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0首關於冬天的古詩有哪些
1.《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2.《雪梅·其一》 宋 ·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3.《青松》 現代 ·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譯文: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麼純潔多麼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4.《終南望余雪》 唐 ·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5.《夜雪》 唐 ·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6.《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7.《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唐 ·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8.《觀獵》 唐 ·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譯文: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聲和著強風一起呼嘯!將軍和士兵的獵騎,飛馳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銳的鷹眼;積雪融化,飛馳的馬蹄更像風追葉飄。轉眼間,獵騎穿過了新豐市,駐馬時,已經回到細柳營。凱旋時回頭一望,那打獵的地方;千里無垠,暮雲籠罩,原野靜悄悄。
9.《稚子弄冰》 宋 ·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結有堅冰的銅盆里剜冰,用彩絲穿起來當錚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10.《對雪》 唐 · 高駢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譯文: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 此時正好登上高樓去遠望,那人世間一切險惡的岔路都被大雪覆蓋了。
『貳』 空見水名敷,秦樓昔事無,臨風駐征騎,聊復捋髭須 什麼意思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字觀光,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發,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他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艷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宛轉而和諧,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易於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後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庄,及至清代吳偉業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斗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並無遜色。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盪著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後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後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後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跡見新、舊《唐書》。
駱賓王詩集:
詠鵝(七歲時作)
鵝, 鵝 ,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詠美人在天津橋
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
整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
水下看妝影,眉頭畫月新。
寄言曹子建,個是洛川神。
早發諸暨
征夫懷遠路,夙駕上危巒。
薄煙橫絕巘,輕凍澀回湍。
野霧連空暗,山風入曙寒。
帝城臨灞涘,禹穴枕江干。
橘性行應化,蓬心去不安。
獨掩窮途淚,長歌行路難。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日觀鄰全趙,星臨俯舊吳。
鬲津開巨浸,稽阜鎮名都。
紫雲浮劍匣,青山孕寶符。
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區。
風煙通地軸,星象正天樞。
天樞限南北,地軸殊鄉國。
辟門通舜賓,比屋封堯德。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
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
未展從東駿,空戢圖南翼。
時命欲何言,撫膺長嘆息。
嘆息將如何,遊人意氣多。
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泣魏傷吳起,思趙切廉頗。
凄斷韓王劍,生翟公羅。
羅悲翟公意,劍負韓王氣。
驕餌去易論,忌途良可畏。
夙昔懷江海,平生混涇渭。
千載契風雲,一言忘賤貴。
去去訪林泉,空谷有遺賢。
言投爵里刺,來泛野人船。
締交君贈縞,投分我忘筌。
成風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術,漳濱恣閑逸。
聊安張蔚廬,詎掃陳蕃室。
虛室狎招尋,敬愛混浮沉。
一諾黃金信,三復白珪心。
霜松貞雅節,月桂朗沖襟。
靈台萬頃浚,學府九流深。
談玄明毀璧,拾紫陋籝金。
鷺濤開碧海,鳳彩綴詞林。
林虛星華映,水澈霞光凈。
霞水兩分紅,川源四望通。
霧卷天山靜,煙銷太史空。
鳥聲流向薄,蝶影亂芳叢。
柳陰低槧水,荷氣上薰風。
風月芳菲節,物華紛可悅。
將歡促席賞,遽爾又歸別。
積水帶吳門,通波連禹穴。
贈言雖欲盡,機心庶應絕。
潘岳本自閑,梁鴻不因熱。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棲拙。
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放曠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
野衣裁薜葉,山酒酌藤花。
白雲離望遠,青溪隱路賒。
儻憶幽岩桂,猶冀折疏麻。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井絡雙源浚,潯陽九派長。
淪波通地穴,輸委下歸塘。
別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
韞珠澄積潤,讓璧動浮光。
浮光凝折水,積潤疏圓沚。
玉輪涵地開,劍閣連星起。
風煙標迥秀,英靈信多美。
懷德踐遺芳,端操慚謀己。
謀己謬觀光,牽跡強凄惶。
揆拙迷三省,勞生昧兩忘。
彈隨空被笑,獻楚自多傷。
一朝殊默語,千里易炎涼。
炎涼幾遷貿,川陸疲臻湊。
積水架吳濤,連山橫楚岫。
風月雖殊昔,星河猶是舊。
姑蘇望南浦,邯鄲通北走。
北走平生親,南浦別離津。
瀟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無綠芷,寒汀有白蘋。
采之將何遺,故人漳水濱。
漳濱已遼遠,江潭未旋返。
為聽短歌行,當想長洲苑。
露金熏菊岸,風佩搖蘭坂。
蟬鳴稻葉秋,雁起蘆花晚。
晚秋雲日明,亭皋風霧清。
獨負平生氣,重牽搖落情。
占星非聚德,夢月詎懸名。
寂寥傷楚奏,凄斷泣秦聲。
秦聲懷舊里,楚奏悲無已。
郢路少知音,叢台富奇士。
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一顧重風雲,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紛綸,京洛多風塵。
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李仙非易托,蘇鬼尚難因。
不惜勞歌盡,誰為聽陽春。
晚憩田家
轉蓬勞遠役,披薜下田家。
山形類九折,水勢急三巴。
懸梁接斷岸,澀路擁崩查。
霧岩淪曉魄,風漵漲寒沙。
心跡一朝舛,關山萬里賒。
龍章徒表越,閩俗本殊華。
旅行悲泛梗,離贈折疏麻。
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
出石門
層岩遠接天,絕嶺上棲煙。
松低輕蓋偃,藤細弱絲懸。
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
