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交強險的墊付追償條件
【案情】
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原告張某訴被告黃某借用合同糾紛案件。原告張某將自己所有的未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湘FXXXX車輛出借給被告黃某,被告黃某駕駛車輛將第三人李某撞傷,經過平江縣人民法院判決原告張某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范圍內賠償李某102437.23元。現原告張某向法院起訴,要求向被告黃某追償該筆賠償款。
【分歧】
合議庭對此問題產生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按照《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保險條例》規定,車輛所有人或管理人未購買交強險的違法行為與受害者不能無條件的從保險公司獲得交強險的賠償款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因此應當由車輛所有人在交強險限額內承當無過錯賠償責任,所以本案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另一種觀點認為,肇事方是導致受害者損傷的直接原因,應當具有賠付義務,強制投保交強險的法律功能在於保障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而不是減輕或免除肇事者賠償責任,因此法院應當確認所有人即張某的追償權。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但應有限追償:
理由:
一、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保險條例關於強制投保交強險的立法本意及當前的司法政策角度考慮出發,確保所有人的追償權:(1)意味將車輛所有人和事故肇事方雙方財產納入賠付范圍,最大限度的保護受害方獲得賠償,與交強險立法宗旨相符;(2)根據所有人、肇事方的過錯確定追償范圍,也能更有效的分散風險、消化損失,平衡當事人各方的利益。
二、參照《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22條對保險公司追償權的規定,車輛所有人在事故中沒有過錯,而未投保交強險,導致受害方無法直接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現所有人相當於保險公司的地位,在交強險范圍內墊付後,應確保所有人的追償權。(1)從交強險性質來看,交強險作為機動車責任強制保險,其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其設置目的在於保護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的人身損害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賠償。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如果不賦予所有人追償權,使得侵權人在嚴重違法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交強險轉嫁風險,顯然這並不符合交強險的立法本意。如果肇事者故意造成交通事故,主觀上存在重大過錯,其違法程度與醉酒駕駛、無證駕駛相當,甚至更大。況且,在導致事故發生時是否存在故意、醉酒駕駛等違法情形已難以查實,如果讓所有人承擔終局責任,則無異於放縱了行為人的違法行為,而加重了所有人的責任,有違公平原則;(2)從鼓勵駕駛人遵章駕駛的價值取向看,交通肇事者既是嚴重違反道路交通法規的違法行為,也是違反社會公共道德的行為,如由所有人承擔終局的賠償責任,則與鼓勵駕駛人謹慎、遵章駕駛的正面社會價值取向相違背,不利於引導駕駛人謹慎、遵章駕駛。因此,在駕駛人有過錯情形下,應當賦予所有人追償權,讓侵權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
三、從交通事故性質分析,准許所有人有限追償
1、交通事故屬於侵權類糾紛,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肇事者承擔過錯責任糾紛,如果事故的發生,肇事方主觀存在過錯,所有人在交強險限額墊付後,從公平的角度出發,應確定所有人在肇事者過錯責任范圍內追償。
2、車輛所有人具有拒絕瑕疵交付的義務。現所有人將未購買交強險的車輛交付肇事者上路行使,所有人應承擔瑕疵交付責任,所以所有人在交強險限額內只能有限追償。
(1)如果所有人事先告知肇事者,所有人可以在交強險賠付范圍內全額追償;如果所有人事先告知肇事者車輛沒有購買交強險,肇事方繼續使用並造成交通事故的,應免除所有人的賠償責任,但告之行為舉證責任應歸於所有人,並且不能作為抗辯受害人的理由,只能在墊付後,全額向肇事方追償。
(2)如果所有人未告知肇事者,原則上,所有人不能向肇事者追償,但是有下列情形的除外:肇事者轉借未取得駕駛資格他人駕駛;合法借用後,發生醉駕;故意製造道路交通事故;但如果發生例外情形,所有人也只能在肇事者過錯范圍內追償。因為受害方責任發生損失部分,是由於所有人沒有購買交強險,導致賠償風險從保險公司轉移至所有人,所有人對受害方責任損失部分向肇事者追償,無疑加重肇事者的賠付負擔,違背交強險的立法本意,也與侵權責任法確定的歸責原則不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中能否將責任人投保的保險公司列為第三人或者是被告
代位求償權也稱代位追償權,是指財產保險中保險人賠償被保險人的損失後,可以取得在其賠付保險金的限度內,要求被保險人轉讓其對造成損失的第三人享有追償的權利。在財產保險中,當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而該項損失應當由第三人負賠償責任時,投保人既可以要求該第三人即責任人賠償,也可以要求保險人賠償,如果投保人選擇了後者,保險人承擔了保險金賠付責任,便取得了對第三人即責任人的追償權利。
代位求償權是由保險法的基本原則損失補償原則派生出來的。當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保險標的損害而引起保險事故時,被保險人一方面因保險事故的發生而取得對保險人的保險賠償請求權,另一方面又作為第三人行為的受害者而取得對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為貫徹損失補償原則,被保險人若行使保險賠償請求權就必須將其對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讓渡給保險人代位行使。
《保險法》第六十條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
前款規定的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已經從第三者取得損害賠償的,保險人賠償保險金時,可以相應扣減被保險人從第三者已取得的賠償金額。
保險人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追償權糾紛判決後怎麼辦沒有反應
1、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等財產情況。
