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大一開設法理學課程
法學本科每個學校設置的核心課程都是不同的。大概核心教程有:憲法民法商法債法物權刑法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中國法制史知識產權經濟法公司法法理學婚姻家庭與繼承行政法學行政訴訟等。各個學期的安排是要根據各個學校定的哦。
Ⅱ 中國法學研究在世界法系中的地位和狀態,評價如何
沒啥地位。民商法比不過法德,程序法比不過英美,法制史比不過台灣,自己的丟的精光,學別人的怎麼都學不像。
Ⅲ 對張文顯法理學第三版法的定義的評價
十分好,可以一試
Ⅳ 中國法理學研究現狀評析
對於這樣的問題,一般的法理學者是不敢回答的,除非他堅信他已經站在中國法理學研究的頂峰了。但是產生這樣的想法,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法理學內部的學科劃分同樣很是龐雜,想要掌握各個門派的理論已經實屬不易,又怎敢妄加揣測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我們法理學研究的起點比較低,國內文科生對於社會科學方法的使用又很不充分,所以還有待於提高。
Ⅳ 法理學的研究什麼法律現象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法律的共同性問題和一般規律。
Ⅵ 法理學中對法的作用的評價是什麼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又稱法的功能,泛指法對個人以及社會發生影響的體現。
根據行為的不同主體,法的規范作用可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作用。
一、指引作用
1、對本人行為的指引對人的行為的指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個別指引(或稱個別調整),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就具體的人和情況的指引;另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或稱規范性調整),即通過一般的規則就同類的人或情況的指引。(指引作用的對象是每個人本人的行為。)
2、確定的指引和有選擇的指引法律規范可以分為授權性和義務性兩種。這兩種規范分別代表了規范性指引的兩種指引形式。義務性規范代表確定的指引,即法律明確規定:人們應該這樣行為(如應履行合同)或不應該這樣行為(如在履行合同時不應有欺詐行為);並且一般還規定,如果違反這種規定,就應承擔某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如國家不予承認、加以撤消或予以制裁等)。授權性規范代表一種有選擇的指引,即法律規定:人們可以這樣行為;而且一般還規定,如果人們這樣行為,將帶來某種肯定性的法律後果(如國家承認其有效、合法並加以保護或獎勵等)。
確定性指引是指人們必須根據法律規范的指引而行為;有選擇的指引是指人們對法律規范所指引的行為有選擇餘地,法律容許人們自行決定是否這樣行為。
二、評價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評價作用。這里講的評價作用的對象是指他人的行為。
在評價他人行為時,總要有一定的、客觀的評價准則。法是一個重要的普遍的評價准則,即根據法來判斷某種行為是否合法。此外,作為一種評價准則,與政策、道德規范等相比,法律還具有比較明確、具體的特徵。
三、教育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還具有某種教育作用。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有人因違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對一般人以至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反過來,人們的合法行為以及其法律後果也同樣對一般人的行為具有示範作用。
四、預測作用法律的預測作用,或者說,法律有可預測性的特徵,即依靠作為社會規范的法律,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他們相互之間將如何行為。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的行為,包括國家機關的行為。
五、強製作用法的另一個規范作用在於制裁、懲罰違法犯罪行為。這種規范作用的對象是違法者的行為。法的強制行為不僅在於制裁違法犯罪行為,而且還在於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增進社會成員的安全感。
(二)法的社會作用是指維護特定人群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社會作用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兩大方面:維護階級統治和執行社會公共事務。
一、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目的是維護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是法的社會作用的核心。
法在調整統治階級內部和統治階級及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執行社會公共事物的作用社會公共事物則是指與階級統治相對稱的活動,在各個階級對立的社會中,這種社會公共事物及有關法律的性質、作用和范圍是很不相同的。總的來說,執行這些活動的法律大體上有以下集中:
1、為維護人類折回基本生活條件的法律,如有關自然資源、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通訊以及基本社會秩序的法律;
2、有關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法律;
3、有關技術規范的法律,即使用設備工序、執行工藝過程和對產品、勞動、服務質量要求的法律;
4、有關一般文化事物的法律。
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和執行社會事物的作用這兩方面的法律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顧名思義,前一種法律的對象是階級統治,後一種是階級統治以外的事務。這兩種法律都是調整社會關系,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其保護的直接對象是不同的。其次,維護階級統治的法律當然僅有利於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則是剝奪和壓迫;執行社會事務的法律,至少從客觀上說,有利於全社會而不是僅有利於統治階級一個階級。再有,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作用的那些法律,即使在不同折回制度下,往往是相似的,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三、關於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律的性質關於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爭論,大體上說有一下兩種觀點:一種是,凡法都有階級性,即使是那些在客觀上對整個社會有利的、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律,也有階級性;法的社會性與階級性是一致的,社會性是有階級性的社會性,法的階級性也是有社會性的階級性。另一種觀點是:從整體上看,法是有階級性的,但具體到各組成部分說,有的階級性強,有的階級性弱,有的彷彿很難看除它與階級的聯系。
(三)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的社會作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的社會作用有四個方面:
1、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
革;
2、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
4、保障和促進對外交往。(政治理論角度)
從法學角度出發,將當代中國法的社會作用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維護秩序,促進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富強、民主與文明
二、根據一定的價值准則分配利益,確認和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
三、為國家機關和國家公職人員執行公務(即行使權力)的行為提供法律根據,並對他們濫用權力或不盡職責的行為實行制約
四、預防和解決社會成員之間以及他們與國家機關之間或國家機關之間的爭端
五、預防和制裁違法行為
六、為法律本身的運行與發展提供製度和程序四、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法的作用近20年來,我國對法律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深,這是經驗的總結,我們必須正確理解法律的作用,注意改正對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總之,認為法律無用,可有可無,或認為法律萬能,都是錯誤的。
Ⅶ 請問誰有法理學的論文,請給我一篇!謝謝!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反思與發展
【內容摘要】從當前的理論和實踐發展來看,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應包括兩類關系,一類是法律和法律制度內部的關系,另一類是
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隨著知識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法理學受到相鄰學科的沖擊,因此法理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是
重新認識法理學研究對象的全新視點。
【關鍵詞】法理學 研究對象
中圖分類號:D920. 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 9106(2004) 03 - 0073 - 02
一、我國學者對於法理學研究對象的研究
我國法理學近20 年的研究在許多問題上都取得較大
進展,但在法理學的研究對象上卻基本上沒有變化。從能
反映這一問題的教材中可以看到關於法理學研究對象的說
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認為法理學是研究法律現象的共性
問題和最一般規律的法學學科。例如:
(l)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法和法學的一般原理(哲
理) 、基本的法律原則、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這些法律制度
運行的機制。
———劉金國、舒國瀅主編:《法理學教科書》,中國政法
