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指出侵權行為和違法行為並給出解決方案
侵權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其違反的法律可以是侵權責任法、合同法等等法律。
比如說你去住賓館,一個非賓館工作人員(外人),撬你的門,偷走了你的手機,那麼小偷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侵犯了你的財產權,也是違法行為,違反了物權法、刑法等等。
而賓館一方未做到適當的安全保障義務,侵犯了你的財產權,同時也是違法行為,違反了侵權責任法。
解決方案,就是報警抓小偷,抓到的話,小偷該是什麼責任就是什麼責任,賠償你的損失,不足部分或者抓不到,賓館承擔與其過錯相對應的責任。
② 違約行為是否屬於侵權行為
1.簡述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的區別。
答A侵權行為所侵犯的是絕對權,其違法性體現在違反法律直接規定的、針對一般人的義務;(而違約行為所侵犯的是一種相對權,其違法性表現在當事人違反自已設立的、並針對特定當事人的義務。)
B侵權行為的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間並不存在合同法律關系,(只是由於侵權行為的發生,才在當事人間產生侵權損害賠償關系;而違約責任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為前提的,只有當存在有效合同,且當事人違反合同規定的情況下,才能產生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C侵權行為的主體在一般情況下是不特定的,(行為人可以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行為人是不足人有民事責任能力,能常不影響受害人享有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實現;)而違約行為的主體是特定的合同當事人,(由於合同當事人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因此違約行為的主體也只能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D實施侵權行為將依法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而實施違約行為將承擔違約責任,兩種責任在性質、構成上均有差別。)侵權行為是行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財產的行為。侵權行為,它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侵權顧名思義就是侵害權利,但是,侵害什麼樣的權利呢? 侵權行為是給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但並不是說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都是侵權行為。任何一種侵權行為在發生以後,受害人要主張侵權損害賠償,則必須要舉證證明行為人侵害了其某種權利或利益,而這種權利和利益應是受到侵權法保護的。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侵權行為侵害的是一種絕對權,而違約行為侵害的是一種相對權。所謂絕對權,就是指權利人人他的權利主體,就是這個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它是特定的,但是這個義務主體都是不特定的,而權利人的權利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但是相對權,它只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發生,也就是不僅權利人是特定的,而且義務主體也是特定的,權利人的權利只能對抗特定的義務人。所以,侵權行為的對象主要是絕對權。因此我們說,侵權行為法和合同法的一個重要區別,就表現在:侵權法保護的對象主要是絕對權,而合同法保護的對象主要就是相對權,也就是合同債權。
③ 行為違法性是一般侵權的構成要件嗎 如何運用公平責任原則
你對行為的違法性理解陷入了誤區哦,民法裡面行為的違法性並不是指違反了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侵權行為中的行為的違法性 只要是行為侵害了別人的民事權利或受法律保護的民事利益就可以認為是行為的違法性,但有違法阻卻事由的,則應排除其違法性,像正當防衛
特殊侵權行為中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並不是無過錯就不侵權
在緊急避險,正當防衛致人或財物的損害中,以及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行為中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民法通則128條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時,應該承當民事責任
129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當責任或承擔適當責任,因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時,緊急避險人承擔適當責任
這些都是公平責任原則的體現
④ 造謠行為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侵權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
造謠肯定要承擔法律責任,沒造成嚴重後果者,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承擔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者,則涉嫌構成侮辱、誹謗罪。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⑤ 侵權行為是無效法律行為嗎
一、侵權行為和法律行為的概念:
1、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內容發生法律效果為目的的行為。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2、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二、區別:侵權行為就屬於法律行為中的作為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一定是法律行為。而法律行為的范圍遠遠大於侵權行為,比如說結婚登記是法律行為,但是是合法的法律行為。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三、對於侵權的「行為」的認定
生活實踐證明存在兩種侵權:一種主觀無過失侵權, 包括無行為能力人侵權和「好心辦壞事」的侵權; 另一種是過錯侵權, 即有故意或過失的侵權。這兩種侵權對受害人所造成的侵害後果, 從性質上並沒有什麼 兩樣。侵權行為屬於事實行為。「事實行為( realakte) 者, 基於事實之狀態或經過, 法律因其所生之結果, 特付以法律上效力之行為也。」可見, 事實行為並不強調行為人的主觀因素。英國法學家Flemiming就認為, 「不管侵權人主觀是否可受責難, 無辜的受害者都應當獲得賠償。」
可見, 以是否侵害了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權益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性質, 具有法律和社會實踐的基礎。
總之, 以是否侵害了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合法權益為標准, 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從這一觀念出發, 對屬於法律絕對保護的權益, 只要侵害了這樣的權益, 其行為就應當認定為侵權。對屬於法律相對保護的權益, 只有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下, 才能認定為侵權。對法律不予確認和保護的客體的侵害, 不認定為侵權。
四、法律行為的成立條件:
①必須是出於人們自覺的作為和不作為。無意識能力的幼年人、瘋癲、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脅迫下的作為和不作為,都不能被視為法律行為。
②必須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現的舉動,單純心理上的活動不產生法律上的後果,如雖有犯罪意思而無犯罪行為的,不能視為犯罪,也不能視為法律行為。
③必須為法律規范所確認、而發生法律上效力的行為。不由法律調整、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如通常的社交、戀愛等不是法律行為。
⑥ 侵權行為,違法行為是事實行為嗎
你好來。民事法律行為一自定是合法的、事實行為不一定。我給你舉合法的事實行為。 發明創造,拾得無主物、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先佔、加工、著作、無因管理不合法的事實行為有,不當得利,侵權行為、 總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統屬於行為范疇。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行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的,是民事行為,否則,就是事實行為。
⑦ 侵權行為與法律行為的區別
法律行為是指有法律法律效力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侵權行為就屬於法律行為中的作為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一定是法律行為。而法律行為的范圍遠遠大於侵權行為,比如說結婚登記是法律行為,但是是合法的法律行為。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⑧ 違法行為和侵權行為的區別
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可以將侵權版行權為劃分為一般侵權和特殊侵權,一般侵權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是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及過錯推定責任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必須有法律作出特別規定。概括起來,兩者主要有如下區別:第一,構成要件不同。一般侵權必須同時具備過錯、加害行為、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特殊侵權不需要以過錯要件為要件或者法律直接推定侵權人存在過錯由其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第二,是否以法律的特別規定為前提不同。一般侵權不需要法律進行單獨特別規定,而後者必須有法律單獨特別規定為前提。第三,適用的歸責原則不同。這也是劃分兩者的標准。一般侵權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特殊侵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