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寫關於「物業管理收費問題淺析」的畢業論文
隨著住宅小區的不斷涌現,許多物業糾紛也開始逐步增多起來,以前有關物業立法已經不能適應;一些新的問題、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業主與業主之間,業主與開發商以及業主與政府之間暴露出來,這就是產生物業糾紛的原因,是商品房投訴中的熱點,其中最主要的是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特別是普通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的問題,更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
1、物業問題矛盾的產生
1.1 物業收費
物業收費問題一直是大家經常談話的老話題了,但收費到底應是多少?依據的法規是什麼?怎樣制止亂收費?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因收費不合理而引發的沖突是事例屢見不鮮,這又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亂收費,另一個是不收費,物業公司這方面主要是業主欠物業管理費用的比較嚴重,比如拆遷戶,對拆遷安置不滿意造成不交或者少交物業費,有的因車輛丟失不交保安費,低層住戶不交電梯費,二次加壓費等,另一方面:業主方面主要是認為管理服務不到位,不規范,小區環境臟、亂、差、收費不合理,亂收費、多收費的現象時有發生,物業管理沒有標准可循。
1.2 質價不符是問題的根源
物業收費應是優質優價,按質論價,而不應是統一不變的,如果是統一不變的則體現不出服務的差別性和收費的差別性,應該在不同的范圍內實施標準的量化與質化,從而體現質價比的合理性,公平競爭的原則性,現在我國的物業管理企業多數為原來的房地產公司分立出來的,或是從房管部門轉制而來的,體制轉軌的過程是急促的,被動的,固而產生物業管理企業規模小,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經營效益也比較差,從而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和資格,更缺乏必要的設備管理人才。這樣就造成管理不到位,上門服務不及時,冬季供暖不足等問題,以及物業管理人員素質較低,服務態度低劣,不菲的收費業主當然不滿意,矛盾也由此而產生,並不是說價格降低了矛盾就減少了,而應從根本上即體制上、市場調節、企業規范等再度來考慮,首先通過立法來規范目前魚龍混雜的物業市場,再通過招標等市場調節手段進行優勝劣汰的選擇,在商品住宅買賣之前,即進行物業服務方面的溝通,確定買房子並不只是買個成品,而是包括買賣之後的延伸服務的理念,這樣即可減少因買賣房產時對以後物業管理方面關注較少而埋下的隱患,又可對房地產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對其進行約束。
1.3 業主有償付費觀念未形成
從業主方面講,享受物業管理服務需要付費的觀念還沒有形成,長期計劃經濟下的觀念根深蒂固,現在隨著住房商品化,房屋的維護保養成了業主自己事情,原由國家或單位支付的職工福利部分,現由自己承擔,人們對此觀念還不能從根本上轉彎過來,把物業管理當作一種服務性消費來支出還有待時日。
1.4 法律不健全,處理糾紛無法可依
我國目前遠沒有一部關於物業管理的專門法律、法規,只在民法中有相鄰糾紛處理的淺之又淺的幾條,這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
2、物業的標准
物業管理是一項以服務宗旨,以管理體現服務的工作,作為業主都希望請到高水平的物業管理公司,享受貨真價實的優質服務,而這優質服務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服務態度的熱情、物業管理屬服務性行業,服務的對象是人,所以在服務中要一切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管理公司的員工應發自內心為業主,客戶熱情服務,做到行為、禮貌、語言規范、談吐文雅、遵守條約,衣冠整潔,動作雅觀等。②服務設備完好,硬體設施的完好運行是實現高水平物業管理的先決條件,物業管理中的房屋建築、機器設備、衛生設備、通訊設備、交通工具等、對這些設備要始終處於完好狀態,保證使用的正常。③服務技能的嫻熟,服務技能是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在服務管理中應掌握和具備的基本功,應當具備過硬的設備維護技術,保安人員應具備過硬的制安消防本領,管理人員應具備豐富的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④服務方式靈活,物業管理除了做到規范管理,依法管理外,還應設身處地地為業主,客戶著想,努力為業主,客戶提供各種靈活的服務方式,盡可能簡化各種辦事手續,營業時間方面給業主,客戶提供方便。⑤服務收費合理,物業管理屬有償服務行為,物業管理公司制定的綜合服務收費標准,政府應給予明確規定,物業管理公司所開展的特約服務,便民服務也應滿足業戶,客戶的要求與目的,不可亂收費,或多收費少服務。⑥服務制度健全,制定並健全物業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規范,系統,科學的服務制度,以確保為業戶提供穩定的服務。⑦服務效率的迅速,服務效率是向業主,客戶服務的時限,管理公司應盡量提高員工的素質,減少工作環節,縮短辦事時間,提高服務效率。
總而言之,物業公司要從業主的利益出發來確定自己的位置,這樣才能使自己立足於市場,如果是房地產開發商分離出的物業部門可以有利於形成與推廣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房屋銷售價格,加快銷售進度,同時良好的物業管理能夠使物業發揮最大的使用效能,達到增值保值的作用,反之則將直接影響物業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