大學出版社,1999 年4 月第1 版,第3 頁。
(2) 法理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一般的法律」和「一般的法
律現象」問題,包括法律的產生、本質、特徵、作用、發展、形
式、法律運用、權利與義務等法律和法律現象的基本規律和
基本原理。
———孫笑俠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 年6 月第1 版,第14 頁。
(3) 中國的法理學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研究一般的
法,特別是有關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特徵、作用、
民主與法制、法的制定、實施、實現、法律監督的基本原理和
規律。
———張貴成、劉金國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
版社, 1992 年8 月第1 版,第11 頁。
(4) 法理學當以法為研究對象,其主要內容是研究法的
一般概念、范疇與原則,包括法的本質、法的價值、法的功
能、法的類型、法的形式、法律體系、法律關系、權利義務、法
的效力、法律責任、法律制裁、法律意識、法治思想等,還包
括法的創制、法的實現等等的一般原理。
———王果純著《: 現代法理學———歷史與理論》,湖南出
版社,1995 年9 月第1 版,第3 頁。
(5) 法理學以整個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法理學
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規律和共同性問題作為研究對象。
———卓澤淵主編《: 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8 年11 月
第1 版,第3 - 6 頁。
(6) 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
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盧雲主編:《法學基礎理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社,1994 年6 月第1 版,第5 頁。
(7) 法理學是以法的普遍適用的原理、范疇、原則、規
律、價值等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分支學科。
———徐顯明主編:《法理學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社,1994 年8 月第1 版,第4 頁。
(8)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具體來說,是法律起源、本質、
歷史類型、法律與經濟基礎和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法
律的制定、形式、規范、作用、法律意識、法律關系、法律體
系、法律實施保證、法律的發展規律等。
———劉瀚、劉兆興、劉翠霄編著《: 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指
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年1 月第1 版,第5 頁。
(9) 法理學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理論,特別是我國社會
主義法的基本理論。具體地說,它要研究有關一般的法,特
別是有關我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特徵、作用、形式、
發展以及法的制定和實施等基本概念、原理與知識。
———沈宗靈主編《: 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1 版,第28 —29 頁。
(10)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即法哲學方向,法社會學方向
和法的理論方向。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9 年1 月第1 版,第10 頁。
(11) 法理學以「一般法」即整體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
———張文顯主編《: 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 年10 月
第1 版,第12 頁。
歸結這些觀點,對法理學研究對象的表述實際有如下
幾種: (一) 以「一般法」即整體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 (二) 以
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
(三) 以法和法學的一般原理(哲理) 、基本的法律原則、基本
概念和制度以及這些法律制度運行的機制為研究對象;
(四) 以法哲學為研究對象; (五) 以法為研究對象,其具體內
容包括法律起源、本質、歷史類型、法律與經濟基礎和其他
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等。
從上述羅列的幾種略有不同的觀點看,我國學者關於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有如下五種:
(一) 一般法; (二) 法律現象的共同性問題; (三) 法的一
般理論; (四) 法律的本質和一般規律; (五) 法律的最一般規
律。在這五種觀點中,有三種表述談到了法理學研究對象
是法律的規律,有兩種表述沒有談到規律問題,這一點可能
