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國外醫患糾紛現狀

國外醫患糾紛現狀

發布時間:2021-08-07 21:52:17

1. 發達國家的醫患關系

嚴格地講,醫患關系可分為醫患技術關系和醫患非技術關系。而醫患技術關系與醫療活動的效果更為直接。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醫患技術關系有謂奇模式、薩斯一荷德模式、伊曼紐爾模式等。前兩種模式醫生認識較多,後一種模式在前兩種模式的基礎上多了一種信息式,即患者的自主性佔主要地位。醫生只是一個被僱傭的技術工種。國外經驗證明,運用伊曼紐爾模式處理醫患技術關系。可取得更為滿意的效果,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信息式模型。
相當於「病人選醫生」的做法在這種模型中。
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信息均比較了解。醫師的角色就是一個醫療技術專家。此為醫患技術關系的高級模型。它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醫療衛生知識,醫生具有較高的醫療技術,有較好的人文素養和人際交往能力,善於與患者和諧溝通。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的醫患關系均向這種模型靠攏。
商議式模型,相當於醫患互動合作。
在這種模型中,患者通過與醫生開放式討論,不斷加深對疾病、治療信息利弊的認識。醫師的角色是患者的朋友或教師。此為醫患技術關系的次高級模型。它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醫生也要具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並捨得放下醫生的架子。
解釋式模型,相當於咨詢與請教。
在這種模型中,患者對疾病等信息的了解比較膚淺,須由醫生向患者闡明、解釋治療方案,提供醫療信息,並執行患者選擇的醫療方案。醫師的角色是患者的顧問或勸告者。此為醫患技術關系的較低級模型,患者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社會經驗,要有相當水平的醫療技術,以及具有應對咨詢,善於解釋,巧妙勸告的能力。
家長式模型,相當於家長監護孩子。
在這種模型中,患者對疾病、治療信息了解很少或一無所知,但又要求醫生和自己對治療方案有共同標准。醫師的角色應成為醫療監護人。此為醫患技術關系的低級模型。由於患者不懂或不敢向醫生提出合理要求,故需要醫生具有家長式的慈愛與關懷,敢於為患者作重大醫療決策,且具有一定承受醫療風險、化解醫療風險的能力。

2. 為什麼很少聽說國外有醫患糾紛

國外醫患糾紛也有,但一是少,二是有糾紛都是上法院起訴,沒有醫鬧啥的。只有沒有地方講理的國家,才有醫鬧且多。
發達國家的醫療有法律制度保障,醫生有職業操守,很少有為了賺錢而過度醫療、不負責任的診療、態度惡劣的。不僅醫療界,各個行業的人員都是如此,這叫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還有,發達國家的醫療費用是醫院和保險公司對接,患者沒錢了可以不給錢(國人常鑽這個空子,治療完或住院後不結賬偷跑了),醫院找保險公司去結賬。
還有,發達國家的醫院(包括診所)很多,資源分配較合理,不像中國好醫生好設備都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小地方沒有好醫生好設備,甚至連葯品都分配得少。自然人們就會有病去大城市大醫院,導致大醫院患者人滿為患,醫生苦不堪言。看病人數多、勞累,就會嫌工資少,心態就不平衡,就容易對患者耍態度、愛答不理或者過度診療,發生醫患糾紛就很正常了。

3. 為什麼國內的醫患關系比國外要緊張很多

因為國內和國外的就醫方式是不一樣的。


國內去看個病首先要去門診排隊掛號,所以人會特別多,這也導致了國內看病難的一個現狀。而且大部分的老年朋友不會使用網上掛號,所以醫院裡面都是烏泱泱的病人。雖然我沒有去過國外,但據我一位國外的朋友告訴我,在國外看病,不是說你去醫院等著掛號就可以。在國外看病必須得經過預約才行,首先你要挑選一個合適的醫生,等到你挑選好醫生之後,院方會要求得知病人的具體情況。

由此可見國內跟國外在醫療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區別,所以國內的醫患關系也常常比國外要緊張很多。

4. 全世界的醫患關系只有中國才這么緊張嗎

那必然不是,不管是任何矛盾,其實和哪個國家的人是沒有太大關系的,只要是有人,就會有江湖,就會有利益糾紛,一方滿足不了自己的利益的話,就會產生矛盾。
醫患關系也一樣,被醫生救治成功了,就喊人家白衣天使,一旦沒有救助成功,有的人就會想法設法的為自己爭取一點利益,也就是錢。
其實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固然醫生有責任,有時候患者做的也不那麼光明正大。

5. 西方國家的醫患糾紛為什麼那麼少

首先沒有人能准確預測歷史走向和未來的戰 爭走向。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而言。是由中國國情、奮斗目標和國家性質決定的,中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所以中國暫時不希望戰 爭。現在我國的戰 略態勢十分不容樂觀,美國在各個地方圍堵中國,導致我們的外交必須想走鋼絲一樣,稍有不慎就會被美國利用。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如果戰爭,將會使我國的和平發展和防 御性國防成為一紙謊言,陷政治和外交於被動局面。中國現在在一些地區問題上擱置爭議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中國備戰充分,以不變應萬變!一心發展經濟!努力提高軍事科技能力!可以說是韜光養晦! 經濟的崛起為軍事的崛起打下根基,歸根結底,為的就是迎接西方帝國主義最後的武力挑戰,這是一道必須跨過、無法避免的門坎。所以現在軍事科技.經濟問題對中國的崛起屬於必要的關鍵。 現在的和平運作都是在為未來的戰爭布局.等中國超過發達國家的時候,世界將出現新的格局分布。。據說這個時間不是很長,或許我們看不到那一天,可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們要努力

