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膽結石手術醫療糾紛問題
膽結石手術是一個小手術,也是普通手術,有這么麻煩嗎,醫院的責任不能免除。
Ⅱ 醫療糾紛
這種手術的確容易引起並發症,但你父親的手術到底是否屬於並發症,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手術記錄、手術前的檢查記錄等多方面資料綜合研究才能確定。
下面的資料也許對你有用,現轉錄給你,祝你父親早日康復。
膽囊切除術並發症--不容忽視的問題 【基本外科討論版】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膽囊切除術以來,開腹膽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雖近年來腹腔鏡外科的興起使一部分病人接愛腹腔鏡膽囊切除,但開腹膽囊切除仍是大部分醫院最經典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開腹膽囊切除術雖不復雜,並發症發生率和手術死亡率均很低,但其並發症往往給病人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一個並非所有外科醫生都認識到的問題,往往是並發症出現了,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下面結合作者實踐和文獻再談一談這個簡單而 又復雜的論題
檢索1998年1月~1999年10月國內有關膽囊切除文 獻共有337篇,其中79篇是有關開腹膽囊切除並發症的問題,佔23.4%,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外科醫生對膽囊切除及其並發症的重視。從此79篇文獻中隨機選取35個單位的35篇文獻,作者單位來自於全國各地各級醫院,時 間跨度為1966~1999年,基本可代表國內開腹膽囊切除的現狀。35篇文獻中共報告開腹膽囊切 除術24095例,540例發生並發症,發生率為2.2%。前5位並發症分別為膽囊切除術後問題(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佔0.92%(222/24095),肝外膽管損傷佔0.81%(195/24095),膽汁瘺佔0.21%(50/24095),膽囊殘株炎並發膽總管結石、黃疸佔0.15%(35/24095),心臟驟停佔0.08%(19/24095),其他少見並發症有肝十二指腸韌帶橫斷、肝功能衰竭、術中肝門曲張靜脈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壞死性筋膜炎、十二指腸損傷等。
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並無一個明確的概念,其泛指膽囊切除術後仍出現上腹部隱痛、惡心、飽脹、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數增多或稀便、厭油膩、發熱、甚至黃疸等術前即存在的表現。1995年Nahrwold 提出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是一種誤解,以「膽囊切除術後問題」的稱謂替代似乎更為合理。膽囊切除術後問題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於膽道疾病本身,也可能與膽道疾病毫不相干。膽囊切除術後問題中最為明顯的症狀是術後腹痛,文獻報道70%以上的腹痛原因與膽囊切除無關,這包括術前就可能存在的胃食管反流,應激性腸道綜合征、胃十二指腸潰湯、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狀在膽囊切除術後繼續存在。部分病人膽囊切除術後腹痛與膽囊殘株炎、醫源性膽總管結石及術前術中未發現的膽總管結石有關。膽囊殘株炎多見於膽囊大部切除時,由於在Hartman囊處切斷膽囊,使得剩餘部分日後逐漸擴張而形成小膽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現結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膽囊頸結石在膽囊大部切除後可有結石殘留或操作不慎將結石推入膽總管,術後出現結石性膽囊炎症狀或膽絞痛、黃疸、發熱等膽管炎表現。從我們經驗來看,膽囊大部切除術並不是值得推薦的術式,只是在肝外膽管因疤痕組織粘連緻密,解剖關系難以辨認時或合並肝硬化肝門門靜脈叢屈曲擴張時不得已而為之。而且行膽囊大部切除術後剩餘膽囊粘膜應以碘酒、石炭酸塗抹或電刀燒灼徹底處理以防止術後小膽囊出現。膽囊切除前應仔細觸摸膽囊及膽囊頸部,確定有無結石,如有,術者應耐心解剖,將粘連纖維組織剔除一部分,以便暴露膽囊管,看清膽囊管後輕輕觸摸膽囊管有否結石,結石大小、數目,膽囊管粗細,特別注意勿擠壓過猛將結石擠碎或擠入膽總管。分離出膽囊管後在結石下方結扎懸吊標記,防止結石殘留或滑入膽總管。
