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農村房屋拆遷糾紛問題

農村房屋拆遷糾紛問題

發布時間:2021-08-06 22:24:45

㈠ 農村拆遷糾紛

1、行政裁決
對拆遷人與被拆遷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並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拆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拆遷條例》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的內容包括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2、依法起訴
若拆遷當事人對裁決不服,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60日內向做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做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為了不影響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訴訟期間,拆遷人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了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情況下,訴訟期間可以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3、強制拆遷
在拆遷過程中的發生農村拆遷糾紛,如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絕執行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出的裁決,《拆遷條例》規定,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可以依法實施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必須以裁決為前提。對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可以依法強制拆遷。實施行政強制拆遷,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執行,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㈡ 房屋拆遷糾紛找哪個部門,拆遷糾紛應該如何解

被拆遷人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裁決,如果對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房屋拆遷糾紛行政裁決:

對拆遷人與被拆遷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並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拆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

根據新拆遷條例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二條:

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的內容包括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2)農村房屋拆遷糾紛問題擴展閱讀:

房屋拆遷糾紛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後,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協議或者履行協議不符合約定的,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以下兩種情形。其一,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搬遷期限屆滿後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其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後,且拆遷當事人之間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一旦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都應當經當事人申請,先由同級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只有經行政裁決後,當事人仍不滿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裁決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

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㈢ 關於農村宅基地的拆遷補償款糾紛問題

只要協議上的簽名真實有效,內容不違法,協議就是有效的,雙方必須遵守,建議你先和對方協商,協商不成,到法院起訴。

㈣ 農村房屋拆遷分配糾紛

房屋1和你伯伯有什麼關系?你爺爺有沒有去世?

㈤ 農村房屋拆遷糾紛的注意事項,農村房屋拆遷怎樣補償

主要的不同是法律依據不同,是因為土地性質導致的。農村的土地大多是集體土地,房屋拆遷依據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參照國務院590號令執行。城市的房屋大多是國有土地,拆遷依據國務院590令。法律依據不同,導致徵收拆遷的批准機關,法律程序是不同的。對於補償標准,兩者都是趨向於市場價補償。

㈥ 新農村房屋拆遷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給出如下建議:

按國家的農村土地法律和拆遷政策,農村房屋拆遷的原則是拆一還一,房屋價值必須經評估,如果宅基地也要交還政府,宅基地也要評估,按將來用途估價給予補償。最重要,農村的拆遷必須是自願的,也就是說,如果覺得拆遷補償太低,可以不拆遷。政府不得強迫,除非為高速公路、機場、國家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讓道,但這些拆遷一般有資金保障,拆遷補償也高。

(6)農村房屋拆遷糾紛問題擴展閱讀: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特徵:

1、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房屋拆遷雙方的法律行為。協議關系主要有房屋拆遷雙方當事人參加,僅有一方當事人,協議關系便不能成立。

2、房屋拆遷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是無論當事人雙方的經濟實力、政治地位如何,不允許任何一方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是體現房屋拆遷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即一方從對方獲得某項權利時,也承擔相應的義務。凡顯失公正的協議是可撤銷的。

3、協議必須是房屋拆遷雙方的合法行為。所謂合法行為,是指按照房屋拆遷法規規定的要求而實施的行為。如 當事人的資格,社會組織作為房屋拆遷協議當事人要有法人資格;承辦人簽訂協議要有法人或法人代表的授權證明;委託代理訂立協議的要有合法手續;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時,應當出具產權證書使用權證明等法律文件。凡違反法規規定,採取欺詐手段等所訂立的協議都是無效協議。

4、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現在其權利依法產生後受到法律的保護;其義務依法產生後,則受到法律的強制。其次是依法訂立的協議必須認真恪守,當事人任何一方均無權擅自變更或解除。再就是在履行協議中發生糾紛,協議條款便是解決糾紛的主要依據。

5、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一種雙務有償協議,協議的當事人依據協議享有一定的權利,同時又要承擔相應的義務。

6、房屋拆遷安置協議必須採用書面的形式。

㈦ 關於房屋糾紛問題,農村老房子

依據法律規定:來「土地管理法」源,「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鄉土地所/縣土地管理局土地管理。 我國的農村宅基由村上批,鄉里備案,如果宅基地發生糾紛由鄉級、縣級經管站負責仲裁。對仲裁不服的可以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㈧ 農村宅基地拆遷糾紛。

1、遺囑必須有被繼承人簽名才有效
2、房屋所有權如果是在父親的名下的話,補償款是父親的財產,在遺囑無效的情況下,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應當按照法定繼承分配,無論子女是否轉為城鎮戶口

