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橫縣和貴港有山林糾紛嗎

橫縣和貴港有山林糾紛嗎

發布時間:2021-08-07 10:32:55

⑴ 縣級人民政府對農村隊與隊的山林糾紛以什麼來調解

你是說人民政府對農村的對的山林糾紛以什麼來調節?這種情況還用什麼來調節嗎?有什麼糾紛就調節什麼?

⑵ 山林糾紛該找那個部門林業還是司法

根據我國的林地林木權屬爭議處理辦法和森林法規規定,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糾紛由鄉鎮政府確權處理

⑶ 鄉鎮府有山林糾紛裁決的權利嗎

就是個盲。。。

⑷ 遇到山林糾紛怎麼辦

以前山林的效益較低,農民朋友對自家的承包山、自留山不是很重視,四至界線登記回粗放,又沒有設置答固定標志,文字材料(自留山證,承包合同)也沒有根好地保存。隨著山上林木不斷長大,或山林被統一徵用、租賃等,就很可能與他人發生山林糾紛。 遇到山林到紛怎麼辦?筆者根據幾年來調處山林糾紛的實踐,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一個互諒互讓的良好心態。之所以發生山林糾紛,往往未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雙方都堅持對自己有利的一些道理,聽不進對方的意見,就很可能使調解陷入僵局,甚至會引起相互「斗氣」,使原本一件小事,變成雙方難解難分的怨恨、 二是注重調查,尊重事實,力求協商解決。如果雙方能夠自行協商解決,當然最好。通常是糾紛農戶向村委會反映,要求協助調解。村委一會應當認真聽取雙方的意見,邀請當年發包或發山林權證時參與「踏山」的同志一起參加調解會,必要時還應當到實地去做一些核對與調查。村委會根據調查結果及聽取多數與會同志的意見後,形成一個基本的調解方案,按此方案一再分別做雙方當事人的說服教育工作,最後使雙方當事人在調解書上簽字,達成協議。

⑸ 廣西橫縣今天中團村跟定理打架

今天下午,朋友圈被校椅鎮中團村與定理村,三灘村爆發的激烈沖突的新聞刷爆。在眾多的報道當中,「村戰」一詞形容得相當恰當。這確實像是一場戰爭,雙方的對峙最後發展成為雙方激烈的戰爭,造成了雙方五十多人的受傷,鮮血灑滿戰場,現場慘不忍睹!在眾多的朋友圈當中我看到了網友們似乎更同情定理村和三灘村的村民,指責中團村仗勢欺人,破壞村道,傷害人畜,破壞定理村和三灘村的農作物和農田設施,事實是這樣嗎?肯定不是!
我是在十多年前開始關注中團村和定理村與三灘村的糾紛的。當時先是中團村跟定理村的糾紛,為的是一片幾百畝的山林,當時也打架了,後來兩村告上了法庭,終審中團村勝出!才安定下來不了多久,與定理村相鄰的三灘村又無理由無預警地在原屬中團村的一塊幾千畝的山林上伐木開懇,經多次阻止無效,最後就發展成為了村與村的山林糾紛,期間經歷了多次的中小規模沖突,雙方都為此付出了代價!所以中團村一直以來是跟定理村和三灘村有矛盾的。這幾年以來,定理村和三灘村想擴建外出的道路,經過中團村的農田,未經同意,強行修路,最終引發了今天的大規模沖突!
據綜合了解得知,今天早上,中團村的村民要進山修復被定理村和三灘村破壞的農田,而這兩村的村民欲強行阻止,校椅鎮政府得知後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及警力一百多人到聲維持秩序,雙方一直對峙到了下午,政府和警方一直在做雙方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期間,定理村和三灘村趁人不備,率先用石頭打傷了中團村一位村民的頭部(現在住院當中)。在雙方對峙的情況下,定理村和三灘村的村民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以為有警方在場撐腰,置工作人員的勸阻於不顧,不斷地對中團村的村民進行辱罵和挑釁,最終激怒了中團村的村民,最後被圍而毆之,為了自己的無禮與無理付出了代價!
我在此想澄清幾個問題:
一.山林糾紛問題:雙方確實是因為有了山林糾紛才有了現在的矛盾的,才有了現在的水火不容。就在前兩個星期,縣政府已初步組織了雙方進行調解,但沒等到調解工作的開展就發生了這個事情。
二.關於破壞對方農作物及農田設施的問題:是定理村和三灘村的村民因為要修路破壞了中團村的農田,把農田填平修成了路,最關鍵的是沒經人家同意,強行侵佔。中團村村民去修復自己的土地合情合理(此部分土地沒有糾紛),而在定理村和三灘村人的口中,中團村村民去修復自己的土地被說成了去挖他們的路,破壞他們的道路。
三.說中團人仗勢欺人:中團村較大,人口多是事實,定理村和三灘村較小人口少也是事實。但定理村和三灘村一直民風慓悍,且多年來一直私藏有槍支,在多次的沖突中一直是中團村人吃虧的多,這次定理村和三灘村被圍殲痛毆不單單是中團村人多的原因,而是中團村的人在以往吃虧多了,這次是有備而來了。應了那句話:出來混始終要還的!不可能都是你定理村和三灘村說了算的。
四.說政府不作為:定理村和三灘村在這次被圍殲痛毆之後,說政府不作為,說政府偏袒中團村人。但是他們可能忘記了,當鎮政府工作人員和警方站在雙方中間隔架時,是誰依仗了警方的在場,肆無忌憚地漫罵對方,總以為人家不敢當著鎮政府和警方的面揍你,最後吃虧了,就來懶人家政府偏袒對方,這叫不作死不會死!相反在這次沖突中,政府和警方反應迅速,在雙方剛開始集合的時候就已經到達了現場,並且做了很多的勸說工作,只是你們的挑釁與漫罵超過了常人所能忍受的范圍了,被揍了卻說老爸偏袒了大哥,還說得振振有詞,這小孩不老實!

