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不當得利糾紛中證明責任的分配

不當得利糾紛中證明責任的分配

發布時間:2021-08-25 17:22:46

⑴ 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熱門城市:白城律師
婁底律師
大同律師
益陽律師
宣城律師
白銀律師
臨汾律師
漳州律師
渭南律師
定西律師
在我們現代的社會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損害他人的利益,那麼我們通稱這樣的行為為不當得利。在我國對於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我們該去如何判斷哪些行為是不當得利呢?也許我們對這些問題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讓我們的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民法通則》對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司法解釋對不當得利的返還標的、返還范圍也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但對不當得利的規定過於原則,對不當得利的返還客體未做區分,沒有明確的受益人主觀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司法解釋中對「返還不當利益」的界定不完備,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並不限於原物及其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解釋不明確。現行法規價格償還的計算方法,善意受領人在所得利益不存在時免除的返還義務以及轉得人的返還義務等未作規定。
雖然我國《民法通則》與司法解釋對不當得利都有立法規定但由於這一制度的規定的粗糙,太過抽象化,概括化,造成了我國不當得利制度的適用困難。法官在審判此類案件時只能依據「衡平」的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和應返還的范圍。但是法官的素質良莠不齊,與要求法官有較強的正義感和較高的專業素養相差甚遠。法官的認識不同,會造成相類似的案件出現巨大的差異。
二、不當得利與相關的制度關系
不當得利與民事行為、無因管理以及侵權行為等同為債的發生根據,但它們之間是不同的。
未生效的民事行為取得的利益是合法的、正當的,當然不成立不當得利;如果民事行為無效、被獲得的利益移交本人,而是由自己佔有,構成不當得利。
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可能從中得到利益,這種得利構成不當得利。
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的,也可能從中得利,這種得利構成不當得利。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侵權行為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競合。
在我國的法律中,對於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只有兩個條款,小編在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但是司法對於不當得利的原則做了相關的解釋。小編也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不當得利與相關的制度的關系,我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相關的事,更多相關問題您可以咨詢泰州律師。
延伸閱讀
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
不當得利之債的內容是什麼
返還不當得利的范圍是什麼

⑵ 起訴不當得利,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需要從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進行說明。

一、不當得利概念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二、不當得利構成要件(四要件說)

根據法律原理,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有四:一是一方取得財產上的利益;二是他方受有損失;三是一方取得的利益與他方所受的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四是一主取得利益無法律上或約定的依據。以上四個構成要件均需當事人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才能成立不當得利。

三、不當得利舉證責任

1、對於前面三個要件,適用「誰主張,誰舉證」;

2、第四個要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

原因:對於無法律或約定上的依據,屬於消極事實,由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承擔這類事實的舉證責任,違反公平分配舉證責任原則;

附案例:案例

⑶ 不當得利財產損害賠償如何進行

不當得利糾紛中,舉證責任分配對案件最終結果影響重大。但是,舉證責任如何分配,存在不同觀點。
有觀點認為,原告主張被告不當得利的,只需要證明其將錢款交付被告的事實,被告應證明其獲取錢款具有合法依據,否則構成不當得利。另有觀點認為,原告主張被告不當得利的,除舉證證明其將錢款交付被告外,還應當繼續舉證證明為什麼錯誤地將錢款交付給被告。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在審理不當得利案件時,要破除一個概念,那就是不能認為一方當事人得到錢款,又無法證明其得到該錢款的合法依據,就認定為構成不當得利。其實,在審判實踐中,真正符合法律意義上的「不當得利」是很少的,現在的很多不當得利是因為找不到更為確切的案由,就作為不當得利糾紛予以立案。
在這里要注意一點,當事人先以借貸糾紛為由提起訴訟,在其訴訟請求被駁回後,再以不當得利為由另行起訴主張權利的,如果在案件審理中沒有提出新的證據和事實,應判決不予支持。所以法官在無特殊情況下,不要輕易引導當事人再進行不當得利之訴。
當事人直接以不當得利為由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審查其基礎事實關系,屬於不當得利之債的,按照不當得利訴訟繼續審理;經審查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其他基礎法律關系的,法官應予以釋明,當事人堅持以不當得利為由繼續訴訟的,應判決不予支持;當事人變更案由的,應就變更後的訴訟請求進行審理。如一審法院不予釋明直接判決駁回的,二審法院應予以發回重審。
在不當得利案件的審理中,原告應當證明給付事實和給付原因,並就無法律上原因之給付承擔舉證責任。原告若僅能證明給付事實但不能證明給付發生錯誤原因的,應由原告承擔舉證不能的敗訴風險。給付原因屬於其他訴由的,應向原告釋明按其他訴由訴訟。