是我國法理學者對法理學的研究對象的認識有其不同之
處。當然,這幾種關於法理學研究對象的認識與西方法理
學流派相比較,有其突出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第一,關於法
理學研究對象有較為一致的認識,這就是法的共性問題和
規律性問題;第二,這種定位目標高遠。
二、法理學的研究對象
那麼,究竟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呢? 從宏觀來看,
法理學一詞有著多種含義。一般來說,作為一個概念,我們
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它進行界定:第一,它作為「法律知
73
識」或「法律科學」的同義語,是在最廣泛的程度上使用的,
它包括法律的研究和知識;第二,它是最一般地研究法律的
一門學問,即法律科學的一個分支,有別於某一法律制度的
制定、闡述、解釋評價和應用,是對法律的一般性研究,著重
於考察法律中最普遍、最抽象、最基本的理論問題。
由於法律這一特定社會現象的紛繁復雜性,使得法理
學的內容變得極為龐雜。正如英國法理學家哈里斯(J ·W·
Harris) 風趣地指出:「法理學是一袋雜七雜八的東西。關於
法律的各種各樣的一般思辨都可以投入這個袋中。法律是
干什麼的? 法律要實現什麼? 我們應重視法律嗎? 對法律
如何加以改進? 可以不要法律嗎? 誰創製法律? 我們從哪
里去找法律? 法律與道德、正義、政治、社會實踐或赤裸裸
的武力,有什麼關系? 我們應遵守法律嗎? 法律到底為誰
服務? 等等。這些就是一般法理學所包括的問題,人們可
以不管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並不消失。」①當代美國著
名的法理學家波斯納(Richard·A·Posner) 則認為法理學是
關於法律這種社會現象最基本的、最一般的和最理論化的
分析。他認為法理學的問題通常包括法律是否以及在什麼
意義上是客觀的(確定的、非個人的) 和自主的,而不是政治
性的和個人的( Personal) ,法律正義的含義是什麼? 法官的
恰當的和實際的角色是什麼,司法中裁量的作用;法律的來
源是什麼;法律中社會科學和道德哲學的作用,傳統在法律
中的作用;法律能否成為一種科學;法律是否進步;以及法
律文本解釋的麻煩②。
從以上引文,我們可以看出,法學家關於法理學的研究
對象實際上為兩類關系,一類是法律和法律制度內部的關
系,另一類是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正如美國
已故法學家帕特森( E·Patterson) 所說:法理學是由法律的
(of law) 一般理論和關於法律的(about law) 一般理論構成
的。用這樣兩個命題,人們可以表明有兩類法律理論和分
析。一類關於法律的內在方面(internal) ,一類關於法律的
外在方面(external) ③。當然,這種概括是就整個西方法理
學而言的,並不是指個別法理學家體系。可以這樣說,在西
方國家,有多少法理學家就有多少法理學體系。
因此,從當前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水平來看,法理學的研
究對象應包括兩個層次。一是「一般法」,這是法理學研究
對象的第一層次。所謂「一般法」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古
今中外的一切法,即法理學應是對古今中外一切類型的法
及其各個發展階段的情況的綜合研究,它的結論應能解釋
法的一切現象。其二是指法的整個領域或整個法律現實,
即包括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在內的
整個法律領域,以及從制定到實施的全過程。法理學應當
以各個部門法和部門法學為基礎,應是對各個部門法的總
體研究,是對整個部門法學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
法理學研究對象的第二層次是(法定) 權利。如前所
述,法學的基本問題是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問題,現代法學則
以權利為本位。作為法學體系最高層次的法理學應以(法
定) 權利為其研究對象。
法理學研究對象的層次中,第一層次是基礎,第二層次
是核心。確定第一層次可以使法理學的研究在面上有個范
圍,以使它與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如倫理學、政治學等) 及
法學其他學科(如憲法學、行政法學等) 相區別,確定法理學
研究對象的第二層次,可以在點上有個中樞,使在面上所研
究的對象具有一個中心。這兩個層次的結合構成了完整的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法理學的研究對象的發展
法理學在歷經上世紀的百年的演進之後,已經走向新
的發展之路。從時代的世界背景看,法理學的研究兌現也
要有所發展:
我們當下所處的是一個整合時代,學科之間的滲透與
合作成為科學發展的一個總趨勢。因此,法理學在與其他
人文社會科學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相鄰
學科的入侵,學科之間的邊際界限變得有些模糊,這就給法
理學造成困境———難以確定純粹屬於本學科研究對象和范
圍的界限④。或者說,傳統上專屬法理學研究的問題(如
「法律是什麼?」) ,可能會成為一個哲學、社會學或人類學探
討的問題;而一個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問題(如「進步與代
價」) 或部門法學的問題(如「犯罪與刑罰」) 也可能會納入法
理學研究的視野。以問題為中心來選擇研究的方法和理論
的姿態已是學科發展的一個方向,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和