⑹ 山林糾紛怎麼解決

你好:
你的問題比較專業,涉及界線糾紛與山地(土地)所有權歸屬問題回,此事處理建議如下:
一、答區域界線爭議歸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調處,你可以通過鎮政府向民政部門反映情況,要求民政部門(代表政府)出面處理。
二、你的問題是村級界線糾紛,嚴格的說,村級之間是沒有行政界線的,因為村不是行政區劃的單位,一般來說,村與村之間只存在著生產線,以生產線替代界線,即使存在界線,界線附近的土地是允許有插花地的,處理此問題應本著誰開發誰擁有的原則,也就是說原來是誰的山地,現在仍然歸誰所有,以保持邊境居民生產生活的穩定。
三、處理此問題還須通過國土資源部門參與,目前國內一般均初步完成了土地資源的詳查,他們對你提到的山地應該有個定性,也就是說該山地的屬性是茶園還是耕地、林地等,並且所有權是集體的還是國有的,具體是否有手續。
四、你們村要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此山地原來就是自己村的,這樣民政和土地部門才能將該地塊所有權歸還給你們村。
五、村級界線一旦確定以後,插花地(越界地塊)應當保持現狀不變,不得再擴大面積。
六、該片山地被劃為農林保護區,通常不影響土地所有權歸屬問題。
上述原則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起作用。

⑺ 山林糾紛,

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屬、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以下簡稱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的規定,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要確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首先應以依法核發的林權證為准。
但是,我國山林權屬政策自解放以來經歷了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各個時期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在當時確權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性及人為性失誤,導致現在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認定林權證書效力成為了難題。

