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調解糾紛的文章

調解糾紛的文章

發布時間:2021-08-07 10:23:59

㈠ 如何調解矛盾糾紛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凸顯。強化人民調解工作,研究探討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方法,是當務之急。

為了找到這把開鎖的鑰匙,調解人員必須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矛盾糾紛的症結所在,摸准當事人的「脈博」,然後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性格脾氣、爭議焦點等選擇最終調解方法。下面介紹實踐中總結出的七大調解方法:

1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2

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3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

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

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4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

㈡ 《如何解決同學之間的糾紛》議論文

本學期以來學生之間打架斗毆甚至群毆的事件屢屢發生,極大的損害了學校的聲譽,影響了學校的穩定,對良好校風的形成起了阻礙作用,在學生中影響極壞,不但傷害了受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給責任人的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制止,將校無寧日,班無寧日,家無寧日。仔細分析起來,打架斗毆的起因都是因為同學之間的一些矛盾糾紛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和解決而引起,如果能及時發現並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 之間的矛盾或糾紛,則可以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或減少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
今年11月29日晚自習後,我班319女生寢室一名女生懷疑同寢室的一位同學向班主任打了「小報告」,與同寢室的另外兩名同學一起將這個同學毆打致傷,至今尚末妥善處理。事發以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一方面為自己沒能避免這件事件的發生,給學校造成不好影響而感到內疚;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到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和糾紛,杜絕惡性事件的發生,是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引導,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和糾紛。
一、普及法制教育,教育學生學法、懂法、守法
在我們進行校紀校規的日常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法制觀念的教育,我個人認為,在這方面我們還做得不夠,我們可以在入學之初就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看關於法制教育的專題片;可以請司法部門的有關人員來校用案例講法,可以請有關案件的當事人來校現身說法,可以在學校報刊、宣傳櫥窗內加大法制內容的宣傳力度,普及法律知識,作為班主任自己更應該學習掌握法律知識,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知道違法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二、及時發現苗頭,正確引導為主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矛盾無處不在,有摩擦、有糾紛也是在所難免,是一種正常現象,只是作為班主任就要長一雙慧眼,明察秋毫,及時發現矛盾的苗頭,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糾紛,防患於未然。
1、 有理也要有禮,無理更要認錯
如果同學 之間 發生了矛盾,對於當事人而言,首先要冷靜 下來,想一想矛盾發生的前因後果,看一看這里邊是不是有誤會,可以找其他同學 了解,也可以直接找對方平心靜氣地交流,要懂得人生在世,各種矛盾和沖突總是難免的,只要不是原則性的沖突,即使是自己有理,也不要得理不饒人,如果自己有理,就一定要據理力爭,寸土必爭,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解決矛盾的過程應當本著有理也要有禮的原則;如果是自己無理,那就更應該主動認錯,多陪不是,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減少誤會,增進了解,使矛盾 和糾紛 得到解決。
2、 用理智戰勝情感的沖動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當與同學 發生爭執時,不要一時頭腦發昏,一定要爭個你長我短才肯罷休,也許就在你退一步之後,這場爭吵就停止了,要懂得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忍讓不是無能,相反,就在你忍讓的那一刻起,同學 們會發自內心的贊嘆:你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當矛
盾發展到無法解決的時候,雙方更要保持冷靜,可以找老師、家長或學校懇求幫助,使矛盾的雙方從危機中走出,以免矛盾激化,釀成嚴重後果。
3、 心平氣和地相互交流
矛盾發展到一觸即發的時候,雙方要保持克制,想方設法來挽救僵局,遏制矛盾激化的有效辦法就是靜下心來真誠地與其交談,告訴同學們,同學 之間 的友誼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愈久愈芬芳,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情感,當同學之間出現矛盾或糾紛的時候,應該心平氣和地找對方的溝通和交流,當對方不願接受的時候,不要急躁,可以找雙方都玩得好的同學出面調解,消除誤會,化解矛盾,這樣一來,不但冰釋前嫌,可能還會增進友誼,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當然靜下來以後還是要分析原因,如果自己錯了,要勇於承認,勇於道歉,取得對方的諒解,如果對方錯了,沒有必要一定要對方道歉,應該大度一點,只有分清了是非曲直,這樣的友誼才會長久。
三、做好旁觀者或知情者的工作
學生們朝夕相處,如果他們之間有矛盾,總會有些局外的人知道,他們去做調解工作有時候比班主任的效果都要好。對於旁觀者或知情人,要引導他們去對雙方進行勸說或阻止,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在進行勸說調解 的基礎上再通過有效途徑及時把情況告訴班主任或者學校有關領導,以便班主任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樣才有利於矛盾或糾紛的妥善解決與處理,而不能隱瞞事實,更不能歪曲真相,包庇其中一方,使矛盾激化,釀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矛盾比較集中的時代,這些社會矛盾也必然會反映到學校中來,給我們的教育和管理帶來一些難度。當然,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未成年人的教育培養,作為直接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來說,我深深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 之間的矛盾糾紛,防患於未然,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關繫到學校的穩定,關繫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幸福快樂.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在學生中加強法制教育,不斷提高學生裝的法律意識,深入學生實際,多方、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第一手情報,及時發現和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和糾紛,杜絕惡性事件的發生,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文明做人,為創建和諧清水湖盡一點應盡的力量。

