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哈佛大學研究成果

哈佛大學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9-23 07:36:27

『壹』 感動!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8博士集體回國做貢獻,現狀如何

「此生無悔入中華,來世還做中華人」,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愛國,為中國驕傲,同時也要不忘初心,在國家需要的為國家做貢獻。哈佛八「劍客」有著炙熱的愛國之心,而且他們不忘初心,他們願意為了國家放棄一切,哪怕是優越的待遇,他們也能義無反顧的放棄,一句祖國需要我,他們就能無怨無悔的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貳』 哈佛大學人工智慧可以預測地震餘震嗎

近日,來自谷歌人工智慧部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建立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能夠預測大地震後長達一年的餘震位置。該模型訓練了近幾十年來的199次大地震以及之後帶來的13萬次餘震,並發現比目前用於預測餘震的方法更精確。

雖然大多數神經網路都非常難以解釋,有時也被稱為黑匣子,但我認為,因為我們對可能牽涉其中的物理學有了一些概念,所以我們了解到通過彈性傳遞應力是重要的,結論證明我們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我們能夠看到這個模型計算出的結果是有意義的,它實際上為我們指出了一些可能引發地震的不同的物理理論,因此它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方向。

該模型無法對由火山爆發等其他重大自然災害所產生的地震產生影響。

任何機器學習應用,不管神經網路是否具有推理能力,不僅取決於演算法結構,而且取決於它所使用的訓練集,而且我們沒有使用與火山有關的訓練集或諸如此類的東西,所以我們根本沒有理由相信它會對所有的地震預測起作用。

這個模型是利用過去幾年大地震的歷史數據來訓練的,但接下來,會加入將來的地震數據。

『叄』 哈佛大學為什麼這么牛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這里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1] 。
哈佛同時也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截止2014年,學校有本科生6700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餘人[1] 。
哈佛學院

John Harvard銅像 (2張)
1636年10月28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仿照英國劍橋大學,籌建一所高等學府,每年撥款400英鎊;學校初名「新學院(New College)」或「新市民學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成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
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的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
同年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9名。
1639年3月13日,為感謝以及紀念約翰·哈佛牧師在創立初期對學院的慷慨捐助,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將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
1650年哈佛學院獲准成立法人機構。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強有力的挑戰。
哈佛學院最初模仿英國的大學模式展開辦學,但清教徒的哲學思想卻獲得了保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學院的領導者都由神職人員擔任,直到1708年第一個非清教成員的校長上任,哈佛才從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獨立出來。
1721年學校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
1727年,為順應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應用科學的需求,哈佛學院設立了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授職位。數學和自然科學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技術學科。
哈佛大學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為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哈佛大學
1780年馬薩諸塞州頒布新憲法,哈佛學院擴建、更名為哈佛大學;同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醫科開設後,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北美和英國學術刊物上,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開始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
霍利斯神學教授David Tappan和校長Joseph Willard分別於1803、1804年去世後,經歷了一場斗爭,1805年,哈佛由一位論派者Henry Ware接手管治,辦學精神開始向亞米念主義過渡;這也使美國的教育機構開始世俗化。他們與聯邦黨結盟,並開辦了很多機構,以擴大其政治及文化勢力;與此同時,一些神學的保守派人士則利用大眾傳媒,評擊對方企圖凝造寡頭政治文化及破壞共和國的政治原則。哈佛因此在1850年代被稱作「一位論派的梵蒂岡」。
1816年 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提倡重視理科教學。他任職的16年期間(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重心切換,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力超出馬薩諸塞州之外,到達美國中部和南部。
1869—1909年,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擔任校長,從根本上使哈佛蛻變為現代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查爾斯·艾略特在任校長期間,將課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刪去,讓學生能自願及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選修課程,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此一「哈佛模式」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還負責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經典」,從多個學科收集「偉大的書」。在1926年逝世後,他的名字已和「哈佛」共同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同義詞。
20世紀,哈佛的地位及聲譽,隨著所獲捐助及教授的人數上升而迅速提升,申

哈佛大學校門
請入學的學生人數也因課程數目的增大及校園的擴建而增加,其在1900年成為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成員。於1879年成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與哈佛結盟為姊妹學校,亦成為了美國當時最著名的女子學校;後來兩者合並,拉德克利夫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部分。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制定了大學本科生課程計劃,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而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本科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置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位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933年上任的校長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重新建立了創意獎學金制度,以鼓勵及吸納人才、確保學校在研究機構中的領導地位。他認為高等教育是為真正有才華的人服務而不是富家子弟。他調整課程制度,以物色、招聘、並支持有才華的青年。他更在1943年要求教職員對「什麼才是中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提出明確的看法,1945年,由此誕生出的報告成為20世紀美國最影響力的教育宣言之一。
1945~1960年,哈佛改變了收生政策,開始接受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而不只是一些來自貴族學校的子弟。學生的種類也開始多元化,校園里多了不少猶太人及天主教徒,但黑人及亞洲人仍只佔極少數。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1991年,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技術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為了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系,他開創了一個全校集中的的學術計劃,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信息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哈佛大學 (20張)
20世紀末,女性在哈佛的地位也開始不斷上升。初期,女性學生仍集中在拉德克利夫學院。雖然越來越多的女學生願意報讀哈佛的課程,但哈佛的學生仍以男性居多,五個學生里平均只有一個女性
1999年,拉德克利夫學院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學院。時任院長的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後在2007年正式成為哈佛創校300多年以來第一位女性校長,亦是繼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後,常春藤盟校的第四位女性校長。

