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後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創什麼年新低
居民消費意願是指在當前物價、利率以及收入水平等各種情況的考慮下,居民傾向於消費的程度。它與消費支出、收入預期呈正相關,即在同等收入條件下,消費意願越強,消費者的消費支出越多,居民消費意願涉及到消費函數、心理和預期因素等方面,反映了一定時期社會的經濟發展情況。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疫情期間的網游投訴超2萬件,投訴有哪些種類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澳大利亞的火災,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就是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因為新冠肺炎的爆發,所以它也對我們的生活經濟,還有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新冠肺炎是會人傳人的,所以說我們為了避免自己被傳染上,國家政府呼籲我們待在家裡面,不要出門。
現在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了,所以說我們的生活還有工作,基本上也恢復了正常,還是希望大家不要沉迷於網路游戲
3. 對疫情防控違返」六個不」如何舉報
據新華社電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1月3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日確實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對返鄉人員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等工作方面「層層加碼」還有「一刀切」的情況,引發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引起了一些受影響群眾的不滿。國家在總結前一階段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依法制定春運期間的疫情防控政策,也是為了盡可能降低疫情擴散的風險,從而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絕不是要給春節團聚設置超出防控需要的障礙。「層層加碼」和「一刀切」既是一種懶政,也是對寶貴防疫資源的浪費。各地要規范落實2021年春運期間的疫情防控要求,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不得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擅自加碼,「層層加碼」,不得在工作中搞「一刀切」。
對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明確表態:除北京外的省份,要做到「六個不」——不得隨意禁止外地群眾返鄉過年,不對返鄉人員實施集中隔離、居家隔離措施,不對低風險地區跨省流動到城市的非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不對省域內低風險地區返鄉的非重點人群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不對省域內返鄉人員進行居家健康監測,不得隨意延長居家健康監測期限。各地要及時糾偏。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將密切關注各地政策執行情況,對明顯違反這「六不」的情況,將予以通報,要求立即整改。
鏈接
食品檢測出核酸陽性不代表具有傳染性
據央視報道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1月3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近一些食品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受到了社會普遍關注。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播,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極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主要是針對病毒的核酸片段,無論是活病毒、死病毒,都可能檢出核酸陽性,因此食品檢出核酸陽性,不代表它就具有傳染性。這些食品檢出核酸陽性,只能說明它曾經被新冠病毒污染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消費者經采購、加工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報道。從全國各地對食品及其外包裝特別是進口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監測來看,總體的陽性檢出率也是比較低的,不到萬分之一,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外包裝,總體的污染量也是比較低的,因為新冠病毒在食品的表面不會繁殖。
綜合分析,存在活病毒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特別是對進口食品,無論是進口環節還是流通環節,都是按照物防的相關要求,加大了預防性消毒和核酸檢測,而且在源頭加強管控。在這種情況下,食品存在活病毒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特別是發現一些問題食品後,也都及時進行了處置。因此,消費者因接觸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李寧表示,盡管如此,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消費者還是要增強防護意識,一定要按照相關要求,做好防護。在處理食品及其包裝整個過程中,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手衛生,不要用不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特別是處理進口食品更要注意。特別提醒消費者,一定要牢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食物保持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清潔的食材,這五點消費者要牢記,這幾個方面只要做到了,這些食品都可以放心食用。
評論
那些層層加碼的防疫政策,該洗刷洗刷了