暫策為龍杖,何處得神仙。
至分陝
陝西開勝壤,召南分沃疇。
列樹巢維鵲,平渚下雎鳩。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至今王化美,非獨在隆周。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一作洛濱對雪憶謝二兄弟)
旅思眇難裁,沖飆恨易哀。
曠望洛川晚,飄颻瑞雪來。
積彩明書幌,流韻繞琴台。
色奪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謝庭賞方逸,袁扉掩未開。
高人儻有訪,興盡詎須回。
北眺舂陵
攬轡疲宵邁,驅馬倦晨興。
既出封泥谷,還過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溪宿密雲蒸。
登高徒欲賦,詞殫獨撫膺。
夏日游目聊作
暫屏囂塵累,言尋物外情。
致逸心逾默,神幽體自輕。
浦夏荷香滿,田秋麥氣清。
詎假滄浪上,將濯楚臣纓。
同崔駙馬曉初登樓思京
麗譙通四望,繁憂起萬端。
綺疏低晚魄,鏤檻肅初寒。
白雲鄉思遠,黃圖歸路難。
唯餘西向笑,暫似當長安。
月夜有懷簡諸同病
閑庭落景盡,疏簾夜月通。
山靈響似應,水凈望如空。
棲枝猶繞鵲,遵渚未來鴻。
可嘆高樓婦,悲思杳難終。
敘寄員半千
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
不應驚若厲,只為直如弦。
坐歷山川險,吁嗟陵谷遷。
長吟空抱膝,短翮詎沖天。
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
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不學多能聖,徒思鴻寶仙。
斯志良難已,此道豈徒然。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岐路情雖狎,人倫地本偏。
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
寄言二三子,生不來旋。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三十二餘罷,鬢是潘安仁。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買臣。
縱橫愁系越,坎壈倦遊秦。
出籠窮短翮,委轍涸枯鱗。
窮經不沾用,彈鋏欲誰申。
天子未驅策,歲月幾沉淪。
輕生長慷慨,效獨殷勤。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視邊塞,萬里何苦辛。
劍匣胡霜影,弓開漢月輪。
金刀動秋色,鐵騎想風塵。
為國堅誠款,捐軀忘賤貧。
勒功思比憲,決略暗欺陳。
若不犯霜雪,虛擲玉京春。
春夜韋明府宅宴得春字
酌桂陶芳夜,披薜嘯幽人。
雅琴馴魯雉,清歌落范塵。
宿雲低迥蓋,殘月上虛輪。
幸此承恩洽,聊當故鄉春。
過張平子墓
西鄂該通理,南陽擅德音。
玉卮浮藻麗,銅渾積思深。
忽懷今日昔,非復昔時今。
日落豐碑暗,風來古木吟。
惟嘆窮泉下,終郁羨魚心。
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一作行軍軍中行路難、 軍中行路難)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馮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征惡少,金壇受律動將軍。
將軍擁旄宣廟略,戰士橫行靜夷落。
長驅一息背銅梁,直指三巴登劍閣。
閣道岧嶢起戍樓,劍門遙裔俯靈丘。
邛關九折無平路,江水雙源有急流。
征役無期返,他鄉歲華晚。
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
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
中外分區宇,夷夏殊風土。
交趾枕南荒,昆彌臨北戶。
川原繞毒霧,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時流,崩查千歲古。
漂梗飛蓬不自安,捫藤引葛度危巒。
昔時聞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
滄江綠水東流駛,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煙波。
三春邊地風光少,五月瀘中瘴癘多。
朝驅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彎繁弱,連星轉太阿。
重義輕生懷一顧,東伐西征凡幾度。
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轉積,地際行無已。
徒覺炎涼節物非,不知關山千萬里。
棄置勿重陳, 征行多苦辛。
且悅清笳楊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
絳節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行路難,幾千端,無復歸雲憑短翰,
空餘望日想長安。
(此首一作辛常伯詩)
君不見玉關塵色暗邊庭,
銅鞮雜虜寇長城。
天子按劍征餘勇,
將軍受脤事橫行。
七德龍韜開玉帳,
千里鼉鼓疊金鉦。
陰山苦霧埋高壘,
交河孤月照連營。
連營去去無窮極,
擁旆遙遙過絕國。
陣雲朝結晦天山,
寒沙夕漲迷疏勒。
龍鱗水上開魚貫,
馬首山前振雕翼。
長驅萬里詟祁連,
分麾三命武功宣。
百發烏號遙碎柳,
七尺龍文迥照蓮。
春來秋去移灰琯,
蘭閨柳市芳塵斷。
雁門迢遞尺書稀,
鴛被相思雙帶緩。
行路難,行路難,
誓令氛祲靜皋蘭。
但使封侯龍額貴,
詎隨中婦鳳樓寒。
(同辛常伯作)
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
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
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
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
劍履南宮入,簪纓北闕來。
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鉤陳肅蘭戺,璧沼浮槐市。
銅羽應風回,金莖承露起。
校文天祿閣,習戰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黃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鍾。
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
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綉柱玉盤龍。
綉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
王侯貴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鄰。
陸賈分金將宴喜,陳遵投轄正留賓。
趙李經過密,蕭朱交結親。
丹鳳朱城白日暮,青牛紺幰紅塵度。
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華游俠盛輕肥。
延年女弟雙鳳入,羅敷使君千騎歸。
同心結縷帶,連理織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蘭燈燈九微。
翠幌珠簾不獨映,清歌寶瑟自相依。
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
始見田竇相移奪, 俄聞衛霍有功勛。
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朱門無復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
相顧百齡皆有待,居然萬化咸應改。
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來苦自馳,爭名爭利徒爾為。
久留郎署終難遇,空掃相門誰見知。
當時一旦擅豪華,自言千載長驕奢。
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
黃雀徒巢桂,青門遂種瓜。
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紅顏宿昔白頭新,脫粟布衣輕故人。
故人有湮淪,新知無意氣。
灰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已矣哉,歸去來。
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
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
汲黯薪逾積, 孫弘閣未開。
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疇昔篇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遊灞水曲,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金丸玉饌盛繁華,自言輕侮季倫家。
五霸爭馳千里馬,三條競騖七香車。
