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焉耆縣投訴

焉耆縣投訴

發布時間:2021-08-07 10:39:51

A. 新疆焉耆縣如何,是不是很偏僻,環境怎麼樣啊,我畢業後要到那邊工作,請大家介紹一下

焉耆回族自治縣位於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全縣總面積2570.88平方公里,轄四鄉四鎮三個國營農牧場,46個行政村,16個居委會,246個村民小組。另有兵團企業、農牧團場、南疆鐵路和塔里木河南石油勘探公司等駐焉單位17個。縣域總人口13萬人,居住著回、漢、維、蒙等29個民族,其中漢族占 43.8%,回族22.8%,其他少數民族33.4%,是新疆6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焉耆鎮,郵政編碼:841100,電話區號:0996;代碼:652826;拼音:Yanqi Huizu ZiXian。
四鄉四鎮包括:焉耆鎮、七個星鎮、永寧鎮、四十里城子鎮、北大渠鄉、五號渠鄉、查汗采開鄉、包爾海鄉。境內還有有:王家莊牧場、蘇海良種場、二十七團場。
古為西域焉耆國。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設焉耆府。民國二年(1913)始設焉耆縣。1954年設立焉耆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自治縣。隸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周圍大部環山,開都河流貫東部,孔雀河流經南部,中部有小片沼澤。為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蠶豆、油菜、啤酒花等。畜牧以馬、羊、牛為主,「焉耆馬」聞名全國。工業有水泥、電力、製糖等。南疆鐵路橫貫縣境,為南北疆交通要沖。還有公路干線和支線通往各地。古跡有唐王城遺址、四十里堡舊城、錫克沁遺址、七格星明屋等。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焉耆回族自治縣轄4個鎮、4個鄉:焉耆鎮、七個星鎮、永寧鎮、四十里城子鎮、北大渠鄉、五號渠鄉、查汗采開鄉、包爾海鄉。境內有:王家莊牧場、蘇海良種場、二十七團場。縣人民政府駐焉耆鎮。
焉耆鎮 代碼:652826100 轄10個社區、1個村委會:新華路社區、濱河路社區、解放路社區、和平路社區、新橋路社區、新城路社區、文苑路社區、迎賓路社區、商城路社區、友好路社區、上四號渠村。
七個星鎮 代碼:652826101 轄1個社區、9個村委會:幸福路社區、七個星村、桑巴巴格次村、夏熱菜開村、老城村、哈爾莫墩村、呼爾墩村、乃明莫墩村、呼拉山村、芒熱格拉爾村。
永寧鎮 代碼:652826102 轄2個社區、8個村委會:永興路社區、南河路社區、下岔河村、新戶村、九號渠村、黑疙瘩村、新居戶村、西大渠村、上岔河村、馬蓮灘村。
四十里城子鎮 代碼: 652826103 轄1個社區、5個村委會:新城路社區、店子村、新渠村、阿克墩村、麻扎村、巴克來村。
北大渠鄉 代碼:652826200 轄6個村委會:北大渠村、六十戶村、八家戶村、十號渠村、北渠村、太平渠村。
五號渠鄉 代碼:652826201 轄1個社區、8個村委會:成郊社區、頭號渠村、上五號渠村、中五號渠村、下五號渠村、四號渠村、下三號村、阿倫渠村、查乾渠村。
包爾海鄉 代碼:652826204 轄5個村委會:開來提村、包爾海村、岱爾斯村、夏熱勒岱村、查汗布呼村。