『肆』 哈佛研究發現喝粥延年益壽,真有這么神奇嗎

世界知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曾研究發現經常喝粥呢有益於健康是可以延年益壽的。關於這一研究成果,我持贊成的意見,首先哈佛大學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學府,其研究成果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的;其次,它並不是神奇,而是用我國的養生之道來講是有依據的。

人體內含有大約百分之七十多的水分,水在人體內佔有重要地位,人是水做的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水是生命之源,補充足夠的水分對健康和壽命的延續十分重要。而粥的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九十多,並且水和澱粉纖維等相互結合可以使水在人體內保留更長時間。

大家熬過粥就會發現,粥熬好之後上面會有一層細膩光滑油潤的米油,而中醫認為這層米油營養價值極高,甚至可以和專門的滋補養生湯相媲美。紅樓夢里曾經講到燕窩熬粥是寶釵的養顏上品,雖然離不開燕窩但熬粥更是有益於營養的吸收。

而且保持身體健康長壽的人們腸胃一定會很好,每日正常的通便是延年益壽的一大秘訣。熬至軟糯的粥入口即化非常容易吸收消化,並且含水量大,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對腸胃有養護的作用。

最後喝粥有利於實現營養的豐富多樣化,因為熬粥可以加入各種米類、豆類或者一些水果蔬菜等等,充分熬制後一碗粥里可以補充蛋白質鈣鐵鋅硒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喝粥還可以預防感冒等小毛病,是養生的不二之選。所以我認為加入一些其他輔料熬制的營養豐富的粥是可以延年益壽的。

『伍』 幫我介紹介紹哈佛大學!

介紹

美國第一所學府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辟出來以後,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1780年,即美國建國後的第四年,已經有了140多年歷史的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

當初哈佛學院的創辦者把劍橋大學的模式移植過來,學院最初定名為「劍橋學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為了紀念學院的創辦者和建校費用的主要捐獻者約翰·哈佛(John Harverd),馬薩諸塞議會通過決議,將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
由哈佛學院時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學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寫著VERITAS 字樣,意為「真理」。哈佛大學校訓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寫的,意為「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校徽和校訓的文字,都昭示著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求是崇真。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正是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准、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著名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競爭中爭先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今弗吉尼亞大學的第一所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今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18世紀下半期,北美洲陸續建起了9所學院,新建的學院雖然大體上仍沿襲英國古老學府的模式,畢竟時代不同了,受歐洲啟蒙運動和產業革命的影響,數學和自然科學陸續擠進這些學院的教學領域。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強有力的挑戰。1727年,哈佛學院建立了數學和自然哲學的教授講座,這是順應時勢的變革之舉。此時,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應用科學的需求使哈佛面臨著重大的抉擇:要麼墨守成規,這將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學府中的領袖地位;要麼推陳出新,以求繼續執掌北美學府之牛耳。哈佛選擇了後一條路。
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講座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技術學科。1780年,醫學教授講座的建立,促進了植物學和化學的研究。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給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到1780年,哈佛學院已先後建立了神學、數學和自然哲學、醫學等教授講座,學院升格為大學。按照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傳統,必須擁有3個學院的聯合體,才夠格稱為大學,當時馬薩諸塞州議會竟破格承認哈佛學院升格為大學,這既是厚愛,也是鞭策。哈佛大學繼續抓緊自身建設,1816年設立了神學院,1817年設立了法學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為主科的哈佛學院,一共有了3個學院,成為名副其實、名正言順的大學了。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已超出馬薩諸塞之外,及於美國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到了19世紀,由於校友的贊助,哈佛大學的基金穩步上升,1800年為24.2萬美元,1869年為225萬美元。
在此期間,哈佛大學的課程設置有了較大的變化。1790年,哈佛大學開設了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包括天文學)、英文寫作、哲學(包括形而上學、道德和政治)、神學、自然科學,希伯來文和法文兩科由學生任選一科。哈佛大學課程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德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在此時期,德國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關於大學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條原則:獨立性;自由與合作二者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研究統一的原則和科學統一的原則。洪堡不僅提出了大學改革的理想,並在他倡辦的柏林大學中付諸實踐,提倡學術自由,教育與科研相結合,柏林大學成為德國新型大學的榜樣。在哈佛大學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經留學德國,受到德國大學的影響,他們要求改變英國大學的模式,轉而以德為師,效法德國大學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聯名提出4項改革意見:減少古典文學課程的比重;重視對現代外國文學的研究;設立研究生的學位制度;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班教學。這4項意見當時未被採納。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倡導重視理科的教學。他任職16年(1829-1845),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了,重點轉換了,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869-1909年,化學家埃利奧特(Charles.William Eliot)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任職40年,把哈佛大學建設成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大學。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制定了大學本科生課程計劃,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洛厄爾最突出的貢獻是在哈佛大學實行住宿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本科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置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位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樓還設有餐廳、圖書館,在宿舍樓區,經常開展各種有趣的體育、社會和文化活動。
近幾屆的幾位校長,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現任校長陸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對哈佛大學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同時也盡力發揮哈佛大學作為研究機構的出類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歷任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校長,他在哈佛大學實行校外特別委員會制度,用這個機構來評議學校教師的資格和任期。他還創建了一項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課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廣泛的學習領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為哈佛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以來,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技術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作為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系的一部分,他開創了一個集中的全校范圍的學術計劃,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信息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課程的不斷改革與更新