膽道系統解剖關系復雜,而且變異較多,在膽囊切除術中任何疏忽和失誤都可造成膽管損傷。肝外膽管及膽囊管出現明顯變異者約佔10%~15%,最常見的四種情況為:膽囊管開口於右肝管,兩根右肝管引流右肝葉;膽囊管與膽總管融合並開口於近端;膽囊管繞過膽總管並開口於內側近端;膽囊管與膽總管有較長的並行段。其中第四種情況同時有較大結石位於膽囊Hartman袋內或合並膽囊管-膽總管內瘺時,即為Mirrizzi綜合征。關於開腹膽囊切除時肝外膽管損傷的診治和預防已有諸多文獻,這里不再贅述,只提出兩點:(1)提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為從國內外文獻看,膽囊切除的三種主要方式即常規開腹膽囊切除、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管損傷發生率最低,而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膽道損傷發生率最高;(2)提倡開腹膽囊切除採用順逆結合方式,分離膽囊三角顯示膽囊管後並不切斷,而用絲線先予以結扎標記,然後在自膽囊底開始逆行切除膽囊,最後兩端會師,確定肝總管、膽總管、膽囊管三管會合關系後,再切斷膽囊管。此外,在手術極度困難時,可先剖開膽囊,從膽囊腔內找到膽囊管開口內外結合進行處理,或通過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造影明確肝外膽道關系後再進行手術操作,對預防醫源性膽管損傷發生有重要作用。
膽囊切除心跳驟停的原因是一個綜合因素,它與麻醉、機體本身原有疾病及手術操作密切相關。在正常狀態下,病人術前即存在的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壓、心律失常或糖尿病等不易被臨床醫師所重視,一旦麻醉後膽囊切除時,心臟負荷增加,這些病易發生心跳驟停意外。年齡越大,膽囊切除心跳驟停發生率越高,這與心臟的儲備功能減退有關。此外,從本文統計的國內35家醫療單位膽囊切除情況來看,心臟驟停多發生於縣市級醫院,而在省級以上醫院及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則較少見,這可能與採用的麻醉方式密切相關。由於技術原因,很多縣市級醫院麻醉醫師樂於採用硬膜外阻滯麻醉而不願採用氣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滯麻醉對病人交感神經阻滯所致的血液動力學變化明顯,迷走神經張力相對亢進,興奮性增高。膽囊切除時,手術刺激反射性血壓大幅度降低,心跳變慢,心肌缺血缺氧,極易發生心跳驟停。而氣管內麻醉對血液動力學干擾較輕,可充分供氧,對保護心功能有益,且一旦發生心跳驟停,便於搶救。手術操作中,在牽拉提夾膽囊時,通常術中心電圖提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S-T段不同程度的下降,T波變平。分離膽囊頸時更顯著,提示手術操作是心跳驟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膽囊切除術中一旦發現心跳驟停,復甦成功的關鍵是麻醉師及早發現循環變化和心跳驟停的先兆,迅速作出心跳驟停診斷,立即進行搶救,手術者經腹腔行心臟按壓,麻醉師立即經氣管插管給氧,進行正壓呼吸。早期發現及時搶救成功率可達70%以上。如果麻醉者觀察不細,或手術者忙於操作,對心跳驟停先兆未察覺,一旦心跳驟停,措手不及,忙亂無序,復甦失敗,病人將不可避免地死亡或成為植物人。
膽囊切除術後黃疸雖並不常見,但確值得重視。結合我院資料,黃疸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術前病人合並有肝臟器質性病變如肝炎、肝硬化等,即使擇期手術也可出現肝功能惡化、黃疸、腹水等,尤其由於急診手術或術前忽視這方面檢查,在手術打擊下肝功能惡化,出現肝細胞性黃疸或肝內毛細膽管梗阻性黃疸,甚至可出現肝衰,這是膽囊切除的高危因素。(2)肝外膽 管損傷。(3)膽囊切除時膽囊內結石推入膽總管造成醫源性膽總管繼發結石,出現梗阻性黃疸。(4)膽囊切除術後繼發膽管炎、胰腺炎,可致梗阻性黃疸。我們曾遇1例78歲高齡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反復急性發作,行膽囊切除術,術前無黃疸史,B超及術中無膽管擴張,術後14天出現上腹脹,不適,黃疸,體溫37℃左右,血生化為梗黃改變,B超示肝內外膽管均擴張,肝外膽管直徑1.6cm,無結石影,胰澱粉酶增高,經按急性胰腺炎,膽管炎治療10天,黃疸消退,B超示膽總管直徑恢復到術前0.8cm。(5)術後肝門區粘連,瘢痕壓迫肝外膽管呈現梗黃。因此即使膽囊切除術後早期即出現梗阻性黃疸,也不能泛泛地認為是肝外膽管損傷。動態觀察肝功能變化、血膽紅素水平、肝膽B超,有條件可行MRCP,必要時可行ERCP,鑒別黃疸是梗阻性還是非梗阻性、肝內梗阻還是肝外膽管損傷性梗阻均有重要價值。
術後肝功能衰竭,術中肝門曲張血管大出血多見於肝硬化病人。對肝硬化病人合並膽囊炎時,行膽囊切除是一個高危險手術。由於肝硬化、門脈高壓、膽囊床靜脈叢及肝門部門靜脈分支怒張,很容易破裂出血;加之肝功能儲備差,凝血機制差,一旦出血,往往難以控制。對肝硬化病人必須行膽囊切除時,如必要可考慮施行膽囊大部切除或漿膜下膽囊切除術。
Ⅲ 膽囊切除的危害
現在中國的膽道的疾病還是蠻多的,許多出現了膽囊結石的情況,這時建議一般使用膽囊切除術,但是膽囊切除後要注意什麼,小編有幾點建議。
首先,膽囊的切除勢必會給膽管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由於每一位患者的身體機能不一樣,那麼能承受損傷度也是不一樣的,嚴重的患者還有可能引發膽管的合並症甚至會造成死亡,有資料顯示死亡的概率大約是0.18%到2.3%左右。
其次,膽囊切除還有可能誘發結腸癌的危險性,這是因為膽囊切除以後膽囊的所有功能就沒有了,然後膽酸又會24小時不斷的流入腸道裡面,一旦與細菌接觸那麼就會產生次級膽酸,而次級膽酸因為長時間的傷害結腸,就會引發結腸癌。
Ⅳ 急急急!膽囊手術
