.第1期
[77]高新技術企業協作研發博弈分析.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第1期
[78]協作研發投資的柔性價值:基於實物期權視角.系統工程.2004.第5期
[798]企業組織學習及其對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 財經問題研究.2004.第11期
[80]基於經營者激勵的公司績效規劃.求索.2004.第5期
[81]中美公司企業家培育機制比較研究.現代財經.2004.第3期
[82]影響美日企業經營者成長的相關因素分析.經濟經緯.2004.第2期
[83]公司治理與企業家培育.經濟導刊.2004.第5期
[84]董事會結構影響公司業績歸因過程的機理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第1期
[85]網路環境中高新技術企業柔性管理機制研究.科研管理. 2004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86]關於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績效的理論思考.科學管理研究.2003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87]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評價的現狀分析.統計與決策.2003年第11期
[88]高新企業內外部學習策略選擇對R&D績效影響的比較分析.預測.2003年第11期
[89]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開發方法.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9月.第9期
[90]團隊治理: 關於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團隊績效的思考.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第3期
[91]高新技術企業內外部學習契合機制研究.軟科學.2003年第6期
[92]基於協作R&D的技術引進策略對R&D績效的影響分析.科學管理研究.2003年第10期
[93]CEO個人特徵影響公司績效的激勵分析.湖南大學學報.2003年2月.第1期
[94]CEO監督激勵機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95]益相關者、績效與企業社會責任.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
[96]企業網路的形成及其結構的動態模型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97]研發驅動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企業研發行為與政府政策.研究與發展管理.2002年第3期
[98]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開展協作的效益與穩定性.湖南大學學報(自科版). 2001年.第6期
[99]高科技企業協作研發績效的評價研究.科研管理.2001年.第2期
[100]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績效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3期
[101]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開發.運籌與管理.2003年第1期
[102]湖南省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系統工程.2003年第9期
[103]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治理機制研究綜評.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年7月第7期
[104]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團隊學習機制與績效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10期
[105]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R&D團隊治理機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第10期
[106]中美公司治理模式下企業家培育機制的比較研究.現代財經.2004年.第1期
[107]高科技產業企業的協作研發與政府政策.系統工程.2000年第5期
[108]企業研發的規模報酬與政府政策.預測.2000年第6期
[109]國有外貿企業生存與發展對策研究.經濟體制改革.2000第4期
[110]國有企業改革與公司治理機制選擇.中國工業經濟.1999年第10期
[111]合資企業內部化代理成本與績效分析.財貿經濟.1999年第7期
[112]面向21世紀的企業家教育.中南工業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113]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及其運作中的幾個問題.經濟體制改革.1998年第2期
[114]Monitoring SOEs』Performances by Financial Means 』99ICMSE.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1128-1133頁.(ISTP收錄)
[115]跨國企業全球戰略與中外合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貿易問題.1999年第7期
[116]各國有關公司治理的法規比較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3期
[117]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公司治理完善與創新.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6期
[118]職業企業家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中的作用.管理世界.1998年.第3期
[119]西方國家公司治理機制的比較研究.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5期
[120]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國有資產管理理論研究.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2.專著、教材
[1]Monitor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A Financial Accounting Perspective ×Press of University of Twente the Netherlands 1998.4(英文專著)。
[2]國際工業製品貿易.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年
[3]市場學.中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4]國際經濟貿易法.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3.科研、教學獲獎
[1]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
[2]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
[3]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
[4]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
[5]機械工業部軟科學成果二等獎.1990年
[6]湖南大學「天語」優秀教師獎002E.2004年
[7]湖南大學科研標兵.2005
④ 李國華的獲獎情況
1、1994年3月5日獲湘潭大學「教學優秀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2、1994年3月5日獲「湘潭大學重點課程A級課程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3、1996年12月獲「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優秀教師」獎。批准部門:湖南省教育委員會。
4、1999年10月,《社會發展論》(李佑新、李國華、張建民三人合著)一書獲「一九九八年度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一等獎」。批准部門: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
5、1999年10月20日,《論人的現代化是當今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關鍵》(《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哲學思考》(論文集),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5,獨著)一文獲「湖南省哲學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批准部門:湖南省哲學學會。
6、2000年11月,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評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兩課』先進教師」(全省僅評5人)。批准部門:中共湖南省委員會、湖南省人民政府。
7、2002年2月6日,《社會發展論》(李佑新 李國華張建民三人合著)一書獲「湖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批准部門: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
8、2002年9月10日被授予「湘潭大學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9、2002年12月18日,《經濟全球化、網路化、數字化時代人的發展問題研究》被湖南省高校工委、湖南省教育廳評為「優秀課題」。
10、2004年12月28日,「兩課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獲「湘潭大學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11. 2006年12月27日,《湘潭大學「兩課」復合教學模式及具體實施方案》榮獲「湘潭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12、2007年12月,《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一書,被評為第十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
⑤ 2014年湖南省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優秀成果論文獲獎通報
國濤上一早就更新了
⑥ 陽曉的科研成果
1. 腹膜轉運與防禦機制的研究。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2004)。排名第3
2. 狼瘡腎炎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排名第2
3.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臟病的臨床和實驗系列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排名第2
4. 慢性腎衰病證特點探討及補腎清利活血法對腎小球ECM影響的實驗研究。2000年獲湖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課題負責人,排名第1)。
5. 參麥注射液對腹膜局部免疫防禦機制的作用觀察。1998年獲湖南省中醫葯科技進步二等獎(課題負責人,排名第1)。
6. 益氣補腎沖劑延緩慢性腎功能不全作用觀察和機理探討。1995年獲湖南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獲湖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課題負責人,排名第2)。
7. 益氣養陰法對腹膜溶質轉運的作用觀察和機理探討。1995年獲湖南省中醫葯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2) 。
8. 中西醫結合腹膜透析液的實驗研究。1995年獲湖南省中醫葯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2)。
9. 中醫內科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湖南中醫學院 1996年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課題負責人,排名第1)。