本學科內部的交流顯得愈加重要,不同法理學流派和學說
之間的滲透、吸收成為必然。法理學家們也已感受到:單靠
某一學派的方法和觀點,不可能完成法理學所應完成的任
務。當今的法理學所需要的就是把分析法學(關於法律的
概念、淵源、形式、效力的解釋) 、社會學法學(關於社會和文
化事實的社會學解釋) 以及自然法理論中的價值(如自由、
平等、安全、人類幸福等) 分析統一起來,建立一門聯合諸法
學流派的「綜合法理學」。
而從整個法學體系來看,法理學又居於一種非常獨特
的地位:一方面,法理學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則、概
念、制度,這種研究對象與人類的生活式樣、理念、價值和人
文的總體精神息息相關。因此,法理學總是要站在法學學
科發展的最前沿來追蹤、吸納入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
學的成就,反思法的基本問題,同時也從法學的角度對各種
人文思潮做出回應。在一定意義上,法理學(尤其是法哲
學) 也屬於研究人類精神的學問(人文科學) 之一種,與那些
專注於法律的應用與操作的學科(應用法學) 是存在較大區
別的。另一方面,從法學體系的內部關系看,法理學在整個
法學體系中具有「基礎理論」的地位。它是建立在諸應用法
學(部門法學及其應用學科) 之上的具有普遍意義、屬性和
職能的法學學科,其內容具有基礎性、根本性、一般性、普遍
性和抽象性,從而對各種應用法學給予理論上的指導,法理
學是溝通法學諸學科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法學
發展的水平。法理學研究的不發達,必然會對法學其他學
科的研究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強化法理學的基礎地位,
深化法理學的研究,對於建立一國法學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法理學與法學其他學科的結合,是法理學的研究
對象的發展必然所在。法理學是一門開放性的學問,這不
僅是指它的對外的開放(即法理學與整個人文科學、社會科
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 ,而且也指它對內的開放,即在法學
體系之內與其他法學學科的結合,不斷從其他學科中獲取
理論和方法上的資源,以豐富和完善法理學自身的理論。
例如,法律制度史的研究,國內部門法學(民法學、刑法學、
憲法學等) 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有各自學科的優勢和特點,
它們對歷史上的法和現實的法所進行的實證考察,是法理
學所不可替代的。而且它們從各自學科出發對法的本質和
現實問題所作的結論,對於法理學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因此,法理學若不與法律史、國內部門法學結合,很可能會
陷入空泛和游移無根的窘境,也不能起到前導學科的作用,
不能對法學其他學科予以理論上的指導。然而,法理學與
法學其他學科的結合,決不意味著法理學可以完全照抄、照
搬法律史學、國內部門法學的理論,將別的學科的東西據為
己有。否則,也就失去了法理學自身的特色。
注釋:
①[英]J·哈里斯著:《法律哲學》,倫敦Butterworth 公司1980
年版,第1 頁。轉引自沈宗靈著:《現代西方法理學》,北京
大學出版社1992 年版,第2 —3 頁。
②[美]A·波斯納著,蘇力譯:《法理學問題》中國政法大學
出版社1994 年版,序言第1 —2 頁。
③[美] E·帕特森著:《法理學》美國Foundation press 公司
1953 年版,第2 頁。轉引自張文顯著:《當代西方法哲學》,
吉林大學出版社1987 年版,第2 頁。
④舒國瀅《: 戰後德國法哲學的發展路向》《, 比較法研究》
1995 年第4 期。
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希望有所幫助吧
Ⅷ 高分懸賞:尋找中山大學法理學研究生的前輩們:誰能給予指點,法學理論AB卷的參考書和復習重點等問題
准備司考的朋友一般會考慮如下書籍:(1)2011年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三卷本);(2)2011萬國專題講座(7本);(3)2011年三校名師講義;(4)2011年中法網課堂筆記。為了節約成本、提高復習效率,筆者對以上書籍做一點評,大家可以參考。
(1)2011年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三卷本)(出版時間是每年5月初),這是司法部為參加司法考試的考生出的3本指導用書,司考的考綱就是據此編寫的。從理論上講這3本書其實很重要,但是由於很厚加上每年新書出的較晚,所以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套書。但從09年開始,這書的重要性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建議第一次參加司考的朋友,有必要將這套書學習一遍,這三本書講的很細致,對鞏固基礎有很大幫助。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你從2011年1月開始復習的話,我建議你將這套書至少看一遍,但是如果你到了2011年5月份才開始准備司考,那就不要看這套書了(如果再看這套書,看完了差不多就要考試了,所以也希望到了2011年5月份才開始復習的人,你就不要再問我要不要再看這套書了)這書可以當字典用的,不懂的地方可以翻翻。
(2)2011萬國專題講座(7本)(出版時間是每年5月初),這套書是萬國司法考試培訓班的老師多年的結晶,並且深受司法考試朋友的喜愛,如果領悟了書中的絕大部分知識點,過司考應該是很輕松的。我的個人評價是: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書!