哈佛大學36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發展與變革互相推進的歷史。
創建後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一直是以英國的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沖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在哈佛學院也有人倡議實行課程選修制度,這種革新的要求遭到傳統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倡議在哈佛未得實現。
然而,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的呼聲日益高漲。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生產力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並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後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後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埃里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系中解放出來。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本系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餘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的餘地。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於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復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於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後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這一思想在哈佛大學是很明確的。
德里克·博克於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採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亘相結合的原則來設置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由於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界限已被沖破,使得傳統的文科課程結構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於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後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並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於1978年提出了關於共同基礎課的報告,並決定於第二年開始付諸實施。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學是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不斷革新的,這種改革不是憑單純的熱情而匆忙從事的,改革不是孤立進行的。這些對我們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頗有借鑒意義的。

哈佛大學的機構

哈佛大學的校務領導機構,一是哈佛大學董事會,另一個是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負責大學的財政和校務的管理。有關教育政策和機構設置的重大事務,由校長和各部門主任向董事會提出討論定。哈佛大學各個研究生院院長和各個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長任命。

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校務監督委員會,由30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大多由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的校友中選舉產生,任期為6年。校務監督委員會舉行定期會議,對大學的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就有關大學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實踐提出建議,支持學校的重大活動。

歷久常新的生機所系

在世界著名學府之林中,哈佛大學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討這所名牌大學長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國高等教育研究者感興趣的一個課題。其之所以能夠歷久常新,與時俱進,值得各個大學借鑒。

一、革故鼎新。初建時期的哈佛學院,其規模只相當於舊中國鄉間的一所村塾,如今已發展成為規模宏大、設備先進、成就卓越、影響深遠的全美學府之首,這不是上帝恩賜,也不是自發而成,而是哈佛人艱苦創業,不斷革故鼎新的結果。事實證明:新陳代謝,革故鼎新,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哈佛從仿效英、德到獨創新制,由只學固定課程到採取自由選修制、集中和分配製、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等等,無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結果,時至今日仍未止步。這是一所學校欣欣向榮的生命力所在。
二、質量並重。哈佛初創時,只有教師一人,學生四名。現在,教師人數已超過兩千,學生人數近兩萬名,數量的發展是驚人的。哈佛在發展中並未忽視質的提高,堅持質量並重。保證教育質量,除了指導思想明確以外,比較重要的措施有兩條:一是充實和完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視人的素質,教師要嚴選,學生要精挑。對於學生的錄取,哈佛是相當嚴格的,獲准入學者約占申請者的10-20%,大多數新生入學前的中學成績為A等。由於教師陣容強,學生起點高,再加上物質設備等其他條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當高的教育質量,在美國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學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結合。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學府,都已成為「兩個中心」,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表明,教師水平再高,也需不斷進修。哈佛的教師都有科研任務,哈佛的高年級學生或成績優異者也在學習的同時,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哈佛圖書館、博物館、既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機構,本身也從事教學和科研。哈佛大學做到了教學、科研結合,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內外協作。哈佛大學內部各單位息息相通,許多學生可以交叉注冊、跨系跨學科進行學習,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學院等名牌大學和有影響的科研機構通力合作。內外協作,使得哈佛大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物力,揚長避短,發揮最佳的效益。