查汗采開鄉 代碼:652826203 轄4個村委會:哈爾布熱村、查汗采開村、阿爾莫墩村、莫哈爾蘇木村。
王家莊牧場 代碼:652826400
蘇海良種場 代碼:652826401
兵團二十七團 代碼:652826402
[編輯本段]
【縣名考釋】
1、焉耆 yān qí 地名寫法劉正琰諸先生編著的《漢語外來詞詞典》中,把散見於卷帙浩繁典籍之中的"焉支"一語的漢語音譯10種寫法收錄如下:焉支、燕支、煙支、胭脂、胭支、燕脂、煙肢、燃支、焉耆、焉提。焉耆的名稱在中國古籍上,漢唐時基本上有三種寫法:《漢書》、《後漢書》、《晉書》、《魏書》、《周書》、《隋書》、《新唐書》、《舊唐書》、《高 僧傳》、《續高僧傳》、《悟空行記》都寫作焉耆, 《佛國記》和《水經注》及《釋氏西域記》寫作烏彝, 《大唐西域記》叫阿焉尼。後來的各派學者議論紛雜,相持不下。據日本松田壽南先生說,阿耆尼是古代焉耆僧侶所使用的雅稱,把焉耆一詞梵語化了。梵語阿耆尼即火神之意。中國一些學者提出烏彝、阿耆尼, 都是"焉耆"的同音異譯。
2、"焉耆"一詞的語義上列10種寫法所包含的意義,歷代解釋家眾說不一,歸納起來可分為四種: ( 1 )指 山名一一焉支山(此山坐落甘肅省河西走廊山丹縣與永昌縣之間,今名大黃山) 。
"焉支"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匈奴列傳》,書稱"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 余里,擊匈奴。"(2)指一種叫作紅藍的植物,北方人揉取其花上最鮮艷 部分,作胭脂。( 3 )指紅藍做成的一 種染料。
史冊上講,焉支山下出產一種叫 紅藍的植物,匈奴人的婦女,有摘新鮮的紅藍花製作抹臉的焉脂,以至於到後來被漢將霍去病攻佔之後,匈奴有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唐朝大詩人李白,也在詩中反映"焉支落漢家,婦女無花色。"從以上記載中可以肯定, 被漢語釋成"焉支"的這個詞,是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中表示"顏色"一詞是無疑的。
3、"焉耆"一詞的語源、"焉耆" 一詞究竟是哪個民族語言中的詞語 呢?在《漢語外來詞詞典》"煙支"詞條下註明"源匈奴"。但學者們認為, 在霍去病攻打河西地區之前,河西地區是由匈奴占據著,在匈奴以前則是則月氏(張掖以東)和烏孫(張掖以西)占據著,「焉支山」 是在匈奴進入 該地前,居住在該地的月氏命名的。大 月氏在漢文史冊上被稱為塞人,在古 代波斯文獻中被稱作薩加人。研究匈奴史的學者曾這樣記述:匈奴與大月 氏(塞種人)爭雄之久,至公元前2個 世紀,大月氏始為匈奴所逼,轉徙西去。而塞人的語言,現在確認是屬東伊朗語(又稱稱東伊蘭語)。結論是漢語史籍中「焉支」一語是由東伊蘭語一月氏語一波斯語音譯過來的,它是匈奴語言中的借詞。
[編輯本段]
【社會發展】
焉耆縣現轄三鎮、五鄉、二國營牧場。駐縣單位有河南油田、兵團農二師工商企業、農業團場,以及巴州直屬骨幹企業等。改革開放以來,焉耆地區經濟發展迅猛,經濟實力逐年增強,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焉耆是南北疆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之一,是相鄰的和靜、和碩、博湖等縣和兵團農二師八個團場的商貿中心。這里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境內314、218國道和南疆鐵路交錯匯集,橫貫南北,與庫爾勒機場相距60公里,航空運輸也十分便利。郵電通訊實現了數字微波,光纜傳輸等現代化手段,程式控制電話和無線行動電話把焉耆和世界緊密相連。