6. 醫患糾紛的現狀及其危害(詳細些)

現狀:錢不夠,不給治;態度惡劣,火上澆油;用假冒偽劣葯,用貴葯,小病重治,搞提成,版搞創收權;重點城市醫院好,其他城市不行,三甲醫院分布不均;有特權,有的醫院病床常年空置,只等特權人物; 危害:醫生,病人都成犧牲品,長此以往,民怨越積越深,對社會危害大。

7. 外國如何應對醫患矛盾

據《參考消息》報道,中國醫師協會統計,最近10天里全國共發生6起患者傷醫事件。醫生頻頻被患者家屬圍毆,輕者受傷,重者被刺身亡。究竟是什麼樣的仇恨和矛盾才能讓患者將尖刀和拳頭對准診室里的醫生?「白色暴力」不斷刺激公眾神經,根治醫患矛盾「葯方」又在哪裡?
英國:提升服務力求避免糾紛
□本報駐倫敦記者白旭
醫療糾紛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但是總體來講,英國因醫療糾紛發生惡性案件的情況並不多,這得益於醫院服務質量的提高和完善的糾紛解決體系。
根據英國衛生部網站上提供的信息,英格蘭從1997年到2008年之間,每年政府部門收到的醫療投訴在8.8萬到9.6萬件之間。投訴的內容很廣泛,從科室上看,最多的是關於急診服務的;而從內容上講,比較多的是診斷服務、醫護人員的態度,以及預約的突然取消和推遲。但英國解決醫患糾紛的效率在提高———從最初的65%到2008年的73%。
優化服務防患未然
服務態度差、信息不公開等都是容易造成醫患糾紛的原因,英國通過優化服務來防患於未然。英國的醫院按照管理方式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英國本國公民和在英國合法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國人都可以享受公立醫院的免費醫療服務。
北京來倫敦讀書的谷先生四歲的女兒小帆有一次發燒引起哮喘,去一家公立醫院就診,大夫很快就安排小帆戴上氧氣罩到檢查室觀察。進了檢查室以後,醫護人員便主動過來給小帆看病。先來了一個測體溫的護士,接著是一個護士來給小帆送玩具,第三個醫生進來診斷後決定讓小帆住院。
「這里看病比較方便,不需要一個個診室跑。」谷先生說。
由於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最初的葯又是直接送到病房的,谷先生就一直陪在小帆身邊。
「孩子病了家長肯定都著急,但是這樣有很多人幫忙多少能減少我們的焦慮。」他說。
谷先生僅有一次需要親自去葯房取葯是小帆出院之前。「當時是有工作人員帶著我去的,因此沒有覺得特別難找。」他說。
英國很多公立醫院設施都比較舊,但是服務還是不錯的。由於醫生比較忙,醫院裡面專門有社工和病人溝通。
但是由於去公立醫院看病的人多,患者需要預約,而預約過的病人需要等待短則一周長則數月的一段時間才能看上病,很多人選擇去私立醫院看病。
在英國,私立醫院的很多服務(美容相關的除外)也是被醫療保險所覆蓋的,因此雖然需要花錢,也不至於太貴。為了招攬生意,私立醫院的服務比公立醫院更好。
中立調解提供信息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倫理教授拉阿南·吉倫可以說是醫療糾紛研究方面的泰斗,常出現在電視訪談節目中。據他介紹,大部分的英國醫院裡面都有一個倫理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醫院成立的,但是不隸屬於醫院,而是相對獨立。
這些委員會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委員會的成員包括醫生、護士、社工、律師以及一些患者的代表。這個委員會的職責是幫助解決本醫院的醫療糾紛。「如果必要,人們還會邀請其他部門介入。」吉倫教授說:「比如說如果糾紛涉及宗教習俗,也許人們會邀請一些宗教人士參與調解。」
如果醫院內部解決不了糾紛,患者可以向地方的政府機構投訴。根據2009年4月1日的規定,患者需要在診斷後12個月內向當地政府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投訴,而政府部門要在三個工作日內告知患者收到了投訴,並且雙方商量需要多長時間進行調查。除非有患者同意,不然政府部門要在6個月內解決糾紛。
實在解決不了的糾紛只能訴諸法律手段了。但是上法庭的並不一定是病人和醫生。「在英國,病人有醫療保險,而醫生和診所也有保險,因此很多時候是兩個保險公司的律師在打官司。」在英國經營中醫診所的任廣峰說。
英國的法院使用案例法,因此專門有一個權威的醫學期刊收集全世界各地醫療爭端的案例,供醫患雙方引用來解決糾紛。
針對醫患信息不對等的問題,英國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專門提供醫學方面的指導。一些大的醫葯集團也會贊助這樣的組織收集對病人和一般老百姓有用的信息。

8. 出國看病,為什麼美國醫療糾紛那麼少

這個你應該問美國警察、或者美國律師! 妨礙醫院正常營業,襲擊醫師應該判多少年,應該賠償醫院多少錢。 C國法律有缺陷不代表世界各國法律都有缺陷!

9. 國外的醫患關系如何國外的醫療制度和中國有哪些不同

以澳大利亞為例,有法可依,平等,互相制約,互相信任和巨大的違規代價構成了澳大利亞醫患關系的基礎。沖擊醫療機構或者圍攻醫生很可能會當場被醫院中全副武裝的安保人員制服,隨之而來的是刑事或者民事賠償的起訴,重則進監獄,輕則背上賠償責任和信用破產(信用破產在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中對個人前途破壞力極大)。而醫療和葯物分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以葯養醫的弊端,醫生群體的超高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醫生群里重視自己的職業,避免出現貪腐的違法行為。這正是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中可以借鑒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國外醫患糾紛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