哈佛大學社會學系

哈佛的社會學相對於哈佛大學的歷史來說顯得很年輕。哈佛大學始建於1636年,是美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但哈佛的社會學創建於1930年,不僅晚於歐洲的社會學,在美國本土來說也算是後起的(1892年芝加哥大學創辦的社會學系是全美的第一個社會學系)。但是,哈佛畢竟是哈佛,由於這里是學術文化的重鎮,因此哈佛社會學系創辦不久,即成為北美社會學的一個研究中心,也開創了世界社會學發展的新階段。甚至有人這么說:從20世紀3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社會學開始了她的「啟蒙運動」,這一啟蒙運動的發祥地就是哈佛社會學系。這與當時許多著名社會學大師的成就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哈佛社會學系的始創者俄裔社會學家皮季里姆·索羅金(P. A. Sorokin, 1889—1968),他被視為老一輩社會學家中的最後一個拓荒者,被列為跟斯賓格勒、羅素、湯因比等大師齊名的20世紀的傑出人物。他的一生傳奇而富有開拓性,他曾是一位具有戲劇性色彩的政治活動家。1922年索羅金被前蘇聯驅逐出國後,很快就到了美國。1930年,他加入美國國籍,並轉到哈佛大學任教,直至1959年退休。
索羅金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哈佛期間做出的。在這之前,哈佛大學尚未設立社會學系。他一開始被安排在經濟學系。1930年在他的倡議下,學校組建了社會學系,索羅金為第一任主任,任期長達12年。新創辦的社會學系很快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以至時間不長哈佛就成了美國社會學界的一個學術中心。曾在哈佛執教或學習的重要人物包括帕森斯、霍曼斯、默頓等。他們許多人後來是功能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成為美國社會學界的巨擘。
1942年,索羅金辭去系主任的職務,後由帕森斯接任。索羅金逐漸偏離了社會學研究。40年代末,他創立了「哈佛創造性利他主義研究中心」,轉向了利他行為研究,並進一步發展了比較社會研究和對美國社會的批判。從40年代到60年代,索羅金在美國社會學界的形象有些不合時宜。他抨擊現代集權的軍事工業社會,認為西方社會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接任社會學系主任之後,開創了哈佛社會學的輝煌時期。以他為代表創立的功能主義學派的出現,也標志著現代社會學的開端。帕森斯於1927年到哈佛大學任教,先在經濟學系,1931年到了新成立的社會學系,在索羅金的手下工作。盡管他們的合作並不成功,但帕森斯的腳跟越站越穩。1944年他接任系主任之職,並於1946年改組為社會關系系,任職到1956年。到1973年退休,他在哈佛任教達46年。
帕森斯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他的成名作是1937年發表的《社會行動的結構》。此書奠定了他在美國社會學界的地位,它也被看作對美國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具有分水嶺意義的經典之作。這項成果根本改變了美國社會學界理論貧乏的境況,顯示了社會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價值。由此使美國社會學步入了所謂的「黃金時期」。
帕森斯實際是一位少有的理論家,他的成就主要表現為對社會學理論的繼承和創新。到20世紀40年代末,帕森斯的學術研究發展到了一個轉折的階段。以《社會系統》為代表,形成了他的具有系統論特徵的功能主義觀點。重要的是,他在新改組的社會關系系,聯合了大批有才學的人物,以此建立了他的一個社會學帝國!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帕森斯就與社會學系的一批有才乾的研究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這些人包括默頓、戴維斯、約翰·賴利、維廉斯、穆爾等。這就是所謂的「哈佛圈」(Harvard circle)。他們以帕森斯和默頓為核心,共同討論功能主義理論問題。經過他們的努力,功能主義作為現代社會學的第一個最具影響的理論流派出現了。
提到功能主義學派,我們不能不說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他雖然於1939年離開了哈佛,但他與哈佛有著不解之緣。
默頓1931年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後,爭取到了哈佛大學的獎學金,成了新成立的社會學系的首批研究生,受教於索羅金等名師。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默頓畢業後,先在哈佛大學作了兩年多的講師和導師(tutor),隨後到新奧爾良的土蘭(Tulane)大學任教。1941年起轉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對默頓學術生涯影響最大的學者,首先就是索羅金。默頓後來回憶說,他之所以看似狂妄地選擇哈佛大學,就是因為索羅金在那裡。他說索羅金就是自己尋求的導師,正是索羅金吸引著他到了哈佛並接觸到了廣泛的歐洲思想。默頓一進校就做了索羅金的研究助理和教學助理,他說自己甚至成了索羅金的替身,每天都到他的辦公室去,替他做許多事情。所以默頓較早地參與研究,成果不斷問世。如他1934年發表的第一篇關於法國社會學的學術論文,就是替索羅金作的。他還較早地參與了對塗爾干社會學的研究,而更重要的是他參與了索羅金宏偉的《社會和文化動力學》的研究項目。這些方面的研究為默頓後來自己的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甚至起了一種定型的作用。
對默頓的學術成長有很大影響的第二位人物就是當時年輕的教師帕森斯。默頓說真正開啟他的社會學思維的人,不是索羅金,而是帕森斯。在哈佛期間,帕森斯既是他的老師,又是他的對手;他們共同提出了功能主義觀點。默頓等當時經常去聽帕森斯所開設的理論課,課後又在一起討論。帕森斯當時正在撰寫《社會行動的結構》,默頓曾仔細讀過其手稿,並提出了批評意見。
盡管帕森斯的理論觀點引起了默頓很大的興趣,但從一開始,默頓的理論取向和風格就與帕森斯有極大的不同,甚至其理論分歧比我們想像得還大。默頓與帕森斯並稱為功能論的「巨子」,但其理論取向相去甚遠。帕森斯追求理論的高度抽象性和一元性,追求的是「宏大理論」;而默頓則強調理論的經驗性和多元性,倡導建立「中層理論」。前者屬「刺蝟」,而後者屬「狐狸」。因此,從一開始默頓與帕森斯走的就是不同的理論道路。
喬治·霍曼斯(George Homans, 1910-1989)也是哈佛社會學的大師之一。他於20世紀30年代初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開始學的是英國文學。後來由於受到了生物化學家L. Henderson和心理學家、「霍桑實驗」主要組織者梅奧的很大影響而轉向了社會學。他成了當時哈佛大學帕累托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早期開展了對帕累托的研究。
1939年霍曼斯到社會學系任教,但1941年他被徵兵入伍。直到1946年,帕森斯組建社會關系系時,他才又回到社會學系任職。1970—1975年間他任社會學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 《人類群體》(1950)、《社會行為及其基本形式》(1961)等。他後期受B. F. Skinner的影響,主要倡導一種行為主義的研究取向,強調對社會現象的心理學解釋,從而與流行的功能主義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抗。
在帕森斯組建社會關系系時,與霍曼斯一同任職的還有著名的社會學家薩繆爾·斯托佛(Samuel Stouffer,1900-60)。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學、芝加哥大學任教,專長於定量分析方法。他在哈佛大學組建了「社會關系研究室」,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其主要著作《美國士兵》(1949)對群體動力學和社會研究方法都有突出貢獻。在哈佛大學斯托佛更重要的影響在於跟帕森斯聯手為研究生所開設的課程。他與帕森斯在學術研究風格上雖然不同,一位專長於實證研究,一位專長於理論思辯,但在他們一同主持的研究生課上,各有所長,相互補充,從而使學生受益匪淺。
隨著這些社會學大師的相繼謝世,哈佛社會學似乎失去了其昔日的輝煌。然而,這些大師的遺風尚存,餘威尚在。故在哈佛社會學系的小會議室牆上,赫然寫著:

You can go anywhere with a degree in sociology(你擁有了社會學學位,天南海北任你飛)!

『陸』 哈佛大學調查12萬人持續36年,結論終於出來了,染發致癌是真的嗎

哈佛大學調查12萬人持續36年,結論終於出來了,染發致癌是真的嗎?

年輕人追求時尚,喜歡潮流,喜歡把頭發染得亮亮的。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愛上染發,大多是為了掩蓋時間的痕跡。但是染過的頭發真的健康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直以來,染發劑是否有致癌風險存在爭議。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等機構的聯合研究證實,使用永久染發劑與皮膚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發病風險增加有關。

2、過敏

使用染發劑容易出現過敏問題,特別是劣質染發劑,表現為發紅、發癢、脫落等,甚至頭皮和面部水腫。此外,染發劑在沐浴時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如果過敏是嚴重的或持續的,去看皮膚科醫生。

3、肝損傷

染發劑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已被證實會引起葯物性肝損傷。染發劑的使用頻率和產品質量也是導致肝損傷的因素。特別是,長期使用低質量的染發劑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更大的損害。

4、腎臟損害

常見的抗炎鎮痛葯、部分中草葯、民間方劑均有腎毒性,長期或大量服用會損害腎臟健康。此外,女性常用的美白產品和年輕人常用的低質量染發劑可能會影響腎臟健康。

5、重金屬

正規渠道和廠家生產的染發劑允許含有一定數量的鉛、汞和砷,但含量很低,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劣質染發劑大多存在鉛含量過高的問題。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慢性鉛中毒。

