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土地糾紛該怎麼解決
宅基地的糾紛問題可以向鄉鎮的人民政府反映,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最終途徑是走司法途徑。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於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於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的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1)鄉鎮土地糾紛信息擴展閱讀:
依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十三條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第十四條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一)土地侵權案件;
(二)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三)土地違法案件;
(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五)其他不作為土地權屬爭議的案件。
『貳』 鄉鎮政府對土地糾紛的確權范圍
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回府處理。 答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叄』 鄉鎮人民政府怎樣調處土地權屬爭議
請參考: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依法處理土地權屬爭議,保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安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處理土地權屬爭議,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歸屬問題而發生的爭議。
第三條
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
第四條
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處理,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先進行調解;調解無效的,由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第五條
土地權屬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處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辦理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具體工作。
第二章 申請和受理
第六條 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當事人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依照本章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
第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受理下列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一)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二)跨鄉級行政區域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三)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交辦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前款第(一)項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也可以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第八條
自治州、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受理下列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二)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交辦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受理下列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一)跨自治州、設區的市行政區域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二)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三)同級人民政府和國家土地管理局交辦的土地權屬案件。
第十條
國家土地管理局受理下列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一)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二)國務院交辦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第十一條
有管轄權的土地管理部門因特殊原因不能行使土地權屬爭議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指定管轄,土地權屬爭議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爭議雙方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二條
土地管理部門發現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管轄權的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申請,或者直接移送有管轄權的土地管理部門。
第十三條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可以辦理下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管轄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交下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下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對其管轄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決定。
第十四條
當事人申請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
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三)有關證據;
(四)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或者住址、郵政編碼。
第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委託代理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必須寫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第十六條
土地管理部門接到當事人的處理申請後,應當在十五日內決定是否受理,決定受理的,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十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決定不受理的,
『肆』 農村土地糾紛
農村土地糾紛首先應該找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果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伍』 鄉鎮房屋建設土地糾紛一般怎麼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
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陸』 鄉鎮司法所處理土地糾紛事情嗎
司法所沒有裁決的權力,但它可以出面調解。
一、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許可權
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由縣級以上國土局負責調查和處理,需要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處理。
二、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局調查處理。
對於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鎮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三、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1)土地侵權案件
(2)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3)土地違法案件
(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三、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程序
1、申請
當事人直接向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局或鎮國土所提出書面申請;
2、審查
國土局、國土所審查,認為不應當受理的,7日內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縣國土局,縣、鎮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或政府授權,由縣國土局作出)。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3、受理
4、確定案件承辦人
5、調查取證
雙方當事人對各自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負有舉證責任。
6、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應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縣國土局印章後生效。縣國土局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
7、提出處理意見,草擬處理決定書,報批。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鎮國土所或縣國土局提出處理意見,起草處理決定書,將案卷上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8、送達處理決定書。
『柒』 農村土地糾紛鄉鎮不調解下一步怎麼辦
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發生土地糾紛,當事人之間協商不成的,由鄉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因此,對於鄉鎮政府不處理的土地糾紛,可以到縣級人民政府請求處理。
『捌』 土地糾紛鎮上不處理我可以直接打12345投訴他們嗎
===可以。除了打電話外,還可能有電子信箱、手機簡訊、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等聯系功能。最好寫個書面材料,避免口頭表述不清,遺漏重要環節。
===土地糾紛涉的發生,涉及很多原因和處理程序,處理部門也會有所不同,如果鎮里沒有法定處理職能,就不能堅持要求鎮里處理,可以根據鎮里的指導和建議,向有權處理的部門提出申請。
===如果鎮里既不處理,也不說明理由,也沒有告知應該找哪個部門,那得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