掩映飛軒乘落照,參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舊水如懸鏡,屋裡新妝不讓花。
意氣風雲倏如昨,歲月春秋屢回薄。
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見梅花落。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
莫教憔悴損容儀,會得高秋雲霧廓。
淹留坐帝鄉,無事積炎涼。
一朝披短褐,六載奉長廊。
賦文慚昔馬,執戟嘆前揚。
揮戈出武帳,荷筆入文昌。
文昌隱隱皇城裡,由來奕奕多才子。
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
卿相未曾識,王侯寧見擬。
垂釣甘成白首翁,負薪何處逢知己。
判將運命賦窮通,從來奇舛任西東。
不應永棄同芻狗,且復飄颻類轉蓬。
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
榮親未盡禮,徇主欲申功。
脂車秣馬辭鄉國,縈轡西南使邛僰。
玉壘銅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難測。
鶯囀蟬吟有悲望,鴻來雁度無音息。
陽關積霧萬里昏,劍閣連山千種色。
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
回腸隨九折,迸淚連雙流。
寒光千里暮,露氣二江秋。
長途看束馬,平水且沉牛。
華陽舊地標神制,石鏡蛾眉真秀麗。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
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
川平煙霧開,游戲錦城隈。
墉高龜望出,水凈雁文回。
尋姝入酒肆,訪客上琴台。
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
他鄉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闕。
不見猿聲助客啼,唯聞旅思將花發。
我家迢遞關山裡,關山迢遞不可越。
故園梅柳尚餘春,來時勿使芳菲歇。
解鞅欲言歸, 執袂愴多違。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別情傷去蓋, 離念惜徂輝。
知音何所託,木落雁南飛。
回來望平陸, 春來酒應熟。
相將菌閣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黃菊。
十年不調為貧賤,百日屢遷隨倚伏。
只為須求負郭田,使我再干州縣祿。
百年鬱郁少騰遷,萬里遙遙入鏡川。
涘江拂潮沖白日,淮海長波接遠天。
叢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煙。
賴有邊城月,常伴客旌懸。
東南美箭稱吳會,名都隱軫三江外。
塗山執玉應昌期,曲水開襟重文會。
仙鏑流音鳴鶴嶺,寶劍分輝落蛟瀨。
未看白馬對蘆芻,且覺浮雲似車蓋。
江南節序多,文酒屢經過。
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舟移疑入鏡,棹舉若乘波。
風光無限極,歸楫礙池荷。
眺聽煙霞正流眄,即從王事歸艫轉。
芝田花月屢裴回,金谷佳期重遊衍。
登高北望嗤梁叟,憑軾西征想潘掾。
峰開華岳聳疑蓮,水激龍門急如箭。
人事謝光陰,俄遭霜露侵。
偷存七尺影,分沒九泉深。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年來歲去成銷鑠,懷抱心期漸寥落。
掛冠裂冕已辭榮,南畝東皋事耕鑿。
賓階客院常疏散,蓬徑柴扉終寂寞。
自有林泉堪隱棲,何必山中事丘壑。
我住青門外,家臨素滻濱。
遙瞻丹鳳闕,斜望黑龍津。
荒衢通獵騎,窮巷抵樵輪。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昨夜琴聲奏悲調,旭旦含顰不成笑。
果乘驄馬發囂書,復道郎官稟綸誥。
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溺。
高門有閱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
適離京兆謗,還從御史彈。
炎威資夏景,平曲況秋翰。
畫地終難入,書空自不安。
吹毛未可待,搖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闊迍邅盡今日。
慎罰寧憑兩造辭,嚴科直掛三章律。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應白發頓成絲,直為黃沙暗如漆。
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
驚魂聞葉落,危魄逐輪埋。
霜威遙有厲,雪枉遂無階。
含冤欲誰道,飲氣獨居懷。
忽聞驛使發關東,傳道天波萬里通。
涸鱗去轍還游海,幽禽釋網便翔空。
舜澤堯曦方有極,讒言巧佞儻無窮。
誰能跼跡依三輔,會就商山訪四翁。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關恨蜀川。
歸雲已落涪江外,還雁應過洛水瀍。
洛水傍連帝城側,帝宅層甍垂鳳翼。
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
柳葉園花處處新,洛陽桃李應芳春。
妾向雙流窺石鏡,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時離別那堪道,此日空床對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魚,幽徑還生拔心草。
流風回雪儻便娟,驥子魚文實可憐。
擲果河陽君有分,貨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貧賤無人重,莫言富貴應須種。
綠珠猶得石崇憐,飛燕曾經漢皇寵。
良人何處醉縱橫,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縑成慊慊,翻將故劍作平平。
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後啼痕上竹生。
別日分明相約束,已取宜家成誡勖。
當時擬弄掌中珠,豈謂先摧庭際玉。
悲鳴五里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
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懶聽將雛曲。
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歸燕並頭棲。
抱膝當窗看夕兔,側耳空房聽曉雞。
舞蝶臨階只自舞,啼鳥逢人亦助啼。
獨坐傷孤枕,春來悲更甚。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錦江中霞似錦。
錦字迴文欲贈君,劍壁層峰自糾紛。
平江淼淼分清浦,長路悠悠間白雲。
也知京洛多佳麗,也知山岫遙虧蔽。
無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長情守期契。
傳聞織女對牽牛,相望重河隔淺流。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
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
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鳳樓迢遞絕塵埃,鶯時物色正裴回。
靈芝紫檢參差長,仙桂丹花重疊開。
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
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輕花委砌惹裾香,殘月窺窗覘幌色。
個時無數並妖妍,個里無窮總可憐。
別有眾中稱黜帝,天上人間少流例。
洛濱仙駕啟遙源,淮浦靈津符遠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佩中邀勒經時序,簫里尋思復幾年。
尋思許事真情變,二人容華識少選。
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
寄語天上弄機人,寄語河邊值查客,
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
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只將羞澀當風流,持此相憐保終始。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將濁水況清塵。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將心學松蕣。
不能京兆畫蛾眉,翻向成都騁騶引。
青牛紫氣度靈關,尺素赩鱗去不還。
連苔上砌無窮綠,修竹臨壇幾處斑。
此時空床難獨守,此日別離那可久。
梅花如雪柳如絲,年去年來不自持。
初言別在寒偏在,何悟春來春更思。
春時物色無端緒,雙枕孤眠誰分許。
分念嬌鶯一種啼,生憎燕子千般語。
朝雲旭日照青樓,遲暉麗色滿皇州。
落花泛泛浮靈沼,垂柳長長拂御溝。
御溝大道多奇賞,俠客妖容遞來往。
寶騎連花鐵作錢,香輪騖水珠為網。
香輪寶騎競繁華,可憐今夜宿倡家。
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里落梅花。
許輩多情偏送款,為問春花幾時滿。
千回鳥信說眾諸,百過鶯啼說長短。
長短眾諸判不尋,千回百過浪關心。