焉耆物華天寶,水土豐沃,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自古以來,聞名遐邇的焉耆馬就盛產於此;被自治區權威部門命名為「焉耆甘草」的優質野生甘草遍布境內,暢銷國內外。發源於天山南麓的開都河自西向東,流經全縣,蘊藏著巨大的水力和水利資源,開都河上游建設的大山口水電站,為焉耆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焉耆盆地的石油儲量可觀,石油勘探取得突破性進展,已被國家正式命名為「寶浪油田」,石油工業的發展前景大有可為。現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水晶、雲母、銅、紅柱石、綠柱石、稀土等幾十種,儲量豐富,品位上乘;野生葯用植物有甘草、紫草、黨參等100多種。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清康熙、乾隆年間,朝廷派兵屯駐巴里坤、哈密、吐魯番,多次出兵討伐准噶爾。當時除隨軍來的有部分陝甘回族兵丁外,還有隨軍差役及趕車吆驢運輸器械、糧襪的陝甘回民,以及隨軍作生意的回民小商販。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廷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政府在「屯兵戍邊」的同時,實行「移民實邊」方略,自嘉慶至咸豐的60餘年中,從陝、甘一帶遷至北疆不少民戶,這些人中有些以後流落到焉耆。由於開都河水源充足,河兩岸土地肥沃,牧草遍地,牛羊成群,是個適於生存的好地方,人們便定居了下來。據現年 80歲的回民老人馬俊說:他的老家在陝西,遷住焉耆至今已是第八代。他的爺爺在世時,給子孫們講全家遷來焉耆的情況:先住北疆,後聽到人們講焉耆富庶,平地上流淌著一條大河水,城四周是割不完的柴草,莊稼地邊能放牛羊,是個過日子的好地方,便舉家來到此地。那時每年都有十戶、八戶的人遷來。以後清政府從臨潭、固原地區遷來制船的木匠和船夫,還在這里修了禮拜寺,回族人口逐漸增多。道光二十三年(1843),經喀喇沙爾辦事大臣全慶奏請清廷撤回屯兵丁口 302人,改招西寧、臨夏、固原、平涼一帶來此的回民商販眷屬近百戶耕種屯兵田。以後不斷有退伍的兵丁留下來,在這里務農、放牧、經商、營工謀求生存發展。世代相傳繁衍不絕,逐漸變成當地的土著,自稱口外人。
光緒三年(1877),陝西渭南回民起義領袖之一白彥虎(後投靠阿古柏侵略者)與清軍對抗15 年,終遭失敗,在清兵追擊下,通過焉耆西撤。清軍把浩罕侵略者阿古柏從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各城裹脅的回族、蒙古族群眾及白彥虎余部安置在焉營。左宗棠請示清廷設立撫揖善後局,資助這些人在此地定居生活,主持撫揖善後工作的費道周,還從關內招募回民數百戶,資助耕牛、農具、種子及生活物資,讓其定居。僅此兩項共安置回民男2200餘丁、女1600餘口。這是遷入焉營的最大的一批陝西回民,這些人初到焉耆經營農牧業和商業。
光緒二十年(1894),青海回民領袖馬琳、韓文秀、馬驥、劉同春(又稱劉四、劉四伏)、冶諸麻等率數萬群眾,反對清政府的民族壓迫和苛捐雜稅在河湟起義,在清軍追剿堵擊下,轉戰於循化、河州、狄道、西寧,後出水峽,取道青海柴達木,受盡飢寒之苦,輾轉到新疆羅布泊,在和爾昂(地名),劉四等戰敗被俘,義軍失敗,清政府收撫數千人。這批人員先被安置在尉犁蒲昌一帶,後轉移鐵干里克。因該地當時沙荒遍地,人煙稀少,年年欠收,人們生活困苦,不多幾年,部分人逃走。光緒二十九年(1903),焉耆知府劉嘉德將他們遷到開都河南岸水草肥美的馬場台(原是官辦養馬草場),並將此地命名為撫回庄。現在城南郊的西寧回民,就是這部分人的後裔。