(3)2011年三校名師講義。這是三校輔導班老師的共同結晶,這套書歷年來也是受到了好評。其歡迎程度僅次於萬國的專題講座,尤其是本套書籍是三校培訓班第一階段「系統強化班」講課的講義,換句話說三校司考培訓班第一階段就是講解這套書上的知識點!
(4)2011年中法網課堂筆記。這套書的知名度與三校名師講義是相當的,其中刑法單行本很受歡迎!
以上4套書,大家怎麼選購?我的建議是:(2)、(3)、(4)、(5)任選一套,其中(2)口碑最好,其餘的也不錯,總體說來選哪一套都不會虧。如果你從2011年1月份開始備考的話,建議你先看(1)2009年司法考試指導用書(三卷本)(因為新的沒出來),如果你到了4月份、5月份才開始備考,那麼就直接選(2)(3)(4)(5)任何一套開始學習,此時(1)就拿來作為參考書了!
需要提醒的是:買書不要過多,一套書都看不過來,買多了有啥用? 以一套書為核心,其餘的都是作為參考!
二、司考試題的選購:
司考是一個題海訓練式的考試,我建議大家多做題!題做得多,做題的能力和技巧才得以培養出來,但是做題之前需要精心選購試題。
(1)2011年司法考試輔導用書配套測試題解,俗稱「白皮書」。這套習題按照輔導用書的章節來編的,此書有少量錯誤答案,但是瑕不掩瑜,對於把握知識點、打基礎有很大的幫助!
(2)萬國的重點法條配套練習。這套書是和萬國重點法條配套著賣,對復習重點法條是有幫助的。
(3)萬國的紅腰帶。這是一套模擬試題,每年8月初出版。
(4)歷年真題。真題版本很多,我鄭重提醒各位:歷年真題是所有試題中罪好的題目。司考好比一場戰爭,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盡管每年的新增考點有所差別,但是每年的重難點都是一樣的,重者恆重。如果你分析透了歷年真題,勝利就順理成章!
注意:歷年真題需要准備兩套:①按照年份編的歷年真題,比如法律出版社編的歷年真題匯編;②分知識點編排的,比如:張能寶主編的歷年真題。如果習慣在網上復習的朋友可以直接在華夏考資網下載做歷年真題(包括了按年度和按科目兩個類型的真題)。
(5)適當做一些模擬試題,這個自己去書店選購了,模擬題自己衡量一下。每年7月、8月份做幾套模擬題是有必要的。華夏考資在每年的7、8、9月份都有一些很不錯的練習出來,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參加一下。
總體而言,選擇試題有一個基本原則:後面的試題參考答案越詳盡越好!如果僅僅提供答案的不要購買,否則你錯了還找不出原因。務必選購有詳細解答的試題(包括歷年真題)。
三、復習時間的安排:
復習總體的指導思想是:先打基礎,然後主攻5大法,照顧好其他小法中的大的得分點,在此基礎上力求全面復習!對這個原則我解釋如下:
第一階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5月1日(第一輪復習)
在這一階段,你選用的參考書是:2009年司法考試指導用書(三卷本),(很多人總是問我需要買09年的三大本嗎?我可以告訴你因為新的三大本明年5月份才出來,一個零基礎的人等到那個時候已經很晚了)
此階段復習流程:法理學(1個月時間)----刑法----民法----刑訴----民訴---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商經法----三國法-----憲法、法制史。為什麼這么安排呢?