3、關於立法
前文已述物業方面的立法滯後於實際滯後的立法,嚴重束約了物業產業的發展,也使一些矛盾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2002 年 10 月 22 日《法制日報》全文刊登了《物業管理條例》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公開徵集意見。《條例》的制定及繼集意見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關心,《條例》的內容上基本體現了《切衡和五惠》的原則精神,首先在立法上明確指出「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合法利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工作環境 」的原則目標,其次在權利義務的設定上分別在第六條和第七條規定了業主享有的立項權利而負有的六項義務,《條例》分別在三十三和三十四條中規定了建設單位移交物業資料,提供管理服務用房的保修責任等,法定業務《條例》在第 11.16.21條中分別對業主等有關機構的職責做了明確規定都體現了法律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條例》第六章《罰責》不僅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應承擔的責任,還規定了建設單位違反法定義務的法律責任,明確了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同時《條例》通過對業主,物業管理企業和單位乃至相關部門間權和與平衡,構築彼此之間五惠、五利之間的商業合作關系,這種公平關系保證了物業產業發展的要求,有利於物業管理等各方面利益的最大保障,同時物業管理行為的現狀在我國還是處於特殊的發展階段,決定了《條例》在堅持「均衡」的公平原則的同時,還兼顧到立法的現實性,對策性,可操作性;《條例》第 23 條明確規定了方方面面在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工作的責任,第 19 條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承擔安全防範,法律責任的界限,針對壟斷性公用事業單位向物業企業轉嫁收費風險和維修養護責任的不合理現狀。
在《物權法》未出台之前,為彌補法律空白《條例》也做了大量程序性的規定,這部法規對我國現階段物業管理若干問題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充分反映了立法者實事求是的精神。
但是《條例》在本人看來還是有一些明顯的不足之處;①例如第12 條對於業主大會參加人數和表決人數的規定過高,業主很難實現其權利,(參加人數為區域內二分之一有投票權的業主重大事項表決權,須有三分之二以上有投票權的業主通過)等,這雖然有了更廣泛的民主,但在實際工作中,操作性很低,②第41 條中對物業管理公司違規操作行為只規定了罰責,但罰款只是上繳國家,權益受損的業主並沒有得到賠償,這也是不合情理的。③條款只有72 條,本人認為在業主委員會產生的法律程序到權利義務救濟手段上需要進一步細化,以便程序性權利和實體權利並重。
參考物業管理網
關於物業管理收費問題的研究
http://www.gywygl.com/6/4059.html
人性化的物業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物業費收繳率
http://www.gywygl.com/6/9163.html
解決物業服務收費難的初步探索
http://www.gywygl.com/6/9897.html
Ⅱ 物業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我可以幫你,我有很多範文
Ⅲ 物業的畢業論文要怎麼寫啊
淺談物業管理糾紛的若干法律問題 物業管理是近幾年來我國大力培育、發展房地產市場過程中,住宅與非住宅房產商品化 、服務化而出現的對居住、使用住宅小區、商廈的單位、居民提供公共性服務和特約服務的新行業。隨著物業管理業的出現,在物業產權人(又稱業主)、使用人與物業的受託管理人 (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產生了一種新型的民事法律關系,行政管理部門也面臨如何對物業管 理業進行行業管理的新問題,因物業管理發生的糾紛隨之出現,並呈現糾紛數量上升、新類 型案件多的特點。而物業管理規范性文件方面,除了建設部發布的《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 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國家計委、建設部發布的《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 暫行辦法》這兩份部門規章外,我國尚無統一的或專門調整物業管理行為的法律法規,使物 業管理糾 紛案件存在適用法律難等問題。本文試就物業管理糾紛的主要特點、審理物業管理糾紛案件 在實體上和程序上應注意的問題,以及值得探討的問題略陳管見。 一、物業管理糾紛的主要特點。 物業管理糾紛是隨著房地產開發商加強售後服務及物業管理行業的出現而出現的, 該類糾紛因其獨特性而與一般的糾紛有著不同的特點。 1.物業管理糾紛案件逐年上升,訴訟標的額較大。 