民國17年(1928),甘肅固原地區回族新老教派掀起爭戰,不少人流離失所,有些人流入焉耆定居。民國22年(1933),隨馬仲英人疆的回族兵,部分留居在焉營。民國28年(1939),甘肅固原發生大地震,有不少固原回民來焉耆尋親落戶。國民黨軍隊人疆後,有不少開小差和被裁減的回民官兵也在焉耆落戶。新中國成立後,更有不少甘肅、青海和寧夏的回民尋親訪友,來此落戶。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焉耆縣有回族人口9112人。到1990年第四次全國 人口普查時,全縣回族人口達24209人。
[編輯本段]
【風俗習慣】
一、主要習俗
回族的生活習俗與"清真"融為一體。"清真"的宗教意義是"潔凈無染"、"真而獨一"和 "至清至真",因此,回族生活習俗,十分講求身心的清潔干凈,質純品正。
從用水來說,回族對生活用水十分講究。在城鎮自來水系統產生以前和現在的農村,家家都有磚砌加蓋的水井,提水的桶不用時懸空垂掛,汲水前必須洗手。出外用水以流水為上,平時洗滌均用湯瓶、吊罐或勺澆沖洗法,不用盆洗。
回族喜食牛、羊、雞、鴨、駱駝、魚、兔等動物肉,忌食豬肉,不食猛禽猛獸及爬蟲類動物的肉,不食自死的或未以安拉名義宰殺的動物肉,不食動物的血。
二、飲食
回族群眾主食為麵食,其種類繁多,如饃類就有花捲、塔鍋盔、糖酥饃、油酥饃、烘饃、蒸餅、各種花樣的蒸饃、油香(油炸餅)、各種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面條類有干拌吃的醒面、把子面、拉條子、片片揪面、韭葉切面、撥刀子面、炒麵、蘸片子;帶湯吃的有燴面、揪片子、寸寸子、炮丈子、疙瘩片面、擀麵、面條、面旗子、臊子面、拌湯;此外還有攪團、涼粉、粉湯、涼皮子、面精、餃子、粉湯餃、包子、油塔子、肉龍、油炸糕、火燒、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臘牛羊肉、醬牛羊肉、煮牛羊肉、羊雜碎、涼拌牛舌、全牛湯等。逢年過節或嫁娶喜慶待客人,大部分人家仍然做傳統待客菜看"九碗三行子"席。90年代以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也興一道道上菜,一般上10道菜。
舊社會,回族家中的飯一直是妻子做,丈夫回到家裡不過問做飯問題,只等妻子端飯上桌,吃飽了一抹嘴就完事。直到50-60年代,丈夫也只有個別人干點輔助工作。70年代後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不少丈夫能主動下廚與妻子共同做飯,有些雙職工家庭,誰早回家誰做飯。1990年調查86人,其中妻子做飯的佔21.24%,父母做的佔1.74%,丈夫做的佔1.24%;74.78%的人回答誰有時間誰做飯,其中30歲以下 佔60%多。
三、飲料
回民喜喝茶,一般用獲磚茶,有的老年人用熏茶,還添加糖、紅棗、沙棗、葡萄乾、杏仁、核桃仁、蜂蜜、果乾、杏干、枸杞、桂圓等輔料。一般老人在晨禮之後先喝茶。各家各戶都有蓋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盤、蓋子配套。給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尊貴的客人要放八寶茶或三香茶。沏茶講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放入茶料,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喝茶時,邊刮邊喝邊添水。除喝清茶外,還飲用一種不用茶葉的茶,叫"油茶",即將牛、羊油炒熟,加麵粉炒至微黃,加蔥花、鹽末等,三者拌均,飲用時用沸水沖泡或煮沸用,這是回族人外出時食飲兼用的一種方 便飲食。