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南陌西鄰咸自保,還轡歸期須及早。
為想三春狹斜路,莫辭九折邛關道。
假令白里似長安,須使青牛學劍端。
蘋風入馭來應易,竹杖成龍去不難。
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君心不記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
不分淹留桑路待,只應直取桂輪飛。
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字觀光,義烏人。他幼年就才華出眾,高宗永徽年間(650—655年)為道王李元慶府屬,後以奉禮郎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儀鳳中(676—679年),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因上書議論政事,觸忤武則天下獄,貶臨海縣丞,悒悒不得志,乃棄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業討伐武則天,並寫下了著名的《討武照檄》。武則天讀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贊嘆他很有才氣,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在臨海時,他曾寫過一首《久客臨海有懷》,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觀,地岜望星樓。練光搖亂馬,劍氣上連牛。草濕姑蘇夕,葉下洞庭秋。欲知凄斷意,江上涉安流」。
『叄』 湖南優山美地體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南優山美地體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智能O2O體育場館運營商及移動互聯網體育營銷專家,公司總部位於湖南長沙,2015年9月成立即獲得盛唐春華控股集團天使投資1500萬元,公司自主開發包括運動肌能監測系統、運動技戰術分析系統、運動視頻流媒體雲平台、運動體驗社交媒體交互平台、運動社區移動智能平台等多套科技系統的整體運動智能化體驗平台,產品覆蓋足球、籃球、游泳、羽毛球、網球等十餘個運動領域。公司還提供包括智能運動場館設計、施工建設、連鎖經營、運動科技系統開發、手機游戲及移動互聯網平台建設、體育賽事組織、專業培訓、活動策劃、電子商務、運動品牌代理等多種服務。
法定代表人:王恩博
成立時間:2015-09-10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9300010369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長沙高新開發區桐梓坡西路408號麓谷林語小區E21棟605房
『肆』 春華鎮的經濟發展
2012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24.2億元,同比(下同)增長30.6%;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4萬元,增長1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增長16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6億元,增長14%;實際到位內資5150萬元,增長1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98元,增長23.4%。
一是致力產業轉型升級。引進精品農業項目3個,省重點工程國家雜交水稻綜合試驗基地項目成功落戶金鼎山村,長春茶廠與中國茶業知名品牌企業怡清源公司實現戰略合作,宇田農業蔬菜基地被國家農業部評為湖南省唯一一家國家級蔬菜標准園,基地拓展推進順利;糧食、蔬菜、茶葉、食用菌、小水果、花卉苗木產業進一步發展。機械鑄造、汽車零部件、環保建材等主導工業企穩求進,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引進了志同興等一批新興工業項目。加快發展服務經濟,長沙農資(種子)倉儲中心項目破土開建,王府國際商旅中心項目推進取得重要進展;春華集鎮100畝經營性用地開發和商貿綜合體建設籌備工作穩步推進;商貿流通業逐漸成場興市,各類網點新增82家,總數達到587家。招商引資工作被評為全縣先進。
二是致力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啟動政府投資和村級工程項目24個,總投資近1億元。胭脂港、西山港疏浚,戰備水庫泄洪渠改造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完成建設。撈刀河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山塘清淤擴容500畝。新改建農村公路29.4公里,改造村級危橋2座。國家安全飲水工程路春管線一期工程完成建設並實現通水。縣「三點一線」集中整治項目天鵝山—壠裡屋組團農戶房屋外立面完成改造。國家重點工程溪浙渡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洞田—九田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順利實施。啟動大魚、春華集鎮及重要節點風貌規劃編制。
三是致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集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成並率先在全縣投入使用。新增改水改廁180戶。完成糞污治理1.5萬平方米,畜禽禁養限養成果鞏固。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實現全覆蓋,河道清污保潔常態化,長效運轉機制進一步完善。推進綠化美化,完成植樹造林1200畝,建設防火林帶1公里,高標准完成S207兩廂綠化帶建設,啟動花園式庭院、集鎮、單位創建工作。倡導低碳生活,節能照明產品使用不斷推廣,全面完成縣下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成功創建國家生態鎮,龍王廟、松元、石塘鋪、花園新村成功創建市生態村,官塘村榮獲縣級綠色村莊稱號,並被推薦為市級綠色村莊創建單位。
四是致力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社會保障實現制度全覆蓋,社會救助及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70戶危房戶受益。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葯物制度實現全覆蓋,啟動春華醫院新建,提質改造4所村衛生室,基本完成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工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橫坑小學、松元小學順利撤並,全面完成合格學校建設,規劃新建武塘中學。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農家書屋實現村級全覆蓋,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對外開放。深化創業富民工作,爭取市、縣無償扶助資金60餘萬元。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入開展治安、治差、治堵、治難、治臟專項活動,應急管理、特殊群體管理服務不斷加強。完善群眾工作體系,建立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解決一批信訪遺留問題。食品安全監管加強,創建食品安全生產示範單位3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能源建設工作榮獲全省先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被評為縣紅旗單位,人口計生、安全生產、武裝、教育、老年科協工作評為全縣先進。
五是致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務公開平台延伸到村級,網上政務服務事項辦結率、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率均達100%。順利完成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和社區換屆。突出抓好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建立農村「三資」交易平台。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村級工程建設、村民建房、戶口遷移程序。堅持厲行節約,完善辦所經費預算管理,推行政府采購采管分離,嚴控「四項費用」支出。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10件,辦理並落實「縣長信箱」來信38件,及時辦理各類民意件。
『伍』 求要駱賓王的資料(詳細)
駱賓王(約626~?)