法理學是學習法律的基礎,有利於培養法律思維。通過法理學你對法的很多本質性的問題會有一個深入理解,對於分科的學習都很有幫助。
復習思路:先實體法後程序法。即先從刑法、民法這些熟悉的實體法著手,可以培養自己對法的興趣,如果直接先學習行政法,三國法,那麼其中的難點問題、枯燥的問題足以讓你喪失對法律的興趣。
提醒:花費5個月的時間將2009年司法考試指導用書(三卷本)看一遍,配套著做**司法考試題庫或「白皮書」中的題,如果你能完成這個任務,我覺得你2011年司考備考做得很不錯了!另外你必須配套聽完09年萬國系統強化班和法條串講班的課件,現在加入華夏考資會員即可以免費獲得這些09年的全部錄音資料。
第二階段:2011年5月2日------2011年7月1日(第二輪復習)
在這一階段,你選用的參考書是:在第一部分推薦的(2)(3)(4)(5)中的任何一套,此階段是復習的攻堅階段,主攻方向是5大法[刑法,刑訴,民法,民訴,行政法(訴訟法)],五大法佔司考總分的70%!
(1)看書:以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套書為主線,反復的看!
(2)做題:還是那句話,如果習慣在網上學習的話,就做華夏考資的題,如果不習慣在網上學習的就做「白皮書「。
(3)聽課:5月中旬到7月初,可以跟著萬國的系統強化班的課件(或者面授班),通過老師講課,幫助你深入理解各個知識點!
注意:在這階段你一定要開始看商經法和三國法了,不能因為知識點雜亂就遲遲不著手復習!
第三階段:2011年7月2日------2011年8月10日(第三輪復習)
在這一階段:你主攻方向是:歷年真題。
(1)看書:依然選擇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套書為主線。(不要變),要適當側重看重點法條!
(2)做題:歷年真題(此時採用一套一套的歷年真題,不要用分知識點的那種,每天訓練一卷,定時訓練,爭取在8月10日前把歷年真題訓練完,並且每天要將訓練的題目認真分析一遍!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每一道題目的考點)
(3)聽課:可以跟著聽萬國法條串講班的課件(或面授班)
第四階段:2011年8月11日------2011年9月1日(第四輪復習)
在這一階段:你主攻方向是:歷年真題(分知識點歸納總結),此階段要相當重視總結歸納。
(1)看書:依然選擇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套書為主線。(要有計劃的重復前段時間的知識點,不斷重復看過的重難點,每天花費一點時間翻翻前段時間的復習內容,溫故而知新!)
(2)做題:這個時候使用歷年真題的分科目的版本(比如**題庫上的分科真題或張能寶的分科真題)
(3)聽課:如果沒有聽完前期的資料,請繼續聽,如果聽完了,可以選擇聽一些名師的分科目課件。
第五階段:2011年9月2日------2011年9月考試前(適當休息,心態調整)
時間步入了9月份,此時建議大家聽聽沖刺班的一些資料,調整心態准備考試,如果前期復習沒有完成的,請繼續前期的流程!
在整個5階段復習流程裡面,始終應記住:作為一個零基礎的人,要看書---聽課---做題相結合,光看不練,你很難看出書本中包含的眾多知識點,也不知道考點如何設置,但是僅僅是自己死記硬背閉門造車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聽聽老師的講課就是不二選擇!
四、是否需要參加輔導班:
市面上輔導班很多,每一個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輔導班都有些比較牛的老師,這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所在,我要提醒大家的是:
1,不要相信所謂的「包過班」,司法考試是自己上戰場考試,過不過的了,你自己用實力說話,沒人能包過;更不要在考前相信「買答案」之內的騙局。
2,基礎不好的朋友,聽聽老師的講課是有必要的,我不支持一個人在家裡「閉門造車」,有錢的朋友去讀個面授的,准備幾千元,1萬元左右,經濟拮據或者上課不方便的話,買點課件聽聽也很棒,課件是課堂錄音(音頻加配套電子講義),走路,吃飯都可以聽,還可以反復地聽,很適合在職的朋友,
3,聽課要有所選擇,十幾個輔導班的課件都要那是害自己!