2、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4、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5、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單據
6、強制被申請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強制執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
8、強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支付遲延履行金
9、強制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10、對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0條明確規定:
金錢債權執行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被執行人以執行標的系本人及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為由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對被執行人有扶養義務的人名下有其他能夠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的;
(二)執行依據生效後,被執行人為逃避債務轉讓其名下其他房屋的;
(三)申請執行人按照當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標准為被執行人及所扶養家屬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參照當地房屋租賃市場平均租金標准從該房屋的變價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的。
執行依據確定被執行人交付居住的房屋,自執行通知送達之日起,已經給予三個月的寬限期,被執行人以該房屋系本人及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的必需品為由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條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肆』 保險公司交強險賠償後追償的案由是什麼
保險公司追償是基於保險合同,因此,案由是保險合同糾紛。
『伍』 財產保險代位求償權的相關法律條文
代位求償權是一種債權的轉讓,其成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被保險人對版第三者享有賠權償請求權;
(2)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損失負有賠償義務,保險人支付了賠償金;
(3)保險人在代位求償中享有的利益,不能超過其賠付給被保險人的金額,如果從第三方那裡追償到的金額大於其賠償給被保險人的金額,其超出部分應歸被保險人所有。
(5)保險公司追償權糾紛擴展閱讀:
對於代位求償權的成立要件,按照法律的規定,一般應具備下述要件方能成立:
(1)保險人因保險事故主對第三者享有損失賠償請求權。首先保險事故是由第三者造成的;其次根據法律或合同規定,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失負有賠償責任,被保險人對其享有賠償請求權。
(2)保險標的損失原因屬於保險責任范圍,即保險人負有賠償義務。如果損失發生原因屬於除外責任,那麼保險人就沒有賠償義務,也就不會產生代位求償權。
(3)保險人給付保險賠償金。對第三者的賠償請求權轉移的時間界限是保險人給付賠償金,並且這種轉移是基於法律規定,不需要被保險人授權或第三者同意,即只要保險人給付賠償金,請求權便自動轉移給保險人。
『陸』 我收到一份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追償權起訴案件屬於什麼情況呢!
如果你與平安保險沒任何關系,例如你根本沒參加平安財產保險,那麼這所謂的案件就是個騙局,你可選擇報警。
『柒』 保險公司交強險對個人的追償多久失效
學習法律 > 經濟糾紛 > 保險理賠 > 保險公司追償 > 正文
強制保險中保險公司追償權的訴訟時效多久?
找法網原創2017-07-06 15:19:03已幫助 3269 人
對於投保交強險等強制保險的情況,被保險人有相應的責任的,保險公司全額賠付後有追償權。不過,即使確定了保險公司的追償權,但是保險公司需要在規定時間內行使,即有一定的訴訟時效期間,一旦錯過訴訟時效,那麼跟普通的訴訟一樣,將要承擔敗訴的風險。
事實上保險公司享有追償權需先滿足以下的條件:
1、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對侵權人有損害賠償請求權,也就是被保險人在事故中有相應的過錯。
2、保險公司對受害人已實際賠付保險金,一般在保險公司先行賠付後才會有追償權的問題,如果被保險人直接賠付給受害人的話,那麼也就沒有追償權可言。
3、僅限於以下的法定的三種情形:
(1)駕駛人還沒取得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比如還在參加駕駛證資格考試;
(2)醉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後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3)駕駛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
4、追償權的金額以實際給付的賠償金額為限,保險公司不能以被保險人的過錯主張其他的賠償。
確定保險公司享有追償權後,將要在從保險公司實際賠償之日起兩年內計算訴訟時效期間,並且一旦出現被保險人拒絕支付的,或是跟被保險人對此有糾紛的,那麼建議可以積極走法律途徑。
『捌』 保險公司代位追償的訴訟期限有限制嗎什麼時候算起
」保險法第44條也作了相應規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範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這就是說,被保險人將其對第三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轉讓給保險人,保險人就取得了對第三人的賠償請求權,即保險代位追償權。保險人在行使保險代位追償權時,要受到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這是無容置疑的,但經濟合同法、保險法對保險人行使保險代位追償權應適用的廣議時放和訴訟時效的起算卻未作出明確規定,給法院在審理這類糾紛中認定保險人行使該項權利是否超過訴訟時效帶來困難。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探討、研究,以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一、關於行使保險代位追償權應適用的訴訟時效對這個問題,.審判實踐中存在不同認識。第一種意見認為,行使保險代位追償權引起的訴訟,應當適用普通訴訟時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