中國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和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早年才華橫溢而貧困落拓。入仕初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曾由長安主簿入朝為御史,後任臨海縣丞。這期間,他曾遭貶戍邊,被誣下獄,兩度投身戎幕。光宅元年(684),隨徐敬業(即李敬業)起兵討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他工詩,擅長七言歌行。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已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等聲情並茂,詞華富艷瑰麗,具有時代意義。五律佳作如《在獄詠蟬》、《送鄭少府入遼》,或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或樂觀豪邁,格高韻美。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則是豪情激盪,為初唐絕句之少有。他的駢文能在才華艷發、詞采贍富中寓清新俊逸之氣。如《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氣勢充沛,筆端見情,流傳廣泛,據說武後也曾為之動容。其集最早為唐中宗時郗雲卿所輯,已佚。明、清流行有4卷、6卷、10卷本。清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後出,最為完善。
駱賓王詩集
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屬文,尤妙於五言詩,嘗作《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初為道王府屬,歷武功主簿,又調長安主簿。武後時,左遷臨海丞,怏怏失志,棄官去。徐敬業舉義,署為府屬,為敬業草檄(即著名的《討武zhao(上明下空)檄》),斥武後罪狀。武後讀之,矍然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情景彷彿當年曹操欣賞陳琳一般。敬業事敗,賓王亡命,不知所終。中宗時,詔求其文,得數百篇,集成十卷。駱賓王素以神童著稱,七歲時寫的《鵝》描畫生動,童叟皆誦,可見其之早慧。其文才過人,多有長作,文辭清麗,意象生動;意蘊豐富,有感人肺腑之力。代表作有《鵝》、《在江南贈宋五之問》、《疇昔篇 》、《在獄詠蟬》、《棹歌行》、《詠美人在天津橋》、《早發諸暨》、《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等,其中除《鵝》外以《在獄詠蟬》為最著名,該詩托物言志,以幽棲高樹,餐風飲露的蟬寄寓自己高潔之志,然蟬露重飛難,風淹其鳴,而我又身陷囹圄,壯志難酬;自己和蟬的處境何其相似,不禁感傷之至,讀來令人泫然涕下。《詠美人在天津橋》一詩中的美人亦刻畫的相當生動,使人心儀神往。其詩編為三卷(全唐詩上卷第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
『陸』 駱賓王有老婆嗎有幾個叫什麼生了幾個崽子又叫什麼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字觀光,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發,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他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艷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宛轉而和諧,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易於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後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庄,及至清代吳偉業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斗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並無遜色。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盪著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後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後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後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跡見新、舊《唐書》。
『柒』 人們對駱賓王的評價,駱賓王的代表作和他的影響,個是什麼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字觀光,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發,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他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艷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宛轉而和諧,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易於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後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庄,及至清代吳偉業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斗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並無遜色。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盪著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後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後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後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跡見新、舊《唐書》。
駱賓王詩集:
詠鵝(七歲時作)
鵝, 鵝 ,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詠美人在天津橋
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
整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
水下看妝影,眉頭畫月新。
寄言曹子建,個是洛川神。
早發諸暨
征夫懷遠路,夙駕上危巒。
薄煙橫絕巘,輕凍澀回湍。
野霧連空暗,山風入曙寒。
帝城臨灞涘,禹穴枕江干。
橘性行應化,蓬心去不安。
獨掩窮途淚,長歌行路難。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日觀鄰全趙,星臨俯舊吳。
鬲津開巨浸,稽阜鎮名都。
紫雲浮劍匣,青山孕寶符。
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區。
風煙通地軸,星象正天樞。
天樞限南北,地軸殊鄉國。
辟門通舜賓,比屋封堯德。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
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
未展從東駿,空戢圖南翼。
時命欲何言,撫膺長嘆息。
嘆息將如何,遊人意氣多。
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泣魏傷吳起,思趙切廉頗。
凄斷韓王劍,生死翟公羅。
羅悲翟公意,劍負韓王氣。
驕餌去易論,忌途良可畏。
夙昔懷江海,平生混涇渭。
千載契風雲,一言忘賤貴。
去去訪林泉,空谷有遺賢。
言投爵里刺,來泛野人船。
締交君贈縞,投分我忘筌。
成風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術,漳濱恣閑逸。
聊安張蔚廬,詎掃陳蕃室。
虛室狎招尋,敬愛混浮沉。
一諾黃金信,三復白珪心。
霜松貞雅節,月桂朗沖襟。
靈台萬頃浚,學府九流深。
談玄明毀璧,拾紫陋籝金。
鷺濤開碧海,鳳彩綴詞林。
林虛星華映,水澈霞光凈。
霞水兩分紅,川源四望通。
霧卷天山靜,煙銷太史空。
鳥聲流向薄,蝶影亂芳叢。
柳陰低槧水,荷氣上薰風。
風月芳菲節,物華紛可悅。
將歡促席賞,遽爾又歸別。
積水帶吳門,通波連禹穴。
贈言雖欲盡,機心庶應絕。
潘岳本自閑,梁鴻不因熱。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棲拙。