四、服飾
回族講求"服飾凈,居處凈"。服飾偏愛白色,嬰兒用白布包,長大戴白帽,歸真(死亡) 後用白布裹屍。因白色不藏污垢,發現不潔之處便於及時清洗。
焉耆回族婦女都精於針線活,特別擅長綉花,綉工精細,枕頭、馬甲、鞋、嬰兒的褲子、帽子甚至男人的襪跟上都綉上花、昆蟲。姑娘出嫁後,能取得"上炕的裁縫,下炕的廚師"稱號,才能算是個好媳婦。中年婦女多穿短裝,上衣上窄下寬且長,一般都是過膝蓋或達到膝蓋;頭戴發網,有的則蒙上棕色或白色的頭巾。青年婦女愛穿顏色鮮艷的服裝,不少少婦、少女穿的肚兜、夾襖、棉襖、坎肩的胸部和褲腳上都綉有各式各樣的花邊,頭扎紅、綠色絲綢頭巾,腳穿綉花鞋。年老婦女喜歡青、黑兩種顏色的布料,服飾純朴、素凈。
20世紀60年代前,焉營的回族男子服裝多肥大,外衣為黑色,內衣為白色小褂,對襟直領,鎖扣、外穿坎肩;褲子多用黑色,長及腳面,扎褲腿(青年不扎);一般常戴白色小帽。
新中國成立後,服飾已發生很大變化,除一些老年人還循舊俗外,一般青年人大多穿中山裝、軍便服。20世紀80年代以來,流行西服、連衣裙和牛仔褲等。1990年,從各年齡段的115人抽樣調查中,喜歡穿流行服的49人,佔42.6%;喜歡穿西裝的32人,佔27.83%;兩者相加81人,佔70.43%。根據伊斯蘭教規要求,婦女的腿、臂、胸部都是絕對不能外露的,不論男女衣褲都要寬大些。但現在穿短袖、無領連衣裙、短腰窄褲管的牛仔褲的人日漸增多。經抽樣調查,認為牛仔褲難看的32人,佔27.82%;認為連衣裙難看的4人,佔43%;認為違犯教規的12人,占 10.43%;認為傷風敗俗的2人,佔1.74%;有72.17%的認為牛仔褲好看,可以穿。新式的時裝被大部分回族青年所喜愛。
20世紀60年代後,焉耆回族婦女中只有老太太戴頭巾,只遮發不遮面,中年以下婦女很少戴頭巾的。新中國成立前,婦女婚前多梳辮子,婚後改為發髻。新中國成立後,中青年婦女中逐漸盛行短發。80年代,盛行燙發和披肩發。1990年,對77名具有各種職業、不同年齡的婦女進行調查,有38.96%的人喜歡燙發、披肩發,有37.66%的贊成傳統發式,認為女式 短發好的人佔13.3%。
焉耆婦女向有喜戴飾物的習慣。過去女孩最遲在五六歲就要扎耳朵眼,開始戴銀絲耳環,買不起耳環的貧窮人家用粗細適中的茶葉棒塗上清油塞住耳朵眼,以防長嚴,有的女孩十幾歲仍用此法。除耳環外,金戒指、金手鍋、玉鍋、項鏈、發卡也都是回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經調查77位婦女,平日經常佩戴首飾的佔51.95%,只有節日和會客才戴的占 23.38%,從來不佩戴的佔18.18%,學生禁戴的佔6.48%。在各不同年齡段的婦女中平日經常佩戴首飾的,16-20歲的佔20%,21-30歲的佔30%,31-40歲的佔32.5%,41- 50歲的佔17.5%。
五、住行
焉耆回民的住房一般以中國傳統古典四合院建築為模式,融合回民生活起居的特點,形成一種本民族的建築模式。四合院的正心是二層木結構框架式的閣樓,樓前為木結構 "勾連搭式"卷棚,所有外露的木構件都有精細的雕刻,兩側廂房也是雕梁畫棟,每一根椽頭都刻有花紋,過道對廳都是用木結構花格扇門組裝而成。這種住宅要求門窗大、房屋開 間大採光好、所有的雕梁畫棟雕刻以花卉圖案。
70年代後,建房為土木結構平房,房上草泥抹頂,一般房屋布局是一明兩暗三大間。 生活富裕戶,住房分卧房、客房、廚房、庫房等。生活差一些的人家雖然一切都較簡陋,但仍 保留了較大窗口、大開間的特點。
