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起訴後,對方繼續專利侵權,以及後面造成的損失,怎麼辦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依照專利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追究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時,可以根據權利人的請求,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第二十一條 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根據權利人的請求以及具體案情,可以將權利人因調查、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計算在賠償數額范圍之內。
第二十三條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㈡ 專利侵權的損失有哪些,專利侵權造成的損失應
一、專利侵權的損失有哪些
侵權人侵犯專利權人的專利,給專利權人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應包括以下兩種:
l、侵權人的侵權行為使專利權人的產品銷售量下降而造成的損失。即以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在市場上銷售下降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利潤所得之數。因此,侵權人的侵權行為使得專利權人所佔市場份額、所獲利潤減少,所以,這種利潤的減少,理應由侵權人賠償。
2、侵權人的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使專利權人的產品銷售本應增加而未增加。一件專利產品剛面市時,其銷售量可能不是很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促銷、宣傳工作的展開,消費者會越來越多的接受該產品,其市場佔有額也隨之擴大。當侵權人的侵權產品進入市場時,專利權人的產品銷售量可能並未下降,甚至仍舊上升,然而,同以往的銷售量上升率相比卻是減緩了,這時,在計算專利權人的經濟損失時,就要考慮到專利人應該增加而未增加的產品銷售額,將該數額乘以專利產品利潤之數作為專利權人的實際損失計算。
二、專利侵權造成的損失如何賠償
當無法確定侵權行為給專利權人造成的損失數額時,如專利權人尚未實施專利,也未許可他人實施;專利產品尚未大量生產及全面投入市場;專利權人不提供真實數額,無法採用前述方法計算損失數額時,則應以侵權人侵權行為所獲利潤作為損失賠償額,即以侵權人在市場上的銷售額乘以侵權人的每件侵權產品的利潤作為侵權人的全部利潤。侵權人在市場上銷售額由侵權人提供或通過查詢侵權人的帳目、聽取證人證言或向稅收、工商了解情況等方法來調查、查證,以便正確確定侵權產品的數額。對侵權人的利潤可由侵權人提供,或從原材料價格、生產成本、銷售價格、稅收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測算、查實。
在知道侵權產品的生產、銷售總數,但不知其利潤,或專利權人對侵權人所提供的利潤表示異議、或侵權人所提供的利潤與核查侵權產品的生產成本、銷售價格、稅收、原材料價格等情況後所得利潤數相差甚大時,可以採取該種辦法,以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的利潤與侵權產品總額相乘之數作為損失賠償額。另外,如專利權人所提供專利產品的利潤明顯不合理或有可能提供虛假情況,則可以侵權產品的總額乘以同行業的平均利潤所得之數為賠償額。
㈢ 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侵犯專利權的後果有哪些
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侵犯專利權的後果
根據專利法及其有關法律的規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2、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
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
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3、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具體可以點擊本問題下方的綠色免費咨詢圖標→【向TA咨詢】進行免費專利商標版權登知識產權問題咨詢,專利資深顧問會第一時間回復並解決您的任何問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