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放曠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
野衣裁薜葉,山酒酌藤花。
白雲離望遠,青溪隱路賒。
儻憶幽岩桂,猶冀折疏麻。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井絡雙源浚,潯陽九派長。
淪波通地穴,輸委下歸塘。
別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
韞珠澄積潤,讓璧動浮光。
浮光凝折水,積潤疏圓沚。
玉輪涵地開,劍閣連星起。
風煙標迥秀,英靈信多美。
懷德踐遺芳,端操慚謀己。
謀己謬觀光,牽跡強凄惶。
揆拙迷三省,勞生昧兩忘。
彈隨空被笑,獻楚自多傷。
一朝殊默語,千里易炎涼。
炎涼幾遷貿,川陸疲臻湊。
積水架吳濤,連山橫楚岫。
風月雖殊昔,星河猶是舊。
姑蘇望南浦,邯鄲通北走。
北走平生親,南浦別離津。
瀟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無綠芷,寒汀有白蘋。
采之將何遺,故人漳水濱。
漳濱已遼遠,江潭未旋返。
為聽短歌行,當想長洲苑。
露金熏菊岸,風佩搖蘭坂。
蟬鳴稻葉秋,雁起蘆花晚。
晚秋雲日明,亭皋風霧清。
獨負平生氣,重牽搖落情。
占星非聚德,夢月詎懸名。
寂寥傷楚奏,凄斷泣秦聲。
秦聲懷舊里,楚奏悲無已。
郢路少知音,叢台富奇士。
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一顧重風雲,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紛綸,京洛多風塵。
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李仙非易托,蘇鬼尚難因。
不惜勞歌盡,誰為聽陽春。
晚憩田家
轉蓬勞遠役,披薜下田家。
山形類九折,水勢急三巴。
懸梁接斷岸,澀路擁崩查。
霧岩淪曉魄,風漵漲寒沙。
心跡一朝舛,關山萬里賒。
龍章徒表越,閩俗本殊華。
旅行悲泛梗,離贈折疏麻。
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
出石門
層岩遠接天,絕嶺上棲煙。
松低輕蓋偃,藤細弱絲懸。
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
暫策為龍杖,何處得神仙。
至分陝
陝西開勝壤,召南分沃疇。
列樹巢維鵲,平渚下雎鳩。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至今王化美,非獨在隆周。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一作洛濱對雪憶謝二兄弟)
旅思眇難裁,沖飆恨易哀。
曠望洛川晚,飄颻瑞雪來。
積彩明書幌,流韻繞琴台。
色奪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謝庭賞方逸,袁扉掩未開。
高人儻有訪,興盡詎須回。
北眺舂陵
攬轡疲宵邁,驅馬倦晨興。
既出封泥谷,還過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溪宿密雲蒸。
登高徒欲賦,詞殫獨撫膺。
夏日游目聊作
暫屏囂塵累,言尋物外情。
致逸心逾默,神幽體自輕。
浦夏荷香滿,田秋麥氣清。
詎假滄浪上,將濯楚臣纓。
同崔駙馬曉初登樓思京
麗譙通四望,繁憂起萬端。
綺疏低晚魄,鏤檻肅初寒。
白雲鄉思遠,黃圖歸路難。
唯餘西向笑,暫似當長安。
月夜有懷簡諸同病
閑庭落景盡,疏簾夜月通。
山靈響似應,水凈望如空。
棲枝猶繞鵲,遵渚未來鴻。
可嘆高樓婦,悲思杳難終。
敘寄員半千
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
不應驚若厲,只為直如弦。
坐歷山川險,吁嗟陵谷遷。
長吟空抱膝,短翮詎沖天。
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
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不學多能聖,徒思鴻寶仙。
斯志良難已,此道豈徒然。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岐路情雖狎,人倫地本偏。
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
寄言二三子,生死不來旋。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三十二餘罷,鬢是潘安仁。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買臣。
縱橫愁系越,坎壈倦遊秦。
出籠窮短翮,委轍涸枯鱗。
窮經不沾用,彈鋏欲誰申。
天子未驅策,歲月幾沉淪。
輕生長慷慨,效死獨殷勤。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視邊塞,萬里何苦辛。
劍匣胡霜影,弓開漢月輪。
金刀動秋色,鐵騎想風塵。
為國堅誠款,捐軀忘賤貧。
勒功思比憲,決略暗欺陳。
若不犯霜雪,虛擲玉京春。
春夜韋明府宅宴得春字
酌桂陶芳夜,披薜嘯幽人。
雅琴馴魯雉,清歌落范塵。
宿雲低迥蓋,殘月上虛輪。
幸此承恩洽,聊當故鄉春。
過張平子墓
西鄂該通理,南陽擅德音。
玉卮浮藻麗,銅渾積思深。
忽懷今日昔,非復昔時今。
日落豐碑暗,風來古木吟。
惟嘆窮泉下,終郁羨魚心。
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一作行軍軍中行路難、 軍中行路難)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馮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征惡少,金壇受律動將軍。
將軍擁旄宣廟略,戰士橫行靜夷落。
長驅一息背銅梁,直指三巴登劍閣。
閣道岧嶢起戍樓,劍門遙裔俯靈丘。
邛關九折無平路,江水雙源有急流。
征役無期返,他鄉歲華晚。
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
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
中外分區宇,夷夏殊風土。
交趾枕南荒,昆彌臨北戶。
川原繞毒霧,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時流,崩查千歲古。
漂梗飛蓬不自安,捫藤引葛度危巒。
昔時聞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
滄江綠水東流駛,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煙波。
三春邊地風光少,五月瀘中瘴癘多。
朝驅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彎繁弱,連星轉太阿。
重義輕生懷一顧,東伐西征凡幾度。
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轉積,地際行無已。
徒覺炎涼節物非,不知關山千萬里。
棄置勿重陳, 征行多苦辛。
且悅清笳楊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
絳節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行路難,幾千端,無復歸雲憑短翰,
空餘望日想長安。
(此首一作辛常伯詩)
君不見玉關塵色暗邊庭,
銅鞮雜虜寇長城。
天子按劍征餘勇,
將軍受脤事橫行。
七德龍韜開玉帳,
千里鼉鼓疊金鉦。
陰山苦霧埋高壘,
交河孤月照連營。
連營去去無窮極,
擁旆遙遙過絕國。
陣雲朝結晦天山,
寒沙夕漲迷疏勒。
龍鱗水上開魚貫,
馬首山前振雕翼。
長驅萬里詟祁連,
分麾三命武功宣。
百發烏號遙碎柳,
七尺龍文迥照蓮。
春來秋去移灰琯,
蘭閨柳市芳塵斷。
雁門迢遞尺書稀,
鴛被相思雙帶緩。
行路難,行路難,
誓令氛祲靜皋蘭。
但使封侯龍額貴,
詎隨中婦鳳樓寒。
(同辛常伯作)
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
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
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
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
劍履南宮入,簪纓北闕來。
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鉤陳肅蘭戺,璧沼浮槐市。
銅羽應風回,金莖承露起。
校文天祿閣,習戰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黃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鍾。
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
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綉柱玉盤龍。
綉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
王侯貴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鄰。