㈢ 糾紛調解案例



鄰里糾紛調解案例
在生活中鄰里糾紛往往是由於人們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不夠,相互之間缺乏諒解禮讓,所產生的摩擦 2011年5月,XX社區盤西組居民庄春花與庄永華就兩家相鄰巷子砌牆一事,發生了矛盾糾紛,雙方互不相讓,由口角很快發展到動手。庄春華說這條巷子經常有污水流淌,現在整治酷夏天氣炎熱,每天都會有陣陣惡臭散發出來,影響了自己家人的生活。於是庄春華未和隔壁庄永華商量便在在巷子里起了到隔牆。這一下污水是進不來了,但引起鄰居庄永華的強烈反映:你怎麼有權隨便砌隔牆自己獨用?這不成了你自家的巷子了嗎?雙方很快發生爭吵並動起手來,庄永華阻止庄春花繼續砌隔牆。
庄春花向XX街道XX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反映了情況,請求法律幫助。XX社區調解委員會給予了接待,並及時介入調解。調解人員先到現場勘察,並向其他居民和雙方當事人了解情況。庄永華說:「我也不是沒事找他家麻煩,這個巷子是公共的小道路,她憑什麼把它圍起來?成了她一家的嗎?」社區調解人員針對庄永華提出的問題征詢庄春花的意見,問她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沒想到庄春花脫口說:「還能怎麼辦,他打我也打了,罵我也罵了,我豈不是白吃虧呀?現在誰怕誰啊!」調解人員嚴厲地說:「現在是法治國家,你說的是不對的。還有,舉國上下都在建設和諧社會,鄰里之間互動友愛是一種美德的體現。古人都曉得遠親不如近鄰,你們怎麼不明白呢」。並耐心開導她:「第一火氣不要大,第二要講法,第三要講德。你耐心地聽我講,污水引發的惡臭,影響了你正常的生活;你可以跟隔壁商量下怎麼解決而不是什麼也不說就自作主張的忙活起來。還有違章砌隔牆有兩個不對:第一是違章,第二是占為已有,走道是公用的,不能設障。你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為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但行為卻是違法的,要糾正。他雖然動手是不對的,但是你也有不對的地方,所以雙方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協商才能解決問題。
通過調解人員的耐心開導勸說,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一、圍牆南至前門小屋,北至庄永華房屋衛生間窗戶北側50厘米處,牆高不超過2米。二、北側圍牆盡頭處由庄春花安裝一扇門,庄永華同意在自家房屋牆上打一門栓插孔。門鎖鑰匙各人一把,出入時通知對方。三、建圍牆及門的費用由庄春花負責,所有權屬庄春花,雙方簽字後生效。
在社區平時生活中,鄰里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糾紛,如果處理不當或多或少會影響著社區安定。其實鄰里糾紛大部分都是些小事,但就因為雙方互不相讓,導致矛盾激化。鄰里雙方應當按照「方便生活,團結友善和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互間的通行、通風、採光、衛生、噪音和互不幹擾等相鄰關系。如給對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調解作為一種方便高效率、經濟實用的糾紛處理方式,在處理鄰里糾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民調解委員會分布在我們城市的大街小巷,貼近我們的生活;人民調解工作人員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了解我們的生活。鄰里糾紛也就那些小事情,不至於鬧的你死我活的,更不至於鬧上法庭,而人民調解就很快捷方便的滿足了居民的需要,維護了鄰里關系的和諧和穩定,促進了社區的健康與文明,是基層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㈣ 如何寫民事糾紛調解書

你可以請本律師為你代書調解書,費用為500元左右。因為你如果叫一般的人寫的調回解書有可能會出現對你不利的答局面,他不知道調解書中哪個要寫,哪個不要寫,以及如何運用法律條文。在調解書中認可一些事實可能構成法律中的自認,對你是非常吃虧的。這個時候專業律師寫的東西,對你幫助是非常大的,如果需要,你可以點擊本律師頭像,有本律師的聯系方式

