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谷阿莫侵權案判刑結果是什麼
剪輯電影屬於侵害電影作品完整權的行為。
『貳』 ipad商標侵權案的事件結果
ipad商標侵權案的事件結果:
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標爭奪一案達成和解,蘋果公司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萬美元以獲得iPad在中國內地的商標使用權。
唯冠蘋果iPad糾紛大事記:
2000年,唯冠集團注冊了iPad在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商標。次年,唯冠大陸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冊了iPad中國商標。
2009年12月,蘋果通過旗下英國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萬英鎊從唯冠台灣子公司唯冠國際手中買下了iPad全球商標權。
2010年1月,蘋果正式發布iPad。2月,蘋果以深圳唯冠連續3年停止使用iPad商標為由要求中國商標局撤銷1090557號商標。
2010年4月,蘋果在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深圳唯冠,認為基於之前轉讓協議,自己持有iPad商標在大陸的所有權。但深圳法院駁回了這一訴求,認為蘋果是與唯冠國際達成協議,並未與深圳唯冠簽署合約,而也沒有證據表明深圳唯冠批准了這一協議。
2011年,唯冠在深圳與惠州兩地起訴蘋果經銷商,要求禁售iPad。2月,蘋果在深圳法院起訴深圳唯冠,要求深圳唯冠進行賠償並確認蘋果在大陸擁有iPad商標權,這是雙方首次正面交鋒。3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工商局投訴,要求對商標侵權的蘋果實施罰款。12月,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蘋果敗訴,其賠償與商標要求均被駁回。
2012年2月22日,深圳唯冠在上海浦東新區法院起訴蘋果總經銷商侵權,但法院未宣判。2月29日,蘋果在深圳起訴深圳唯冠要求獲得iPad在大陸商標權的二審在廣東高等人民法院開庭。
2012年4月1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富邦公司(唯冠科技債權人之一)申請唯冠破產清算要求遭拒。
2012年5月9日,美國加州高級法院法官馬克·皮爾斯5月4日應蘋果的請求,駁回了唯冠起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一案。
2012年7月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外宣布,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權問題達成和解,蘋果公司支付6000萬美元和解費用。
『叄』 《後來的我們》被訴侵權案結局怎樣
電影《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執導的電影處女作,由張一白監制,袁媛、何昕明、潘彧、安巍和劉若英編劇,井柏然、周冬雨和田壯壯主演。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出爐,認定《後來的我們》片方勝訴,原告方所述控告均不成立,予以駁回。隨後,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維持原判。
具體經過如下:該片於2018年4月28日公映後取得13.61億的票房佳績,但也遭到網路“碰瓷”:名為“出品人布衣翁”的網友聲稱武漢光亞2015年開發了電影項目《後來》,並聯絡經紀人擬邀請劉若英擔任該片導演遭到拒絕,之後劉若英卻和經紀人剽竊了該片劇本並拍攝了《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片方澄清,該片根據劉若英2010年創作的小說《過年,回家》改編而成,且該小說早已發表於劉若英的散文集《我的不完美》之中;武漢光亞將劉若英和《後來的我們》的片方訴至法院,訴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後來的我們》抄襲和片方不正當競爭;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於日前判決,原告所述控告均不成立,駁回原告所有訴訟請求,並要求原告負擔此案全部訴訟費用計391,800元,隨後湖北省高級法院終審裁定也維持原判。
『肆』 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如何認定抄襲和剽竊
抄襲和剽竊是同一概念,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判斷文字雷同是否構成抄襲和剽竊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一、字數的多少 「使用」相同或相似文字的字數多,並多處「使用」,或反復「使用」,相同或相似程度高。如果僅僅是幾句話,或少數文字雷同,不構成抄襲。但是雷同字數的多少不是判斷抄襲與否的主要依據。
二、「使用」文字在作品中的地位 即使有的作品「使用」他人作品雷同的文字不多,但是足以構成該作品的精髓或主線,也構成侵權。如「使用」他人創作的經典故事,該故事在該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或貫穿全文,且故事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構成抄襲。