⑷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是只要行為人沒有合法根據,獲得了財產利益,對方遭受了財產損失,獲得利益與對方損失之間具有因果聯系,不管行為人是善意還是惡意,都成立不當得利。

而構成不當得利,最基本的要件在於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這包括了從最開始就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4)不當得利糾紛中證明責任的分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條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⑸ 不當得利之中的財產的消極減少,積極減少,積極增加,消極增加,該怎麼理解

不當得利作為債法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沒有法律上的理由,使他人受損而自己因之獲益。我國不當得利制度的法律淵源出於《民法通則》第92條之規定: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害方。對此規定,業界沒有太多爭議,即便就其構成要件有「兩要件說」 ①、「三要件說」②和「四要件說」③,但其本質與上述規定同,並無實質區別。

一、構成要件

筆者試以「四要件說」為依據,試圖就不當得利之構成要件做一分析,以期確定不當得利之證明責任分配:

(一)必須一方獲利。此處所獲之利包括財產的積極增加和消極增加:積極增加是指財產數額的直接增多;消極增加是指應減少財產而沒有減少。

(二)他方受損。包括財產的積極減少和消極減少:積極減少是指不應支出而支出,消極減少是指應增加而未增加。

(三)一方獲利和他方受損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上述兩原因系出於同一事實,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四)發生上述事實無法定或約定的理由。即無法律上的依據,包括意定和法定這兩種債的產生依據。

應當指出的是,不當得利之債與其基礎原因並無關系,即便一方獲利時有法定或意定理由,但其此後喪失了該理由,依然構成不當得利。如在侵權之債中,侵權方一開始因其侵權行為而支付與對方賠償金,但此後發現所支付賠償金已經超過了法定數額,雖然在受害方獲利時有意定理由,但此處不當得利顯然成立。

二、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理由

民事訴訟法上通常採用的舉證規則是權利主張者舉證,也就是通常說的「誰主張,誰舉證」④,但在特殊情況下卻採用由否認主張者舉證,其理由主要在於在部分案件中只有通過舉證責任倒置才能更好實現實體真實,體現公平原則的要求。⑤在部分案件中,證據往往離權利否認者更近,基於權利主張者舉證上的無能,由權利否認者承擔舉證責任更有可能接近實體真實。而毫無疑問,在制度設計上,在遵循訴訟規律,強化公平、正義與效率的前提下,追求實體真實是法律制度的目的之一。如在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侵權訴訟中,顯然,權利主張者無以確切證明「侵權方」的製造方法,只有由製造者就其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舉證才能更好實現實體真實。

三、證明責任分配

基於上述構成要件,在不當得利糾紛案件中,權利主張一方應當對前三個構成要件予以證明,這應當是沒有異議的,但就第四個構成要件的舉證責任承擔上,究竟應當由權利主張者還是由權利否認者承擔證明責任,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主張應由權利主張者承擔證明責任一方認為,權利主張者應就其主張負有舉證責任,不能提供充分證據即應承擔相應的不利後果。⑥

筆者認為,基於證明責任分配的難易程度及法律對公平正義的追求,由被告就其獲得利益有法定或意定的理由承擔舉證責任,如舉證不能,則應由被告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理由為:

(一)就證明之可能性而言,消極事實難於舉證。

自古羅馬即有「否定者無庸舉證」之說,只有主張積極事實的,方對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而主張消極事實的,則不負舉證責任,此等責任由對方承擔。其理由在於消極事實即沒有發生的事實在性質上因其沒有發生,且無相應後果而難以舉證。⑦

史德海先生於《試論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及證明責任分配》一文中認為「某一事實很難嚴格界定為積極事實或消極事實」、「消極事實並不一定總比積極事實難以證明」,並基於此,「以對消極事實一律不承擔證明責任作為證明責任的分配標准,也是不恰當的」。然而,「以對消極事實一律不承擔證明責任的分配標准,也是不恰當的」,此固然有理,但是否意味著消極事實不承擔證明責任的科學性就缺失了呢?邏輯上即已不成立。因為即便對消極事實一概不承擔證明責任不恰當,卻仍然無法迴避在大多數情況下應明確權利主張者無需對消極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具體落實到不當得利之糾紛,「權利否認者得利無合法依據」此當然是消極事實,此消極事實對權利主張者而言是在是難以舉證。

⑹ 」不當得利」是否屬於刑事責任

根據不當得利的數額確定。1、如果數額不大,不當得利者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第九十二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因此,不當得利的人應該承擔民事責任。2、如果數額較大,不當得利者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因此,數額較大,不當得利者承擔刑事責任。

閱讀全文

與不當得利糾紛中證明責任的分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