㈤ 如何調解糾紛

調解糾紛是指採取協商、說服教育的方式,處理解決一定范圍內人專民內部矛盾的一種社會基屬層管理方式。又稱人民調解,法律上屬法庭外調解。
糾紛調解有趁熱打鐵法,現場調解法,循序漸進法,化整為零法等。
法律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 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 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 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㈥ 用智力解決家庭矛盾或鄰里糾紛 作文

現實中的家庭矛盾,或者是鄰里糾紛,是經常見到,並且是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起來比較麻煩,還成效不大。在處理的過程中,既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還要有耐心,自己還必須懂法,懂規。以下內容,僅供參考。祝順!

遇家庭矛盾鄰里爭吵 找社區法律服務室調解
遇到家庭矛盾、鄰里爭吵等問題,通過設在居委會或村委會的法律服務室,居民便可將矛盾化解。記者了解到,自2006年8月起,北京市各區、縣均建立起基層法律服務室,為居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近日,記者前往北京市門頭溝區進行了采訪。

法律服務室調解鄰里糾紛

「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的糾紛很有可能鬧到法院去。」4月16日,在門頭溝區城子街道橋東社區居委會的法律服務室內,居民林女士不停地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此前,工作人員剛剛幫她調解完一起因自來水管道漏水引起的鄰里糾紛。

林女士告訴記者,她居住的小區屬老舊小區,供水管道老化,因沒有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每次遇到供水管道漏水,鄰里間都會產生一些摩擦。「昨晚樓上鄰居用水時造成管道破裂,水全部流到我家廚房裡,一些傢具被水泡壞了。樓上住著兩位老人,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最初不同意賠償我的損失。」林女士到法律服務室尋求幫助,工作人員立刻趕到現場了解情況。

「我們到林女士家調查發現,造成傢具損壞的原因確實是樓上鄰居家漏水所致。依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給相鄰不動產權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考慮到當事人的經濟條件,我們先後6次對雙方進行調解,目的是使雙方能和解。」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工作人員馬德彥告訴記者,最終林女士獲賠2500元。通過他們的工作,這起糾紛不僅得到了解決,林女士與鄰居間還加深了理解,鄰里關系更為親密和諧了。

記者在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內看到,服務室面積約為15平方米,擺放著兩張桌子和5把椅子。正對門口的牆上,懸掛著「人民調解」的標志,周圍的牆壁上懸掛著法律服務室的性質、基本制度、工作職責和運行方式及法律援助案件受理范圍等。「現在,我們工作人員的手機、住址都被居民們熟知。只要有需求,我們可在30分鍾內開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隨著我們工作的不斷深入,社區內的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主任李淑芳告訴記者,該法律服務室於2007年6月建成,除了有兩名多年擔當人民調解員一職的固定工作人員,每月還有律師來這里為居民進行公益性質的法律講座。法律服務室為社區3000餘名居民提供服務,工作人員雖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但只要居民有需要,可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前期普法排查預防矛盾

已經退休的橋東社區居民孫女士,是社區法律服務室的一名糾紛信息員。每天,她都會與樓里鄰居聊聊家常,詢問誰家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糾紛。「我已經擔任糾紛信息員一年多了,了解到哪家存在矛盾,我就立刻上報給法律服務室。」孫女士說。

李淑芳告訴記者,社區居民間的法律糾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家庭內部矛盾,另一種是因缺少物業公司管理導致居民使用基礎設施建設不當造成的鄰里糾紛。對此,「我們在社區每棟樓都設有糾紛信息員,這些信息員都是樓里人緣較好的居民。信息員每天都會通過聊天的形式與樓內居民進行溝通,一旦發現矛盾隱患,他們會在法律服務室每周一次的例會上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再主動找當事人化解糾紛。」李淑芳說,這種主動排查矛盾的方法將一些潛在的糾紛及時化解了。

預防法律糾紛,普法宣傳至關重要。李淑芳介紹說,利用門頭溝區政府每年給每個工作室下發3000元經費,他們為居民購買了法律圖書、光碟,定期組織居民觀閱。在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內,記者看到一個法律宣傳資料自由索取欄,上面擺放著《人民調解案例》、《合同法》、《部分常用法律條款》等法律資料。

此外,針對一些熱點民生問題,法律服務室還在社區內進行大型普法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的維權意識。李淑芳遞給記者一本《2008年法律服務室工作記錄》,記者在其中看到,該服務室去年共舉辦了6次法律宣傳活動,其中包括「3·15普法系列講座」、「家庭及鄰里矛盾如何避免」、「食品安全注意事項」等,每次宣傳活動都有200名以上居民參加。