過去,一般人家均是土炕(即火炕)。70年代後,城鎮大部分人家換上了新式床,只有個別有老人的家,還有土炕;農村家庭,新式床、木板床、土炕並存。1988年,對110人抽樣調查,歡迎新式床的佔77.39%,喜歡木板通鋪的佔15.65%,喜歡傳統土炕的佔6.96%; 喜歡炕的均是40歲以上的人。
家戶室內都注重擺設,陳設整齊,窗明幾凈,庭院每日灑水清掃,室內常燃巴蘭香等。 栽植葡萄、養花是焉耆回民的傳統習慣,家家葡萄架成蔭、院子里花草繁茂。
離城較遠的農村,人們上街多騎毛驢,或坐毛驢車。80年代,由於生活改善,年青入外 出騎自行車、摩托車。要是全家上街,部分人家乘上小四輪拖拉機,部分人以毛驢大篷膠輪 車代步。每逢星期日,鎮內街道上車水馬龍,人如潮湧。
六、婚姻
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結婚,不管有無親屬和血緣關系,只要吃過同一個人的奶(母親或 奶媽),都不能通婚。雙方都是穆斯林才能通婚,如遇特殊情況也可以通婚,但非穆斯林一方必須改信伊斯蘭教。
回族人結婚必須舉行宗教儀式,婚姻才算合乎教律。回族的婚禮喜慶熱鬧,但不奢華。 70年代前,回民聯姻過程中的求婚、允婚、納聘、證婚雖說禮節繁多,但很講節儉。一般男女青年婚事由父母包辦。先由男方請1-2位媒人帶著糖、茶、乾果等四色禮到女方家提話 (說媒),女方家經過了解男方家情況,並向至親和女兒徵求意見,如果不中意,在媒人第二次上門時,婉詞回絕,並退還禮物;如果還需進一步了解,則托詞延緩幾天給話,一般在媒人第三次上門時,要作決定,如同意,女方父母就給媒人明確表示,並提名點定另2位媒人,加原提話的媒人共為四大媒人。然後由男女家請四大媒人共商下聘定親事宜。定親禮隨男家心意,一般是4套衣服。80年代,多是8塊布料。定親後,通過媒人串連決定送大禮和結婚日期。大禮由女方提出禮單,通過媒人與男方家反復相商確定,在送大禮時決定結婚日期。然後男女一同去領結婚證。結婚前二三日,媒人給女方家送催妝(一般為一套棉 衣)。
結婚這天,男女家都要搭喜棚,招待親友。上午女方家先給新娘絞臉(即把新娘臉上額前的毛發除去),再打扮一新,然後打發新媳婦的弟弟或者小侄兒到男家新房門上去釘門簾(表示女方己准備好,即將發親)。這時,新女婿由陪女婿(伴郎)及至親好友約10多人,前往女方家娶親,娶親隊伍到女方家後,先認親,然後由阿訇念"尼卡哈爾"(證婚詞)。阿訇念"尼卡"中詢問雙方是否同意結為夫婦,男方自己回答,女方由至親(窩其力)代答。從 1950年起,阿訇念"尼卡"時,必須詢問是否領過結婚證,到此證婚儀式結束。發親前,先由娶親來人將小面值的紅包和糖果、花生、乾果向圍觀的人眾撤布,然後新媳婦由已婚至親婦女作伴娘,另有女方至親送親,並帶上嫁妝。喜車快到男方門前時,男方客人耍公公、婆婆,要給公公翻穿皮襖,倒騎毛驢,背上插掃把,臉上抹黑灰;給婆婆戴紙糊高帽,耳朵上掛兩串紅辣椒。公公前往迎親,婆婆在采棚前候親。過去,迎送新娘還有"姑不娶親,姨不送親"的說法。晚上,要鬧洞房(叫耍床),一般只限於青年和小輩之間,現在改為參加婚禮的 青年人和新人一同唱歌跳舞,越熱鬧越好。
第二天清早,娘家弟弟給新媳婦送睜眼包子,以示父母關心女兒,同時新女婿由陪女婿陪同到岳父家行謝禮,並在岳父家吃睜眼包子。有的親友和好事者還在個別包子中包上鹽巴、辣椒等物,以試探女婿是否精明。夾上鹽巴或辣椒餡的包子,只要咬開,不管多麼難吃,新女婿都得吃下去,也會引起一場鬨笑。吃完睜眼包子後,由送親的人領著新媳婦一一認婆家的大人、小孩。中午,娘家人要攜帶禮品去婆家"下堂"。第三天,新婚夫婦和公婆到女方家拜謝新娘父母,叫做回門。此後,婆婆還要帶著新媳婦到娘家各親戚家去認親。

