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利授權後又被無效,那在此期間獲得的利益,以及侵權如何判定
專利在授權到無效期間的獲利一般是被認可的。
《專利法》第四十七內條 第二款 宣告專利權無效容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並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調解書,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
依照前款規定不返還專利侵權賠償金、專利使用費、專利權轉讓費,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的,應當全部或者部分返還。
⑵ 專利管理部門處理專利侵權糾紛可以採取哪些方
專利維權的途徑
1.自行和解: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自行和解:迅速、友好地解決糾紛,可以留下繼續合作的空間,節約人力、物力、財力。
2.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並賠償因侵權造成的經濟損失。向法院起訴:可以有效的打擊競爭對手,鞏固已經擁有的市場優勢地位,而且還可以從侵權人手中得到一筆補償金。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
⑶ 哪些專利糾紛可以調解處理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釋義:本條是關於因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而引起的糾紛的解決方式的規定。
一、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是指沒有經過專利權人的同意,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及其進口他人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的非法行為。
二、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專利權人的專利,除本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情形外,都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對這種侵權行為引起的糾紛,本條規定了如下處理方式:
1.協商解決。協商解決是指發生侵權案件以後,雙方當事人直接進行磋商,以達成解決爭議辦法的處理方式。
2.向人民法院起訴。被侵權人認為他人侵犯其專利權,不願協商解決或者協商解決不成的,得以侵權人為被告,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關於專利侵權糾紛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轄,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關於專利侵權糾紛民事案件的級別管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專利權屬糾紛案件,一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經濟特區的中級人民法院和經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開放城市的中級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法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作為第二審法院。被侵權人可以依照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行政處理。按照本條的規定,專利侵權糾紛的當事人如果不願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以「打官司」方式來解決爭議的,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4.行政調解。依照本條的規定,進行調解的機關,應是對專利侵權糾紛作出行政處理的同一個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的內容,是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調解只能應當事人的請求進行;這種調解屬於行政機關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的民事調解,不是行政處理,應由當事人自願履行,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又反悔的,有關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三、本條第二款就處理專利侵權糾紛中證據的提供問題分兩種情況作了規定:
1.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按照這一規定,涉及本條規定的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應由被訴侵權的人即被告來承擔。被訴侵權的人不能提供其同樣產品的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充分證據的,推定其使用了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構成了對專利權的侵犯,應當依法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⑷ 專利侵權糾紛如何進行訴訟
依照民事訴訟法審判的案件,首先要由原告提出起訴狀,寫明當事人(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名稱、所在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以及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7天內立案,並將起訴狀副本投遞給被告,由被告在收到後15天內提出答辯,同時人民法院的審判員進行審理前的調查,並在開庭審理前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由審判員、書記員署名,並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投遞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則進行法庭審理,經過法庭辯論和調解,仍達不成協議的,則由人民法院作出判決。
當事人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上訴期內向第二審法院提出上訴。由於我國採取兩審終審制,所以上訴法院的判決為終局判決,不得再行上訴。終審判決具有法律效力。
⑸ 專利侵權案件調解書中的補償款是否屬於行政處罰
不屬於行政處罰,調解書中的補償款屬於對於專利侵權行為造成損失的賠償。內
根據《專利法》第六十條 對未經容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侵權行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管理機關處理的時候,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專利管理機關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三條 假冒他人專利的,依照本法第六十條的規定處理;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專利侵權中專利管理機關的權力是責令錢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沒有罰款一說。
⑹ 哪些專利糾紛允許調解,專利侵權訴訟有哪些技巧
一、允許調解的專利糾紛有:
第七十九條 除專利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外,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請求,還可以對下列專利糾紛進行調解:
(一)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
(二)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
(三)職務發明的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
(四)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