三、是否是合理引用 《著作權法》第22條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而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超過「合理使用」限度的「使用」行為當然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侵權」,就是抄襲。 判斷是否合理使用,可參考目的性要件、比例性要件、形式要件和合法性要件等因素。
四、兩者使用相同描述是否屬於公共知識領域 根據著作權法基本原理,作品的構成元素、原生材料、事實等創作素材屬於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他們進行創作。一部作品的獨創性正在於作者運用其獨特的技巧、知識、判斷等思維和表達能力對這些原始素材進行獨特加工。因此,創作新作品時,對他人既有作品中所表述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可以自由利用,但絕不能完全照搬他人對上述素材的描述方式。當某一思想只有唯一的或為數極少的表達時,即表達與思想融合為一時,該表達才進入公共領域而為著作權法排除保護,如:科學公式、發明方案,設計方案,國家法律、時事新聞、歷法、通用表格等。否則,對「共知知識」、「客觀事實」的介紹同樣要受著作權法保護。 即使對於作為公共知識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無論何人何處的表達都不可能具有唯一性。「每個時代都會根據現實需要重新詮釋歷史,所以,相同的歷史才可以寫出無數不同的關於歷史的文字。」 每個作者對於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描寫,即表達方式,是一種個人創作的結果,是一種智力成果,應受法律保護。
『伍』 李代沫侵權案的結果是什麼
1.《著作權法》 第三十七條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員、演出單位)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演出組織者組織演出,由該組織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我的歌聲里》詞曲作者是曲婉婷。李代沫未經授權擅自演唱,侵犯了作者的表演權。
2.電視台播放音樂還涉及作者的廣播權。這部分浙江衛視通過音著協統一解決了,獲得了授權。
3.確實,曲婉婷給李代沫發律師函告其侵權,是因為李代沫用這首歌曲給奧迪做了一個廣告片。這個涉及到了作者的復制權
『陸』 法律上怎麼判定抄襲和雷同
判定抄襲有兩個標准:
第一,被剽竊(抄襲)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
第二,剽竊(抄襲)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適當引用」的范圍。
關於「適當引用」的數量界限,我國《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明確規定:
1、「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2、「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
雷同指與他人的一樣;也指一些事物不該相同而相同。
拓展資料:
1、目前沒有法律對「抄襲」作出明確的定義,在實務中會引用國家版權局的「權司[1999]第6號」對抄襲行為的答復中的相關內容。
2、該答復中對「抄襲」的解釋:一、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
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
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
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
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經發表的抄襲物。
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柒』 郭敬明當年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一官司,結果如何
2006年5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定郭回敬明所著《答夢里花落知多少》對庄羽的《圈裡圈外》整體上構成抄襲,
判決郭敬明與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庄羽經濟損失20萬元,春風文藝出版社與北京圖書大廈停止《夢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
(7)抄襲侵權案結果擴展閱讀:
《夢里花落知多少》創作背景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經濟的愈演愈烈,文學閱讀主體結構也隨之進一步的更新,年輕的學生群體成為讀者中主力軍,由此市場上書籍出版導向也發生較大的變化。
大量的年輕作家在這股風潮中成長,變成作品創作中的一支新的生力軍。郭敬明正是在這種市場趨勢下成長起來,2003年出版了《幻城》獲得市場與評論界的雙豐收,2004年他又出版了這部《夢里花落知多少》。
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雖然有抄襲嫌疑,飽受爭議,但還是帶有時代性格,能反映出時代特性和青春感,仍然能夠成為「80後」生活代言的一篇力作。
身為「80後」的代表,作者郭敬明有著屬於這個時代特有的憂傷,那就是來自獨生子女的孤獨。這種孤單反映在作者的文學中,就變成了一種不合群的敏感和孤單的憂郁。