B. 焉耆縣縣長信箱如何今入縣長信箱

縣長信箱上的內容應該是公開的,你應該也可以看見別人寫的東西啊。 如果你寫了真實姓名,或者就算沒寫真實姓名,你寫的事情也可以讓知情人猜到吧,再退一

C. 焉耆縣刑警大隊舉報電話是多少

焉耆縣公安局
地址:焉耆縣和平路256號
電話:(0996)6022345
你可以撥打上述電話,或者110咨詢刑警大隊的舉報電話。也可以直接撥打110舉報。

D. 焉耆縣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怎樣的

焉耆縣位於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全縣總面積2570.88km2

E. 焉耆縣公務員工資收入多少怎麼算

公務員的工資由四個抄檔構襲成,一檔基本工資、二檔工齡工資、三檔獎勵工資、四檔補助工資。顧名思義,下面說說每個檔對應的含義及拿到的數字。

一、基本工資,即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是工資的主要構成,也是確定之後退休金、撫恤金等項目的主要依據,這個是兩年一調,但是也不知道是否會落實。

二、工齡工資,公務員工齡工資又稱年功工資,按照員工的工作年數,即員工的工作經驗和勞動貢獻的積累給予的經濟補償。工齡工資是分配製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金額不是很高,但工齡工資的作用不可小瞧。

三、獎勵工資,獎勵工資實際上是指公務員的年終獎,也就是獎金,它是對崗位角色超履職標準的努力和貢獻所給予的經濟福利補償。也就是說,沒有超履職標準的努力和貢獻,就不能享有任何形式和數量的獎勵工資。但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公務員均可享受。

四、補助工資,資性補貼為了補償公務員額外或特殊的勞動消耗及為了保證他們的工資水平不受特殊條件的影響,而以補貼形式支付給公務員的勞動報酬。包括按規定標准發放的物價補貼,煤、燃氣補貼,交通補貼,住房補貼,流動施工補貼等等。

F. 焉耆縣鷺島國際拖欠我們人工工資什麼時候付

什麼時候支付
那要去問欠你工資的地方了
你要是不行的話,那就去勞動監察大隊去投訴他們把

G. 焉耆集貿大世界非法經營,欺行霸市恐嚇百姓

可以到公安局舉報啊!現在不是全國都在除惡打黑嗎?舉報就會有人關注處理了。

H. 這兩天准備去庫爾勒市焉耆縣,聽說那裡很亂是真的嗎

放心吧 我是焉耆人 這里很安全 即使晚上12點出去也沒事 相比西安 這里安全多了

I. 焉耆騙子蔡卓言喪盡天良詐騙上千萬!已經被焉耆縣公安緝拿歸案!

被抓了就行啦

閱讀全文

與焉耆縣投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