陸賈分金將宴喜,陳遵投轄正留賓。
趙李經過密,蕭朱交結親。
丹鳳朱城白日暮,青牛紺幰紅塵度。
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華游俠盛輕肥。
延年女弟雙鳳入,羅敷使君千騎歸。
同心結縷帶,連理織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蘭燈燈九微。
翠幌珠簾不獨映,清歌寶瑟自相依。
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
始見田竇相移奪, 俄聞衛霍有功勛。
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朱門無復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
相顧百齡皆有待,居然萬化咸應改。
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來苦自馳,爭名爭利徒爾為。
久留郎署終難遇,空掃相門誰見知。
當時一旦擅豪華,自言千載長驕奢。
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
黃雀徒巢桂,青門遂種瓜。
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紅顏宿昔白頭新,脫粟布衣輕故人。
故人有湮淪,新知無意氣。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已矣哉,歸去來。
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
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
汲黯薪逾積, 孫弘閣未開。
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疇昔篇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遊灞水曲,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金丸玉饌盛繁華,自言輕侮季倫家。
五霸爭馳千里馬,三條競騖七香車。
掩映飛軒乘落照,參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舊水如懸鏡,屋裡新妝不讓花。
意氣風雲倏如昨,歲月春秋屢回薄。
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見梅花落。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
莫教憔悴損容儀,會得高秋雲霧廓。
淹留坐帝鄉,無事積炎涼。
一朝披短褐,六載奉長廊。
賦文慚昔馬,執戟嘆前揚。
揮戈出武帳,荷筆入文昌。
文昌隱隱皇城裡,由來奕奕多才子。
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
卿相未曾識,王侯寧見擬。
垂釣甘成白首翁,負薪何處逢知己。
判將運命賦窮通,從來奇舛任西東。
不應永棄同芻狗,且復飄颻類轉蓬。
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
榮親未盡禮,徇主欲申功。
脂車秣馬辭鄉國,縈轡西南使邛僰。
玉壘銅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難測。
鶯囀蟬吟有悲望,鴻來雁度無音息。
陽關積霧萬里昏,劍閣連山千種色。
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
回腸隨九折,迸淚連雙流。
寒光千里暮,露氣二江秋。
長途看束馬,平水且沉牛。
華陽舊地標神制,石鏡蛾眉真秀麗。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
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
川平煙霧開,游戲錦城隈。
墉高龜望出,水凈雁文回。
尋姝入酒肆,訪客上琴台。
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
他鄉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闕。
不見猿聲助客啼,唯聞旅思將花發。
我家迢遞關山裡,關山迢遞不可越。
故園梅柳尚餘春,來時勿使芳菲歇。
解鞅欲言歸, 執袂愴多違。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別情傷去蓋, 離念惜徂輝。
知音何所託,木落雁南飛。
回來望平陸, 春來酒應熟。
相將菌閣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黃菊。
十年不調為貧賤,百日屢遷隨倚伏。
只為須求負郭田,使我再干州縣祿。
百年鬱郁少騰遷,萬里遙遙入鏡川。
涘江拂潮沖白日,淮海長波接遠天。
叢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煙。
賴有邊城月,常伴客旌懸。
東南美箭稱吳會,名都隱軫三江外。
塗山執玉應昌期,曲水開襟重文會。
仙鏑流音鳴鶴嶺,寶劍分輝落蛟瀨。
未看白馬對蘆芻,且覺浮雲似車蓋。
江南節序多,文酒屢經過。
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舟移疑入鏡,棹舉若乘波。
風光無限極,歸楫礙池荷。
眺聽煙霞正流眄,即從王事歸艫轉。
芝田花月屢裴回,金谷佳期重遊衍。
登高北望嗤梁叟,憑軾西征想潘掾。
峰開華岳聳疑蓮,水激龍門急如箭。
人事謝光陰,俄遭霜露侵。
偷存七尺影,分沒九泉深。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年來歲去成銷鑠,懷抱心期漸寥落。
掛冠裂冕已辭榮,南畝東皋事耕鑿。
賓階客院常疏散,蓬徑柴扉終寂寞。
自有林泉堪隱棲,何必山中事丘壑。
我住青門外,家臨素滻濱。
遙瞻丹鳳闕,斜望黑龍津。
荒衢通獵騎,窮巷抵樵輪。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昨夜琴聲奏悲調,旭旦含顰不成笑。
果乘驄馬發囂書,復道郎官稟綸誥。
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溺。
高門有閱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
適離京兆謗,還從御史彈。
炎威資夏景,平曲況秋翰。
畫地終難入,書空自不安。
吹毛未可待,搖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闊迍邅盡今日。
慎罰寧憑兩造辭,嚴科直掛三章律。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應白發頓成絲,直為黃沙暗如漆。
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
驚魂聞葉落,危魄逐輪埋。
霜威遙有厲,雪枉遂無階。
含冤欲誰道,飲氣獨居懷。
忽聞驛使發關東,傳道天波萬里通。
涸鱗去轍還游海,幽禽釋網便翔空。
舜澤堯曦方有極,讒言巧佞儻無窮。
誰能跼跡依三輔,會就商山訪四翁。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關恨蜀川。
歸雲已落涪江外,還雁應過洛水瀍。
洛水傍連帝城側,帝宅層甍垂鳳翼。
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
柳葉園花處處新,洛陽桃李應芳春。
妾向雙流窺石鏡,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時離別那堪道,此日空床對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魚,幽徑還生拔心草。
流風回雪儻便娟,驥子魚文實可憐。
擲果河陽君有分,貨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貧賤無人重,莫言富貴應須種。
綠珠猶得石崇憐,飛燕曾經漢皇寵。
良人何處醉縱橫,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縑成慊慊,翻將故劍作平平。
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後啼痕上竹生。
別日分明相約束,已取宜家成誡勖。
當時擬弄掌中珠,豈謂先摧庭際玉。
悲鳴五里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
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懶聽將雛曲。
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歸燕並頭棲。
抱膝當窗看夕兔,側耳空房聽曉雞。
舞蝶臨階只自舞,啼鳥逢人亦助啼。
獨坐傷孤枕,春來悲更甚。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錦江中霞似錦。
錦字迴文欲贈君,劍壁層峰自糾紛。
平江淼淼分清浦,長路悠悠間白雲。
也知京洛多佳麗,也知山岫遙虧蔽。
無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長情守期契。
傳聞織女對牽牛,相望重河隔淺流。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