服務室成基層法律平台

記者了解到,2006年8月北京市司法局制定了《關於在農村建立法律服務室的意見》,要求各區縣建立法律服務室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共建立了1500個法律服務室。

「法律服務室是基層司法所依託街道社區居委會及農村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的,集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法制宣傳等司法行政職能為一體的法律服務機構,在群眾家門口將糾紛進行化解。」4月16日,門頭溝區司法局局長馬星告訴記者,目前,門頭溝區已經建立155個法律服務室,共有1505名工作人員進行調解工作。在2008年的工作中,全區法律服務室共調解民間糾紛952件,共涉及20726人次。

法律服務室的工作人員由村鎮、社區人民調解員、律師、離退休法官、法律志願者及其他行業專家學者擔當,保證了工作人員自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同時,對政府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及當前熱點民生問題,司法局會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到今年年底,我們建立的法律服務室的總數將達到232個,並逐步建立律師值班制度和服務預約制度,使群眾的法律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這種鄰里糾紛怎樣解決?
7月25日,居住在朝陽路65號樓的朱女士來到報社投訴:住在她家樓上的某足浴中心員工經常半夜發出很大的聲響,鬧得鄰里無法安睡。她到很多部門投訴,但效果都不理想。
朱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樓上的住房從去年年底開始租給了某足浴中心。該足浴中心將住房作為員工宿舍,住進了40多個人。由於足浴中心經營時間長,每天晚上到了11點多,員工們下班,在樓道上發出很大的聲響,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正常休息。同時,40多個人進進出出,樓下的電子門經常開著,給整個樓道造成了安全隱患。為此,她曾經向社區、房東、足浴中心經理等投訴過,甚至打了110。雖然每次投訴後,半夜吵鬧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過了幾天又恢復原狀。有一次,樓上實在鬧得厲害,她沒辦法,就打了110請求援助,可過了一會兒,樓上又不鬧了,只得又打電話給110,告訴他們不用來了。這令她全家很煩惱。
記者隨即聯系了管轄該棟樓的司徒街社區,社區幹部告訴記者,社區為此曾多次會同民警、輔警上門協調,並到足浴中心協調。現在經他們與房東協調,房東表示等租房合同到期後就把房子租給別人。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記者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租住房成了員工宿舍,眾多年輕人住在一起,難免比較喧鬧,尤其是上夜班的,下班時或下班後的聲響會影響周圍居民休息,從而造成鄰里糾紛。就像朱女士遇到的情況,即使這些員工搬出去,但他們總還要租地方住,還可能影響其他鄰居。對於這種糾紛,只有提高市民素質、完善管理制度,才能徹底解決。

㈦ 打架糾紛調解案例

就看您這個說法。首先認定兩點,第一傷者屬於輕傷,(可去醫院做傷回殘鑒定估計都不夠10級,答1級為最嚴重的傷殘。)第二打人方屬於無意識傷人行為,就是非蓄意傷人行為。
所以根據上面兩點可作出結論。公安機關是不會將案情交付檢察院做公訴處理的。只有你們自己做自訴。自訴就是民事附帶刑事,估計樓主也不傻。不會只是做刑事自訴把呵呵。解釋一下,民事附帶刑事,就是民事傷害賠償,附帶要求法院判處打人方刑事處罰。按照你的敘述就算是真的刑事處罰了也就是3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不要以為3年一下也不輕了。按照以往經驗,法院大部分都會做當庭調解,一般只要被告(也就是打人方)承擔了民事賠償責任,法院一般就不會在追究刑事責任了。
但如果你非得說,「我就要讓他坐牢」,那好那你就直接自訴刑事起訴吧。不過那你的等了,而且就算順利開庭了,按照你的敘述最多也就是拘役或者管制,也就是30天以下的拘留。
所以樓主考慮清楚。是要民事賠償還是要對方去蹲幾天班房。

㈧ 調解矛盾糾紛的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凸顯。強化人民調解工作,研究探討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方法,是當務之急。

為了找到這把開鎖的鑰匙,調解人員必須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矛盾糾紛的症結所在,摸准當事人的「脈博」,然後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性格脾氣、爭議焦點等選擇最終調解方法。下面介紹實踐中總結出的七大調解方法:
1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2
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3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

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

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4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5
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6
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7
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㈨ 關於民事糾紛要求調解的報告怎麼寫