近日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收到了這樣一條線索:從溫州返回雞西過年的任福燊,在返鄉前電話咨詢目的地社區得知不需隔離,帶著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回家,卻被「封」在家裡嚴禁外出。雞西市雞冠區幸福里社區說這是當地政策。
任福燊的遭遇並非個例。有網友如是調侃疫情防控層層加碼:「上級政策是持核酸證明低風險地區之間自由通行;到了省里就變成了不承認外地檢測結果,需入住指定酒店再檢測一次;到了市裡就變成了全家人居家隔離14+7,測兩次核酸;到了縣里就變成了一概別回來……」
層層加碼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個較為突出問題,體現的是「唯己不唯民、唯官不唯事」的懶政思想,脫離了實際,消耗了政府公信力。
1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針對有些地方層層加碼的防控措施,對北京市以外的省份明確提出「六不準」:不得隨意禁止外地群眾返鄉過年,不對返鄉人員實施集中隔離、居家隔離措施,不對低風險地區跨省流動到城市的非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不對省域內低風險地區返鄉的非重點人群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不對省域內返鄉人員進行居家健康監測,不得隨意延長居家健康監測期限。
「六不準」直戳防疫工作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及時回應人民群眾期盼關切。春節臨近,外出遊子歸家心切,各地方政府要拿出擔當,切切實實把這「六不準」落到實處,既要精準防控,又要及時糾偏「加碼政策」,讓人民群眾的返鄉之路更安全、更溫暖。
4. 求助!消費者如何維權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清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維權各項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2、購買前了解商品屬性。對於商品的種類、規格。性能、原材料、結構、合格證,出廠日期、消費期限、使用說明、售後服務等有關商品自身的情況以及商標、廠家、生產地、經銷者等關於商品生產經營者的情況應盡可能地了解。
3、保存購買憑證。購買後應盡可能要求銷售者出具發票、收據或其他書面的證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時,能夠有效地進行索賠。
4、自動與商家協商。當發現購買商品與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時第一時間與商家協商溝通,指出自己的購買目的與產品不符合,申請更換或者退貨。
5、 網購-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從2014年3月15日起針對網上購物,商品不符合自己需求,買家可以在簽收日起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無理由退換貨的前提是該商品未被拆封。
6、 12315維權。在與商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以撥打12315電話,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此途徑為最直接,最有效的尋找法律維權的方法。能給予不法商家最有效的懲罰。再使用12315維權之前,最好能保留商家不正當交易的有效憑證。
5. 如何看待疫情期間涉及口罩類投訴79368件這件事情
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路平台開展「2020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線上主題活動,發布了涉疫情投版訴總體權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
其中,按投訴性質分:涉及價格問題81581件,佔比45.08%,合同35260件,佔比19.48%,質量問題6件,佔比11.68%,售後服務問題10521件,佔5.81%,假冒問題6412件,佔比3.54%。
按商品和服務類別分:涉及口罩類投訴79368件,佔比43.86%;蔬菜糧油類投訴15039件,佔比8.31%;餐飲服務類投訴13829件,佔比7.64%;網路購物類投訴10139件,佔比5.60%;出行服務類投訴9067件,佔比5.01%。
6. 疫情期間涉及口罩類投訴79368件,你還遇到哪些消費侵權行為
飯店吃飯不給開發票的行為
一般的,我們如果是私下吃飯或者朋友聚會什麼的,一般都不會要求飯店給我們開發票。因為大家覺得這個發票要了對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處,久而久之,這些飯店就不願意給大家開票了,尤其是幾十塊錢的那種。其實,這嚴重侵害了我們的消費者權益,我們作為一個納稅人,有資格給國家納稅,飯店對我們的消費行為也有開發票的義務,但是總會莫名其妙的被奚落:這么點錢開個票幹啥,你又不報銷!
在買東西的時候,被捆包消費
當我們想買一個被套的時候,他會告訴你,你必須買一整套,我們不單賣(包裝好的套裝除外)!請問下,你的樣品都擺在這里,價格也在這里,我為什麼非得買一套?如果是套裝,那就應該是一套的價格,而不是單件的價格呀!
7. 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網游投訴超2萬件這件事
我們回顧過去的幾個月裡面,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本來要上學的我們也不得不呆在家裡面,而本來要去工作賺錢的成年人們也沒有回歸到工作崗位,一直在家裡面等到疫情好轉,然而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激動,可以不用去上班上學,但是時間久了之後,大家都會感到十分的無聊。
我想大家在網路上玩網路游戲,大概就是王者榮耀全軍出擊,和平精英還有閃耀暖暖戀與製作人等,這些網路游戲,因為這些游戲都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在觀眾心目中的等級也是非常的高的,但是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一定不要沉迷於游戲,雖然說在疫情期間,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游戲上面,但是我們在後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恢復了正常之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做好自己的學習,不能夠總是沉迷於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