1990年以來,特別是1992年以後,全國各地的房地產業異軍突起,海南的房地產更是超 常規發展,形成了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的新建住宅小區和作為商用寫字樓的大廈(以下簡稱 為住宅小區和商廈),各類住宅小區、商廈在收取物業管理費用、提供管理服務方面的做法 不盡一致,業主與物業管理者之間缺乏約束各方的合同、公約或法律規范,使業主與物業管 理者、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矛盾漸生,因此而產生的糾紛,向房產、物價等管理部門的投訴 大量增加,在有關部門的協調處理不完全能解決糾紛後,當事人轉而向法院起訴。以海口市 新華區法院為例,該院於1995年開始受理物業管理糾紛案5件,至1996年上升為20件,這兩 年來因物業管理而產生的各類糾紛有增無減。訴訟標的額少則上萬元,多則幾十萬元。 2.因物業管理產生糾紛的案件類型多,且多是新類型的案件。 物業管理糾紛是物業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糾紛。據統計,目前海口市所受理的物業管理 糾紛,已從剛開始受理時物業管理公司追索物業管理費的糾紛,發展到涉及民事訴訟、行政 訴訟的各類型糾紛。主要有:(1)物業管理者(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向業 主或使用人追索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的糾紛,這類糾紛數量較多;(2)業主或使用人要求 物業管理者承擔停水、停電、停氣或其他行為的侵權賠償糾紛;(3)房地產開發商與物業 管理公司的物業管理承包合同糾紛;(4)房地產開發商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物業委託管 理糾紛;(5)業主或使用人要求物業管理者賠償在提供特約服務如保管服務中所造成的財 務損失的糾紛;(6)業主或管委會選聘、解聘物業管理公司產生的糾紛;(7)業主訴房產 管理部門行政侵權糾紛。這些類型的糾紛,涉及到民法關系中合同之債(包括服務管理關系 、代理關系、承包關系)、侵權行為所生之債,以及行政訴訟中房產管理部門的行政行為是 否合法。如海口市順發新村小區的部分業主因認為在沒有召開業主大會、業主選票未過半數 的情況下,海口市房產管理局批復同意成立管委會屬違法行政,侵犯了原告作為業主的利益 ,而提起行政侵權訴訟。這是該市所受理的第一宗因物業管理引起的行政訴訟案。 3.物業管理糾紛訴訟主體復雜,法律關系復雜,對糾紛的審理有一定的難度。 物業管理糾紛案的訴訟主體、法律關系復雜,該類案件的主體,既有我國公民、法人和 其他組織,又有外國公民、外國企業、港澳台同胞;參與訴訟的既有業主、使用人或小區管 委會,也有物業管理公司、房地產開發商或行政管理部門。既可能涉及業主與使用人的關系 、業主或使用人與物業管理公司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關系、侵權關系,又可能涉及到房地產 開發商與物業管理公司的關系、管委會與物業管理公司的關系,業主、管委會或物業管理公 司與房產管理部門的關系。由於物業管理糾紛案屬新類型的案件,在審判實踐中又無現成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中無專門調整物業管理的規定,只能依據民法通 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依據有關部門和地方性規章進行處理,而有關規章的規定又不 詳盡或明確,給正確處理該類糾紛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審理物業管理糾紛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物業管理糾紛的管轄問題。 確定物業管理糾紛案件的管轄問題,是正確審理此類案件的前提。物業管理糾紛的管轄問題,應以物業管理糾紛的具體類型來確定。因物業管理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依《行政訴 訟法》的有關規定確定有管轄權的法院。因物業管理引起的民事訴訟案件,目前當事人一般 都在物業所在地的法院起訴,並把物業所在地作為業主或使用人的住所地,而有些受訴法院 也未分清物業管理糾紛的不同類型而予以受理。簽訂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向對方 提起侵權之訴的,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9條的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 管轄,因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物業管理承包合同、物業委託管理合同等產生的合同糾紛,應 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4條的規定,即:「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 的人民法院管轄」。要注意審查何處為被告住所地、何處為合同履行地。業主作為被告的, 業主的住所地既有在物業所在地,又有在物業所在地之外的,並非業主購置了物業,物業所 在地就是其住所地,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物業所在地就是被告住所地;物業管理公司的住 所地是指其主要營業地或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而並非是實施物業管理的所在地,但由於物 業管理服務合同、物業管理承包合同、物業委託管理合同,均是在物業所在地實施物業管理 ,因此,物業所在地應認為是合同履行地。物業管理糾紛雖是因不動產的管理引起的糾紛, 但其不屬於不動產糾紛,不適用專屬管轄的規定。
Ⅳ 求一篇物業管理畢業論文