主要還是要結合你的年齡和腹腔內情況,一般來講做得多的醫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中轉開腹是必須要交代的,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就近尋找對腹腔鏡膽囊手術比較擅長的醫生開。
Ⅳ 膽囊切除,親身經歷過的請進!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膽囊」手術切除的問題。
膽囊是人身體里儲存膽汁的場所,不斷地將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起來,並加以濃縮,在進食的時候,膽囊通過自身的收縮,將濃縮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以幫助消化脂肪。
如果膽囊因諸如膽囊炎、結石、息肉、膽囊癌等種種原因不得不被切除時,人們將面對因膽汁得不到調控而引起的生理狀態的改變。
這時,膽汁將持續進入十二指腸,而在人們進食時卻又不能得到足夠的膽汁來幫助消化,會導致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瀉等。
1)手術指症
對於有症狀和(或)並發症的膽囊結石應及時行膽囊切除術。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一般認為不需立即行膽囊切除術,只需觀察和隨診。
但有下列情況時應該考慮手術:
1. 口服膽囊造影膽囊不顯影。
2. 結石直徑超過2--3厘米。
3. 合並瓷化膽囊。
4. 合並糖尿病者在糖尿病已經控制時。
5. 有心肺功能障礙者。
因後兩種情況,一旦急性發作或發生並發症而被迫施行急診手術時,危險性遠較擇期性手術大。
……
4)並發病症
大致上手術後的並發症可分為內科性及外科性兩大類。
1. 內科
內科性並發症的發生與一般剖腹手術無多大差別,然而由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時間縮短及傷口細小,呼吸道的擴張不足情況較少發生。
此外,泌尿道感染、靜脈炎等情況亦甚少見。
2. 外科
外科並發症常見的有:
① 膽汁泄漏;② 膽管阻塞;③ 殘存總膽管結石;④ 傷口感染;⑤ 肩部酸痛;⑥ 腹腔積液;⑦ 腹腔出血。
並發症發生的機率不高,約在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治癒。
……
6)飲食護理
1. 手術後,由於胃腸受到刺激,蠕動減少,肝臟功能受到抑制,膽汁分泌量降低,會影響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所以,術後1--2天,應嚴格禁食,宜用靜脈滴注補充各種營養。
第3天起可視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藕粉、果汁等,隨後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加甜麵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棗泥米糊以及麵食類等。
2. 在術後1個月內,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有人認為,「病灶」除去後,就可以改變過去的低脂肪飲食了,這是錯誤的。
膽囊切除後,將失去調節膽汁排入腸道的功能,對脂肪的消化能力相應減弱。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要消化較多量的脂肪類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會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減少脂肪類攝入,主要指不吃或盡量少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類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
烹調盡量少用動物油,可適量增加植物油。菜餚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少吃炒菜,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這樣就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3. 逐漸加強營養。膽囊切除1個月以後,飲食也應追求清淡,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將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在經過數周的適應代償後,連接肝臟與小腸的膽總管逐漸伸展擴大,代替了膽囊貯存膽汁的功能。
如消化功能無異常,即可食用普通飲食。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吃一些含蛋白質質量較高的食物。每天應吃些瘦肉、水產品、豆類食品,如能飲一杯牛奶更好。
如不習慣食奶類或魚肉者,可多吃大豆製品及菌菇類,以彌補動物蛋白的不足。膽囊切除後原則上不宜攝入過高的脂肪與膽固醇,但也不必過分限制脂肪,因為腸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膽汁分泌及擴展膽總管容積和保持膽道流暢所必需的。