10. ISPD 2001 Young Investigator Grant Recipient.
11. 陽曉,葉任高,關偉明,等:狼瘡腎炎患者腎組織CD40及其配體表達的免疫組織化學分析。2001年度中華風濕病學雜志優秀論文三等獎。
12. 陽曉,葉任高,魏毅,等:不同劑量川芎嗪對大鼠腹膜間皮細胞CD40表達的影響。第四次全國中西醫結合中青年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3. 參麥注射液對腹膜局部防禦功能的影響。湖南省人事廳,湖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自然科學三等優秀學術論文。排名第一(1998年)
14. 益氣補腎沖劑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大鼠抗氧化作用研究。湖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自然科學三等優秀學術論文。排名第一(1996年)
⑦ 朱詠北的代表成果及獲獎情況
課題:教育部課題《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國家「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新編音樂教育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十五」規劃課題(第二負責人)《高師音樂專業現代職業教育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核心組成員)《音樂教師培養國際比較研究》;
著作:《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步入音樂的聖殿》、《中學音樂學科教育比較研究》;
獲2002年湖南省十佳德藝雙馨音樂家稱號。
1977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湖南師范學院藝術系錄取,1982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學、鋼琴以及音樂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工作。
期間,在學校及校領導的重視和培養下,他成為湖南師范大學第一批獲得雙學位的教師;隨後於1985年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鋼琴教育;1988年赴德國柏林大學進修音樂教育,1997年至1999年,先後赴加拿大、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考察學習。
在學術上,朱教授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並於2005年繼續深造,攻讀音樂高等教育的博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修養。
「十五期間」,主持完成教育部教科規劃課題《面向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主持國家級、省級課題8項,參與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5項。2004年,組織對湖南部分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調查,並撰寫了4篇調查報告,完成國家重點課題「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子課題,課題成果獲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此課題在許多研究領域作了許多開創性研究,為國家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完成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合格考試研究」,被載入成果集《高師教育論》。
出版專著《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步入音樂的聖殿》、《新編音樂教育學》等七部,主編教材《鋼琴必修教材》、《音樂教師用書》等二十餘冊,發表論文《台灣高師音樂教育的辦學特色》、《教育民主與學生個性培養》、《從教師資格制度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化和社會化》等三十餘篇,翻譯教材《音樂欣賞》二冊,獲省級以上獎多項。
⑧ 桂衛華的獲獎記錄
桂衛華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17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6項,登記軟體著作權39項 。代表性獎勵如下: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銅冶煉生產全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及應用」,排名第二,2010
2、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高強度鋁合金構件制備重大裝備智能控制技術與應用」,排名第一,2007
3、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智能集成優化控制技術及其在鋅電解和煉焦配煤過程中的應用」,排名第一,2004
4、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航空航天構件熱處理裝備模鍛裝備智能控制系統」,排名第一,2004
5、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鋅濕法電解生產綜合優化控制技術與應用」,排名第一,2009
6、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自動化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排名第一,2006
7、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9
8、湖南省光召科技獎,2012
9、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復雜有色冶金過程式控制制的若干理論與方法",排名第一,2013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過程式控制制技術貢獻獎」、「湖南省十佳師德標兵」、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等
⑨ 湯放華的榮獲獎項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次、教學成果省級1等獎4次、省級二等獎2次、省級三等獎2次;獲建設部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湖南省建委(建設廳)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2次、二等獎(一等獎空缺)1次、三等獎2次;獲建設部一類優秀課程1次;主持湖南省普通高校精品課程1門、主持省級重點課程1門;獲市級社科成果一等獎1次、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建設廳和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次;參與完成和在研省級科研(教研)課題10項,主持2項國家級教研課題子課題2項;主要參與的教育部立項的城規專業教學改革通過教育部驗收,城市規劃專業被授予「全國高工專示範專業」稱號。獲湖南省普通高校首屆名師獎、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湖南1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