㈨ 農村房屋拆遷糾紛

房屋拆遷糾紛的處理主要有四個問題:第一,裁決;第二,訴訟;第三,復議;第四,執行。
房屋拆遷糾紛行政裁決是指征地拆遷主管行政機關和相關部門依法對當事人之間圍繞拆遷的搬遷與補償安置爭議所作出的裁量和決定。
從目前拆遷糾紛處理實踐來看,使用的最多的機制是行政裁決,爭議也最大。在城市房屋拆遷中,有國務院的305號令,建設部也下達了《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但在農村征地拆遷中,國家並沒有法律法規做出規定。而根據《立法法》的規定,仲裁、裁決、訴訟的機制必須依據法律規定才能建立,所以我們在制度上存在著一個重大缺陷。目前在農村征地拆遷這一塊,很多地方出台了很多地方性法規,做出了一些規定,但是這些規定基本上照搬了城市房屋拆遷中的行政裁決相關制度。在實踐中,裁決問題盡管有爭議,但仍然是解決拆遷糾紛爭議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徑。
(一)裁決的啟動
行政裁決,系因當事人的申請而作出。當事人在拆遷期限內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都有權申請裁決。
1.對拆遷人申請行政裁決的規定
《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第5條規定,拆遷人申請行政裁決,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1)裁決申請書;
(2)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
(3)被拆遷房屋權屬證明材料;
(4)被拆遷房屋的估價報告;
(5)對被申請人的補償安置方案;
(6)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協商記錄;
(7)未達成協議的被拆遷人比例及原因;
(8)其他與裁決有關的材料。
2.對被拆遷人申請行政裁決的規定
《規程》第6條規定,被拆遷人申請行政裁決,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1)裁決申請書;
(2)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3)被拆遷房屋的權屬證明;
(4)申請裁決的理由及相關證明材料;
(5)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認為應當提供的與行政裁決有關的其他材料。
3.啟動拆遷裁決的前置程序
《規程》第7條規定,對於未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戶數較多或比例較高的情況,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受理裁決申請前,應當進行聽證。具體標准、程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規定。
4.不予受理行政裁決申請的規定
《規程》第8條規定,對不予受理行政裁決申請的情形限定為以下五種:
(1)對拆遷許可證合法性提出行政裁決的;
(2)申請人或被申請人不是拆遷當事人的;
(3)已達成協議後發生糾紛或同一事由再次申請裁決的;
(4)房屋已經滅失的;
(5)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認為依法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二)裁決的工作程序
行政裁決作為公權力介入私權力,需要像一般行政行為一樣公開、公平、公正、廉潔高效,這就需要一定的工作程序來保障。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重實體輕程序」,忽略了程序對保證行政機關公開、公平、公正、廉潔高效地處理問題的作用。目前,城市房屋拆遷中這種裁決相對好一點,因為有建設部的一個工作規程設立了一套套的程序,而出問題比較多的是農村的房屋拆遷,沒有一個程序性的規定。
裁決的工作程序分為時間限制、工作步驟、內容限定、送達方式等四個方面。
1.時間限制
《規程》對時間限制的規定有四項:
(1)是否受理,須在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作出決定並發出通知;
(2)裁決的時間是30日;
(3)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不得少於15天;
(4)實施行政強制拆遷應在通知被拆遷人的15日之後。
2.工作步驟
《規程》第10條規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受理房屋拆遷裁決申請後,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向被申請人送達房屋拆遷裁決申請書副本及答辯通知書,並告知被申請人的權利。
(2)審核相關資料、程序的合法性。
(3)組織當事人調解。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對當事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當採納。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做出損害申辯人合法權益的裁決。拆遷當事人拒絕調解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做出損害申辯人合法權益的裁決。
(4)核實補償安置標准。當事人對評估結果有異議,且未經房屋所在地房地產專家評估委員會鑒定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委託專家評估委員會進行鑒定,並以鑒定後的估價結果作為裁決依據。鑒定時間不計入裁決時限。
(5)經調解,達成一致意見的,出具裁決終結書;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作出書面裁決。部分事項達不成一致意見的,裁決時應當予以確認。書面裁決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
3.裁決書的內容限定
裁決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爭議的主要事實與理由;
(3)裁決的依據、理由;
(4)根據行政裁決申請需要裁決的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
(5)告知當事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權利及申請復議期限、起訴期限;
(6)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名稱、裁決日期並加蓋公章。
4.送達方式
《規程》規定了裁決書應當以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或郵寄送達等方式送達。

(三)中止和終結

1.裁決中止的條件:
(1)發現新的需要查證的事實;
(2)需要相關案件的結果為本案裁決的依據,而結果未出;
(3)申請人死亡,需要繼承人表態的;
除了被拆遷人中的自然人死亡之外,至少還有五種情況應考慮中止裁決:
第一,拆遷人的法人資格消失怎麼辦?
第二,拆遷項目轉讓怎麼辦?
第三,作為被拆遷人的法人的法人資格消失怎麼辦?
第四,作為被拆遷人的法人的法人資格還在,但在改制或關停並轉怎麼辦?
第五,作為被拆遷人中的自然人裁決期間,將房產轉讓他人怎麼辦?

2.終結裁決的四種情況:
(1)受理裁決申請後,當事人自行達成協議的;
(2)發現申請人或被申請人不是裁決當事人的;
(3)申請人死亡,15天內沒有繼承人參加裁決的;
(4)申請撤回裁決申請的。

㈩ 農村房產土地買賣糾紛農村拆遷問題解疑

將農村房產土地賣給一外地人無本地戶口,本身牽涉兩個問題:
1.土地買賣行為無效。因此該房產所有權依然屬於原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辦法》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通知》(1999年)第二條規定:「 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築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2007年)規定:「農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給本村村民,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2008年)再次強調,「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
2.買賣協議部分有效,因此需向對方返回原來的購買款、利息和相應其他合理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
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
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
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閱讀全文

與農村房屋拆遷糾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