物業管理中實現「以人為本」的關鍵所在。 在《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就對物業管理作出了一個明確的定義: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管理合同,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 www.wsdxs.cn/html/guanliqita/20080409/13546.html
Ⅳ 關於物業管理畢業論文,馬上要交了,很急
這方面的論文在一方網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師幫忙指導的。相對於網上很多個人和小機構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網王老師咨詢的,非常專業的說
這里還有些資料,你看看
會計信息質量一直是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准則》的目的就是要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然而,會計准則質量的高低並不能完全決定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諸多因素制約著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這種影響主要反映在企業的盈餘管理上,因此研究企業的盈餘管理,特別是研究新會計准則實施以來企業盈餘管理手段的變化對盈餘管理空間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盈餘信息含量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衡量指標,借鑒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採用回歸分析法對2006-200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分析,首先,研究了新會計准則對盈餘管理空間的影響,發現新准則在總體上縮小了盈餘管理空間,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此外,通過另外一組模型的實證研究,發現債務重組的盈餘管理手段被更廣泛的利用、投資收益的作用始終顯著、資產處置的盈餘管理手段被抑制等現象,說明了新的盈餘管理手段層出不窮,舊有的盈餘管理手段並未完全消失。本文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從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完善會計准則規范和加強外部監督三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希望有助於會計體制的完善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還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網自己看吧~
摘要
第章緒論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研究思路與章節安排
本文創新與不足
第章相關文獻綜述
國外相關文獻回顧
會計信息質量的定義研究
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
盈餘管理的定義研究
盈餘管理的手段研究
國內相關文獻回顧
會計信息質量定義研究
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
盈餘管理的定義研究
盈餘管理的手段研究
文獻評價
第章盈餘管理和會計信息質量的理論分析
會計信息質量及其特徵
會計信息質量的涵義
會計信息質量特徵
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
盈餘管理與會計信息質量
盈餘管理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顯著相關性
盈餘質量是會計信息質量的衡量標准
新准則下盈餘管理的手段變化
盈餘管理和會計准則的辯證關系
新准則下盈餘管理的主要手段
第章盈餘管理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研究設計
假設的提出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建立
盈餘信息含量的基本模型
研究方法與模型
第章盈餘管理模型實證檢驗與分析
模型的實證結果與分析
模型的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章實證結論與建議
結論
新准則的實施總體上縮小了盈餘管理空間
債務重組的盈餘管理手段被更廣泛的利用
投資收益的作用始終顯著
資產處置的盈餘管理手段被有效抑制
建議
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和專業判斷能力
進一步完善會計准則規范,健全會計准則體系
加強外部監察力度
最好先擬提綱,再寫論文,你參考下這個吧,當時一方的王老師給我,直接就通過了,呵呵,老師拿我的當別人的範文了
Ⅵ 物業管理畢業論文
如果是畢業論文,寫起來比較難,但是把握的好的話,也不怎麼難,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可以去找一個叫品學論文網的幫你,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之前我的論文也是想自己寫,但是寫到第三章寫不下去了,我是採用建模的方法做的,連建模軟體都不會,要重新學至少得一個多月啊,哪有時間,還好找品學論文網的老師幫了忙,特別省心,呵呵,如果沒找他們,肯定又得拖一年了。建議自己不會的話,最好找品學論文的高手參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