此外,多吃高纖維素與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對患者術後的恢復也十分有益。
4. 適當增加進餐次數。應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別是術後3--6個月內,每天以4餐為好,少吃多餐可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利於手術後恢復健康。
最好能每天吃點醋,因為醋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可調節腸道內的酸鹼度,以利於膽汁發揮作用,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常飲茶、多吃鮮果和蔬菜也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10)手術視頻
http://video..com/t?di=442330061_442330060&pos=1&word=%B5%A8%C4%D2%C7%D0%B3%FD%CA%F5
愛心提示:如有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便對症下葯。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Ⅵ 人的膽被切除後會怎樣
膽囊是什麼?比方說,人的膽囊好比一個儲存膽汁的「水庫」,平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部分儲存在這里,我們吃飯以後,特別是進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後,膽囊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排入腸道,發揮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膽汁無處儲存,便持續不斷地排進腸道。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後,會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於腸黏膜,會使腸黏膜癌變。
切除膽囊的患者在飲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脂油膩的食物,特別是不能吃煎、炸食品,盡量減少腸道內的「二級膽酸」的附著。此外,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纖維素多的食物,多喝水,保證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及時排除腸道毒素,對預防大腸癌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膽囊切除後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 因膽囊疾患而行膽囊切除術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其療效已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不可否認,膽囊切除術會發生些並發症和後遺症,雖然為數不多,但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同時,切掉膽囊後,在一段時間里對消化功能會有影響,但不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後果。
膽囊具有濃縮、貯存和排空膽汁,從而起到調節膽道內壓力的作用,膽囊切除後這些功能消失,肝臟分泌的膽汁持續不斷地流入十二指腸,這樣,在消化階段會顯得流入腸道的膽汁不夠,而在非消化階段,流入腸道的膽汁不能發揮其作用。這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代償,膽管會代償性增粗,部分代替膽囊功能,膽總管下端的括約肌也會出現持久而有節律的關閉或開放,以適應消化的需要。因此,部分病人膽囊切除術後早期對脂肪消化的耐受性差,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逐步改善。事實上,有不少病人術前膽囊已無功能或功能下降,病變膽囊會影響病人的消化功能,還會發生膽絞痛或急膽發作,甚至癌變,這種病人膽囊切除後,不但不會出現術後消化功能不好,反而切除病變膽囊而改善了消化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少數病人膽囊切除後,可能出現膽汁返流性胃炎,臨床上為數不多,葯物治療效果較好。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研究表明,膽囊切除後有增加大腸癌發生率的可能性,但發生率不高,可不必驚慌。
綜上所述,膽囊切除後,短時間里可能會有一引起不適應,但經過一段時間代償即如常人一樣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對人體健康沒有什麼重大的影響。
Ⅶ 膽囊切除
腹腔鏡膽囊摘除術一般費用在7000左右,這是國有公立醫院的標准,不要去小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