『柒』 哈佛大學研究出持久、穩定的固態鋰電池,可提高電動汽車壽命,有何意義

這可能會讓我們以後再使用一些用電池的東西,將會更加的方便,能夠很好的改善充電的速度,延長電池的壽命。

『捌』 哈佛大學的學術科研

醫學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
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劍橋健康聯盟(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CHA)
波士頓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福塞斯研究院(Forsyth Institute)
哈佛朝聖者醫療保健院(HarvardPilgrimHealthCare)
希伯來老化研究所(Hebrew SeniorLife)
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
馬薩諸塞州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
貝克法官兒童診療中心(Judge Baker Children』s Center)
馬薩諸塞州中心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麥克林醫院(McLeanHospital)
黃山醫院(MountAuburnHospital)
斯格本斯眼科研究院(Schepens Eye Research Institute)
斯波爾丁康復醫院(Spauld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退伍軍人事務部波士頓醫療保健機構(Veterans Affairs Boston Healthcare System) 館藏資源 哈佛大學擁有美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規模為全球第五(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中央系統位於哈佛庭院的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內,整個系統覆蓋80所不同的圖書館,整體館藏量超過1600萬冊,使其成為全美最大的學術圖書館網路,同時位居全美第三(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不同的圖書館適合不同類型的讀者進入:位處於劍橋市本部的加博科學圖書館(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圖書館(Lamont Library)及懷德納圖書館為本科生最常去的圖書館;霍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及亞瑟·伊麗莎白施萊辛格圖書館(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專門收藏有關美國女性地位發展的歷史參考;哈佛大學資料庫搜羅了各種珍貴的書籍及手抄搞;美國一些最古老的地圖、地名冊等能在哈佛的蒲賽圖書館(Pusey Library)內找到;而哈佛燕京圖書館內則保管與東亞古老語言相涉的文獻。 博物館 1、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由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為大學電影及藝術部的資料庫。
2、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Museums)
一、亞瑟·M·薩克勒畫廊(Arthur M. Sackler Museum),內藏亞洲藝術品。
二、布希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內藏中歐及北歐藝術品。
三、佛格藝術館(Fogg Museum of Art),內藏西方中世紀藝術品。
3、哈佛藝術博物館在線展覽館(Harvard Art Museums Online Collections)
4、斯特勞斯保存中心(Strau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5、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6、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7、礦物與地理博物館(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
8、比較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9、阿諾德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
10、科學儀器(歷史)典藏館(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
11、哈佛林之費雪博物館(Fisher Museum at the Harvard Forest)
12、畢巴底考古與民族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13、閃族博物館(Semitic Museum)
14、華倫解剖學博物館(Warren Anatomical Museum)
15、動物標本資料庫(Database of Zoological Collections)
16、數字哈佛(Digital Harvard)
17、皮博迪數字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nline)
18、哈佛科學文化博物館(Harvard Museum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19、metaLAB (at) Harvard 科研經費 哈佛大學受捐資金居於世界科研機構之首,在2013年已經累計達到320億美元,是僅次於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最大捐贈基金;哈佛年平均科研經費超過7億五千萬美元,為14個學院上百個研究機構提供支持。 影響因子 2014年3月27日《自然》雜志發布年度報告,2013年在《自然》雜志上發表高質量論文的貢獻指數,哈佛大學位列第一,中國科學院在這份榜單上居於全球第6位。 在《sciencewatch》發布的1999-2009十年間論文引用排名中,哈佛大學同樣高居首位。 RankInstitutionCC3Articles41.Harvard University, USA158.993872.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SA84.682283.Stanford University, USA80.211704.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USA73.461815.Max Planck Society, Germany70.652166.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China63.151657.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NRS), France59.372978.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57.19128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 USA49.8110710.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48.52151The Most-Cited Institutions Overall, 1999- Paper1HARVARD UNIV95,2912,597,78627.262MAX PLANCK SOCIETY69,3731,366,08719.693JOHNS HOPKINS UNIV54,0221,222,16622.624UNIV WASHINGTON54,1981,147,28321.175STANFORD UNIV48,8461,138,79523.316UNIV CALIF LOS ANGELES55,2371,077,06919.57UNIV MICHIGAN54,612948,62117.378UNIV CALIF BERKELEY46,984945,81720.139UNIV CALIF SAN FRANCISCO36,106939,30226.0210UNIV PENN46,235931,39920.14重大成果 1922年,醫學院於英格蘭首次完成胰島素注射。
1954年,波士頓兒童醫院科學家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及其團隊因成功以人為方式培養脊髓灰質炎病毒,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0年,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首次完成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1961年,蓋歐爾格·馮·貝凱希因發現內耳耳蝸分析和傳送聲音的物理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2年,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因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因膽固醇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發現,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5年,物理學教授朱利安·施溫格與理查德·費曼、朝永振一郎共同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三人在量子電動力學及粒子物理學方面作出的基礎性貢獻。
1965年,現代有機合成之父伍德沃德獲諾貝爾化學獎。
1967年,眼科學家喬治·沃爾德因視網膜領域的開創性研究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1年,國民生產總值之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獲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2年,肯尼斯·約瑟夫·阿羅因在一般均衡理論方面的突出貢獻與約翰·希克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3年,華西里·列昂惕夫因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6年,無機化學家威廉·利普斯科姆因對硼烷結構的研究獲得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1977年,因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約翰·凡扶累克與內維爾·莫特一同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9年,史蒂文·溫伯格因實驗驗證了由於Z玻色子與電磁作用混合引起的宇稱破缺,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他一同獲獎的還有大統一理論的開創者、同為哈佛大學教授的格拉肖。
1980年,巴茹·貝納塞拉夫因發現了控制免疫反應的、遺傳的細胞表面結構,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年,因為發展了測定DNA序列的方法,沃特·吉爾伯特與弗雷德里克·桑格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1年,大衛·休伯爾因為視覺系統方面的研究(用視皮層細胞解釋視網膜的編碼脈沖信息的能力),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4年,卡羅·魯比亞因為在發現弱作用傳播子W±和Z°的大規模實驗方案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獲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化學教授達德利·赫施巴赫因為研究化學基元反應體系在位能面運動過程的動力學,與李遠哲和約翰·波拉尼(John Polanyi)共同分享了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89年,諾曼·拉姆齊由於研發超精密銫原子鍾和氫微波激射器而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0年,約瑟夫·默里由於在「人體器官和細胞移植的研究」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年,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因開發了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2年,里卡多·賈科尼因在X射線天文學方面的先驅性貢獻,獲得20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4年,琳達·巴克由於在嗅覺方面的卓越研究與理查德·阿克塞爾一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5年,羅伊·格勞伯因「對光學相乾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傑克·紹斯塔克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理,與兩位科學家一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因「為復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獲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玖』 美國哈佛大學出過諾貝爾獎得主嗎