⑻ 山林糾紛現已確權,該怎麼要求對方賠償

《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在實踐中,各類權屬證件的適用原則:?林業「三定」證→土地證→權屬變更憑證。一、證據是關鍵:?歷史上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1、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確定土地個人所有,為群眾頒發了土地證;2、合作化運動,個人所有土地山林隨人入社,土地、山林集體所有;3、1961年至1963年林業「四固定」頒發了林權執照;4、1981年至1983年林業「三定」頒發了林權證。這些土地、山林政策調整所形成的權屬證書、登記確權底冊等書證,是確定山林權屬的主要證據。二、正確認定山林權屬糾紛中相關書證及相關材料的法律效力、證明作用。1、把握當時的社會政治、法律、政策背景2、把握好認定證據的三種方法:一是個別審查 ;二是比較印證,去偽存真;三是綜合分析,通過對證據進行系統審查後再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比如,對於土地證效力,許多群眾認為有土地證就行,事實上, 土改時發的證,後來入社了,就成了集體了,土改時的證件的證明力,就比其後形成的山林權屬證書要低。但在確權實踐中,土地證的證明效力在以下二種情況下仍起主要證據作用。一是證明持證人的土地(山林),按當時政策應歸入當時所在社隊,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以後調整了社隊所有的該宗土地(山林),在以後林業四固定,林業三定中也未確權情況下,應確權給持證人當時所在社、隊(現為村民組)。二是在處理縣際山林權屬糾紛時,如一方有土地證,而另一方沒有土地證,在此情況下,爭議山林應歸屬持證人當時所在縣。對於錯發重發的 ,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凡無爭議的應當確認證書的效力,如因錯發,重新引起爭議的則應查明情況,根據四固定的確權為依據作出處理,確定權屬。如合作化、四固定時期未確定權屬的,可參照土改確定的權屬處理。爭議山林的林木性質以及對山林的經營管理也是認定山林權屬的證據之一。在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的經營管理情況,通過審查現場勘驗筆錄、證人證言等,認定有關事實,以避免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事情發生。三、把握好山林權屬的依據和適用原則。(一)合法證件1、「林業三定」證(包括山林所有權證、自留山使用證、林業生產承包合同或林權證);2、土地證(包括清冊);3、「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包括入社資料、「四固定」證、協議書、調解書、政府處理決定、法院判決等)。(二)適用原則?適用的基本的順序是:林業「三定」證→土地證→權屬變更憑證。具體來講,在有林業「三定」證而且是正確有效的情況下,應以林業「三定」證作為認定權屬的首要依據。如果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情形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經得到了「三定」證的肯定,因而不發生「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的適用問題;如果「合法的權屬變更」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後,這些憑證則是認定山林權屬的直接依據,林業「三定」證不能作為依據。在沒有林業「三定」證或者林業「三定」證有錯誤的情況下,原則上應以土地證(包括清冊)為依據,但是,在土改之後如果有入社、四固定、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情形發生的,則應以「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作為認定依據。在我國法律和政策承認土地證是永無錯誤的有效憑證,是其他權屬憑證的初始權源。除了土地證之外的任何依據都有可能發生錯誤。判斷林業「三定」證或「四固定」證是否有錯誤,應以「三證」相統一為原則,凡是沒有上級權源或權源有問題的,一般不能作為認定山林權屬的依據。

⑼ 貴州山林糾紛我家有山林證,他們又說土地是他們的。請問一下該如何解決呢!

口說無憑有字為據,讓他們找政府去

⑽ 山林糾紛同級能不能下發兩個處理決定

199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以後,重新規范了山林權屬糾紛的確權、復議和訴訟途徑,特別是人民法院在受理、審理和裁判形式上發生了重大變革。主要表現在:
一立案程序上的變化
《行
政訴訟法》頒布之前,山林權屬糾紛主要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以下簡稱《民事訴訟
法》)等有關規定。1985年1月1日公布的《森林法》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
院起訴。起訴時以爭議相對方為被告,依照民事訴訟法,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以民事案件立案受理。而《行政訴訟法》頒布以後,根據該法第三十條規定,人民
法院在受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必須審查:
1.人民政府是否依照《森林法》第十四條(修改後《森林法》第十七條)第一、二款的規定對爭議進行了處理,並作出處理決定。這是提起訴訟的前置條件。
2.
當事人不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是否申請了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
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注意在這里當事人有選擇的
權利,既可以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在1999年10月1日《行政復議法》頒布施行後,依照該法第三十條之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
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
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根據此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必須先申請復議,把行政復議作為提起行
政訴訟的先決條件和必經程序。
以上內容是小編在 大律師網 那邊看到後整理出來的,如有誤,還是建議過問律師。

閱讀全文

與橫縣和貴港有山林糾紛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