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追償權是什麼意思
保證人追償權又稱「保證人求償權」,是指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得請求主債務人償還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第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保證人所享有的追償權,在本質上是一種代位請求權,也就是保證人在清償債務後,代替原債權人的地位,在其與債務人之間形成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㈡ 追償權產生依據有哪些,追償權的范圍有哪些
一、追償權產生依據
保證人對於債務人的追償權,根據各國民法通說,主要來自於保證人與主債務人之間的內部法律關系,具體有以下情形:
1、一般情況下,保證人提供保證,是根據主債務人的委託而進行的,雙方之間通常簽有協議,因此相互間的法律關系為委託關系,保證人可以根據雙方間的協議以及關於委託的法律規定向主債務人進行追償。在委託關系中,受託人為處理委託事務墊付的必要費用,委託人應當償還該費用及其利息,保證人以自己的財產對主債權人進行清償並使得主債務人免責,構成了必要費用之支出,當然有權對主債務人請求返還。
2、如果保證人提供保證未經主債務人委託而進行,雙方間的法律關系應為無因管理或准無因管理,保證人雖然在沒有法定或約定義務的情況下清償主債務,但其清償行為使主債務人免責即主債務人從中受益,根據無因管理的法律規定,保證人可以要求主債務人支付必要的費用支出。
其次,除依據雙方間法律關系享有對主債務人的追償權外,保證人還可以根據代位求償權的一般民法原則向主債務人進行追償。代位權屬於法律上的債權轉移,無論是否經過主債務人同意,保證人對主債權人進行清償後,主債權人的權利在清償的范圍內轉移給了保證人,保證人享有主債權人的權利,可以要求主債務人償還。
二、追償權的范圍
根據委託而提供保證的,保證人的追償權與委託關系中受託人的求償權相同,根據有關委託的法律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范圍應當包括:
1、保證人清償的債權金額。作為受託人,保證人有權要求主債務人償還其為主債務或其他免責行為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一般情況下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其他從債務。
2、保證人清償之日起的法定利息。對於處理委託事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受託人可以要求委託人償還自支出之日起的利息,受託提供保證的保證人同樣有權要求主債務人償還其清償額的利息,但利率應採用法定利率。
未經委託而提供保證的,根據無因管理的原理,保證人的追償應以主債務人所受利益為限,主債務人必須償還必要費用。《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對無因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損失進行管理或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務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償付的必要費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務活動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以及在該活動中受到的實際損失。」因此,管理人有權請求本人償還必要的費用包括兩部分:一是管理人在管理事務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一是管理人在事務管理中受到的實際損失。
㈢ 承擔保證責任的擔保人對反擔保人的追償順序的國家明確法律規定。
B、D、E同時為C做了反擔保? 反擔保合同是否登記了?
根據我國《擔保法》第4條規定:「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時,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擔保的規定。」
如上,反擔保適用一般的擔保規定。B D E提供反擔保沒有約定保證份額,則3人承擔連帶責任。可以向3人任意一人要求承擔責任
㈣ 什麼是追償權糾紛
追償權糾紛包含兩種情況,一是擔保責任追償權糾紛;二是合夥債務追償權糾紛。擔保責任追償權,又稱為代位求償權,是指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第三人,在承擔了擔保責任後,享有的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擔保人只要按照擔保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清償或者依據法律規定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即可取得對債務人的償還請求權,即追償權。合夥債務追償權是指清償了合夥債務的合夥人對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部分向其他合夥人追償的權利。
㈤ 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怎樣行使追償權
一、保證人行使預期追償權。
二、保證人可要求主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反擔保。
三、保證人的代位權和撤銷權。
㈥ 擔保人追償權為什麼是物權而不是債權
追償權糾紛包含擔保責任追償權糾紛和合夥債務追償權糾紛。擔保責任追償權糾紛屬於物權,合夥債務追償權糾紛屬於債權。
《民法典》第七百條【保證人追償權】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范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㈦ 什麼是追償權糾紛
追償權糾紛包含兩神情況,一是擔保責任追償權糾紛;二是合夥債務追償權糾紛。
擔保責任追償權,又稱為代位求償權,是指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第三人,在承擔了擔保責任後,享有的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擔保人只要按照擔保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清償或者依據法律規定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即可取得對債務人的償還請求權,即追償權。根據《擔保法》第31條的規定,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理論上將保證人的這種權利稱之為保證人追償權,《擔保法》的這一規定是明確賦予保證人的。至於物上保證人也同樣享有追償權,《擔保法》第57條規定了第三人作抵押人時對債務人享有的追償權,這一規定同樣適用於第三人作出質人時的情況。另外,擔保法司法解釋特別規定將保證人的追償權同樣賦子承擔了過錯賠償責任的尤效擔保的擔保人,開了過錯責任可以追償的先例。因此,擔保人的追償權成為保證人、物上保證人以及無效擔保人均享有的一項民事權利。
㈧ 追償權有時效嗎
追償權是有時效的,一般時效為2年。擔保人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內自保容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2年內。擔保人在行使追償權一般是在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之日起3年內行使,同時要主要主債務的訴訟時效的限制。
保證人的追償權的訴訟時效實際上是適用《民法通則》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所規定的時效的,即保證人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2年屆滿。
如保證人自向債務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二年內未行使追償權,又沒有訴訟時效中斷和中止的事由,其不得再以訴訟或者仲裁方式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
「保證人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因此,保證人的追償權的訴訟時效實際上是適用《民法通則》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所規定的時效的,即保證人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2年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