錄音多了,就得選擇,那麼多學校,那麼多老師呢,全部聽,肯定不行的,一個老師可能在多個學校講課,我們聽一個學校的即可。個人認為,一門課聽一個老師的課就可以了,時間多的話可以看看其他老師的講義!
注意:
一 、要全面復習
有些同學在復習時想走捷徑,就去買市面上一些司考培訓學校編的各種參考書,這些書上往往預測著當年的重點和考點。實際上每年出完司考題後,命題委員們都會把市面上所有的司考輔導教材拿來對照。實踐表明,所有的輔導教材每年能預測到的考點極少,絕大多數命題委員設定的知識點他們都猜不到。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盲目相信那些所謂的重點和預測。想要通過司法考試,一定要全面的復習,不能投機取巧。
大家復習時的要看的資料:
(1) 《國家司法考試大綱》;
(2) 《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指定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
(3) 由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編寫的指導用書。
每一年的命題都不會超過大綱指定的范圍,但是考試的知識點覆蓋面又非常寬,所以大家必須全面的復習。
二、 要提高理解、掌握、運用的能力
國家司法考試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設置,曾經有一段時間,社會上有這樣的聲音:即沒學過法律的人能過司考,學了法律的人反而考不過。產生這種說法的原因,主要在於過去的命題主要是記憶型的,對那些沒學過法律的人而言,只要死記硬背、狠下點功夫就能考過,而學了法律的人如果沒有下功夫去背反而會考不過。
但是隨著對司法考試命題的慢慢摸索和步步改進,已經逐漸將測試考生的理解、掌握運用能力作為了著力點。以致於現在很多的試題都是將法律規則還原為生活現象,要求考生能將案例還原成法律規則。
所以大家看到案例時:
(1) 應該知道案例中所說明的是什麼問題,必須要識別出規則的定位點;
(2) 要知道這個問題所涉及的規則具體是哪一個。
這就要求考生平時在復習時不能只記住法律條文的概念和表述,而是在讀法條時聯想到它所關系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現象,提高自己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能力。
三、 要勤做習題
考試訓練實際上還是一種技能訓練,因為司考的題量非常大,所以真正考試時容不得考生慢慢思索。有時候做題就是一種直接的反應甚至就是一種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不是憑空的,而靠的是平時的積累和訓練。當訓練到達一定程度,看到試題就知道試題中的知識點是什麼,一看選項就能直接找出正確答案。所以大家在復習的時候,不妨模擬一下真正的考試的時間,將往年的真題拿來做做。看看自己能在多長的時間內完成,再去對答案。
有的同學在平時做題時只考慮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做題的速度很慢。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就發現時間不夠用,甚至慌張瞎蒙答案。可以說,提高考試技能,至少能幫助自己提高1/3的考分。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對試題要有所選擇。大家平時做的習題,一是歷年的真題,二是各培訓學校編寫的試題。真正的國家司法考試命題過程中,命題委員必須經過嚴密的思考和反復的琢磨,費盡周折,有時候往往一天才能編出幾道題。但是那些編寫司考輔導教材的培訓學校為了賺錢,為求速度,通常在很短時間里就能編出很多試題,這些試題質量參次不齊。如果大家平時把時間都花在做模擬上,到了真正考試時,就會發現模擬題與真題的難度差距非常大。因此大家平時必須做真題,或者選擇一些正規的機構和學校組織的專家編寫的試題,只有這樣的試題才會接近於真題的難度和精確度。所以,大家必須勤做題,且要有選擇地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