美國哈佛大學出過的諾貝爾獎得主有很多,以下列出其中一些:
理查茲,因確定化學元素中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於191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明諾特,因致力於對貧血病的肝冶療法取得成功,於193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珀西·布里奇曼,因研究各種物質在極高強度的壓力下,其內產生的變化,於194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德華·珀西爾,因發現測量原子核中磁場的核共振法,於195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弗里茲·李普曼,因證實了一種蛋白質「輔酶A」以及發現認識蛋白質的基本方法,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約翰·恩德思,因應用組織培養法,培養出骨髓灰質炎疫苗,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弗雷得里克·羅賓斯、托馬斯·韋勒,因將組織培養法用於研究病毒性疾病,於1954年,與約翰·恩德思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喬格·貝克西,因在研究耳朵對聲波的反應時,發現了行波,於196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詹姆斯·華生,因寫出了DNA即所謂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於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康拉德·布洛奇,因研究有關膽固醇與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應模型的成果,於196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朱利安·斯溫格,因研究量子電子學的貢獻,於196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伯特·伍德華,因在實驗室合成絡合物的分子,於196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沃爾德,因研究視覺生物化學過程取得成果,於196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西蒙·庫茲內茲,因提出以GNP的概念,作為衡量國家經濟增長變化的一種測度,於197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肯尼思·阿羅,因對總體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的研究作出了貢獻,197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瓦西利·列昂傑夫,因提出用於經濟的計劃和預測的投入產出分析法,於197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范弗里克,因領先將量子力學的理論用於磁性的研究,於197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謝爾頓·格拉索、史替芬·溫伯格,兩人因用數字假說解釋電磁場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這兩種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規律,於1979年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巴魯·貝拉塞拉夫,因發現雖然每個人的免疫棗反應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過遺傳來傳遞,於198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沃爾特·吉爾伯特,因創造了制備DNA的方法,於198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戴維·休貝爾、托森·韋塞韋,兩人因研究視覺系統中的信息處理過程,於1981年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尼利里斯·布魯伯根,發明了激光分光鏡,使人們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於198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卡羅·魯比亞,發現和研究了新的遜原子粒子及其特性,於198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貝爾納德·洛恩,因與當時蘇聯人葉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創立「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聯合會」,於1985年獲諾貝和平獎。

『拾』 哈佛大學著名的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開始於1937年。

20世紀30年代,一個名叫阿里∙鮑克(Arlie V Bock)醫生成為哈佛大學醫療機構的負責人。也正是他,和當時已經發家的零售業連鎖富翁威廉∙托馬斯∙格蘭特(William Thomas Grant)一起醞釀了這項研究。按照鮑克醫生的說法,醫學研究把大量的關注都放在了產生了器質性病變的人們身上。而他認為這種研究方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永遠也無法弄明白究竟人們怎樣生活,才能過得更好。鮑克醫生的研究選取了一組很好的實驗對象——一群哈佛大學的本科學生,打算跟蹤研究這些精英是否,又如何成為「人生的贏家」。鮑克覺得這群年輕人有能力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對他們跟蹤分析,一定能全面地找到產生這群優秀的普通年輕人成為人生贏家的心理及生理的各種因素。

帶著良好的願望,鮑克醫生組織了一支橫跨各個領域的交叉學科研究團隊:成員來自醫學,生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醫學和社會工作。他還拉來了學術大牛作為顧問,包括赫赫有名的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1866 –1950,對整個20世紀精神醫學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泰山北斗;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首任心理科負責人,曾任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主席)。基於醫學記錄、學業成績和哈佛學院院長的推薦,研究團隊選取了268名(主要是1943及44級本科學生)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研究者認為他們選取的實驗對象堪稱完美:他們是美國最好的大學里的學生,清一色的白人男性,體格健壯,心理健康,學業優良。

研究團隊首先對這些年輕人進行了詳細的體檢,然後定期向他們發放問卷、進行訪問,並安排心理醫生和他們長談。當時的體檢異常詳細,把身體每個部位都進行了精確測量,甚至還測算了他們在跑步機上跑步5分鍾後體內的乳酸含量;研究團隊使用了當時頗為先進的腦電圖機,試圖從中分析出他們性格特徵的痕跡;在家訪的時候,研究者的訪問細之又細,除了醫學記錄,還包括諸如這些年輕人什麼時候停止尿床,他們的性教育是怎麼樣獲得的這樣的隱私問題。