山林權屬糾紛調解抄協議屬於民事糾紛,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

㈩ 對於「調解矛盾糾紛的困惑與對策」要如何發言

A 調解矛盾糾紛的困惑與對策


眾所周知,調解工作勞心又費時,往往做了還看不到成績和結果,甚至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因此,一些調解員在心裡慢慢滋生了厭煩情緒,遇到矛盾就推,推不掉敷衍了事,因此,要想使調解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要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掌握正確的方法、藝術、技巧:

一、 迅速反應法

為了避免民間糾紛矛盾化解不及時有可能導致激化的情況發生,調解速度應加速:一是在每個社區調委會選聘50—100名人民調解員,每個信息員負責10—20戶居民。遇到糾紛發生,信息員及時通知社區調解主任,社區調解主任對於緊急糾紛必須迅速到達現場,對於自己不能處理的緊急糾紛及時聯系司法所。司法所人員和社區調解主任的聯絡方式向轄區公布並保證24小時暢通。二是藉助公安機關24小時辦公的優勢,對於110接警的案件,如屬於人民調解范圍,在公安機關有效控制下,聯合調解員第一時間予以受理。我相信,迅速反應法實施後,一定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便民利民法

要把人民調解工作看作是為當事人提供的一項法律服務,在工作中充分體現便民、利民的宗旨。在時間上,司法所人員充分考慮到上班職工的特點,對於請假有困難的當事人,一律安排在周末或業余時間進行調解;在地點上,有些當事人因年老或腿腳不便,應該到其家中進行調解;在程序上;遇到當事人達成協議時,調解人員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並建議當事人立即履行,從而避免簽訂協議後反悔和不履行情況的發生。從實施到程序更多的體現了調解自願和協商一致的原則,相信一定會使更多當事人因為人民調解便民利民的性質而選擇人民調解放棄訴訟,並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圓滿解決糾紛。

三、 回訪建議法

民間糾紛存在很大的反復性,有時剛調解好的糾紛一會兒就反悔了,有時當事人就是不履行調解協議,還有的當事人之間很容易再次引發糾紛。對此,要求調解人員在成功調解糾紛後要經常性的進行回訪;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建議,請有關部門整改並反饋整改意見,最終達到調解一例、教育一片的積極作用。

四、調解工作除了方法還要講求藝術和技巧,歸納起來主要有:聽、授、集、告、正。

一、 聽

即傾聽,做一個細心、耐心的傾聽者。當事人是傾訴者,讓當事人說夠、說足、說透。對兩種類型的更要善於傾聽,一種是哭訴的當事人,這類當事人心裡有很多委屈,需要向我們傾訴,一吐為快;另一類是情緒暴躁型,要輕聲細語將其安撫下來,平靜下來,倒上一杯茶,然後開始聽其訴說,在傾聽時要注意當事人說話的聲調、動作、最後的語言,還要注意自己的傾聽姿勢和當事人間歇性提問等等。

二、 授

即傳授,做一個合格的傳授者。當事人有很多的疑點,許多困惑,許多困難需要我們解答、解決,我們在接待他們的時候,應根據他們提出的具體問題予以解釋,做一個合格的法、理、情傳授者。

三、 集

即收集,做一個善於收集材料、證據的有心人。收集證據是調解糾紛的關鍵環節,證據是有效調解糾紛的依據,沒有充分的證據,在調解時,難以控制調解局面,難以讓當事人雙方口服心服。在調解工作中,需要注意收集以下材料或證據:一是當事人雙方的談話筆錄,在與當事人接觸交談時,就必須留下筆錄;二是現場勘察,製作示意圖,並由在場人、當事人雙方、鄉村幹部簽字認定;三是與糾紛當事人的談話、調查筆錄。要做一個善於收集證據材料的有心人,即不能放過一點與糾紛相關的物件,不能忽略一點與糾紛相關的痕跡,不能遺漏一個對糾紛知情的人。

四、告

即告知,做一個明白人。所謂「告知」是我們作為調解員,大致了解情況後,從控制糾紛擴大的角度,從調節程序的角度,從法律的角度,讓當事人知曉應當知曉的問題。在調解工作實踐中,由於糾紛除具有隱蔽性、突發性之外,還具有反復性、持續性的特點,如不及時對當事人告知法律、法規的規定,極易造成糾紛的激化,一夜之間小糾紛可能就會釀成大糾紛。糾紛當事人對人民調解的性質、原則、效力、程序不了解,調解活動中當事人對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不清楚,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告知他們。只有告知才能使調解工作有章、有序、有效地進行。

五、 正

即公正,做一個公正無私的鐵面人。要想做到「正」,首先要有公心,調解員內心要公,行為要端正。

這就是筆者對基層矛盾糾紛調解的一些粗淺的想法,肯定還有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還請在座各位領導和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閱讀全文

與調解糾紛的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