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
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鳳樓迢遞絕塵埃,鶯時物色正裴回。
靈芝紫檢參差長,仙桂丹花重疊開。
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
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輕花委砌惹裾香,殘月窺窗覘幌色。
個時無數並妖妍,個里無窮總可憐。
別有眾中稱黜帝,天上人間少流例。
洛濱仙駕啟遙源,淮浦靈津符遠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佩中邀勒經時序,簫里尋思復幾年。
尋思許事真情變,二人容華識少選。
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
寄語天上弄機人,寄語河邊值查客,
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
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只將羞澀當風流,持此相憐保終始。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將濁水況清塵。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將心學松蕣。
不能京兆畫蛾眉,翻向成都騁騶引。
青牛紫氣度靈關,尺素赩鱗去不還。
連苔上砌無窮綠,修竹臨壇幾處斑。
此時空床難獨守,此日別離那可久。
梅花如雪柳如絲,年去年來不自持。
初言別在寒偏在,何悟春來春更思。
春時物色無端緒,雙枕孤眠誰分許。
分念嬌鶯一種啼,生憎燕子千般語。
朝雲旭日照青樓,遲暉麗色滿皇州。
落花泛泛浮靈沼,垂柳長長拂御溝。
御溝大道多奇賞,俠客妖容遞來往。
寶騎連花鐵作錢,香輪騖水珠為網。
香輪寶騎競繁華,可憐今夜宿倡家。
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里落梅花。
許輩多情偏送款,為問春花幾時滿。
千回鳥信說眾諸,百過鶯啼說長短。
長短眾諸判不尋,千回百過浪關心。
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南陌西鄰咸自保,還轡歸期須及早。
為想三春狹斜路,莫辭九折邛關道。
假令白里似長安,須使青牛學劍端。
蘋風入馭來應易,竹杖成龍去不難。
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君心不記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
不分淹留桑路待,只應直取桂輪飛。
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字觀光,義烏人。他幼年就才華出眾,高宗永徽年間(650—655年)為道王李元慶府屬,後以奉禮郎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儀鳳中(676—679年),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因上書議論政事,觸忤武則天下獄,貶臨海縣丞,悒悒不得志,乃棄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業討伐武則天,並寫下了著名的《討武照檄》。武則天讀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贊嘆他很有才氣,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在臨海時,他曾寫過一首《久客臨海有懷》,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觀,地岜望星樓。練光搖亂馬,劍氣上連牛。草濕姑蘇夕,葉下洞庭秋。欲知凄斷意,江上涉安流」。
『捌』 盛唐春華是什麼公司
是一家綜合性集團公司,業務覆蓋生物科技,能源科技,貿易,金融投資,房地產,互聯網,文化餐飲等多個領域,
『玖』 初唐四傑的名句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詳情請見http://ke..com/view/21790.htm
王勃,字子安,繹州龍門人,文中子通之孫。六歲善文辭,未冠,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數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時諸王斗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斥之。勃既廢,客劍南。久之,補虢州參軍。坐事,復除名。勃父福峙,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交踐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讀書,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傑。勃有集三十卷,今編詩二卷。 主要作品有《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聖泉宴》、《散關晨度》、《游梵宇三覺寺》、《麻平晚行》等。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成為千古名句。詳細詩作請見
http://www.shiandci.net/wb.htm
楊炯,華陽人。幼聰敏傅學,善屬文。年十一,學神童,授校書郎,為崇文論學主,遷後事司直。恃才簡倨,人不容之。武後時,左轉梓州司法參軍。秩滿,遷婺州盈川令。卒於宮。中宗即位,以舊僚贈著作郎。炯聞時人以四傑稱,乃自言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張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也。」有《盈川集》三十卷,今存詩一卷,主要作品有《戰南城》、《送臨津房少府》、《折楊柳》、《紫騮馬》、《有所思》、《梅花落》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出自《從軍行》),抒寫投筆從戎、立功邊塞的豪情壯志,雄渾剛健,開盛唐邊塞詩之先河。詳情請見http://www.wf66.com/read.asp?topage=2&id=8761E0CC1
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人。十歲,從曹憲,王義方授蒼雅,調鄧王府典簽。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王愛重,比之相如。調新都尉,染風疾。去官,居太白山,以服餌為事。又客東龍門山,疾甚,足攣,一手又廢。乃去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穎水周舍,復豫為墓。偃卧其中,後不甚其苦,與親屬訣,自投穎水死,年四十。嘗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幽憂子》三卷,會編詩二卷,主要作品有《浴浪鳥》、《階竹》、《含鳳蟬》、《衷川獨泛》、《送二兄人蜀》、《宿玄武二首》、《長安古意》等。詳情請見http://www.shuku.net/novels/shici/luzhaolin.html
駱賓王(約626或627~684後),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駱賓王和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因事被誣下獄。次年,遇赦得釋。出獄後,曾北游幽燕,再度投身戎幕。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光宅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積極准備改唐為周。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據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參加了這一軍事行動,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就是這時寫的。11月,徐敬業兵敗,駱賓王下落不明。《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後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主要作品有《鵝》、《夏日游德州贈高四》、《在江南贈宋五之問》、《晚憩田家》、《出石門》、《至分陝》、《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一作洛濱對雪憶謝二兄弟)》等。尤其六歲時就留下了「白毛撫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千古名句。詳情請見http://www.lingshi.com/gushi/luobinwang.htm
如果不是,祝您早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