長時間跨度的研究畢竟是少數。資金的大量需求、資助者對於研究結果迫切要求往往促使研究者盡快地結束課題。慷慨的格蘭特先生也一樣,在堅持了約十年之後,雖然課題組發表了很多科研論文,發表了數本書籍,他依然覺得這將是個無底洞,於是決定終止資助。後來這個項目幾經易主,命運多舛。但是研究者還是想盡辦法,堅持了下來。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流淌。到了那批實驗對象進入他們的中年之後,研究者們獲得信息量大了起來:那批年輕人中的許多人,取得了巨大的事業成功。他們中的四個人參加了國會眾議員的競選,一個人進入內閣,有一個成為有影響力的暢銷作家,還有一個人,成了美國總統。但是於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另外一些人的生活里出現的不幸。截至1948年,已經有20個人出現了,或者經歷過精神問題。到了他們50歲的時候,幾乎三分之一的受試者經歷過一次以上的心理疾病。

和格蘭特研究項目並駕齊驅的,還有一個稱之為「格魯克研究(the Glueckstudy)」的項目。這個項目原本由哈佛大學教授、波蘭裔美國犯罪學家謝爾頓格魯克(SheldonGlueck, 1896 – 1980))主持,研究對象包括456名出生於波士頓附近貧困家庭的年輕人。該項目完成後,格蘭特項目也將這批年輕人納入研究對象。

格蘭特項目在美國再度為普通人關注,得益於沃爾丁格醫生的前任,項目主持人、哈佛大學教授、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喬治∙維蘭特(George Vailant)。基於格蘭特研究,他出版了三本書。他的第一本書出版於1977年,講述了截至研究對象47歲時的一些研究結論;第二本書出版於二十餘年之後,介紹了截至研究對象步入耄耋之年的一些研究結論;在第三本,也就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本《Triumphs of Experience(經歷的勝利)》,由哈佛出版社出版於2012年,分享了更多關於這個研究的內容。這本書反響不錯,在亞馬遜旗下的圖書分享社交網站goodreads,讀者們給出了4.1/5分的好評。

作為科學研究,由格蘭特項目產生的科研論文數量龐大。那麼截至到維蘭特醫生,主要的發現翻譯成我們普通人容易理解的語言,有哪些呢?下面是一些摘要:

研究對象經濟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是否和周圍的人都有良好的關系(原文的表述是「關系的溫暖程度(warmth of relationships)」),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和智商的關聯不大。具體說來,那些在「溫暖關系」的指標上得分最高的人們,最高年薪水平明顯高於平均水平。智商處在110-115區間的人和高於150的實驗對象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異。

童年時和母親的良好關系對後來成年後生活有很大影響:和母親關系良好的孩子,成年後平均年收入會高出87000美元;和母親關系不好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研究對象成年後的工作效率,和童年時與母親的關系相關,而與父親無關。與母親的良好關系,與受試者在75歲時的生活滿意度關系不大。

與童年時和父親的良好關系相關聯的有:成年後更低的焦慮;對於假期的滿意度;75歲時的生活滿意度。

維蘭特教授得出的最主要的結論是:人際關系的溫暖程度,對生活的滿意度,具有最大的影響。或者簡單的說,「幸福,就是愛。僅此而已。(Happiness is love. Full stop)」答案簡單的讓人吃驚,又讓人覺得無可辯駁。

當然,由於時代一直在變化,受試者的生活環境、文化環境、物質條件等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因此有些結論也許受到當時的條件制約。比如格蘭特研究的數據顯示,酒精是導致研究對象與妻子離婚的最主要因素。眾所周知,美國人在歷史上對酒精的消耗量曾經大的驚人,成為社會問題。在影視劇里可以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在辦公室飲酒依然是一種時尚。如果分析當今社會的離婚誘因,恐怕酒精起的作用,要小許多。

現在這個項目由沃爾丁格教授主持,是他在麻省總醫院的研究Thestudy of Alt development(成人發展研究)的一部分。不過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那些年輕人大多離開了人世。也許這個項目要蓋棺定論了?不,科學家的好奇心永無止境,他們已經啟動了一個名為「哈佛第二代(Harvard the second generation study)」的研究計劃,決定對格蘭特研究對象的後代們繼續進行研究。據他們估計,格蘭特項目的研究對象分散在全美的第二代,約有2000人。這個龐大的群體,無疑會為我們解釋更多更有趣的發現。

閱讀全文

與哈佛大學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max和mx4d有啥區別 瀏覽:753
外國電影參加派對水池接吻 瀏覽:155
有關東京女巫傳說的日本電影 瀏覽:885
愛念電影百度雲 瀏覽:322
taopaipu. om 瀏覽:954
檸檬可樂電影百度百科 瀏覽:138
0855 影視 瀏覽:392
卷發男演員 瀏覽:513
古代倫理片喝人乳電影 瀏覽:550
騰訊的什麼網址可以看片 瀏覽:509
鬼作秀之頭顱鬼屋免費觀看 瀏覽:718
催眠明星大世界小說 瀏覽:331
阿修羅道演員 瀏覽:460
曉古城娶了幾個老婆 瀏覽:70
天師撞邪演員表 瀏覽:627
男主租住女主的別墅的電影 瀏覽:643
每一章都在做的言情小說 瀏覽:934
鐵鉤驚魂電影 瀏覽:17
被迫獻身電影 瀏覽:954
激情電影美國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